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侯峒曾明朝嘉定民众抗清领袖,生平经历简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20
转发:0
评论:0
侯峒曾明朝嘉定民众抗清领袖,生平经历简介,侯峒曾(1591-1645年),汉族,明苏州嘉定(今属上海)紫堤村(今属闵行

  侯峒曾(1591-1645年),汉族,明苏州嘉定(今属上海)紫堤村(今属闵行区华漕镇)人。号广成,字豫瞻。明赠太常少卿侯震旸长子,天启五年(1625)进士。雅好诗文,能书法。曾任浙江参政。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嘉定民众起义抗清,他与黄淳耀被推为首领,于闰六月十七日起兵守城,至七月四日城破,坚守十余日。城破后与二子投叶池殉国。

  人物简介

image.png

  侯峒曾是明末学者。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与徐石麟、陈洪谧称“南都三清”。

  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峒曾叹道:“臣若在都,当以颈血殉梓宫,今无死所矣”。1645年夏,清兵下苏州,攻嘉定,峒曾率二子玄演玄洁,协进士黄淳耀,率吏民死守,尽散家财,与众同甘苦。城破,叹曰:“嘉定亡,余何忍独存”。自沉池中,未死,为清兵俘杀,年55岁。两子同为清兵杀害。著有《都下纪闻》、《江西学政全书》、《侯纳言集》。

  明朝末年,清军入关。江南一带,数扬州、江阴、嘉定等地抵抗最烈。于是,史书上便有了关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记载。侯峒曾父子就是“嘉定三屠”中的杰出英雄。

  清顺治二年,嘉定爆发十多万人参加的反剃发抗清起义,侯峒曾与同乡进士黄淳耀被推为首领,在嘉定城楼上树起了“嘉定恢剿义师”的大旗。组织起来的义军,在嘉定四门布置兵力。侯峒曾带着儿子侯玄演、侯玄洁负责守卫东门、北门,并在北门仓桥炮击清兵,打死清将李成栋的弟弟李成林。李成栋闻讯,暴跳如雷,发誓报复。

  嘉定城虽是个弹丸之地,但面对清军压境,守城义师在侯峒曾、黄淳耀的率领下,却英勇坚守了近半个月。

  七月初四凌晨,大雨倾盆,守城义军饥寒交困。清兵乘机猛攻,东门失守,全城巷战。

  侯峒曾和儿子玄演、玄洁且战且退,眼看大势已去,无法抵挡。

  父子三人退至家中后,侯峒曾双膝跪地,面对祖先牌位,顿首叩告:“峒曾不才,未能守住城池,愧对乡亲!愧对祖先!而今城池既破,岂能忍辱偷生?唯有一死,以全忠节。”说罢,又连连叩首。

  跪在侯峒曾身后的侯玄演、侯玄洁,听到父亲这番话,明白父亲去意已决。他们双双起身,紧随父亲,不离左右。

  侯峒曾来到后园的叶池旁,仰天长叹,正欲跃身投池,却被玄演、玄洁紧紧抱住。

  他们跪求父亲说:“父亲,你不是守城官吏,责不在你。何不暂忍一时,以图东山再起。”

  侯峒曾闭目忍泪,铁嗓铜声,对儿子们说:“我的主意已定。你们不必多言,赶快离开!”

  玄演、玄洁兄弟深悉父亲禀性,知道事情已无法挽回,便争着要随父亲一同殉难。

  侯玄演推开弟弟说:“我是大哥,随父同死是我本份。弟弟,你赶快走吧!”

  侯玄洁抱住哥哥说:“大哥,你是侯家嫡长子孙,应该由你留守宗祧,由我陪随父亲同难!”

  他们正在争执中,扑通一声,侯峒曾已翻身没入池中。弟兄俩于是也拥抱着,一起跳下叶池。

  顷刻之间,清兵杀到池边,把父子三人抓捞上岸。侯峒曾已气绝身亡,玄演、玄洁则尚存一息,双双被清兵当场砍死。

  侯峒曾的头颅,被清兵割下,挂在西门城楼上示众。三天后,跌落地上,被一位书生捧起,送到侯家故居厂头,与尸身缝合后入殓。

  侯峒曾父子的刚烈大义,深深感动后人。嘉定至今还能看到多处纪念他们的遗迹。在嘉定城中,清河路城中路口的东北角叶池原址上,有一块叶池碑,正是当年侯氏父子的殉难处。“叶池”二字的题写人,是国家司法部原部长魏文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上海市-嘉定侯峒曾
侯峒曾(1591-1645年),汉族,明苏州嘉定(今属上海)紫堤村(今属闵行区华漕镇)人。号广成,字豫瞻。明赠太常少卿侯震旸长子,天启五年(1625)进士。雅好诗文,能书法。曾任浙江参政。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嘉定民众起义抗清,他与黄淳耀被推为首领,于闰六月十七日起兵守城,至七月四日城破,坚守十余日。城破后与二子投叶池殉国。侯峒曾是明末学者。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与徐石麟、陈洪谧称“南都三清”。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峒曾叹道:“臣若在都,当以颈血殉梓宫,今无死所矣”。1645年夏,清兵下苏州,攻嘉定,峒曾率二子玄演玄洁,协进士黄淳耀,率吏民死守,尽散家财,与众同甘苦。城破,叹曰:“嘉定亡,余何忍独存”。自沉池中,未死,为清兵俘杀,年55岁。两子同为清兵杀害。著有《都下纪闻》、《江西学政全书》、《侯纳言集》。明朝末年,清军入关。江南一带,数扬州、江阴、...
· 侯峒曾
生平给事中侯震旸之子。万历三十三(1605年)与孪生兄弟侯岷曾(1591年-1611年)、弟侯岐曾(1594年-1646年,字雍瞻,号广维)考取秀才,同被誉为“江南三凤”。十二岁时随父赴苏州虎丘铁花庵读书。雅好诗文,工书法,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举人第三名。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科进士,授南京兵部武选司主事。崇祯七年(1634年)兵部尚书张凤翼荐为职方郎中,力辞不就,乃改南京吏部文选司主事。又曾任浙江参政,守嘉兴、湖州。李自成陷北京后,隐居紫堤村。南明弘光朝授左通政使,推辞不就。南京失陷后,避居嘉定。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十七日,与黄淳耀、董用圆、张锡眉等在嘉定抗清,峒曾之母龚氏取出首饰,移交峒曾说:“给吾儿犒军。”峒曾向吴淞总兵官吴志葵求援。志葵遣游击蔡祥以七百人来赴,一战尽墨,终无外援,城中矢石俱尽。七月三日开始下大雨,城门崩坏,只能以巨木支撑。七月四日,城门大崩,清兵自...
· 嘉定抗清领袖以忠臣的角色了却一生
侯峒曾(1591-1645)是明末清初的嘉定抗清领袖,他在改朝换代的激荡风云中,以忠臣的角色了却一生,让后人唏嘘不已。除了忠臣,他的身份还有很多,官员、文人、乡贤、儿子、父亲。细读史料,回到历史现场,我们可以发现,他的生远比死更精彩。侯峒曾三十四岁考中进士,由于阉党专权、朝政混乱,直到四十三岁才步入官场。他先后担任南京吏部文选司主事、江西提学官、嘉湖兵备道,加起来不过十年,但每一段仕途都异常精彩。笔者爬梳史料,清晰还原他担任江西提学官的非凡四年。四年中,他经历了宦海浮沉,也昭示了傲然于世的人生观。明嘉定侯峒曾墨迹走马上任,不拘一格提学官隶属于礼部,正四品,任期四年,虽不是中央高官,却是一省要员。提学官的正式名称是提学参议,俗称督学,统管一省的教育。它的选拔标准是有声望的文官,既要有学问,也要有德行。明末的官场上,流行着“命运低,得三西”的谚语,官员普遍痛恨去贫穷落后、民风剽悍的江西、山西、...
· 进士侯峒曾――上谷东族宗祠等
进士侯峒曾――上谷东族宗祠等侯氏宗祠按照侯孔龄《八忆诗・序》说:祖先的祠堂在参政宅的东厢房,供历世神主牌,大参(侯尧封)题楹联:一代文明承上谷,百年清白自弘农。按:弘农即杨弘农,过继给侯家当养子,故侯家后代也承认自己同是杨姓的后代。自从侯震D迁居到嘉定城,宗祠也移到城中。然而这旧祠堂后来成为贾人货场(集市贸易),春露秋霜很令人有岁时易过的感觉。侯孔龄曾作《忆宗祠》诗,后遗失了[时在崇祯丙子年(1636)秋]。上谷东族宗祠(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裔孙侯峒曾请求族长侯艮D以(曾祖)侯尧封宅的旧居重新设立宗祠,历经雍正、乾隆后,祀典渐废。(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东族裔孙将蟠龙桥旁的旧关帝庙屋捐出来改为宗祠,神主牌迁入享受供奉。城上谷宗祠自明代太常(侯震D)迁居嘉定城后,将仍贻堂东边的寿宁堂供奉列祖神主。至(清)康熙六十年(1721),嘉定县令刘昆茫ū经朝廷批准)题:奉敕建侯氏三忠祠。...
· 【侯氏网新闻】清初嘉定侯氏的“抗清”生活
【专题名称】明清史【专题号】K24【复印期号】2011年11期【原文出处】《学术月刊》(沪)2011年8期第123~134页【英文标题】TheHous'Anti-QingLifeandLocalSocietyofJiangnanDeltainEarlyQing【作者简介】冯贤亮,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上海200433冯贤亮(1971—),男,浙江省嘉善市人,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明清史、江南地区史研究。【内容提要】17世纪中叶江南人民的抗清运动,有大量的士绅百姓因坚持抗清而先后殉难,这是明清易代之际重要的一页。由于王朝的更替,江南士绅的动向出现了很大的分化。上海图书馆珍藏的嘉定侯岐曾的抗清生活日记展示了1645年—1647年清廷在江南初建政治统治秩序时期的真正切近士绅们的抗清活动以及他们在清廷密网捕杀下的日常生活,在几个重要的社会层面,再现了那些宛转于刀山剑树之下的抗清人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