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东林八君子之一 东林党领袖高攀龙简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21
转发:0
评论:0
东林八君子之一东林党领袖高攀龙简介,高攀龙(1562年-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

  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

image.png

  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万历二十年(1592年)被任命为行人司行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高攀龙上疏参劾首辅王锡爵,被贬广东揭阳典史。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高攀龙辞官归家,与顾宪成兄弟复建东林书院,在家讲学二十余年。天启元年(1621年),高攀龙重获起用,被任命为光禄寺丞。历任太常少卿、大理寺右少卿、太仆卿、刑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职。

  天启六年(1626年),崔呈秀假造浙江税监李实奏本,诬告高攀龙等人贪污,魏忠贤借机搜捕东林党人。该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

  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高攀龙,字存之,号景逸,江苏无锡人。祖父高静成曾任浙江黄岩县令,父亲高继成生有五个子女,高攀龙排行第二,后因高静成的弟弟高静逸无子而被过继为嗣。

  高攀龙自幼好读书懂礼仪。万历十四年(1586年),无锡知县李元冲聘请江右学派罗懋忠和顾宪成前来讲学,高攀龙受其影响,开始潜心研究“程朱理学”,确定了治学方向。

  万历十七年(1589年),高攀龙中进士。不久后高静逸去世,高攀龙归家为嗣父守孝三年。

  初入官场

  万历二十年(1592年),高攀龙服丧期满,被朝廷任命为行人司行人,执掌传圣旨、行册封等礼仪性的事务。因平时工作比较清闲,高攀龙大量阅读行人司中丰富藏书,深入钻研二程和朱子著作,亲手抄录山西大儒薛文清的《读书录》,赞赏其“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一笑不可轻假人”的处世态度。高攀龙还编写了《日省编》,将先朝大儒的语录附在《大学》章句之下,作为初学者的指南。又将有关儒、释差异的言论汇集成《崇正编》,以抵制王阳明“心学”所提倡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主张。

image.png

  当时四川佥事张世则呈上自己著述的《大学初义》,诋毁程朱之学,并请求颁行天下。高攀龙极力反对,上疏驳其荒谬。这本书因而未能刊行。

  贬官外放

  这一时期,明神宗已长期不理政务,朝中党派纷争、宦官横行,致使政务混乱,国力日衰。高攀龙随即上《今日第一要务疏》,称欲改变皇朝岌岌可危的形势,首先必须正本,其次要“除刑戮”、“举朝讲”、“用谏臣”、“发内帑”,革新政治。但奏疏被皇帝留中不发。

image.png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侍郎赵用贤、都御史李世达等人被罢官,朝中议论多归咎首辅王锡爵。高攀龙和御史袁可立上疏,指责王锡爵排斥异己,认为皇帝不应无故贬斥大臣,并斥责郑材和杨应宿谗言诬陷,应予罢免。杨应宿则上疏弹劾高攀龙,言辞狂妄近乎荒诞。部院提请轻罚二人,神宗下旨贬高攀龙为广东揭阳典史。

  高攀龙自水路前往揭阳就任,在船上就订立严规,要求自己静心以涵养德性,不被外界干扰。到揭阳后,每日在官衙教授学徒,培养了不少学生。还四处察访民情吏弊,惩治地方恶霸。高攀龙在揭阳停留的半年内结识了陆粹明及其老师萧自麓等人,对其学术思想影响深远。

  归家讲学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二月,高攀龙在赴任七个月后以事假归家,不久遭遇亲人病故,于是不再出仕。此后在家乡讲学二十余年,虽有言官多次推荐,但皇帝并不理会。

  高攀龙在漆湖之畔(今蠡湖东岸)建造一座“水居”,取名“可楼”,作为自己读书静坐的场所。除刻苦钻研外,高攀龙还参与讲学,很快成为一代儒学宗师。当时高攀龙与顾宪成志同道合,交谊颇深。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在常州知府和无锡知县的支持下,高攀龙与顾宪成等人发起重建了东林书院,并每年举行“东林大会”。初由顾宪成主持,万历四十年(1612年)顾宪成去世后改由高攀龙主持,直至天启五年(1625年)书院被拆毁为止。当时朝野内外的士大夫无论认不认识他们本人,提起高、顾都是一致称赞。

image.png

  高攀龙在讲学过程中以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格标准来评议朝政,裁量人物。当时许多与他们志趣相近的在野士大夫闻风响附,纷至沓来。在朝的李三才、赵南星、邹元标、杨涟等正直官员也与他们互通声气,遥相应和。东林书院实际上已成为社会的中心。反对派对此十分忌恨,诬之为“东林党”,污蔑他们是假借讲学以结党营私。

  复起为官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神宗去世,皇太子朱常洛即位,是为明光宗。明光宗在位一月驾崩,长子朱由校即位,是为熹宗。

  熹宗即位后,东林党人因拥戴有功而重新崛起。高攀龙被任命为光禄寺丞,天启元年(1621年)又进封为光禄少卿。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关外重镇广宁(今辽宁北镇)失陷,明军被迫退缩到山海关一线。消息传来,朝野震惊,人心惶惶。高攀龙接连上书要求革新政治,以挽救国家濒危的命运。他在《破格用人疏》中提出要破格用人,加强战守之备,并推荐礼部右侍郎孙承宗担任防御大臣,负责处理战事。他的意见得到皇帝首肯。孙承宗也不负众望,收复了广宁和辽河以西的土地,边境平静了四年之久。

image.png

  天启二年(1622年)四月,高攀龙上疏追论三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要求惩治郑养性、李如桢、崔文升等人。奏疏上达,皇帝不悦而责备高攀龙多言,但最终仍将郑养性谴归原籍。

  当时孙慎行以红丸案指责前任首辅方从哲,高攀龙也引《春秋》典故归罪方从哲。给事中王志道为方从哲辩解,被高攀龙上疏严厉斥责。不久高攀龙被调任太常少卿,又上一道《恭陈圣明务学之要疏》,向熹宗阐明读书的重要性。方从哲一派故意摘出疏中指责帝王不孝的言辞激怒熹宗,熹宗欲严惩高攀龙。叶向高极力挽救,才得以罚俸一年而作罢。

  天启二年(1622年)九月,高攀龙调任大理寺右少卿。十一月,升任太仆卿、刑部右侍郎。

  天启四年(1624年)八月,高攀龙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上《纠劾贪污御史疏》弹劾御史崔呈秀。疏中揭露崔呈秀在巡按淮扬地区时贪赃枉法、铺张浪费。吏部尚书赵南星经复查认为事实确凿,提请将崔呈秀戍边。崔呈秀得知后连夜投奔魏忠贤,认魏忠贤为义父。

  此时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日益扩张,控制了朝廷内外。东林党人如杨涟等纷纷上书参劾魏忠贤,双方争斗进入白热化阶段。

  被诬自尽

  此时魏忠贤正借机大肆东林党人,称高攀龙与赵南星结党营私,皇帝下旨严厉斥责。不久后南京御史游凤翔出任知府,攻击高攀龙徇私、排挤同僚,高攀龙因而被罢黜。

  高攀龙等人被罢官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控制了朝廷大权,编派了《缙绅便览》、《点将录》、《天鉴录》、《同志录》等黑名单,将不依附于自己的官员开列在内,予以打击。天启五年(1625年)八月,魏忠贤矫旨,以东林书院为始将全国书院尽数拆毁。

image.png

  天启六年(1626年)二月,崔呈秀不甘心高攀龙仅被罢官,。于是假造浙江税监李实的奏本,诬告高攀龙、周起元等七人贪污,派遣缇骑前来。三月,高攀龙整冠束带前去拜谒先贤杨时的祠堂。回家后与弟弟高士鹤及门生赏花于后花园池畔,谈笑自如。此时有人前来禀告周顺昌已被逮捕,高攀龙闻言神情泰然,笑说:“我本视死如归”。归家后与夫人谈笑如常,没有异样。亲笔书信交给两个孙子,交代翌日递给校官,而后闭门遣散诸孙。不多时高攀龙的儿子们(发觉异样)前来探查,发觉高攀龙已自沉于池塘,时年六十四(虚岁六十五)。

  子孙们打开高攀龙的信,乃是遗嘱,上面写着:“我虽被罢免官职,但过去曾是朝廷大臣。大臣不可以被侮辱,因为大臣被辱等同于国家受辱。我现在只有恭敬地面北叩首,以效仿屈原的遗愿。皇帝的恩泽未能报答,只愿来世再报。臣高攀龙绝笔。希望使者带去这封信向皇上复命。”

  高攀龙就死前曾致书同年袁可立道:“弟腐儒一,无以报国,近风波生於讲会,邹冯二老行,弟亦从此去矣”(《高子文集·答袁节寰中丞》)。其言犹未尽之厚望可见于笔端,从此袁可立这位力图远离党争的正直大臣走上了对抗阉党的前台,每议事与阉党“数有所抵牾,欲自请外”(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天启六年(1626年)十一月,袁可立抗疏道:“此非挂冠神武门时呼?”(《睢州志·袁可立传》)。后来九卿公推袁可立南京户部尚书,再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魏忠贤从中作梗以自己的心腹刘廷元代替袁可立掌南兵部,时北则崔呈秀为本兵,天下兵马大权二人一手握定。自袁可立“归而魏焰益肆”,忠贤推戴之势成矣。黄道周说:“当魏崔时,盖无复然明义、真者,有之,则必自大司马节寰袁公也。”(《节寰袁公传》)

  身后追封

  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昭雪,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林八君子”之一的高攀龙如何成为林党的领袖?
明朝高攀龙,字存之或云从,江苏无锡人,后世称之为“景逸先生”。高攀龙是明朝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东林党的领袖,同时也是“东林八君子”之一。明朝高攀龙担任过太常太卿、刑部右侍郎、左都御史等职务。高攀龙从小就喜欢读书又十分懂得礼节。万历十四年,无锡的知县派罗懋忠和顾宪成前来进行讲学,高攀龙受益匪浅,开始专心研究“程朱理学”,并且还确定了自己的治学方向。三年之后,高攀龙中了进士,但是没过多久,他的嗣父去世了,高攀龙回家为嗣父守孝三年。等到他服丧期满后,朝廷就任命他为行人司行人,还进行礼仪性的仪式。因为平时的工作比较空闲,所以高攀龙有大量的时间来阅读书籍,深入研究了二程和朱子的作品。高攀龙还另外编写了一则《日省编》,将先人的语录附在了文章的下面,作为初学者的指南。那段时期,明神宗已经长期没有处理政务了,朝中大臣议论纷纷,国力日益衰弱,高攀龙随之附上了自己的奏折,但是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万历二十二年,因...
· 东林八君子之一高攀龙简介高攀龙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姓名:高攀龙别名:存之、云从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明朝出生地:江苏无锡出生时间:1562年去世时间:1626年职业:政治家代表作品:《高子遗书》12卷主要成就:复建东林书院高攀龙,是明朝东林党的代表人物之一,江苏无锡人氏,书香世家出生,其祖父曾任浙江黄岩县令。高攀龙为高继承的次子,自幼开始接受系统的学习。万历十四年的时候,因为无锡知县聘请江右学派罗懋忠和顾宪成讲学,高攀龙常常前去听学,所以受两人影响,开始研究“程朱理学”。万历十七年,进士及第,然而高攀龙还没有踏入官场就遇到了高静逸取士,高攀龙于是归家服丧守孝。三年期满,高攀龙被任命为行人司行人,执掌传圣旨、行册封之事。这个工作是一个礼仪性的事务,所以非常的闲,高攀龙因此又了大量的时间来阅读行人司中的藏书,潜心研究“程朱理学”。后来还根据自己的所得,编《日省编》和《崇正编》。万历年间,宦官当道,朝纲大乱,而明神宗本人也早已长...
· 如何评价东林党领袖高攀龙?高攀龙的诗词
高攀龙是“东林八君子”之一,东林党领袖,是明朝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公元1562年,高攀龙在江苏无锡出生,字存之,有“景逸先生”的称号。高攀龙自幼开始读书学习,后来因为县令请了顾宪成等人来讲学,此后决定了自己的治学方向,开始潜心研究二程和朱熹的学说。万里十七年中进士,因为父亲去世而归家守丧,没有出仕为官。万历二十年,三年孝期满,高攀龙出仕任行人司行人。在这一期间,因为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得以遍阅行人司藏书。万历二十二年,因为上疏弹劾首辅王锡爵被明神宗贬为广东揭阳典史。万历二十三年,辞官归家,与顾宪成兄弟两人复建东林书院,此后在家乡讲学二十余年,未曾出仕。天启元年,明熹宗继位,东林党人因为从龙之功而备受重用。高攀龙因此被重新启用任光禄寺丞,此后先后为太常少卿、大理寺右少卿、太仆卿、刑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天启六年,以魏忠贤为首的奸宦当道,大肆残害东林党人。而高攀龙等人也被阉党官员,诬告徇私枉法...
· 吴文化—人物春秋—东林党领袖高攀龙
高攀龙1562—1626,初字云从,更字存之,别号景逸,无锡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授行人明代掌管传旨、册封等事的官员,因上疏评论辅臣王锡爵等,被贬官去广东揭阳县任典史为知县下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万历二十三年1595,高攀龙从揭阳卸职还乡,家居近30年。天启初年,熹宗又起用高攀龙,后来,因为弹劾首辅方从哲,以及揭露魏忠贤专权及阉党崔呈秀的罪状,阉党怀恨在心,就罗织罪名,又被革职归故里。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高攀龙第一次罢职回无锡后,为了躲避阉党的陷害,他在五里湖畔、无锡市西南距南桥一里许的鱼池头建“水居”,在那里湖中筑堤,造了几间房子。水居有一个圆形的台,名“月坡”,有一座小楼叫“可楼”。高攀龙除了讲学外,在这里隐居、读书,所以“水居”又称“读书处”。他在这里住了近30年。“水居”在抗战期间焚毁了,现有遗址可寻。高攀龙和顾宪成都是东林党的主要领袖,高攀龙比顾...
· 明朝东林党的领袖高攀龙为什么会投河自尽?
明朝高攀龙,字存之或云从,江苏无锡人,后世称之为“景逸先生”。高攀龙是明朝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东林党的领袖,同时也是“东林八君子”之一。明朝高攀龙担任过太常太卿、刑部右侍郎、左都御史等职务。图片来源于网络高攀龙从小就喜欢读书又十分懂得礼节。万历十四年,无锡的知县派罗懋忠和顾宪成前来进行讲学,高攀龙受益匪浅,开始专心研究“程朱理学”,并且还确定了自己的治学方向。三年之后,高攀龙中了进士,但是没过多久,他的嗣父去世了,高攀龙回家为嗣父守孝三年。等到他服丧期满后,朝廷就任命他为行人司行人,还进行礼仪性的仪式。因为平时的工作比较空闲,所以高攀龙有大量的时间来阅读书籍,深入研究了二程和朱子的作品。高攀龙还另外编写了一则《日省编》,将先人的语录附在了文章的下面,作为初学者的指南。那段时期,明神宗已经长期没有处理政务了,朝中大臣议论纷纷,国力日益衰弱,高攀龙随之附上了自己的奏折,但是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