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王锡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关于他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85
转发:0
评论:0
王锡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关于他的轶事典故有哪些,轶事典故崛起海滨榜眼及第明朝嘉靖十三年七月二十一日(公元1534年8

  轶事典故

  崛起海滨 榜眼及第

  明朝嘉靖十三年七月二十一日(公元1534年8月30日)午时,王锡爵出生在南直隶太仓州娄江与长江交汇处(在今太仓浏河镇)的一户中产之家。因为当日王锡爵出生前,有数以万计的麻雀飞来,汇聚在王家宅上,故王锡爵父亲王梦祥便为儿子起了“锡爵”的名字。(在古代汉语里,“爵”与“雀”互为通假字。)

  王锡爵的父亲王梦祥幼时警颖善诵,声闻里中。十六岁时便考取太仓州学生员,后曾贡入南京国子监深造,颇具才学。母亲吴氏出生于嘉定县塘南镇的一户富庶人家,为人善良,知书达理,勤劳能干,见识不凡。父母身上的优秀品格对王锡爵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王梦祥教育儿子王锡爵、王鼎爵兄弟潜心读书,抵御外界,故而王锡爵兄弟一生品行淳厚正直,从无骄奢淫逸的行为。

image.png

  为了读书上进,王锡爵曾投拜在寓居太仓三家市的举人潘子禄的门下,深得其在《春秋》学上的真传,从而打下了一生学问的根基,后来王锡爵曾编撰有多部《春秋》学的著作。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王锡爵十三岁时便考取太仓州学学生,即“秀才”。此后几年,他曾多次获得州学科试第一,所写的试文被同窗奉为“金科玉律”。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秋八月,王锡爵又以《春秋》经中南京应天乡试,名列第四,成了一名举人。四年之后,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二十九岁的王锡爵赴京参加会试、殿试。他会试中第一,殿试中第二,一举获得了“会元”、“榜眼”两项殊荣,令人称羡。

  历任要职 刚直不阿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五月,榜眼王锡爵与同科状元申时行、探花余有丁被分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修撰,从此他步入政坛,开始了三十余年的仕宦生涯。此后二十年间,王锡爵先后担任过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礼部右侍郎和《世宗实录》、《穆宗实录》副总裁等要职,在明代嘉靖后期、隆庆和万历初年的政治舞台上初露头角。

  王锡爵任事勤勉、才华出众,故得到万历初年的当朝宰相(首辅大学士)张居正的重视,并一再委以重任,王锡爵也对张居正开创的加强中央集权、推动富国强兵的改革予以坚决的支持。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逝世之后,张居正被皇帝和朝廷彻底否定。王锡爵当时虽然在野,仍秉公心,持正论,要求客观评价张居正的伟大功绩,并说:“江陵相业仆始终不甚非之”。后来,王锡爵为相之时,亦力求通过改革救国治国,其精神实质确与张居正改革一脉相承。

image.png

  王锡爵为人刚烈正直,不阿权贵,他曾经因为论辨朝中政事而得罪过前后两任当朝宰相高拱和张居正。隆庆五年(1571 年),王锡爵因指责吏科都给事中言事不当,结果被首辅高拱贬谪到南京翰林院的闲散职位上。

  万历五年(1577年)九月,首辅张居正的父亲因病去世,张居正不愿按朝廷制度离职守孝,竟反而使用廷杖等高压手段来压制朝臣们的反对声音,用重刑杖打赵用贤、吴中行等官员。对于张居正暴力朝臣的举动,王锡爵持保留和反对的意见,并不畏监视和威胁,同情、照顾赵、吴等人。第二年六月,王锡爵以回乡省亲为由,毅然退出了张居正掌控下的北京朝廷,回到太仓浏河家中闲居。

  人物评价

  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今上(指万历帝)辅相中,以予所知,持身之洁、嫉恶之严,无如王太仓相公(即王锡爵)。

  明代陈继儒《王文肃公荆石先生像赞》:浩然刚大之气,苍然奇古之骨,沛然江海之文,挺然弦矢之直。报主心丹,忧时发白。……人以为不贪不谣,公之隐行;不骄不伐,公之卓识。而无若召对之面褒曰“忠孝两全”,召起之温旨曰“时怀明德”,此真吾公之知己,而廷臣之所拱手叹服而不敢及者耶!

image.png

  晚明史学家、崇祯朝署南京户、工部尚书何乔远《王文肃公像赞》:赤眼黄须,病鹤瘦龟。胸富万有之藏,如金流铁液,□□而是;文□千丈之焰,如利刀快剑,望空而挥。立朝有砥柱之正色,奉亲有孺慕之极思。心虽不谅于当世,而忠诚孚夫人主。泽虽未究于斯民,而声称浃乎于兹。知难而退,成功不居,夫虽古之名臣,则将斯。

  明末清初查继佐的《罪惟录》:荆石牗主无不至,诚得古大臣体,而无如郑昵坚何。防党祸最先,言党祸最痛悉,此后且五十年坐党败,而早如烛计!……古论朋党有及此者乎?哲人知几,吾顿首其学矣!至于论“边事三反”,明季坐是而穷,迄穷时,尚未有知其故者。如文肃者,昔“三杨”犹未能望其项背也已!彼得为,而此在能为、欲为之间,嗟乎时为之欤?

  《明史》之《王锡爵传》评:锡爵在阁时,尝请罢江南织造,停江西陶器,减云南贡金,出内帑振河南饥,帝皆无忤,眷礼逾前后诸辅臣。其救李沂,力争不宜用廷杖,尤为世所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有关于窦仪的轶事典故有哪些窦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人物评价范质:窦仪清介重厚。赵匡胤:①非斯人不可处禁中。②天何夺我窦仪之速耶!脱脱:窦氏弟昆以儒学进,并驰时望。仪之刚方清介,有应务之才,将试大用而遽沦亡。……数贤虽当创业之始,而进退之际,蔼然承平多士之风焉,宜宋治之日进于盛也。王夫之:王朴、窦仪起自燕、赵,简质有余,而讲习不夙,隔幕望日,固北方学士之恒也。主要著作建隆三年(962年),窦仪等人奏请朝廷建议修订法律,得到朝廷同意后,由窦仪等人主持其事。次年,编成《宋刑统》三十卷。同年八月谟印颁行。《宋刑统》在内容上沿袭唐律疏议但在律下分213门,律后附唐中期到宋初的敕、令、格、式。在乾德元年(963年)同月谟印颁行,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首部刊版印行的法典。轶事典故恪尽职守郭威平定兖州时,打算杀尽胁从者。窦仪告诉冯道、范质,一起向郭威请求,这些人得以免死。显德年间,赵匡胤攻克滁州,柴荣派窦仪前去登记那里的府库财产。赵匡胤还命令亲吏拿府库中绢分...
· 有关于高杰的轶事典故有哪些高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评价西亭凌雪:忠贞激发,杰骜降心;爰指北旗,电扫河洛。而变生杯酒,自相屠灭,卒致倒戈;天不祚延,可概见矣。倪在田:高杰末路,实异生平;渡河二疏,便未足方诸葛,可太息也!郑廉:袁园之祸,杰实自取。戴名世:四镇惟黄得功忠勇奉朝命,而余皆骄悍,不可法度使。张廷玉:左良玉以骁勇之材,频歼剧寇,遂拥强兵,骄亢自恣,缓则养寇以贻忧,急则弃甲以致溃。当时以不用命罪诸将者屡矣,而良玉偃蹇偾事,未正刑章,姑息酿患,是以卒至称兵犯阙而不顾也。高杰、祖宽皆刚悍难驯,恃功不戢,而杰尤为凶骜。然杰被戕于锐意进取之时,宽受诛于力战赴援之后,死非其罪,不能无遗憾焉。温睿临:①兴平扰攘起家,性淫毒;扬之人闻其死,酹酒相贺。然其末也,能感史阁部之化,改行效忠,锐意进取;故时复有惜之者矣。②呜呼!当日送子渡河,已南北偏闻;而兴平顾一以坦率遇之邪!定国子名尔安,封一等子。兴平之能一志尽诚,卒收此令名者,亦阁部有以化之耳。吾...
· 叶向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关于他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轶事典故礼遇利玛窦据记载,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叶向高在南京任礼部右侍郎时,第一次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并与利玛窦切磋围棋技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叶向高升任内阁首辅后,又多次在北京私宅中款待利玛窦。他赠诗利玛窦曰:“天地信无垠,小智安足拟。爰有西方人,来自八万里。言暮中华风,深契吾儒里。著书多格言,结交尽贤士。淑诡良不矜,熙攘乃所鄙。圣化被九埏,殊方表同轨。拘儒徒管窥,大观自一视。我亦与之游,冷然待深旨。”(《诗赠西国诸子》)据《利马窦在北京》记载,利马窦于1610年5月11日病逝北京。依照当时惯例,客死中国各地的传教士都必须迁葬澳门神学院墓地。利玛窦生前曾有在京郊购买墓地的想法,外国传教士和中国教友也希望明神宗同意利玛窦的生前愿望,但遭到很多官员的极力反对。叶向高为其上书朝廷请求赐葬,理由是“自古以来的外国人,其道德学问,有哪一个能像利玛窦这样吗?不要说其他事情了,...
· 关于秦始皇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关于秦始皇的轶事典故有哪些金人玉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止人民反抗而尽收天下之兵器,铸成之十二个大铜人像,即十二金人。据传是秦始皇用来防止金属流通,收集天下金属所铸,也有传说是秦皇用大禹九鼎所铸。此外,秦始皇还刻“传国玉玺”,一说取材于“和氏璧”。据传,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而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结识外星人据《拾遗记》称,秦始皇时期与天外之民有过接触,从他们那里学来了铬金属镀到青铜剑上的铸造技术。大怒湘君有一次秦始皇出巡时,在湘山祠遇到大风,几乎不能渡河。秦始皇问博士(当时的一种官职)说:“湘君是什么神?”博士回答说:“听说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埋葬在这里。”秦始皇对这个湘君非常生气,认为是在故意与他作对,就派人把湘山上的树全部砍光。因为当地是红土,湘山也变成了红色的秃...
· 关于闵子的轶事典故有哪些?他是怎样一个人
单衣顺母元代郭居敬编的《二十四孝》和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均将闵子骞《单衣顺母》/《鞭打芦花》列为第三篇。文曰:“周闵损,字子骞,早年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锦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手无法握住缰绳。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有诗赞道: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有晋剧《芦花》以此为背景创作。鞭打芦花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大孝子,姓闵,名损,字子骞,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七十二贤人之一。闵子骞年少时便死了母亲,父亲娶了后娘,又生了两个弟弟。后娘偏心眼,对自己亲生的孩子百般疼爱,对闵子骞却另眼相待。可是,在丈夫面前,她却装出一副慈母的模样,表示照顾闵子骞比亲儿子还好。有一年冬天。后娘给闵子骞做棉袄,里面絮的全是不值钱的芦苇花绒,看起来挺厚,其实一点都不暖和。她给自己的两个亲儿棉袄里絮的是丝绵,看上去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