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尉迟迥和尉迟敬德是同一个人吗 他们两个是什么关系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933
转发:0
评论:0
尉迟迥和尉迟敬德是同一个人吗他们两个是什么关系,尉迟迥是西魏和北周时期的著名将领;尉迟敬德是唐初的著名猛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尉迟迥是西魏和北周时期的著名将领;尉迟敬德是唐初的著名猛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们都是鲜卑族人,不过两个人应该没有什么关系,如果真要说有什么关系,或许他们五百年前是一家吧。

image.png

  尉迟迥:

  出生于516年的代地,是尉迟俟兜和昌乐大长公主(宇文泰的姐姐)的儿子,尉迟俟兜去世的很早,好在尉迟迥有一个好舅舅,所以尉迟家并没有没落。尉迟迥姿容俊美,又天资聪颖,而且有远大理想。长大后娶了金明公主为妻,授驸马都尉,之后尉迟迥就跟随舅舅宇文泰建立战功,30岁的时候拜为侍中,开府仪同三司。之后就是步步高升,五年后成为大将军。在553年奉命平定蜀乱,因功封为大都督、益潼等十八州诸军事,又成为益州刺史。

  557年,北周建立,尉迟迥成为柱国大将军。之后又不断有新的职务。562年,参与了宇文护的攻打北齐的战争,虽然此战以北周失败而告终,但尉迟迥因为指挥得当得以全师而还。578年,宇文赟继位后,尉迟迥又出任相州总管。

image.png

  580年,宇文赟去世,郑译和刘昉伪造诏书让杨坚辅政,杨坚设法夺取尉迟迥的权力,想让韦孝宽做相州总管。而尉迟迥做为北周的皇亲国戚并不满意杨坚辅政,于是举兵反杨坚,虽然尉迟迥得到了很多地方的拥护,并且聚兵数十万,但还是在68天后以失败告终,尉迟迥兵败自杀。

  尉迟迥有五个儿子:尉迟谊、尉迟宽、尉迟顺(有女尉迟炽繁,为宇文赟的皇后) 、尉迟惇、尉迟佑耆,兵变之后全部被杀。但尉迟迥的孙子们因为年幼,都得到了保全。

  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出生于585年,朔州善阳人,年少时以打铁为生,在隋末参军,平定各处叛乱。尉迟敬德勇猛非常,在617年,被举兵反隋的刘武周招致麾下,成为一名偏将。后来刘武周又得到了宋金刚,并在宋金刚的劝说下,攻打晋阳,南下图谋天下。刘武周因为有的帮助,前期势如破竹,很快就攻下了太原,山西的大部分地盘都成了刘武周的地盘。李渊非常着急,后来李世民奉命攻打刘武周。秦叔宝在美良川击败尉迟敬德,这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尉迟敬德的降唐。

image.png

  几个月之后,刘武周和宋金刚大败逃往,而尉迟敬德收拢部队坚守,李世民派李道宗和宇文士及去劝降尉迟敬德,于是尉迟敬德开始跟着李世民平定天下。最开始,李世民身边的人总是害怕尉迟敬德会反叛,所以就把他关押起来,但是李世民却又把他放出来,并赏赐了很多东西,告诉尉迟敬德如果一定想走也是可以的。但是尉迟敬德用自己的实际上行动表达了自己对李世民的忠心。在一次尉迟敬德陪同李世民打猎的时候,遇到了直奔李世民而来的单雄信,眼看单雄信就刺到了李世民,尉迟敬德一枪把单雄信挑下马去,护着李世民杀出重围。

  尉迟敬德可以说是李世民身边的第一勇将,后来又称为玄甲军的统领之一。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尉迟敬德后来还是李世民最坚定的支持者,更是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和推动者。在玄武门之变前夕,李建成和李元吉试图拉拢尉迟敬德,但遭到拒绝,后来两个人在刺杀尉迟敬德而不成的情况下,又在李渊面前诬陷尉迟敬德,如果不是李世民全力相保,尉迟敬德很可能就被李渊下旨杀掉了。也因此,尉迟敬德不断地催促李世民起事。

image.png

  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尉迟敬德再一次救了李世民的命,并且射死了李元吉。李世民登基后,尉迟敬德因功成为右武侯大将军,食实封1300户,而且得到了齐王府的全部财产。

  但是后来的尉迟敬德自恃功高,常常让别人下不来台,更是在一次李世民举办的宴会上差点打瞎了李道宗的一只眼睛。李世民拿出刘邦杀功臣的事情来告诫尉迟敬德,后来又直接对尉迟敬德说有人说他谋反,李世民不断的敲打尉迟敬德。终于在643年,尉迟敬德请求告老还乡,李世民准许他五日一上朝。

  645年,李世民准备亲征高句丽,尉迟敬德出来劝阻,结果被李世民拉着又上了战场,从高句丽回来之后,尉迟敬德又告老还乡,并从此不问政事,闭门不出,658年去世。

  尉迟敬德的曾祖是北魏将军尉迟本真,祖父是尉迟孟都,曾在北齐和北周为官。父亲是尉迟伽,曾在隋朝为官。尉迟敬德有三个儿子:尉迟宝琳、尉迟宝琪、尉迟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尉迟迥
生平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宇文赟病逝,静帝宇文衍年幼,外戚左丞相杨坚专政。尉迟迥不满杨坚专权,联合益州(今湖北安陆)总管司马消难先后起兵反杨,以皇叔祖赵王宇文招留在封地的小儿子为主,十天之内,连下卫州、沧州等数城。杨坚以上柱国韦孝宽、王谊等出兵讨伐。韦孝宽来到武陟(今河南武陟)时,正逢夏天七月,沁水(今山西、河南境沁河)大涨,两军皆无法渡河,不得不隔水遥相对峙。尉迟迥派其子尉迟惇率军十万进抵武德(今河南武陟东南),在沁水东岸布阵二十余里,这时韦孝宽军心不稳,流言四起。有人密告杨坚说尉迟迥已用金钱收买了前线将领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等人,杨坚命崔仲方、刘昉、郑译前往监军,遭到三人拒绝。这时丞相府司录高颎自愿前往监军。高颎命人在沁水上架桥,尉迟惇在上流纵火筏烧桥,高颎则命人填土以阻火筏。孝宽命大军迅速前进,渡过沁水。至八月十七,韦孝宽破尉迟迥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尉迟...
· 北周尉迟迥之乱的背景是什么尉迟迥之乱的影响
尉迟迥之乱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当时北周宣帝驾崩,太子年幼;杨坚是皇后的父亲,在朝中具有一定声望,于是入朝辅政,并掌管军政大权。尉迟迥看出杨坚要谋权篡位的野心,于是起兵叛乱,历史上称之为尉迟迥之乱。杨坚像最后尉迟迥在邺城被宇文忻用计打败,尉迟迥之乱的结果以尉迟迥的自杀结束。尉迟迥之乱开始时,各地官员响应和拒绝的各占一半,最后尉迟迥在邺城集结军队与朝廷军队展开决战,宇文忻用蛊惑的方式鼓舞己方军队士气,一鼓作气拿下邺城,尉迟迥逃出城后被俘,最后持剑自刎而死。随着尉迟迥兵败自杀,各地叛军纷纷兵败,将领们治罪被杀。尉迟迥之乱的结果是失败的,但朝内形势变化显著,通过这一次战争,大量的汉族人进入军队,朝堂之内军权和政权向汉族官员偏移,为杨坚建立隋朝打下基础。尉迟迥之乱被平复后,杨坚在朝内的地位得以巩固,最后北周一统全国。在国家统一后,杨坚废除周静帝,建立隋朝开启农耕文明的盛势,开创科举制度,在人才的选拔和...
· 尉迟迥之乱
起兵背景北周大象二年五月十一乙未日(580年6月8日),北周宣帝去世,北周静帝继位。但是北周宣帝并未制定辅政大臣,这给了外戚杨坚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空间。近臣刘昉、郑译等和杨坚有旧,矫诏引杨坚辅政。杨坚担任右大丞相夺取军政权,清理完北周诸王后,怕前朝旧臣叛乱,于5月27日派韦孝宽取代尉迟迥担任相州总管。此举激起尉迟迥的不满,处斩了朝廷的使臣后于六月十二日召集文武士庶誓师造反。当时赵王宇文招已入朝,幼子留在赵国,尉迟迥奉宇文招幼子为主,起兵讨伐杨坚。群起响应尉迟迥权力的地理中心正处于华北平原的心脏,他在那里能够动用惊人的资源,并且在地方强大的氏族中还有一批强有力的潜在的追随者。他们在看到了尉迟迥的号召后,纷纷响应。迥所管相、卫、黎、毛、洺、贝、赵、冀、瀛、沧等周(今河北南部地区),尉迟迥弟弟的儿子尉迟勤所统青、胶、光、莒诸州(今山东北部地区),一起叛乱,人数达到数十万。进入七月,叛乱规模越来...
· 尉迟迥之乱
背景大象二年五月十一乙未日(580年6月8日)北周宣帝去世,近臣刘昉、郑译等和杨坚有旧,矫诏引杨坚辅政。杨坚担任右大丞相夺取军政权,清理完北周诸王后,怕前朝旧臣叛乱,于5月27日派韦孝宽取代尉迟迥担任相州总管。此举激起尉迟迥的不满,处斩了朝廷的使臣后于六月十二日召集文武士庶誓师造反。当时赵王宇文招已入朝,幼子留在赵国,尉迟迥奉宇文招幼子为主。过程群起响应尉迟迥权力的地理中心正处于华北平原的心脏,他在那里能够动用惊人的资源,并且在地方强大的氏族中还有一批强有力的潜在的追随者。他们在看到了尉迟迥的号召后,纷纷响应。迥所管相、卫、黎、毛、洺、贝、赵、冀、瀛、沧,尉迟迥弟子勤所统青、胶、光、莒诸州,一起叛乱,人数达到数十万。进入七月,叛乱规模越来越大。荥州刺史邵公宇文胄、申州刺史李惠、东楚州刺史费也利进、东潼州刺史曹孝达,各据州以应迥。迥又北结高宝宁以通突厥;南连陈朝,许割江、淮之地。七月二十五日
· 陈宝琛和陈宝箴是什么关系他们两个是同一个人吗
清末因距今较近,一些官员学者大家比较熟悉,但有时候因种种原因分不太清,如陈宝琛和陈宝箴两人,都是清末名臣,但因名字一字之差,很容易误以为是一个人,或误以为是同胞兄弟,但其实不然,两人相同的是都处于风雨飘摇的时代,为国忧虑于民有政绩,且家学渊源雄厚,多出人才。陈宝琛(1848—1935年),福建福州人,晚清大臣,十三岁中秀才,十八岁中举,二十一岁登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末代宣统皇帝溥仪的老师,1935年卒于北京。陈宝琛陈宝琛早年入翰林,直言敢谏,同张之洞、张佩纶、宝廷被誉为"枢廷四谏官",又与学士张佩纶、通政使黄体芳、侍郎宝廷等四人好论时政,合称"清流四谏"。1908年溥仪登基后,陈宝琛首发为"戊戌六君子"昭雪之议,奏请降旨褒扬。对外主张维护主权,有民族气节,对家乡福建及福州教育事业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功不可没,乡人对他有口皆碑。陈宝琛曾祖父陈若霖官至刑部尚书,家族从他开始显达,陈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