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辉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关于他的轶事及评价有哪些
人物官历
永禄八年(1565年)2月,元服,得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辉的偏讳,取名辉元。
永禄十三年(1570年)3月13日,就任右卫门督。自那以后被称为少辅太郎。
天正二年(1574年)2月9日,迁任右马头。
天正十六年(1588年)7月25日,作为“丰臣辉元”升叙从四位下,任官侍从。同日转任参议。另外,上列清华家的家格。被称为“安艺宰相”或“羽柴安艺宰相”。
文禄四年(1595年)1月6日,升叙从三位,转任权中纳言。被称为“安艺中纳言”或“羽柴安艺中纳言”。同年成为丰家五大老的一员。
庆长三年(1598年)4月18日,辞任权中纳言。
人物评价
悲哀人生
对一个二代家督来说,有伟大父亲在上的庞大阴影的摭藏下,自然倍感压力。
可是,只要二代目的艰苦能成功交到三代手上,家业通常能成功过渡,如同时期的后北条氏和后来的德川氏。不幸的是,毛利家的二代目隆元早死,而新的家督(三代目)辉元负担的却是两代的总和,而且,更不幸的是,不单有伟大的祖父,更有伟大的叔父,这是先代未闻的特例,也是辉元特有的悲哀。
在元就死后,不少家臣都把未来(隆景及元春死后)交到辉元的身上,以立威来说,辉元有等于无,在伟大祖父的阴影下,不单比较难免,而且大权也不得不交到隆景、元春身上,再加上隆景、元春之间的久有的不和,更令辉元不能发挥。虽说自少有隆景的教育,希望把辉元教育为一个独当一面的大将,可是,与甲斐武田一样,不论家臣或元春、隆景都脱不开“元就神话”的沉醉中,令辉元的成长变成阴暗,这也是二代目的必然悲哀,可是辉元负担的远远长久,而在日后,元春死后的隆景也没有为辉元提供一个足以辅助的辅手,这也是辉元在关原判断出错的一个远因,更是毛利家一个致命缺陷。在不服气及不甘心的情况之下,辉元成为后世讥笑的一个失败者,可是,这却是辉元所不能控制的地方。
两川分流
隆景及元春之不和,到了辉元的时代,更为恶化,由于元就以来的压抑,元春的反发更加强大,尤其面对织田、羽柴东来的时候,更加表现出来。在本能寺前后,对织田的立场中,元春与隆景已抱两极的意见,前者主张开战,而后者渐趋于和议。当然,本能寺之变是救了毛利家的一件幸事,可是,毛利元就的主张“不干涉中央政策”也因此而破坏,由于隆景的亲善政策被采立,一向主张中立的毛利家也不知不觉间向中央靠近,这根本不是辉元的问题,反而是隆景等温和派在保家同时的一个间接效果,这也令毛利辉元不得不对“天下霸权”起了念头。
自毛利倒向秀吉后,两川分化的问题已经表面化,主动亲善的隆景得到中央政权的大力重用,当然在秀吉的积极分化下,隆景也为毛利家多次解围,令毛利家慢慢走向政治中心,而元春却相反地被冷藏,同时在九州之战中客死异乡,两川的平衡已经破裂,而且吉川家与小早川家的关系也一去不返,尤其是当元春刚死时,隆景勒令吉川家出阵的动作,更令吉川与小早川不能和解,把累年的对立诱发,两川体制事实上名存实亡,同心护宗的精神也因此而变成各自护宗的分离局面。到了最后,隆景也因为毛利家而正式把两川制结束,小早川家在隆景死后已是一个独立性的、亲丰家的大名,与毛利的关系也不再重要。累年的沈积,再加上中央政权的加速动作,毛利两川的体制也正式寿终正寝,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只不过是负面收场而已。
妥协攻略
除上述的团结政策,毛利元就另一主张是妥协政策,是偏向对外的一个政策。
自毛利压过大内及尼子后,正式开始他的霸业,可是,毛利家的扩张沿用久用的结盟方式,与东国大名并不相同,毛利家东面五国的领地大多是威压当地豪族及小名而成,也就是继续他们“豪族之长”的精神。但问题是,这个形式并不十分强韧,如要约束这个“豪族联盟”的发展,必要的妥协并不能缺少,加上毛利家在军队上的不平衡发展——水军重于陆军,更使毛利家倚重盟友的陆军及自身强大的水军来保持强势势力。就如元就所说:“我家十国,面对一次危机后可能只余五国,再一次、两次危机后可能只有原本吉田乡的领地”。
事实上,元就明白到强力军事征服并不是毛利家的生存之道,在团结的同时,也要作出一定的妥协,作为团结的其一力量。同样,面对中央政权,中立、和议的立场也是妥协自保的一个方法。对大友的立花山之战,元就眼见到手,也要回军平定大内、尼子的余烬,这也是取舍的一个动作,因为元就明白自己当时的力量并未足以向北九州入手,否则只会泥足深陷,而且九州之战也是倚重北九州的反大友众来助攻,本身功量并不足够,要稳住根本(西国)就要团结一致目标,也就要妥协,故毛利元就也只好放弃北九州。而毛利氏面对秀吉雪崩式入侵,也依然沿用元就的妥协方针,能放弃的都放弃,全以保全为宗旨,最终在本能寺、贱岳之后,成为丰臣政权所倚重的力量。
关原之道
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死后,辉元一下子要重整毛利家的架构,而且要加强自身的力量,关原不得不说是一个契机。在关原前夕,要决定加入西军与否的时候,辉元的确巧妙利用“团结”及“妥协”的功用。事实上,当时的加入西军的决定,并不是辉元及安国寺惠琼个别的决定,而是家臣们会议后一同的决定“与德川家康争夺丰家的执权地位”把毛利两川崩解以来的家臣再次团结在自己的手中。
平心而论,关原大战并不是从一开始的一面倒,东军的胜利也不得不说是幸运成分颇高的一场战争。从另一个侧面看,关原大战是毛利主导的一战,不论一方总大将或是扭转乾坤的角色都由毛利一族所承,但这个决定性角色最后却换来悲痛的后果。可是,这种是稍稍片面的一个看法,原因最后毛利能生存的原因却是久违的“团结一心”及“妥协”精神挽救了毛利。故然辉元的错误在于犹豫过久而且未能把握决定性时机,但毛利家却因此变得更坚强,一致对外,而久被轻视的吉川家也因团结而牺牲,最后被毛利宗家所敌视。
这虽然是吉川家的悲哀,但在幕末,两家也重拾团结精神而一致倒幕,同样,在毛利宗家内部,藩士的忧愤大都集中反幕府的情绪之中,每年的新年团拜,毛利藩士、支藩藩士都会说“主公,可以(倒幕)了吗?”作为贺词之始,从这样来看,关原的教训也可称得上是卧薪尝胆的大翻身,也是对毛利两川、百万一心的再重整。而至今,毛利氏依然历久弥新。
元就的大智慧令小小的毛利茁壮成王,也因他小小的缺失而使毛利家渐入崩溃的深渊。元就强调的不干预政策,事实上并不合时,到了辉元时代,已是另一格局,对辉元是一个新挑战,要批评辉元的过失实在有失公平。隆景与元春的平衡差错也是受到中央局势的影响,可是,元就的精神保存,使毛利家即使出现崩解,但依然保持向心力,这是毛利生存的中心关键,也是毛利氏与毛利元名誉长久的一个侧面原因。
家族成员
祖:毛利元就
父:毛利隆元
母:尾崎局(内藤兴盛之女、大内义隆养女)
叔: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毛利秀包
正室:南之方(宍户隆家的女儿)
侧室:儿玉元良之女
长子:毛利秀就
长女:竹姬(吉川广正正室)
次子:毛利就隆
从兄弟:吉川广家、毛利秀元
养子:毛利秀元
养女:小早川秀秋与兴正寺准尊的正室
轶事典故
侵朝战争中被日军俘虏的姜沆,在《看羊录》中称辉元“つつしみ深く、ゆったりと大らかで、わが国(朝鲜)人の性质によく似ている(十分谦虚谨慎,悠然豁达,与我国(朝鲜)人的性情相似)”
在关原之战中辉元虽担任总大将,但并未出阵。战后险些被家康贬为平民,在吉川广家的斡旋下得以保全大名身份。辉元无力地叹息“近顷の世は万事逆さまで、主君が家臣に助けられるという无様なことになっている(“近来世间万事都颠倒了,主君还要难堪的依靠家臣帮助(方能保全)”)”
关联作品
小说
《毛利辉元 刻有倾国烙印的男人》(池田平太郎,幻冬舍Renaissance,2011年)
《白薮椿―毛利辉元的密谋》(平川弥太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