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施托克豪森:一位广受争议的20世纪作曲家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98
转发:0
评论:0
施托克豪森:一位广受争议的20世纪作曲家,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1928—2007)1928年生于科隆附近的默德拉特

  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1928—2007)1928年生于科隆附近的默德拉特,父亲是乡村教师。5岁开始学钢琴、小提琴和双簧管。1945年在家乡务农,1947-1951年在科隆高等音乐学校学钢琴和理论,1952年就读于科隆大学。1950年随弗兰克·马丁学作曲,并自己开始对勋伯格、巴托克和韦伯恩进行分析研究。1951年写了用钢琴、双簧管、低音单簧管和打击乐演奏的《十字形游戏》。他有一些作品很为广大的听众欣赏,诸如《少年之歌》、《音准》等。此外,他还出版有多卷本的理论著作。

  施托克豪森不仅仅是一位广受争议的20世纪作曲家,而且对整个战后严肃音乐创作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

  施托克豪森出生于德国科隆附近,父亲是一位教师,母亲则是业余钢琴手与歌手。1945年,他14、5岁时,施托克豪森的世界观与艺术观深受他对纳粹统治和文化意识形态破坏的经历的影响。

  1949—50年冬,施托克豪森的学业已经达到能够分析并理解诸如欣德米特、斯特拉文斯基这样的现代音乐大师作品的程度,但当他发现勋伯格的时候,正赶上科隆音乐学校中的反调性思潮他转入弗兰克·马丁的作曲班上学习时,他才受到鼓励,这种鼓励使他完成了关于巴托克的一篇论文。这个突破为他打开通向1951年达姆施塔特夏季进修班的道路,在那里,他遇见青年作曲家卡雷尔·古耶维尔兹。当时,古耶维尔兹正着迷于梅西昂刚刚推出的理论,这种理论把音乐解释成理性的过程,把作品中的所有组成部分,如音符(高音、高强、音色、持续时间这些部分)分开构筑;并不像以前的形式那样,让它们服从于一个主旨,而是重新以一种方式将它们结合在一起,甚至用数学的方法。

image.png

  1951年底,施托克豪森同多瑞斯·安德列娅结婚,并完成了一部令他自己满意的作品——室内乐《十字形游戏》——由此说明他向序列主义前进了。1952年是繁忙的一年,施托克豪森远赴巴黎聆听梅西昂、米约的教诲,并在达姆施塔特举行《十字形游戏》的首演。他在巴黎逗留期间,拜会了布莱兹并同皮埃尔·舍费尔的混音实验室接上关系,这件事使施托克豪森的兴趣在以后的年月里转移到了电子音乐作品上。直接的结果就是在他于波恩大学学习声学和物理学时,成了西德广播电子音乐实验室的领导者之一。然而,他并没有忽视作曲,他的《对位》(1953)和最初为钢琴而作的《钢琴曲》先后问世,但在那十年中期,他被一件事弄得筋疲力尽,就是要在电子音乐中找到更全面的对乐器声响的响应。这并不妨碍他继续用自然声创作作品,比如为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和大管而作的《速度》(1956)。这部作品同《钢琴小品Ⅺ》一起,使他从最初严格地按一定比例把一部作品内部划分一切的做法中(在创作《钢琴曲》1—6时)走了出来。这部作品运用了即兴作曲和无穷时间的概念,从头至尾分裂化,达到变速度的特殊形式。施托克豪森确信,无穷的碎片——包括分离得更远的情形——可以通过紧跟作品的精神历程瞥见或建立起来。这样的探索意外地导致了旋律性极强的作品《青年之歌》(1956),将电子产生的声音同童声结合在令人难忘的匪夷所思的境地里。由片段的声音带来的人性化在《接触》(1960)中因缺少人声而更具特色,这部作品融合了电声与钢琴和打击乐,其声音处理的过程成为听众注意的焦点。

image.png

  60年代,施托克豪森开始着迷于阐释结构与过程,并非确切的成品的细节,他的作品中固定的东西越来越少。过程的魔力和灵感的火花在《自七天》(1968)中可以找到,这部作品通常由施托克豪森与他的演奏团(于1964年为演出《麦克风I》而组建)亲身演绎。这部作品只有一些标明变化方向与总体结构的记号,音乐的细节全都留给了演奏者。施托克豪森于60年代热情从事的另一项工作是世界各地的音乐的新的融合,最后的结晶是《颂歌》(1968),一部长达两个小时的融合了具体音乐风格的电子音乐作品,其具体音乐的部分主要包括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国歌。这部作品立刻引起了争议,人们认为施托克豪森并没有“创作”这部作品,但对于施托克豪森而言,这本身才是最重要的。他认为将这些不相关的要素和过程结合起来将是他的新创作的主要方向和智性的信仰。他的作品《音准》(由6个人声在一个静态的和弦上演唱不同的音素序列)探索了组合人声模式和音质的色彩与性质。这部作品在一些音乐会上遭到无情的嘲弄,听众甚至模仿猫叫以宣泄对施托克豪森的偏见。

image.png

  20世纪70年代初,施托克豪森已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先锋派作曲家,这顶桂冠在他头上已经闪烁了10多年了。如今,他正着手异步庞大的套曲,名为《光》,他将创造7场音乐仪式,来表现至今他所关注过的所有的音乐创作的方面。对一些人来说,施托克豪森如今正开始自瓦格纳以来最巨大的宣传工程,尤其是,他正要求为演出他的音乐作品而兴建新的场馆。然而,70年代到80年代左右,施托克豪森虽为自己的音乐世界着迷,但他也开始拥抱异域文化的音乐,尤其是远东的音乐。在这些音乐中的大部分的核心处,都有仪式、重复、戏剧和神秘主义的痕迹。比如《光》的一些片段——《光中的星期四》和《光中的星期一》(均已完成),这些因素经过转换与个人化,逐渐成为施托克豪森音乐的核心。

  施托克豪森于2007年12月5日去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关于施托克豪森的评价如何?为什么他饱受争议
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不仅仅是一位广受争议的20世纪作曲家,而且对整个战后严肃音乐创作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20世纪搞“新音乐”的作曲家都在进行不断的探索,就探索的长久和广泛而言,几乎无人能赶得上施托克豪森。他发展了“参数”或称音响度数的理论,并把这种理论命名为“音群作曲家”。这种作曲法拓宽了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演奏方法,增大了音乐作品中的机遇因素、偶然因素,也意味着同一首作品不可能会有两场完全相同的演奏。在电子音乐方面,施托克豪森使用了空间参数,他在开始时规定各个顺序(如麦克风的位置及使用等等)以产生音响,有时事先将乐曲的基本素材及形式筹划好,但把具体实现这些细节留给别人。在《行进》中,乐曲的单元体取自他早期的各种作品。他把电子音响与童声女高音(通过回声效应及滤波器等手段以改变其声音)结合在一起。另有《音准》,该曲受东方文化的启迪而写成,长达75分钟,六位歌唱者的声音通过隐蔽的扬声器送出,创造...
· 施托克豪森有着怎样的成就?获得过什么样的荣誉
电子音乐的探索伴随着在讲习班上的成功,施托克豪森立刻作为访问学者被请到巴黎工作和学习。在布列兹的帮助下,他开始与法国最初的一批电子音乐爱好者聚集在一起。在那个PC电脑还远没有诞生的年代里,通过对半导体元件以及简陋电子设备的运用,这些先驱开始了对电子音乐的探索。1952年的《具体练习曲》是他对具体音乐的第一次探索的成果。所谓具体音乐,就是将从现实生活中录制的声音加以组合拼贴形成的音乐。施托克豪森并没有停留在这个简单的层面,而是通过继续为传统乐器创作来尝试新的音乐的可能性。同一时期,他的一系列《钢琴作品》,将整体序列(就是将音乐的一切要素按照序列规则安排创作的作品)音乐推向顶峰。同时,他用一部为三个管弦乐队创作的大型作品《群》表明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态度。他并不只是微观地观察音乐,而是将音乐的组织看做庞大的集群。序列原则同样适用于对音响集群的安排。《群》这部作品由三支管弦乐队同时演奏,需要三个...
· 萨克森豪森
参考文献Pingel,Falk(编).EncyclopaediaoftheHolocaust4.NewYork:Macmillan.1990:1321–1322.PhotoGeneralinformationontheSachsenhausenconcentrationcamp.websiteoftheBrandenburgMemorialFoundation:MemorialandMuseumSachsenhausen.Foot,MichaelRichardDaniel;Langley,JM.MI9–EscapeandEvasion1939–1945.BookClubAssociates.1979.ISBN0-316-28840-3.延伸阅读Finn,Gerhard.Sachsenhausen1936–1950:GeschichteeinesLagers.BadMünstereifel:...
· 施瓦茨堡-松德尔斯豪森
历史施瓦茨堡-松德尔斯豪森原为一伯国,正式成立于1599年,系自施瓦茨堡伯国分离出来。1697年升为亲王国,成为神圣罗马帝国诸侯之一。1806年,施瓦茨堡-松德尔斯豪森成为莱茵邦联的一个邦,1815年加入德意志邦联,1871年加入德意志帝国。1909年,施瓦茨堡-松德尔斯豪森绝嗣,亲王称号和领土皆归于施瓦茨堡-鲁多尔施塔特。1918年,德国君主制覆亡,京特尔·维克多亲王逊位。1920年,施瓦茨堡-松德尔斯豪森并入魏玛共和国的图林根自由邦。施瓦茨堡-松德尔斯豪森统治者施瓦茨堡-松德尔斯豪森伯爵松德尔斯豪森宫1552年—1586年:约翰·京特尔一世JohannGüntherI京特尔四十世次子1586年—1631年:京特尔四十二世,与安东·亨利、约翰·京特尔二世、克利斯汀·京特尔一世共治1631年—1638年:京特尔四十二世,与安东·亨利、克利斯汀·京特尔一世共治1638年—1642年:京特尔四...
· 威廉·冯·克尼普豪森
参考资料Tarleton"sQuarter-WargamingtheAmericanWarofIndependence(andotherthings)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