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宋朝的一代名将狄青竟然死于恐惧之中!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13
转发:0
评论:0
宋朝的一代名将狄青竟然死于恐惧之中!,北宋众多在抗击外族入侵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将帅,狄青是最具传奇色彩、最赫赫有名的

  北宋众多在抗击外族入侵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将帅,狄青是最具传奇色彩、最赫赫有名的一个。

image.png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县(今山西汾阳)人。他家无背景,出身卑微。《宋史列传》中的传主,绝大多数都来自于世家望族,而且都有父母的记载,狄青却与之不同,这是很少见的。但狄青运气不错,据宋代张舜民《画墁录》记载,狄青曾在西河县衙任主办文书的小吏,犯了事就潜逃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后来又鬼使神差混进了军队,因勇武善骑射,被选作了皇帝的卫兵。

  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反复无常的西夏首领元昊又一次与宋朝翻脸,发动了侵略战争,宋仁宗决定从皇宫禁卫中择优选用一批卫兵从边。狄青被选中,随大军开赴抗战最前线延州(今陕西延安),开始了他走向人生辉煌的行武生涯。

  狄青被选中之时,朝廷任命他的官职是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使,别看身兼数职,其实只是个低级军官而已,离九品芝麻官甚至还有段距离。地位低下的狄青,打起仗来却非常勇猛,开战之后,延州打得十分惨烈,当时副将率军迎敌,常常被西夏军队击败,士兵们提着自己的脑袋跟在一群败军之将的后面,不免胆战心惊,栗栗危惧,狄青却总是出山猛虎一样,冲锋在前,异常醒目。在保卫延州的四年时间里,他前后参战二十五次,中箭八次。狄青不但在宋军中有名,在西夏军队中更有名,屡屡让他们闻风丧胆,纷纷猜测“延州指使”是个什么官儿,竟误称为“天使”,狄青一出现,他们便惊呼“天使”,作鸟兽散。

  倘若单单只有一股猛劲,那不过是一介武夫,仕途不可能走得太远,狄青的成长,还得益于范仲淹的知遇。当时,尹洙任陕略判官,把他推荐给陕略安抚使范仲淹。范仲淹一见狄青,立刻眼睛一亮,觉得他是个将才,便将其收至门下,认真教导,授以《左氏春秋》,还说“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对他寄予厚望。于是,狄青这位草莽出身的勇士,开始折节读书,在范仲淹的教导下,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遂由一个匹夫之勇的士兵,成长为能谋善断的帅才。随着官职的提升,他带领自己的部队,攻破金汤城、宥州,击败毛奴、尚罗、庆七等许多依附于西夏的少数民族部落。又在桥子谷筑城,在招安、丰林、新寨、大郎等地修建堡垒,有效阻挡了西夏的进攻势头,打击了他们的嚣张气焰,取得了与夏作战以来少有的辉煌战绩。狄青以战功累迁西上阁门副使、泾原路经略招讨副使、惠州团练使、彰化军节度使、枢密副使,当上了二品大官。

  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广西壮族首领侬智高反叛,组建了一支五千人的军队,迅速攻占了邕州(今广西南宁),包围了广州,岭南骚动,岌岌可危。当时,杨畋为经略使负责剿匪,结果损兵折将,久而无功。狄青因此向宋仁宗主动请缨,请求挂帅南征,并得到了批准。狄青受命于败军之际,一方面整肃军纪,处决了擅自出兵导致大败的将军陈曙,使军威大振;另一方面又从各地调拨、屯集了大批粮草,装作长期驻军的样子,希望麻痹敌人。侬智高果然中计,他看到宋军好像暂时不会进攻,便放松了警惕。就在皇祐五年(1053)正月十五上元节的晚上,狄青乘其不备,突然率军出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昆仑关,占取了有利地势,立刻趁热打铁,从左、中、右三路进攻,一举消灭了侬智高的主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侬智高见大势已去,竟一把大火烧了邕州城,然后出逃,不知所踪。

image.png

  南征的胜利,消除了宋仁宗的心腹之患,带来了朝廷大局的暂时稳定,朝廷上下欢欣鼓舞,狄青因而成了大宋王朝的功臣,无往不胜的英雄。他随即被宋仁宗提拔为枢密使,相当于与宰相平起平坐的三军司令,达到了一个朝臣可能达到的仕途巅峰。这年,狄青年仅46岁。狄青正当盛年,精力充沛,若无意外,他必定能给军备空虚的宋朝增强实力,提振信心,不让外族小觑,自己亦能享尽荣华。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祸端却由此开始。

  任枢密使以前,朝廷上下对狄青几乎一片异口同声的赞扬,但在他出任枢密使的短短四年间,却谣言四起,议论不断。比如,士大夫们说,狄青怙惜士卒,袒护部下,每次率众出门,随从们常常狐假虎威,骄傲自夸,每得衣粮赏赐,均口出狂言说:“此狄家爷爷所赐。”

  京城消防抓得很严,无论是富贵门庭还是贫贱之家,入夜必须灭烛,谁家凡要晚上点烛祭奠,必须预先报告管片的厢官。某晚,狄青在家里设坛夜祭,仆役忘记报告厢官,结果晚上巡逻的兵丁看到火光,飞奔报告厢官,厢官又飞报开封府,当一群人气喘吁吁赶到狄青枢密府灭火时,才发现是一场天大的误会。这本来是一场虚惊,大可一笑了之,然而第二天京城却盛传狄枢密家夜有怪光。按照当时人们的理解,只有出皇帝的地方,才可能怪光冲天呀,所以,知制诰刘敞就同权开封府王素议论说:“当年叛唐自立的朱温居午沟(今安徽砀山)时,家里也常常夜出怪光,害得邻居纷纷过去救火,狄枢密家的情况,不也有些类似吗?”这些谣言流布于士大夫间,不绝于耳,间或传到狄青耳朵里,句句都似身后刺来的刀,让他胆战心惊。

image.png

  难道狄青真的有失检点?非也。虽然功高如此,狄青却从不居功自傲,无论是带兵打仗还是在协助皇帝处理朝政的工作中,他始终胸怀宽广,谦虚谨慎,丝毫也没有武夫的暴躁脾气和骄横性格。有一次在定州,作为副帅的逖青宴请主帅韩琦,同时邀请了当地名士刘易作陪。刘易乖戾、易怒,稍不如意便攻击人。酒席筵前,艺人讲儒生们的段子,有讥笑之意,刘易以为是狄青故意安排来讽刺他,勃然大怒,把狄青好一顿臭骂,甚至砸碎杯盘,拂袖而去。在刘易因误解而责骂时,狄青一直神态自若,并用温和的话语相劝。第二天,狄青还主动到刘易府上回访,表达谢意,极有涵养。

  他处事缜密,行军布阵、对敌交战必先确定有十足把握后,方率军一鼓作气地拼杀;他身先士卒,与士兵同饥寒,共劳苦;他领军严明,赏罚得当,每每临敌,冲锋陷阵的士兵往往前赴后继;他不揽功诿过,南征得胜,有人报告敌军死者中有穿金龙衣的,大家都说侬智高已死,他却说:“安知非诈邪?宁失智高,不敢诬朝廷以贪功也。”当时,孙沔以安抚使协同作战,班师后,朝廷论功行赏,他却把功劳全部算在孙沔的头上,“沔始叹其勇,既而服其为人,自以为不如也”。(《宋史·狄青传》)其谨慎谦虚,简直到了常人无法理解的程度。

  然而,狄青要当枢密使,就断然没有好日子过。宋朝被五代时期武夫乱国的情势吓怕了,确定了与文人共治天下的基本国策。王朝建立以来,除了开国元勋曹彬曾以武将出任过枢密使外,绝无其他行伍出身者坐过这把交椅,全是文人担任。枢密使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对于文人来说,是个舒服的宝座,对于武夫来说,却是个烫手的山芋。武夫要坐这把椅子,那他就是与国策为敌,与文人为敌,与整个朝廷为敌。所以,哪怕狄青这样一个做人完美、劳苦功高的大英雄,亦不例外,他成了士大夫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时时被谣言所笼罩,被猜忌所包围,唾沫星如暴风骤雨般敲打在他身上,让他百口莫辩,无法招架。

image.png

  皇祐四年(1052),他刚被任命为枢密副使时,御史中丞王举正、左司谏贾黯、御史韩贽等人就连连上书说不可。他南征后出任枢密使,宰相庞籍更是坚决反对。嘉祐元年(1056),京城发大水,狄青携家搬到相国寺大殿上避水灾,一次穿着浅黄色的袄子在殿上指挥士卒忙活,京城马上风传皇帝坐殿了,欧阳修上书《论狄青札子》和《论水灾疏》,要求宋仁宗外放狄青。同年,宰相文彦博也借口流言和士兵对狄青的拥戴,力劝宋仁宗免去他的枢密使职务,宋仁宗觉得狄青功高,又是英雄,颇不舍,说:“狄青是忠臣。”文彦博却反问说:“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无异于说狄青将要谋权篡位,一句话击中了要点,终于迫使在罢狄留狄中摇摆不定的宋仁宗作出了最后决定,安排狄青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判陈州,看似宰相级级别,职务却已贬为小小的州官,有想法也让你没办法。

  倘若说谣言四起时狄青如惊弓之鸟的话,那么贬职陈州以后他便感觉四面楚歌了,惊弓之鸟毕竟还有侥幸脱逃的可能,四面楚歌则定然死路一条。他甚至早就有了死的预感,据宋代周辉《清波杂志》记载,临行前,狄青曾心情沉重地对亲友说:“青此行必死。”问何故?他说:“陈州出一梨子,号青沙烂,今去本州,青必烂死。”这是多么让人心寒的一种预感啊。但即便如此,朝廷还不放心,“每月两遣中使抚问”,名为抚问,实则,无论他在哪里,总有一双冷漠的眼睛如影相随。一代杀敌无数、战功累累的英雄狄青,如今却发配远乡,与囚徒无异。在陈州的那些日子里,他夙夜忧惧,痛苦难当,惶惶不可终日,第二年便在陈州发疽而死。

  在朝廷讨论如何处置他的时候,他曾经找过文彦博,向宰相坦承自己的忠心,表白自己的心迹,并追问朝廷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自己。文彦博冷冷地回答说,“无他,朝廷疑尔”,一语道破天机。这就是英雄被吓死的原因,宁错三千,不漏一个,历代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狄青身为宋朝的一代名将,为什么会被其他文官羞辱?
狄青身为宋朝的一代名将,其实曾经多次被其他文人高官羞辱,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狄青是宋朝很有名的一员猛将。他出身低微,早年还曾替兄长顶罪,因此脸上被刺上了黑色的文字。不过,狄青武艺高强,从军之后勇于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并因此获得了多次提升,最高曾经官至枢密使。可以说,狄青算是当时草根逆袭的一个典范。但草根出身也很容易遭到其他朝廷官员的鄙视和排挤。狄青一生中就曾多次遭到这样的打击。宋代的王铚在他的《墨记》一书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翻译如下:韩琦被任命为主帅后,狄青被任命为总管。一天,韩琦招待客人,有一个叫白牡丹的歌妓因为喝醉了,对狄青劝酒时说:“劝班儿喝一杯。”这是在讥笑狄青的脸上有被刺上的文字。于是狄青在第二天就鞭打白牡丹。后来,狄青以前的部下焦用押兵经过定州,狄青就留下焦用喝酒,而焦用带领的一些人就投诉说物资补充不充分。韩琦就下令把焦用抓起来,准备杀掉他。狄青听说后,就赶到...
· 一代名将张郃竟然死于司马懿的借刀杀人?
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在曹仁、张辽等名将去世以后,逐渐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夏侯渊被黄忠斩首,张郃代替夏侯渊;诸葛亮北伐,张郃临危受命,取得街亭之战的胜利。然而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撤退,张郃追击,中箭身亡。关于张郃之死,《三国志》的记载为:诸葛亮复出祁山,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网络配图《魏略》记载: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张郃一代名将,“识变数”,能看穿战事里的变化,而且对诸葛亮的退兵已经说了“归军勿追”,但在司马懿的命令下,还是“不得已”进兵,结果中箭而死。再联系之前张郃与司马懿有过两次分歧,司马懿有野心之说,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张郃死于司马懿的借刀杀人。真的是这样吗?首先,张郃与司马懿是上下级关系,军事上面是有分歧的,但却不是。而且此时曹睿还活着呢...
· 名将狄青之死对宋朝的历史影响:将领人人自危
狄青,北宋唯一的名将,却最为悲剧!狄青受命于宋王朝的多事之秋,就在这一年,广西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自称仁惠皇帝,招兵,攻城略地,一直打到广东。几次派兵征讨,均损兵折将,大败而归。就在举国骚动,满朝文武惶然无措之际,仅作了不到3个月枢密副使的狄青,自告奋勇,上表请行。出兵之后,大败敌军。班师还朝以后,论功行赏,狄青被任命为枢密使,作了最高军事长官。然而种种祸患也就由此而生。随着狄青官职的升迁,朝廷对他的猜忌,疑虑也在逐步加深。早在皇祐四年(1052年)狄青任枢密副使时,御史中丞王举正就认为,狄青出身行伍而位至执政,“本朝所无,恐四方轻朝廷”。右司谏贾黯上书皇帝,论奏狄青升官有四不可,御史韩贽等人亦皆附和。在依智高纵横岭南,满朝文武惊慌失措,狄青受命于危难,率兵出征之际,朝廷在欣喜之余,也仍然不忘“狄青武人,不可独任”,要以宦官任守忠监军,监视狄青。后因谏官李兑力言“唐失其政,以宦者观...
· 刘宋名将臧质:一代名将却死于刘宋王朝的中
臧质(400年-454年),字含文,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南北朝时期宋朝名将,宁朔将军臧熹之子,武敬皇后之侄。臧质早年历任世子中军行参军、员外散骑侍郎、抚军参军、建平太守、历阳太守、徐兖二州刺史等职,深受治下百姓爱戴。元嘉北伐时,臧质坚守盱眙,抵抗北魏皇帝拓跋焘,因功封为使持节、监雍梁南北秦四州诸军事、冠军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开国子。后来,臧质支持宋孝武帝,平定刘劭之乱,被任命为车骑将军、江州刺史、始兴郡公,并逐渐萌生异心。孝建元年(454年),臧质与荆州刺史刘义宣、豫州刺史鲁爽一同起兵造反,被朝廷军队击败。同年六月,臧质在武昌被宋军杀死,传首建康,时年55岁。早期事迹臧质年轻时喜欢田猎、赌博,身长六尺七寸,额部前倾,牙齿外露,头顶没有毛发,四周有一圈卷发,不到二十岁便被刘裕任命为世子中军行参军。420年(永初元年),臧质担任员外散骑侍郎。后因母亲去世,离职守孝。期满后,担任江夏王...
· 宋朝十大名将之一:宋仁宗麾下名将面涅将军狄青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他出身贫寒,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为延州指挥使,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卓越的战功。朝廷中尹洙、韩琦、范仲淹等重臣都与他的关系不俗。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精通兵法。以功升枢密副使。平生前后25战,以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夜袭昆仑关最著名。狄青生前,备受朝廷猜忌,导致最后抑郁而终;死后,却受到了礼遇和推崇,追赠中书令,谥号“武襄”。狄青为人缜密寡言,谋事必先仔细考虑成功的把握,选准制胜的机会然后进行。行军打仗,先整顿队伍,明确赏罚,又与士兵同艰共苦,因此虽然敌人突然袭击,也没有一个士兵敢不冲锋向前,因此他出兵屡建战功。尤其喜欢将战功推给辅佐将领。当初,他与孙沔一同击败叛军,战术谋划都出自狄青,但叛乱平定后,处理后事,他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