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包胥:春秋时期楚国一个令人费解的人物
历史对申包胥记载很少,只知道他老家是现在的湖北监利县人,与伍子胥是老乡。也不知道他在什么私塾求学,读过什么书,接受过什么教育,只知道他在楚平王执政时任一个小外交官,经常在一些小诸侯国之间奔波。
申包胥与伍子胥是八拜之交的好朋友。但二人因为楚国危而复安的一件大事,分道扬镳,走向了各自的人生路途。
伍子胥为了报父兄之仇,公元前506年,引导吴国入侵楚国,占领郢都,差一点灭亡楚国,在生死存亡危急关头,申包胥徒步跋涉千里到秦国求救兵,在秦国朝廷上嚎啕大哭七天七夜,感动秦哀公,秦军出兵帮助楚昭王赶走吴军,才使楚国躲过了一场大灾难。
申包胥在历史舞台上第一次出现是在长江边与伍子胥见面:
伍子胥为了保命,连夜出逃。想尽一切办法,逃到长江边才摆脱楚兵的追捕。他沿着江边赤脚一路走一路想办法,最终决定去宋国寻找太子建。
碰巧申包胥出使回来,遇到如丧家犬一样的伍子胥。申包胥连忙问道:“子胥老弟,你怎么把自己弄成这个样子?跑到这里来?”。两人有一段很经典的对话:
伍子胥把平王枉杀父兄之事,哭诉一遍。包胥听了之后,非常同情,而且还掉了眼泪。
申包胥问:“子今何往?”
伍子胥回答:“吾闻‘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吾将奔往他国,借兵伐楚,生嚼楚王之肉,车裂无极之尸,方泄此恨。”
包胥劝:“楚王虽无道,君也;子累世食其禄,君臣之分定矣。奈何以臣而仇君乎?”
伍子胥说:“昔桀、纣见诛于其臣,惟无道也!楚王纳子妇,弃嫡嗣,信谗佞,戮忠良,吾请兵入郢,乃为楚国扫荡污秽,况又有骨肉之仇乎?若不能灭楚,誓不立于天地之间!”
申包胥说:“吾欲教子报楚,则为不忠;教子不报,又陷子于不孝。子勉之!行矣!朋友之谊,吾必不漏泄于人。然子能覆楚,吾必能存楚;子能危楚,吾必能安楚。”伍子胥遂辞包胥而行。
从以上两人的对话,来看看申包胥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申包胥的理念:君臣之分自古以来上天注定的,是命运的安排。君决定臣的一切,君的过失可以纠正,可以改,但绝对不能作为臣对君不忠、记仇的理由。申包胥对于楚王宫廷残杀、霸占儿媳、信谗害忠不太较真,好像这些就像天上多变的云彩,白云与乌云与自己关系不大,只要自己尽忠,做好自己臣子分内的事就行。即使遇到个人安危,也不能逆君意而为之。
申包胥的人生观:既然臣子的俸禄君是君给的,作为臣子一生就是为君忙碌。君的最大依靠是国,楚国危难,关系君的存亡,作为臣子的就应该义不容辞,奋不顾身为之努力。
申包胥在舞台上第二次露脸是给伍子胥写第一封信:
申包胥自郢都破后,逃避在夷陵石鼻山中,听说子胥掘墓鞭尸,还要找借口继续寻求楚王,就写信派人给伍子胥送去一封信,信大概意思是:
你也是平王之臣。现在侮辱了他的尸体,他死了也是你的君啊,这种报仇方式也太过分了吧?物极必反,请朋友你适可而止。不然,你申哥一定要实践当初的‘复楚’誓言。
伍子胥思考了一下,让使者给申包胥回话:“忠孝不能两全,吾日暮途远,故倒行而逆施耳”。我是为了尽孝心才这么做。人生如白驹过隙,不管事情发展到何种程度,我都尽力而为。
申包胥一听这话,明白了:伍子胥要下定决心灭楚国,我不能再多藏了。
这段隔空对话说明两点:一是伍子胥报仇之后,看当前形势有灭楚把握。二是申包胥下定决心挽救楚国。
在自己的祖国生死存亡危急时刻,申包胥这一爱国壮举,我给他点赞。
申包胥的救楚行动:
虽然楚平王夺秦女为己有,但毕竟是亲戚,亲戚就有帮忙的希望。申包胥认为秦国一定会帮忙。楚郢都距秦雍地没有一千里也差不多吧,路上并不平坦。据说申包胥“昼夜西驰,足踵俱开,步步流血,裂裳而裹之”。硬是步行,饿了吃点树叶子,渴了喝两口山泉,到秦国的雍州时估计与乞丐没有两样。申包胥见到秦哀公说:“吴贪如封豕,毒如长蛇,久欲荐食诸侯,兵自楚始。寡君失守社稷,逃于草莽之间,特命下臣,告急于上国,乞君念甥舅之情,代为兴兵解厄!”申包胥像那时周游列国的说客一样,先说明利害关系,然后才点明求救兵。
秦哀公说:“秦僻在西陲,兵微将寡,自保不暇,安能为人?”
包胥说:“楚秦连界,楚遭兵而秦不救,吴若灭楚,次将及秦,君之存楚,亦以固秦也。若秦遂有楚国,不犹愈于吴乎?倘能抚而存之,不绝其祀,情愿世世北面事秦。”秦哀公想了想说:“大夫姑就馆驿安下,容孤与群臣商议。”
包胥对说:“寡君越在草莽,未得安居,下臣何敢就馆自便乎?”
小编认为秦哀公不发兵有两个原因,一是不太相信申包胥这个人,既然是楚王派来的,怎么没有一封书信?仅凭他的两句话,堂堂秦国就发动三军出征,一旦与这人说的事实不符,秦、楚会不会像过去的秦、晋一样反目成仇?二是对楚平王夺儿媳行为非常生气,那是自己的亲妹妹,一个国王怎么可以做出那么违背天理人伦之事?
申包胥彻底绝望了,只有一个办法:哭。申包胥在秦厅哭了七天七夜,终于感动秦哀公同意兵发楚国。
申包胥在舞台上第三次露脸是给伍子胥写第二封信:
伍子胥拆开楚军的信,一看是申包胥写的,大概意思是:
吴国君臣占据郢都这么长时间,说明楚国灭亡不了。我们是朋友,朋友的底线是相互成人之美,而不是互相伤害对方。我们二人不要再为了 “覆楚”与“复楚”投入心思了。你适可而止,我也把握分寸,你应该理解我说的意思。
伍子胥回信说:“今太子建之子胜,糊口于吴,未有寸土,楚若能归胜,使奉故太子之祀,某敢不退避,以成吾子之志。”你请求楚王把太子建的儿子胜安置各地方保证不再伤害他,一切都好说。楚王君臣最后答应。
到此,小编认为,申包胥的忠君爱国历程应该结束了。
申包胥在舞台上第四次露脸是对待楚昭王的态度:
楚昭王认为申包胥这次功劳最大,决定封他为右尹的大官。申包胥说:“臣之乞师于秦,为君也,非为身也,君既返国,臣志遂矣,敢因以为利乎?”。
我是您的臣子,我请救兵是为了国君您的安危,不是为了我自己。我尽到了臣子应该做的义务,让您安全返国,目的已经达到。这是我的份内职责,尽职尽责怎么又贪额外之利呢?
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可又一想,难道除了你申包胥,所有大臣都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吗?你既然是为君着想,那么做一个右尹,多做些工作,为君分担点辛苦,难道不应该?你这样刻意撂挑子不干,是忠君,还是要挟国君?是嫌官职小还是嫌麻烦不想多干活?再退一步想,你过去在楚平王时代尽心干活算什么?
这种做法很像当年晋文公逃亡时的介子推,介子推也是这样,晋文公后来很诚恳的进山找他,他竟然背着老娘躲进深山,彻底惹恼了晋文公,一把火把他母子烧死在一棵大树下。
按小编的理解,只能说明一点,申包胥想学介子推,做纯度百分之百、不附带任何附加条件的纯臣榜样,妄图以此永远作为后世的标杆,流芳百世!
接下来的确如此。楚昭王坚决要求他当官,为楚国尽一把力,为君分忧也算是尽忠吗!申包胥带着孩子老婆也向深山躲藏。
他老婆实在不理解。就问:“子劳形疲神,以乞秦师,而定楚国,赏其分也,又何逃乎?”申包胥这样忽悠他老婆:“我当初太重朋友情意,把忠君放在了次要位置,没有阻止伍子胥破楚,这是我没有尽到做臣子的责任,这是犯罪啊!请救兵是为了赎罪,现在等于是将功抵罪,我如果掩盖我的罪过去享受功劳,这亵渎了我高贵的品格,这样做是多么的羞耻啊!”,老婆说什么呢?嫁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跟着走吧!
如果时间可以穿越,我就想问一下这位申包胥先生:假如你当初把伍子胥抓住送给楚平王,砍了头,你感到耻辱吗?
高雅一点说;你申包胥前半生忠君,后半生要君;通俗一点说:傻子一个!
申包胥最终和介子推一样逃入深山,一辈子也没有出来。
申包胥也没有割掉身上一块肉给楚昭王吃,楚昭王也没有像晋文公那样下劲儿找,昭王嘴上不说,心理一定嘿嘿笑着说:真他妈一个傻蛋!为了管好楚国,他还是顺着申包胥的意思,给他老家的小胡同做了大门,找个石匠,刻了个横幅石头牌子:“忠臣之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