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张浚到底做了什么,为什么赵构说:宁可亡国,不用此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99
转发:0
评论:0
张浚到底做了什么,为什么赵构说:宁可亡国,不用此人,乱世出英雄,但是也出现了许多无能之辈。今天杜少就给大家讲讲,北宋末年南宋初年

  乱世出英雄,但是也出现了许多无能之辈。今天杜少就给大家讲讲,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宰相张浚。注意,此人并非“中兴四将”中的那个勾结秦桧陷害岳飞的武将张俊,而是文官张浚。张浚一生志大才疏,人生大起大落。他于宋有功,但又每每在关键时刻“马失前蹄”。他是坚定的主战派,却屡战屡败,几次大败都改变了南宋的国运。就连一向贪图偏安一隅的阳痿皇帝宋高宗赵构都说,宁可亡国不用此人。

image.png

  张浚像

  一.经略西北:富平之战,一战丢关陕

  张浚,是唐朝宰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后代。靖康之变后,张浚耻于在张邦昌的伪朝出仕,听闻宋高宗即位,便南下投奔赵构。张浚真正发迹始于“苗刘兵变”。建炎三年,赵构御营将领苗傅和刘正彦因不满宋高宗赵构宠幸宦官康履、御营都统制王渊,遂,废除赵构。张浚当时驻守在平江,就联络张俊(武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吕颐浩率兵前来,共同平叛。各军汇集后,共推张浚节制诸军。

  顺利平叛后,张浚被提升为知枢密院事,主管军事。张浚素有大志,并且是坚定的“主战派”。早在赵构巡行扬州之时,就上书“中原天下之根本,愿下诏葺东京、关陕、襄邓以待巡幸”。而在建炎四年,张浚有了经营川陕的想法。当时河南、河北沦陷,但是陕西却大部分在宋军控制之下,虽然在北宋亡国的过程中大宋最精锐的西军损失很大,但主力尚存。张浚一到西北,就整顿西军,仿古制登坛拜将,拜西军宿将曲端为威武大将军,西北军事为之一振。但是,很快,张浚和曲端就发生了冲突。

image.png

  西北名将 曲端

  曲端主张分兵自守,不时率军骚扰金军,而金军在陕西补给困难,得不到食物就会后撤回河东就食,这样宋军就会取得主动权,待时机成熟再主动出击一举打败金军。而张浚却想毕其功于一役,汇集大宋西军主力与金军决战,一战定乾坤。这时金军着重建立对宋的军事缓冲区,主攻方向开始向陕西转移,进攻环庆。曲端派吴玠等人在彭原店抵御,自己率军屯驻宜禄。吴玠是名将,日后更是南宋第一任川蜀大帅,此时是曲端的副将。吴玠在开始取得胜利后,遭遇金军主力的反击,被迫后退。曲端退驻泾州,没有增援。吴玠怨恨曲端不前去增援,曲端则认为,前军已败,应该后退占据险要。就这样,二人相互弹劾。张浚借此罢免了曲端。

  很快,张浚就发动了决定大宋命运的“富平之战”。建炎四年,张浚发布攻金总动员令,想要收复被金军占据的永兴军(长安)。张浚初战告捷,金国急派名将完颜宗辅、完颜宗弼、完颜娄室入陕。张浚认为时机已到,开始准备主力决战。为了决战,张浚集结了多少兵力呢?熙河路经略使刘锡(为主帅),泾原路经略使刘锜、秦凤路经略使孙渥,环庆经略使赵哲、权永兴路节度使吴玠共5路大军,步、骑18万人,号称40万。并且预借川陕地区五年民赋,集中大量粮草钱帛,以供军需。这一战,基本赌上了宋朝的国运。

image.png

  富平大战

  建炎四年九月,刘锡率五路宋军进抵富平地区,以一片芦苇沼泽作为屏障,与完颜宗辅相隔扎营列阵,给宋军运粮的乡民扎成小寨在宋军外围。其时完颜娄室尚未到达战场,张浚却自负的拒绝了诸将各个击破的建议,认为宋军人数占优,遂与金军约定具体会战日期,想要正面将金军一举击败。到了日期,金军也不出战,借此消磨宋军的气势。张浚更加自大,送给完颜宗辅女人的衣服羞辱他(三国志诸葛亮传看多了的下场)。此战主帅刘锡信心不足,临战前升起了威武大将军曲端的军旗,想借曲端的威名震慑金军,结果被完颜娄室识破。金军骁将完颜折合率3000精骑突然出击,用土囊在苇泽中垫出一条通路,突袭宋军外围的乡民小寨。乡民逃入宋营,冲乱了宋军。完颜宗辅乘势自领中军,完颜娄室军为右翼,完颜宗弼军为左翼发起全面进攻。宋军瞬间大乱,五路大军各自为战。但是,完颜宗弼(就是传说中的四太子金兀术)不愧为名将“经验包”,主帅刘锡之弟,名将泾原帅刘锜奋力一战,竟将完颜宗弼打败。金军左翼开始退却,完颜娄室看到后,紧急率右路军猛攻环庆帅赵哲,金军复震。赵哲抵挡不住,只身逃离,怀庆军崩溃,由于各路宋军被分割包围互不支援,于是接连崩溃。宋军被击败。

  此战过后,宋军堆积如山的粮草辎重被遗弃,而金军靠着这些补给,一举攻下陕西五路大部分地区。名将吴玠聚残兵扼险于凤翔之和尚原、大散关,才勉强守住了陕西和四川的交界。从此,南宋彻底丢失关中平原,川陕防线变成了川蜀防线。而这一战,对于本就畏金如虎的高宗赵构来说,更是惨重打击。战后,赵构说:“此后而议恢复,亦萎人之望起矣!倚秦桧以偷安,固势所必然。”而张浚并没有因此获罪,战后想要再次起用曲端,但是在与曲端有矛盾的王庶、吴玠的挑唆下,枉杀了曲端。

  二.整顿淮西军:淮西兵变

  绍兴五年,随着军事实力的增强,高宗赵构也有了点底气,再次任用张浚为右相(左相为赵鼎),兼都督诸路军马。同年,着手整顿南宋几大主力岳飞、张俊、韩世忠、刘光世、杨沂中、吴玠的军队,一时间南宋军威大振,颇有中兴气象。张浚鉴于战场形式逆转,积极准备北伐。之前“中兴四帅”之一的淮西大帅刘光世,多次抗命,并且消极畏战,赵构准备让刘光世光荣退休,而将其“淮西军”交给岳飞统帅,即“中兴之事,一以委卿”。结果遭到秦桧、张浚反对。秦桧此时一味求和,自然反对。主军事的张浚,虽然之前一直称赞“唯岳飞与韩世忠可以托付大事”,但是在收编淮西军一事上,却动了私心。张浚曾问岳飞,可否把刘光世手下大将王德扶正,然后派文臣吕祉督军。岳飞说,王德和郦琼,都是刘光世手下大将,不分上下,扶正王德,郦琼不会服的。吕祉一介文人,从来没涉足过军旅,不会服众。张浚又问,张俊(中兴四将之一)、杨沂中(赵构最信任的亲信将领)如何?岳飞说张俊残暴少谋,郦琼最看不惯他。杨沂中跟王德差不多,怎么可能驾驭淮西军?要说刘光世虽然打仗不怎么样,但是驭人确实有一套。王德,武夫粗人,淮西军第一悍将。郦琼,弃文从武,颇具文采,淮西军大将。这两位互相看不起,但是就服刘光世。听了岳飞的话后,张浚挖苦岳飞道:“我就知道淮西军非得你才能收编”。气的岳飞上书请求解除兵权。

  《宋史 岳飞传》: 诏诣都督府与张浚议事,浚谓飞曰:王德淮西军所服,浚欲以为都统,而命吕祉以督府参谋领之,如何? 飞曰:德与琼素不相下,一旦揠之在上,则必争。吕尚书不习军旅,恐不足服众。 浚曰:张宣抚如何? 飞曰:暴而寡谋,尤琼所不服。 浚曰:然则杨沂中尔? 飞曰:沂中视德等尔,岂能驭此军? 浚艴然曰:浚固知非太尉不可。 飞曰:都督以正问飞,不敢不尽其愚,岂以得兵为念耶? 即日上章乞解兵柄,终丧服,以张宪摄军事,步归,庐母墓侧。浚怒,奏以张宗元为宣抚判官,监其军。

image.png

  岳飞岳元帅

  张浚最终还是任命王德为淮西军主帅、郦琼为副帅,以兵部尚书、都督府参谋军事吕祉节制淮西军。结果,当年八月,多次上书表示不服的郦琼杀督军吕祉,率四万淮西军、裹胁十万百姓叛逃伪齐。淮西防区瞬间真空。关于张浚这个主战派为什么会如此处理淮西军的问题上,宋史大家王曾瑜先生认为,张浚虽为都督诸路军事,但是手下并无“实兵”,而岳飞头衔中有“宣抚诸路”,侵夺了他的“都督诸路军事”的权力,因此张浚想派文臣吕祉操控淮西军,实际上是想将淮西军变为自己的“实兵”。这一说法,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因为张浚当时还身兼右相,位列宰辅,就算无“实兵”,诸路军马也还是听他节制。但无论如何,“淮西兵变”使得南宋损失了五大主力部队之一,影响极其恶劣,兵变后张浚。宋高宗赵构说,“宁可亡国,不用此人“。

  三.隆兴北伐:纵容手下内讧

  淮西兵变后,张浚依旧是坚定的主战派,上书要求北伐,因此被秦桧记恨,多次被贬。直到金海陵王完颜亮南侵,才再次起复督战。对于张浚的军事能力,高宗赵构是心中有数的。赵构曾说:“张浚用兵,不独朕知之,天下皆知之,如富平之败,淮西之师,其效可见矣。今复用兵,极为生事。”但宋孝宗即位后,主张北伐中原。因此再次启用主战派的张浚主管军事,为枢密使。宋孝宗甚为看重张浚,言道“久闻公名,今朝延所恃惟公”。

image.png

  隆兴北伐

  张浚主管军事后,于隆兴元年开始北伐,是为“隆兴北伐”。其实这次北伐,无论是宋孝宗,还是张浚,都明显准备不足。经秦桧近二十年的专权,南宋军队已经远不是岳飞在世时候的军队了,军中名将凋零,军务废弛。朝中大臣也多数不支持北伐。这时,张浚以仅存的名将李显忠为主帅,以邵宏渊为副帅,全军八万人从淮西开始北伐。李显忠率军进攻灵璧,邵宏渊进攻虹县。结果李显忠顺利攻下灵璧,邵宏渊却没攻下虹县。最后还是李显忠派降卒去劝降才拿下虹县。邵宏渊心胸狭窄,性格争强好胜,觉得没面子,于是越发嫉妒李显忠,并且也耻于居李显忠之下。孝宗皇帝升李显忠为淮南、京东、河北招讨使,邵宏渊为副使。邵宏渊向张浚表示拒绝李显忠的节制。在这种时刻,张浚非但没有训斥邵宏渊,反而答应了邵宏渊的无理要求。从这一点看,即便到了晚年,主持了一辈子军事的张浚仍旧不是一个合格的帅臣。至此,北伐大军彻底分裂为两支,各打各的。

  李显忠建议乘胜进攻淮北重镇宿州,邵宏渊不予配合。等到李显忠攻进了宿州城,邵宏渊才出兵抢功。邵宏渊要将宿州城里钱帛全部拿来赏赐给士兵,李显忠不同意。这时,金军主力十万反攻宿州城,李显忠率部苦战,但是邵宏渊拒绝支援,军心浮动,已经有了溃败的迹象。夜间,邵宏渊部将周宏自为鼓噪,扬言金军来攻,宋军不战自溃。金军趁势进攻,李显忠杀敌二千余,终于独木难支,宋军就此全线崩溃,军资器械丧失无数。宿州旧郡名符离,故称“符离之溃”。宿州失败后,隆兴北伐彻底破产。宋孝宗第一次北伐就遭此打击,信心大失,被迫议和。

  隆兴二年,张浚感到抗金无望,请求致仕。同年八月,张浚病逝。张浚一生都积极主战,以克复中原为己任。但是,他是典型的“志大才疏”。长于战略眼光,但短于战术实施。其一生参与的几件大事,都影响了宋朝的国运,改变了历史走向。南宋朱熹曾评价张浚:“张魏公才极短,虽大义极分明,而全不晓事。扶得东边,倒了西边;知得这里,忘了那里”。“虽大义极分明,而全不晓事”应该是张浚一生最合适的写照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马谡到底做了什么刘备为何说此人不可重用?
刘备是个有先见之明的人,作为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颇有识人之名。这一点毋庸质疑,刘备反对诸葛亮重用马谡,史书上说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那么这是刘备的真心话吗,刘备为何反对马谡。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三国相争,其实就是人才之争,作为偏安一隅的蜀汉,无论是文臣和武将都和其他两国无法相比。本来就稀少,而且这些人物,还都有缺点。比如关羽的刚愎自用、好大喜功,张飞的脾气暴躁,魏延经常越级向领导汇报工作,这些人尽管毛病不少,但是都刘备手下的爱将。因为对刘备忠心耿耿,一直受到刘备的重视。可是马谡似乎不是这样,马谡比较博学,而且谈起兵法,朗朗上口。史书上说:兄弟五人,并有才名。按理说这样的人,刘备应该重视才对,刘备为何反感马谡,来揭秘吧以为:其一,马谡年轻,不会玩政治。古时的帝王,赏识臣子,其忠心耿耿应该是第一位的。而刘备尤其如此,比如和赵云一见如故,对关羽张飞恩爱有加,汉中...
· 细说历史——张浚与赵鼎的三角关系
?秦桧在靖康之变时任太学正,倒也是反对割让三镇的强硬派。金人拥立张邦昌,他在御史中丞任上,已经有点畏缩,勉强在御史台合台反对的议状上签了名。被俘北上后,他见风使舵,暗中投靠金朝当时的实权派完颜昌(挞懒)。建炎四年(1130年),挞懒进攻楚州(今江苏淮安),他随军南下,十月,与妻子王氏带着大量财物与随从,投奔宋朝在涟水军(今江苏涟水)的水寨,次月航海到达当时的行在越州(今浙江绍兴)。据其自称是杀了监视自己的金军,夺舟来归的,不过,带着众多的家眷随从与丰厚的金银财宝,无论如何不像亡命逃跑的架势,当时人多以为他是金朝特意放回的奸细。秦桧初见高宗,就提出“如欲天下无事,须是南自南,北自北”,主张南北议和。秦桧自主和议正中高宗下怀,他来自金朝习知内情,宰相范宗尹也称赞他忠诚可信,归朝仅三个月,秦桧就当上了参知政事。范宗尹可谓少年得志,刚三十出头就当上了宰相。他做了三件事:其一,撤销了行营司,恢复了枢...
· 张浚
张浚(1097—1164),字德远,汉族,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南宋名相和抗金统帅。关于张浚,有非常重要的几件事,他为了排挤赵鼎而引秦桧入朝,他为了在陕西建功冒然改守为攻使南宋丢了陕西,而且为了推卸责任致曲端于死,而淮西军变也有他的功劳。由于他是武将出身,因此实际上是主战派,但后来为了得权陷害战友韩世忠、岳飞,因此岳王庙前的四个铁人跪像中也有他。【张浚生平】父张咸,元丰二年(1079)进士,历任州县属官;绍圣元年(1094),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张浚政和八年(1118)中进士,北宋末官至太常寺主簿。建炎元年(1127)五月宋高宗即位前夕,张浚自京师投奔南京(今商丘南),参与登基仪式,任枢密院编修官。七月,受到新任右相黄潜善的赏识,升任殿中侍御史。八月,张浚附和黄潜善,攻击左相李纲独擅朝政。主张抗金的李纲被罢相后,继续受到张浚的攻击。建炎二年六月,张浚奏论:“...
· 张浚
早期张浚四岁成孤儿,行直视端,不说诳言,熟人知为大器。入太学,中进士第。靖康初,为太常簿。李纲在金国第一次伐宋晚期和姚平仲合作,与种师道等人之间有争功之嫌。姚平仲劫完颜宗望之营寨而大败,作为主要支持者的李纲被张浚以专权之名弹劾。汴京陷落后,张浚听说宋高宗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驰赴应天府,除枢密院编修官,改虞部郎,擢殿中侍御史。金兵南侵,宋高宗往东南逃跑,后军统制韩世忠部下逼逐谏臣坠水死,张浚奏夺韩世忠观察使,上下始知有国法。迁侍御史。这时宋高宗在扬州,张浚进言:“中原天下之根本,愿下诏葺东京、关陕、襄邓以待巡幸。”咈宰相意,除集英殿修撰、知兴元府。未行,擢礼部侍郎,高宗召谕曰:“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朕将有为,正如欲一飞冲天而无羽翼,卿勉留辅朕。”除御营使司参赞军事。张浚预计金人必来攻,而南宋朝廷晏然自得,殊不防备,所以力劝宰相黄潜善、汪伯彦,但此二人皆笑张浚过分。苗刘兵变建炎三年(...
· 为什么崇祯死前会说“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尔”?看看大臣都做了什么
明亡前清军的最后一次入关,始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年底,此次入侵为祸尤烈。据《东华录》载,此次清军由多尔衮、岳托率领,分路攻明,自墙子岭、青山口入长城,明京师闭门自守。于是清军分四路南下,陷真定、广平、顺德、大名等地,直抵明兖州府。先后杀明鲁王以下王、将、吏达数千人,攻破明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降伏六城,败明军三十九阵,掠得黄金一万二千二百五十两,白银二百二十万五千二百七十两,珍珠四千四百四十两,其他物品若干,俘获人民三十六万九千口,牲畜三十二万一千多头。崇祯十六年(1643年)四月到六月间,入关清军陆续退净。就在此次清军进逼北京之前,首辅大臣周延儒正好在准备庆祝他的五十岁大寿。由于他是当时崇祯帝前最得宠的大臣,所以这个寿诞筹备得极为隆重,甚至连皇后都在让自己兄弟周云路去帮他筹办此事,可见其权势之炽。《明季北略》曰:“大内周后以皇亲云路通谱原注,批云:周奎之子。,备筹钱;外廷则尽文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