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水心先生 南宋著名思想家叶适简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48
转发:0
评论:0
水心先生南宋著名思想家叶适简介,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生于瑞安,后居于永嘉水心村,世称水心先生。

image.png

  淳熙五年(1178年),叶适中榜眼。历仕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历官平江府观察推官、太学博士、尚书左选郎、国子司业、知泉州、兵部侍郎等职,曾参与策划“绍熙内禅”。

  叶适对外力主抗金,反对和议。但在权相韩侂胄谋划北伐时提出异议,被改授权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叶适不肯为北伐草诏。其后又建议防江,但韩侂胄仍不采纳。开禧北伐失败后,叶适出任沿江制置使等职,节制江北诸州。因军政措置得宜,曾屡挫敌军锋锐。累迁至江淮制置使,曾上堡坞之议,实行屯田,均有利于巩固边防。韩侂胄被诛后,叶适以“附韩侂胄用兵”罪名被弹劾,夺职奉祠长达十三年。

  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

  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人物生平

  家境贫寒

  叶适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年)五月初九(5月26日)出生在温州瑞安县城南门望江桥一带,叶氏祖籍处州(今浙江丽水地区)龙泉县,在叶适的曾祖叶公济时方徙居瑞安。

  叶适的少年时代,家境贫困。“自处州龙泉徙于瑞安,贫蒉三世矣”。其父叶光祖,字显之,性情开朗,有大志而未入仕途,以教书为业。母亲杜氏嫁到叶家的那一年,正逢水灾,家中器物被大水冲尽,自此更为艰难,居无定址,先后迁过二十一处,“穷居如是二十余年”。杜氏生于瑞安,勤劳贤慧,善于教子,她对童年时代的叶适影响很大。

image.png

  少年求学

  绍兴三十年(1160年),十一岁的叶适师从名儒陈傅良,据他自己的回忆,叶适此后受教于陈傅良达四十年之久。后又在永嘉楠溪从刘愈学习,并与当时名流戴溪、王楠、陈武、刘凤、刘朔等结识交游、问学。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叶适随父从瑞安迁到永嘉(今浙江温州),时浙南水灾频发,叶家遭灾。少年叶适无定居,飘泊于瑞安。

  隆兴二年(1164年),叶适学诗及时文,这些对他一生学术深有影响。

image.png

  乾道元年(1165年),叶适在温州乐清白石北山小学讲舍讲习,为稻粱谋,这样的生活一直维持到乾道三年(1167年)。其间从学与结交的师友,除陈傅良外,还有王十朋的门人叶士宁与林鼐、林鼒兄弟等。乾道五年(1169年),叶适于金华拜访薛季宣,向其问学,此后书信往来频繁。

  从十九岁开始,一直到二十八岁的十年间,叶适主要活动是在婺州地区游学,曾从学于郑伯熊,因家贫无以为养,于乾道九年(1173年)奉母命赴临安(今杭州)谋生,就学于太学。

  志存恢复

  淳熙元年(1174年),叶适上书签书枢密院事叶衡,在《上西府院书》中,他纵论天下大势,指出天下之患在于“朝廷之上,陋儒生之论,轻仁义之学,则相与摈贤者而不使自守以高世”。因此他望宰执能够酌古今之变,权利害之实,以先定国是于天下。具体地说,一是政治上的有为:收召废弃有名之士,斥去大言无验之臣,辟和同之论,息朋党之说。重台谏而任刺史,崇馆阁以亲讲读。二是经济上的措施:据岁入之常以制国用,罢太甚之求,以纾民力。三是军事上的广武举之路,委诸路以择材,鼓舞士卒之勇气,不用增兵而加紧训练,屯田耕种以代军输。四分上流之地,积极准备北伐。

  叶适提出中兴的“大略”,进一步指出关键在于为政要“诚”、“赏”与“罚”。诚,是指发号出令,必思生民之大计,而不徇乎一身之喜怒。赏,是指爱人之功,求人之善,举之公卿之上而忘其疏贱之丑。罚,是惩人之过,明人之恶,加之窜殛之戮而遗其贵近之厚。但他的这次上书没有得到应有的反响。以后,叶适多次上书朝廷,其要点多是这些内容。

  淳熙二年(1175年),叶适赴武义招明山访吕祖谦,与陈亮、吕祖谦相聚,其后又结识了周必大。

  淳熙三年(1176年) ,叶适教诸生于乐清。

  踏入仕途

  淳熙四年(1177年),叶适娶永嘉人高子莫之女为妻。同年,得周必大保荐,漕试合格,中举人。

  淳熙五年(1178年)春,中进士第二名(榜眼)。叶适在廷对中,对孝宗和宰执提出了批评。虽然孝宗也力图精实求治,但十多年过去了,却没有尺寸之效。王业偏安于一隅,庶政积废于今日。他提出不可因循守旧,要革去弊政,收复失地。同年,授文林郎、平江府(今苏州)观察推官。闰六月二十三日,母杜氏病逝,丁母忧家居。

  淳熙七年(1179年)秋七月,陈亮应徐谊邀请,由永康到永嘉,与叶适、陈傅良等诸子相聚论学。

image.png

  滓熙八年(1181年),叶适守制已满,改任武昌军节度推官,到鄂州(今属湖北)赴任。同年秋,获少师史浩荐,孝宗命其赴都堂审察。叶适具状申省并致书宰相赵雄,力辞不就。

  淳熙十年(1182年),叶适以浙西路提刑司干办公事出任平江府。吴、越等地之士慕名前往问学者甚多。在苏州葑门讲学授徒,培养了滕朗、周南、厉仲方、薛仲庚等一批学者,并游览许多名胜古迹,写下《虎丘》,《齐云楼》、《灵岩》、《葑门》等诗篇。

  轮对荐贤

  淳熙十二年(1185年),叶适被召自苏州入都(临安)。以宰相王淮、参知政事龚茂良荐,改京官,授太学正,改太学博士。他撰写奏稿共四十余篇,以对。

  淳熙十四年(1187年),叶适上殿轮对,进《上殿札子》,在奏对中,论说国事之中有四难、五不可。四难是:国是、议论、人才与法度方面的四难;现实是:兵以多而至于弱,财以多而至于乏,不信官而信吏,不任人而任法,不用贤能而用资格。叶适向孝宗说:“此五者举天下以为不可动,岂非今之实患欤。沿习牵制,非一时矣。讲利害,明虚实,断是非,决废置,在陛下所为耳。”孝宗早年的锐意恢复的精神此时已没有了,对这一番刺耳的忠言,也无可如何,说自己的眼病很重,这样的志向已经没有了。谁能担当此任的,你就同他说去吧。叶适再次进言,孝宗“惨然久之”。同年,除太常博士兼实录院检讨官,上书丞相周必大,荐举陈傅良、刘清之,陆九渊、郑伯英、吕祖俭、徐谊、杨简、戴溪等三十四人。这些人“后皆召用,时称得人”。叶适上书、荐士的举动,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反响强烈。朱熹在致陈亮的信中十分赞赏叶适。叶适在任满改官的过程中,同陈亮,朱熹都有书信往来。

image.png

  淳熙十五年(1188年),林栗发起对朱熹的攻击,叶适上《辨兵部郎官朱元晦状》,为朱熹伸张,说从郑丙、陈贾到林栗,以道学之名指斥朱熹,是没有道理的,是小人残害忠良的惯用的手法。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孝宗禅位,太子赵惇即位,是为光宗。叶适作为太常博士,对仪礼颇预讨论。五月,叶适任秘书郎,仍兼实录院检讨官。作《上光宗皇帝札子》,言国家有六不善,即:今日之国势未善,今日之士未善,今日之民未善,今日之兵未善,今日之财未善,今日之法度未善。叶适说:“不先明治国之意,使此六者本伤而末坏,心蠹而枝披,支离而涣散,而臣之议论无所复用矣。”可是仍然毫无反应。后自求外调,由秘书郎出知蕲州(今湖北蕲春),六月离永嘉赴任,陈亮送至瓯江边,作词《祝英台近·六月十一日送叶正则如江陵》。到任后,朝廷又命叶适兼提举淮西铁冶司。

  绍熙内禅

  绍熙三年(1192年),叶适由蕲州入都,任尚书左选郎。

  当时光宗许久不朝孝宗,群臣为促请光宗朝重华宫的太上皇,可说是费尽心机,陈傅良痛哭于庭,甚而引裾求光宗朝重华宫;太学生也上书。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叶适等上疏,请光宗朝重华宫,光宗不从。

  绍熙五年(1194年)六月,太上皇孝宗在孤寂中病逝,光宗竟称疾不执丧事,又引发出朝政危机。赵汝愚及叶适等人,通过外戚韩侂胄请宋高宗皇后吴氏垂帘,尊光宗为太上皇,立嘉王赵扩即帝位,是为宁宗,叶适因功迁为国子司业。

image.png

  庆元

  宁宗即位后,赵汝愚为相,韩侂胄自恃立宁宗有功,为自己仅迁枢密院承旨,很不满意。叶适劝赵汝愚满足韩侂胄求节钺之望,赵汝愚不从。叶适于是力求补外,以太府卿出为总领淮东军马钱粮。九月,赴临安,除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十月到职。闰十月,宁宗御批除叶适宫观职,于是离开临安。

  此后,韩、赵的斗争不断激化,韩侂胄及其周围一批人,排斥打击赵汝愚等人,使其贬死于衡阳。叶适也受到牵连。韩侂胄说朱熹提倡的学术是“伪学”。由“伪学”之禁,演变成反对“逆党”所谓的“庆元”。

  庆元三年(1197年),叶适为御史胡纮所劾,降两官后罢职,主管冲佑观,差知衢州,叶适推辞,由镇江归永嘉。十二月,朝廷立《伪学逆党籍》,名单上共有59人,叶适在其中。

  庆元五年(1199年)夏,叶适得异疾。

  庆元六年(1200年),叶适在永嘉。四月,岳父高子莫病逝于永嘉,叶适因病不能执丧。

  嘉泰元年(1201年),叶适起为湖南转运判官,带病赴任。

image.png

  嘉泰二年(1202年),弛伪学、伪。叶适改知泉州(属福建)。

  嘉泰三年(1203年),叶适赴任。同年九月,入对,对宁宗说:“治国以和为体,处事以平为极。臣欲人臣忘已体国,息心既往,图报方来可也。”此言为宁宗所称许。授权兵部侍郎,荐楼钥、丘崈、黄度三人。皆为郡守。十一月十一日,其父叶光祖病逝,叶适回永嘉守制。

  嘉泰四年(1204年),叶适在永嘉编定《外稿》凡六卷。

  制置江淮

  开禧元年(1205年),韩侂胄加平章军国事,下令各军密作准备,即将北伐金朝。

  开禧二年(1206年),叶适守制期满,召至临安,对北伐提出异议,韩侂胄不听。上书宁宗,提出“备成而后动,守定而后战”,改授叶适为权工部侍郎。韩侂胄部署北伐大军已定。改任叶适权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叶适力辞兼职,不肯草诏。

  五月,下诏北伐。叶适建议防江,韩侂胄又不听。

  同年,四路北伐大军皆败,只有镇江副都统制毕再遇连战皆捷,但也无法转变败局。叶适乞节制江北,朝廷在六月以叶适为宝谟阁待制、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兼节制江北诸州。

image.png

  十月,金兵分九路南下,大将仆散揆率主力长驱直入,至长江边,与叶适对峙。在和州、滁州等地战斗中,他用劫砦等灵活的战术,给金人以重创。年底,金兵大部退出两淮,留一军驻濠州(今安徽凤阳附近)。

  开禧三年(1209年)二月,朝廷进叶适为宝文阁待制,兼江淮制置使。叶适在长江以北屯田,并在江北建定山、瓜步、石跋三大堡坞,安集流民,建立以江北守江的防御体系,一面屯垦,一面积极备战。当时朝廷与金议和,叶适认为不必。

  夺职奉祠

  开禧三年(1209年)十月,礼部侍郎史弥远及杨后谋杀韩侂胄,取其首级,以向金人求和。之前谄事韩侂胄的许及之及御史中丞雷孝友弹劾叶适,罪名是“附韩侂胄用兵”,叶适因此被夺职奉祠,回到永嘉。

  潜居水心

  嘉定元年(1208年),叶适定居水心,杜门家居,悉心讲学十六年,著《习学记言序目》五十卷。学生中有宰相王淮之侄王植和黄岩人柯大春等。问学者有著名人物如永嘉四灵、薛师石、曹豳,以及台州、余姚、福建等地来受业的学者。南宋学者刘宰记述叶适讲学情况,称“叶水心在永嘉,户外之履常满,盖其师友相从,亦徘徊而不忍去”。

  嘉定四年(1211年),转中奉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获祠禄,其后奉祠凡13年。十二月,夫人高氏病逝,终年五十二岁。

  嘉定五年(1212年),叶适再提守淮之议。

  嘉定八年(1215年),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

  嘉定十年(1217年),除华文阁待制,提举嵩山崇福宫。

image.png

  嘉定十一年(1218年),转中大夫。奉祠居家,著述讲学。

  嘉定十三年(1219年),请求致仕,未获准许。

  嘉定十三年(1220年),《习学记言序目》大致成书。

  嘉定十四年(1221年),转大中大夫,除宝谟阁直学士,提举凤翔府上清太平宫。辞,未准。

  嘉定十五年(1222年),转通议大夫。仍奉祠居家,著述讲学。

  嘉定十六年(1223年),除敷文阁学士,提举南京鸿庆宫,乞致仕,除宝文阁学士,转正议大夫。正月二十日(2月21日),叶适于永嘉辞世,终年七十四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定”(一作忠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南宋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叶适简介叶适是怎么死的?
叶适生于公元1150年,去世于公元1223年,永嘉人氏,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是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淳熙二年,进士及第之后,叶适入朝为官,经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历官工部侍郎、吏部侍郎、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绍兴二十年,叶适在温州瑞安县出生,祖籍处州龙泉县,家境十分贫寒。自从他的曾祖叶公济时迁居到瑞安居住,叶家的家境是一年不如一年。到了他父亲这一代,虽然有大志而没有入朝为官,在家乡靠教书维持生计。教书匠赚不了几个钱,叶家只能靠叶父一点微薄的收入维持。等到叶适母亲嫁到叶家时,那年正好又遭遇大水灾,家中许多器物都被洪水冲走,叶家的生活就更是艰难了。甚至到了后来连居住的地方都没有,居无定址,先后迁过二十一处。尽管生活贫困,叶家却没有耽搁叶适的学习。小的时候叶适跟着父亲学习,刻苦勤奋。十一岁的时候,又正好拜在林元章家执教的名儒陈傅良为师。本来以叶家是搭不上陈傅...
· 南宋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叶适简介叶适是怎么死的?
叶适生于公元1150年,去世于公元1223年,永嘉人氏,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是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淳熙二年,进士及第之后,叶适入朝为官,经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历官工部侍郎、吏部侍郎、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绍兴二十年,叶适在温州瑞安县出生,祖籍处州龙泉县,家境十分贫寒。自从他的曾祖叶公济时迁居到瑞安居住,叶家的家境是一年不如一年。到了他父亲这一代,虽然有大志而没有入朝为官,在家乡靠教书维持生计。教书匠赚不了几个钱,叶家只能靠叶父一点微薄的收入维持。等到叶适母亲嫁到叶家时,那年正好又遭遇大水灾,家中许多器物都被洪水冲走,叶家的生活就更是艰难了。甚至到了后来连居住的地方都没有,居无定址,先后迁过二十一处。尽管生活贫困,叶家却没有耽搁叶适的学习。小的时候叶适跟着父亲学习,刻苦勤奋。十一岁的时候,又正好拜在林元章家执教的名儒陈傅良为师。本来以叶家是搭不上陈傅...
· 叶适
生平淳熙五年(1178年)进士第二。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由于皇后李凤娘剽悍,使光宗与其父宋孝宗不睦,且光宗生病,不能主持孝宗丧礼,赵汝愚、赵彦逾、韩仛胄、徐谊、郭杲等大臣不满光宗,发动政变,叶适也加入,在获得隆慈太皇太后支持下,迫光宗禅位予其子宋宁宗,史称绍熙禅位。官至权工部侍郎、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与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等永嘉四灵学者友善,是南宋永嘉学派代表人物,与朱熹、陆九渊齐名。主要著作有《习学记言》、《水心先生文集》29卷、《别集》16卷。思想爱国主义、实用主义和反理学是叶适主要特点。他反对当时的“和议”,在韩侂胄伐金战败时,以宝谟阁待制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捍卫江防。他讲究“功利之学”,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古之人未有不善理财而为圣君贤臣者也”。他反对当时性理空谈,对于理学家所崇拜的人物如曾子、子思、孟子等进行了大胆的批判,认定《十翼》非孔子作,
· 西山先生南宋后期著名理学家真德秀简介
真德秀(1178年10月27日—1235年5月28日),始字实夫,后更字景元,又更为希元,号西山。本姓慎,因避孝宗讳改姓真。福建浦城(今浦城县仙阳镇)人。南宋后期著名理学家,与魏了翁齐名,学者称其为“西山先生”。庆元五年(1199年),真德秀进士及第,开禧元年(1205年)中博学宏词科。理宗时擢礼部侍郎、直学士院。史弥远惮之,被劾落职。起知泉州、福州。端平元年(1234年),入朝为户部尚书,改翰林学士、知制诰。次年拜参知政事,旋卒,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文忠。真德秀立朝有直声,于时政多所建言,奏疏不下数十万字。学宗朱熹。修《大学衍义》,称可作《大学章句》之佐。庆元后,程朱理学得以复盛,他与力为多。真德秀为继朱熹之后的理学正宗传人,同魏了翁二人在确立理学正统地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创“西山真氏学派”。有《真文忠公集》。人物生平真德秀于宋孝宗淳熙五年九月十五日(1178年10月27日)出生在福...
· 水镜先生是谁?水镜先生司马徽简介
司马徽(?—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著名名士,精通经学。有“水镜”之称。司马徽为人清雅,有知人之明,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其才华始终未得施展,一生湮没不彰。桑下之论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为人清高拔俗,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才能,受到世人的敬重。南郡人庞统听说司马德操住在颖川,所以走了两千里路去拜访他。到了颖川,正遇上司马徽正在采桑叶,庞统便在车里对司马徽说:“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就应该地位非常显赫,哪有压抑巨大水流的流量,去做治丝妇女的事!”德操说:“您暂且下车。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心迷路。从前伯成宁愿耕作,也不羡慕诸侯的荣耀;原宪宁愿住在以桑木为门轴的简陋屋舍里,也不愿住做官的住宅。哪有住在豪华的房屋里,外出骑肥壮的马,左右要有十几个侍女侍候,才算是与众不同的道理呢?这正是隐士许由、巢父感慨的原因,也是清廉之士伯夷、叔齐长叹的来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