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王忠嗣为什么会选择违抗圣旨 违抗的原因是什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03
转发:0
评论:0
王忠嗣为什么会选择违抗圣旨违抗的原因是什么,大唐名将王忠嗣出身将门,父亲王海宾战死之后,他被唐玄宗收为养子,接入宫中抚养

  大唐名将王忠嗣出身将门,父亲王海宾战死之后,他被唐玄宗收为养子,接入宫中抚养。成年之后,王忠嗣继承父志,慷慨从军。

  短短十余年时间,王忠嗣先后大破奚族、契丹联军,降服契丹三十六部,数次击败吐蕃。四十岁那年,王忠嗣身兼河西、河东、陇右、朔方四镇节度使,守卫边境线达数千里。

  然而,王忠嗣并不以建功立业作为自己的目标,他常常对部下说道:“身为太平之将,只要训练好士卒就可以,不能凭借国家力量捞取个人功名。”

  王忠嗣很早就看出安禄山心怀异志,并多次提醒朝廷,唐玄宗却不以为然,安禄山对他颇为忌惮。李林甫担心王忠嗣入相,对他也是百般刁难,随时找他的漏洞。

image.png

  晚年的唐玄宗好大喜功,经常主动出击找仗打。天宝六载(公元747年),唐玄宗让王忠嗣率兵攻打吐蕃的石堡城,王忠嗣却以为:

  “石堡城坚固无比,而且易守难攻。吐蕃全力守卫之下,不死几万人恐怕难以攻下。臣担心所得不如所失,不如暂且厉兵秣马,积蓄力量,等待机会,再行攻取。”

  唐玄宗很不高兴。此时,一个名叫董延光的将军自告奋勇,请求出战石堡城。于是,唐玄宗让王忠嗣分兵配合董延光作战,王忠嗣不得已派出军队协助。

  不过,王忠嗣始终觉得这场战争毫无意义,对董延光的作战计划敷衍了事,董延光恼恨不已。这时,王忠嗣的部将李光弼也很不理解他,劝说王忠嗣道:

  “您因为爱护士卒的缘故,不想成全董延光的功劳,虽然按照诏书出兵了,实际上却在破坏他的计划。我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您虽然派出了数万军队,却没有制定重赏的制度,士卒怎么肯为他死战!但是,攻打石堡城是皇上的计划,董延光没有功劳,皇上必然归罪于您。您军府中物资充足,为何因为爱惜数万段绢帛而不肯堵住董延光的嘴呢?”

image.png

  王忠嗣回答道:“牺牲数万士兵去争夺一座城池,得到了没什么实际价值,不能得到也无害于国家,所以我不肯干这种劳而无功的事。我现在受到皇上的责难,不过是罢免我的官职,做一个金吾或者羽林的宿卫之将,最多是贬到黔中做长史或司马,我怎么能够用数万士兵的性命换取一官半职呢?李将军,你是真心为我好,但我决心已定,你不要再多说了。”

  李光弼感叹道:“以前我是恐怕因您而受到牵连,所以不敢不说。现在看到您能像古代贤人 那样做事,真是我这种人所不及的。”说完恭敬的退出。

  果然,董延光在限期内没有攻克石堡城,上报说是王忠嗣阻挠军计。唐玄宗大怒,李林甫又趁机让济阳别驾魏林上书说:“王忠嗣说他从小在宫中长大,和太子关系十分亲密,他是想拥兵尊奉太子为皇帝。”

  于是,唐玄宗将王忠嗣召入京师,交付御史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共同审理。三司调查王忠嗣时,唐玄宗总算恢复理智,嘱咐道:“太子居于深宫之中,怎么能够和外人通谋!这一定是假的,只能调查他阻挠军计的罪行。”

image.png

  当时,王忠嗣的另一名部将哥舒翰正受到唐玄宗的重用,被任命为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入朝时,有人劝说他多拿一些金帛去救王忠嗣。哥舒翰答道:“如果天下还有公道,王公必定不会含冤而死;如果公道已经丧尽,拿金帛行贿又有什么用呢?”只带了一个背囊入朝。

  三司经过联合调查,最终将王忠嗣定罪为死刑。哥舒翰听说后,立即入宫向唐玄宗申诉王忠嗣的冤情,并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王忠嗣的罪。

  唐玄宗不同意,走入宫中不理他,哥舒翰跟在后面一路叩头,声泪俱下的为王忠嗣伸冤。终于,唐玄宗被哥舒翰的坚持所打动,将王忠嗣贬为汉阳太守。

  表面来看,王忠嗣的行为是迂腐的,不懂得官场之道,但他愿意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换取数万将士不被无辜牺牲,这样的境界实在让人敬佩,连李光弼也由衷的感叹自己不如他。

  对于哥舒翰来说,王忠嗣是他的老师和恩人,当整个朝堂都要置王忠嗣于死地的时候,只有他不顾及自己的前途挺身仗义执言,足以让王忠嗣感到一丝温暖,当年真的没有看错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兰陵公主为什么敢违抗皇命?原因是什么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虽地位尊贵,但是兰陵公主却敢为了丈夫反抗皇命,最终含恨归西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世人总是觉得很多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都是高高在上的,他们会看不起比自己低的人,嘲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而那些既有身份又有地位而且还谦逊有礼的人只在少数,大多还是骄纵无理之人。而古代阶级等级观念更是强烈,门户是永远不可以逾越的一道鸿沟。卓王孙因为自己的女儿和穷家小子私奔而气愤到不救济他们一分钱。普通人家会因为自己的儿子娶了一个歌妓而把儿媳赶出门,种种的种种都说明了古人心中的等级秩序不可改变,所以更多的王孙贵族对于平民或者比自己等级低的人都是无视、傲慢、无礼。但是在隋朝却有一位兰陵公主,虽然身为是尊贵的公主,但是她却敢为了自己的丈夫反抗隋炀帝杨广,但是最终并未成功,兰陵公主也郁郁而终,含恨归西。兰陵公主,是隋文帝杨坚与独孤伽罗之女,因为排行较小,所以非常受隋文帝夫妇与哥哥们的疼爱。虽然尊贵的兰陵...
· 臣子如果违抗圣旨回事什么下场?
很多人都不了解臣子被皇帝赐自尽后,若违抗圣旨,不照办的话,会是啥结果?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在人们的认知中,皇帝是一言九鼎的,哪怕要人性命,比如和珅死前的场景。嘉庆帝赐给和珅白绫一条,曾经不可一世的和珅,只能念叨着乾隆帝的遗命“赐全尸”,作一首所谓的“转世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然后就老老实实的用这条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君让臣子,臣不得不死”,哪怕是权势熏天的和珅,也只能听话,乖乖自尽。那么这个“赐死制度”是如何发展来的呢?这就需要从这句话说起了:王族刑于隐者,所以议亲。刑不上大夫,所以议贵。即,能被皇上赐死的人,是非亲即贵,代表着一种无上荣耀!所以,这便是为何那些被赐死的人,都乖乖听话自尽的原因。和珅之死就是这种情况。所谓,既然是体面人,自然死的也要体面。不过赐死这事,荣耀再大,终究牵扯到了性命,若有人不想要这种“荣耀”该怎么办...
· 王忠嗣
参考书目《旧唐书·卷一百零三·王忠嗣传》
· 康熙临死前的二子是谁为什么雍正会违抗命令不杀他们呢
康熙临死前的二子是谁,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在很多的人的眼中,康熙皇帝都是千古一帝,都是非常贤明的皇帝,在他的统治下也出现了康熙盛世这样的局面。但是康熙晚年的时候却出现了九子夺帝的局面,康熙的儿子们为了抢夺康熙的皇位,弄得整个朝廷乌烟瘴气。看来再贤明的君王也有不足之处,起码康熙帝在处理继承人的问题时,就做得非常不到位。而九子夺嫡之后,康熙下了一道诏书:我若死,此二子不能留。康熙口中的二子指的是谁呢?就是大阿哥胤禔和太子胤礽。看过康熙王朝的朋友,想必对于这两个皇子是有所了解的。估计有很多朋友非常好奇,按照古代的礼法来说,皇位应该传于长子才是,为什么康熙没有那么做呢?这要从胤禔和胤礽两个人的出生来说起。康熙能够亲政,离不开四朝元老索尼的帮助,而索尼帮助康熙的报酬便是他的孙女赫舍里成为了皇后。她是康熙的第一个女人,康熙是很喜欢她的。太子胤礽便是赫舍里所生,可惜赫舍里因为...
· 中唐第一名将王忠嗣之死背后原因是什么
王忠嗣简介指出他出生于706年,是唐朝将领,被世人称为中唐第一名将。曾是河西、河东、陇右、朔方四镇的节度使,后来又被封为清源县公。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将领典例,最终唐玄宗听宰相李林浦谗言对王忠嗣处以极刑,并贬为太守,王忠嗣第二年就死去,年仅45岁。图片来源于网络王忠嗣简介介绍了王忠嗣的各种事例,他9岁时其父丰安军使王海滨在松州保卫战中战死,王忠嗣被送入宫中抚养,被唐玄宗收为义子。开元十八年任兵马使,开始随军征战,率300轻骑兵成功偷袭吐蕃,杀敌数千,一战成名。开元二十六年率十万大军北出雁门关征伐契丹,大败契丹使其全军覆没。又于天宝初年击败乌苏米施可汗的部落,并取其首级回到长安。在当时吐蕃对王忠嗣闻风丧胆,天宝元年王忠嗣率军与吐蕃军队战于青海湖并大败吐蕃,吐蕃也因此降唐。王忠嗣因此被称为中堂第一大将。王忠嗣简介还突出强调在成名后他与宰相李林浦不合,唐玄宗晚年好大喜功决定让王忠嗣率军攻打吐蕃石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