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杜勋得了宋炯密计 即亲到周遇吉衙中请罪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38
转发:0
评论:0
杜勋得了宋炯密计即亲到周遇吉衙中请罪,从古到今,不少小人都喜欢用自己的卑劣想法去猜度君子,即人们常说的“以小人之心

  从古到今,不少小人都喜欢用自己的卑劣想法去猜度君子,即人们常说的“以小人之心猜君子之腹”。其实,以“君子之心猜小人之腹”这一现象也是大量存在的。

  在古典小说《铁冠图全传》中,镇守宁武关的明朝将领周遇吉绝对是位君子,而跑到这里监军的太监杜勋绝对是位小人。杜勋曾经当面向周遇吉挑衅,结果遭到有力回击。恼羞成怒的杜勋通过其他渠道投靠了李自成,李自成的军师宋炯计划通过杜勋诱使周遇吉出城,以便围歼这位明军勇将。

image.png

  杜勋接到密报后亲自前往周遇吉府中请罪,周遇吉的心态和具体表现如何呢?

  杜勋得了宋炯密计,即亲到周遇吉衙中请罪。周遇吉是个光明磊落的丈夫,就不念他的旧恶,以客礼相待。明日又亲到监军府回拜,杜勋殷懃置酒款待。(节选自《铁冠图全传》第24回)

  我们从上述原文可以看出:周遇吉真的是以君子之心猜小人之腹!既然杜勋能亲自来认罪,我为什么要将他拒之门外?我不是那种记私仇的狭隘之辈,我们能化仇为友,共保大明江山,难道不是一件于国于民都有利的事情吗?

  笔者认为周遇吉的思维局限在于:

image.png

  一、某个人的本性并非没有改变的可能,但也需要足够的时间。周遇吉既然是和杜勋打过交道的人,应该知道这位监军太监不是那种心胸开阔之辈。杜勋不久前才吃亏,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主动跑来谢罪呢?这种转变过程是不是太快了?二、李自成统领的大顺军已经包围了宁武关。身为将领的周遇吉应该知道一个事实:既然流寇已经将重兵压到宁武关外,关内那些不坚定的分子可不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而和流寇勾结?在不利的客观形势下,不久前才丢掉面子杜勋突然对我周遇吉那么恭维,会不会隐藏有什么猫腻?

  从该小说后面的情节来看,当李自成亲自率军攻打宁武关时,周遇吉不想让杜勋承担出城交战的风险,果断决定自己率出城,并一度击退李自成。我们继续看原文:

image.png

  周遇吉认定李闯,跑马赶去,李闯且战且走。周遇吉紧追了十余里,后面众将齐劝:“元帅不可穷追,恐中贼人伏兵之计。”周爷正欲生擒李闯,这些话哪里肯听?只说:“你们若怕有失,可着一二人回去,催杜太府发兵接应。”(同上)

  当周遇吉决定追击李自成时,其实并非没有意识到没有一点风险,但他却对杜勋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自己即便遇到不测情况,这位杜大人也不会坐视不管,肯定会发兵相助。既然他都能摒弃前嫌地与我和好,我难道不能对他抱有期盼吗?

  周遇吉倒是以君子之心猜小人之腹,但他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宁武关最终陷落,他和夫人也为国殉难。

  有君子之心是必要的,关键是用这样的心思去揣摩小人时还需要特别谨慎。杜勋被他羞辱一场,密叫李忠设计,将周遇吉谋害。那李忠原来系贼将草上飞刘友,前领李闯之命,带了财宝进京,改名换姓,夤缘钻刺,投入杜太监府中,做个心腹家人。今见杜太监问计,便叫他私通闯王,献了宁武关,一来报此仇恨,二来富贵不小。杜勋道:“我就有此心,只是难得一个通信的人。”刘友见他真心肯降,便把前情直说出来,即向身上取出闯王的礼物呈上。杜勋见了无数珠宝,满心欢喜,即给他令箭一枝,命他假探军情,去回报李闯。

image.pn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周遇吉
明末锦州卫(今辽宁锦州)人,号萃庵。行伍出身,积功至京营游击、前锋营副将。镇压农民军有功,屡加太子少保、左都督。崇祯十五年(1642)冬,出任山西总兵。十七年,自代州退保宁武,负隅顽抗,被李自成农民军俘杀。
· 周遇吉
生平周遇吉,明末人,少有神力,勇武善射,早年入军,功至京营游击。京营将多勋戚中官子弟,见遇吉质鲁,皆轻鄙之,遇吉曰:“公等皆纨弟子,岂足当大敌.何不于无事时练胆勇,为异日用,而徒糜廪禄为!”遇吉追随张凤翼、孙应元、杨嗣昌等人征流寇于河南、湖广等地。封为太子少保、左都督。崇祯十五年(1642年)冬,山西总兵许定国被处死,遇吉除山西总兵。十六年(1643年2月19日-1644年2月7日)四月一日上年入关清兵遍及河北、山东。是日北返,取道天津。明总兵周遇吉以500名骑兵在杨柳青伏击,鏖战一天,清兵北去。清兵将官言:自去岁入关,“往来数千里,如入无人之境,惟见此一战耳”。十七年(1644年)正月,平阳守将陈尚智投降李闯(李自成),派部将熊通向遇吉劝降,遇吉怒斩之。同年二月十六日(1644年3月24日),李闯陷忻州(今山西省忻州市),官民迎降,遇吉于代州凭城固守,双方大战十余日,遇吉因兵少食尽,退守...
· 杜勋
参考文献《汉书·卷70》
· 陕西省-汉中-城固何炯若
何炯若(约1804~1861)字镛,号朱峰。原公何家庙村人。约生于嘉庆九年(1804.年),卒于咸丰十一年(1861),终年57岁。儒学生员。何炯若自幼苦读,辄通霄达旦,天资聪颖,嗜书成瘾。家庭虽不甚富裕,而书架上却摆满各种图书。成年后,很讲义气,常以钱物接济周围邻居。当时常有战乱,徭役田赋沉重,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何炯若不避权势,带头为民请命。终生不愿涉足官场,设私塾于本村何家祠堂,以造就人才为乐事。生徒众多,桃李盈门。课余阅读医书,对医术造诣较深,每天都有患者登门求医,救死扶伤,乡民称颂。何炯若博览典籍,旁通杂学,词章制艺,尤其精通。平生所著诗词甚多,惜全毁于战乱灾荒之中,唯咸丰年间所作《芙蓉剑》剧本两卷,留传至今。《芙蓉剑》全剧分为二十场,上、下两卷,始于“议婚”,完于“脱靴”,为清代上乘佳作。此剧梨园界演出时更名为《孟丽君》,分四本、六本或八本。《芙蓉剑》(《孟丽君》)秦腔、汉调...
· 杜延年的父亲是谁杜延年父亲杜周生平简介
杜延年(?—公元前52年),字幼公,南阳杜衍(今河南南阳)人,御史大夫杜周少子,西汉官员,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杜延年通晓法律,初任补军司空。始元四年(公元前83年),平定益州蛮夷叛乱,回朝后任谏大夫。上官桀等人谋乱时,杜延年知其谋报告汉昭帝,上官桀等被诛杀,杜延年因功封建平侯。历任太仆、给事中、西河太守、御史大夫等。杜延年论议持平,使朝廷和谐。后向大将军霍光提出治国良策,议论废除专卖酒、盐铁,皆从杜延年发起。杜延年善处政务,长期主管朝政,深得汉宣帝信任,位居九卿十余年。公元前52年,杜延年去世,谥号敬侯。杜延年父亲是谁父亲杜周,官至御史大夫。杜周简介:杜周(?—前95),字长孺,西汉南阳郡杜衍县(在今河南南阳市西南)人,出身小吏,甚有能名。义纵任南阳太守时,“以为爪牙”,推荐他为廷尉史(廷尉属官)。他为张汤服务,汤称赞之,官至御史。受命查办沿边郡县因匈奴侵扰而损失的人畜、甲兵、仓廪问题。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