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北宋著名谏臣:鲁宗道的简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90
转发:0
评论:0
北宋著名谏臣:鲁宗道的简介,鲁宗道(966年-1029年),字贯之。亳州人。北宋著名谏臣。少年孤贫,生活

  鲁宗道(966年-1029年),字贯之。亳州人。北宋著名谏臣。少年孤贫,生活于外祖父家。举进士后,为濠州定远尉,继任海盐县令,后改任歙州军事判官,迁秘书丞。天禧元年(1017年)为右正言谏章。官至吏部侍郎、参知政事,世称"鱼头参政"。天圣七年(1029年)卒,年六十三,赠兵部尚书,谥号"简肃"。

image.png

  鲁宗道(966~1029),字贯之,亳州人,少年孤贫,生活于外祖父家。举进士后,为濠州定远尉,继任海盐县令,后改任歙州军事判官,迁秘书丞。天禧元年(1017 年)为右正言谏章。他任职后,对于如何考察官吏、整顿吏治,向宋真宗提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宋真宗对他颇感厌烦。鲁宗道见真宗如此,对真宗说:"陛下你任用我,哪里是仅仅为了收到纳谏的虚名呢?我以身居其位而不实际干事为耻辱,请皇上罢去我的官吧!"真宗为他的敢于直言所感动,在金殿的墙上大书"鲁直"二字,让大家向他学习。后升任户部员外郎,直龙图阁。仁宗即位后改任户部郎中兼判吏部流内铨。在任期间,他对官吏的考察整理出标准,把考察的情况一条一条公布于殿庑之下。时章献太后临朝参政,当时有人上疏请立刘氏七庙。众大臣明知不妥而不敢言。鲁宗道直言劝阻,使章献太后放弃了这一计划。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人人侧目而不敢得罪。鲁宗道在皇上面前几次参奏他。所以那些贵戚、权臣对他都很畏惧,给他送了个"鱼头参政" 的外号,一因"鲁"字上为"鱼"字,二因他骨硬得好像鱼头一样。卒后谥"肃简"。

image.png

  历史评价

  脱脱:章献太后称制时,群臣多希合用事,鲁宗道、薛奎、蔡齐参预其间,正色孤立,无所回挠。宗道能沮刘氏七庙之议,奎正母后衮冕为非礼,齐从容一言绝女后相踵称制之患,真所谓以道事君者欤!曙辨奸断狱,为时良吏,在位又多荐拔名臣,若请群臣立家庙以复古礼,皆知为政之本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知无不言的北宋直谏之臣
陈瓘,字莹中,号了翁。北宋南剑州沙县(今属福建省)人,宋神宗元丰进士。史书说他:“性闲雅,与物无竞。见人之短,未尝面讦,但微示意,儆之而已。”陈瓘秉性淡定,不喜与人争名夺利,见到别人有缺点,从不当面直斥,让人难堪,而是巧妙婉转地点示,让人家自己觉悟而暗中改正,力图保全别人的脸面。但在朝廷上,陈瓘则是秉公直言,不畏权势,不顾私情友谊,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位响当当的直谏之臣。宋哲宗时,起用章惇为相,在其进京路上,当时任通判的陈瓘同众多官员一起夹道欢迎。章惇早就听说陈瓘的人品才干,便热情邀请他坐上自己的专车,虚心征询,当前要务。陈瓘问他:“天子待公为政,敢问何先?”章惇表示,必欲除去司马光的党羽及其行政措施。陈瓘毫不客气地说:“公误矣。果尔,将失天下望。”章惇说,司马光毁弃王安石新法,另搞一套,乱政误国,是大奸臣。陈瓘说,随意指斥前任大臣为奸邪,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施政方针,仅凭个人好恶意气用事...
· 明朝大臣明朝中期著名谏臣杨继盛简介
杨继盛(1516年6月16日-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明朝中期著名谏臣。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杨继盛登进士第,初任南京吏部主事,师从南京吏部尚书韩邦奇学习律吕。后官兵部员外郎。因上疏弹劾仇鸾开马市之议,被贬为狄道典史。其后被起用为诸城知县,迁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调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诬陷下狱。在狱中备经拷打,终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遇害,年四十。明穆宗即位后,以杨继盛为直谏诸臣之首,追赠太常少卿,谥号“忠愍”,世称“杨忠愍”。后人以其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有《杨忠愍文集》。人物生平刻苦勤学杨继盛于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五月十七日(6月16日)辰时生于直隶容城县(今河北容城县)一个世代耕读之家。七岁时,其母曹氏早逝,其父杨富另娶。继母陈氏妒嫉他,让他放牛。杨继盛经过里...
· 明谏臣杨涟简介杨涟血书
谈到明朝值得人尊敬的文臣,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少了他。这个需要被历史永远铭记,这个力挽国家于危难的忠臣——杨涟。杨涟,明代晚期著名大臣、谏官、东林党人、政治家,字文孺,号大洪,湖广应山汉族人。生于公元1571年,去世于公元1625年,公元1607年及进士第。万历三十五年,杨涟中进士,最先被任命为常熟知县,后来在当知县期间,政绩斐然,举全国廉吏第一,后入朝任给事中。后来明神宗病危,杨涟坚持让太子太子进宫服侍皇帝。神宗驾崩,光宗即位后,又带领一干文臣上书极力反对郑贵妃封皇太后的请求。明光宗逝世,立刻督促诸大臣,进宫拥李太子即位。明光宗逝世时,李选侍就藏在一旁,将光宗给诸大臣的交代听得清清楚楚。明光宗逝世后,李选侍悄悄将太子唤出,想要移居乾清宫,然后挟太子欲把持朝政。此事被杨涟知道后,杨涟挺身而出,以国家大义为首,说服朝臣,不顾自身安危,闯进乾清宫,拥太子即位,将李选侍逼得不得不移出乾清宫,如此混乱...
· 明谏臣杨涟简介杨涟血书
谈到明朝值得人尊敬的文臣,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少了他。这个需要被历史永远铭记,这个力挽国家于危难的忠臣——杨涟。杨涟,明代晚期著名大臣、谏官、东林党人、政治家,字文孺,号大洪,湖广应山汉族人。生于公元1571年,去世于公元1625年,公元1607年及进士第。万历三十五年,杨涟中进士,最先被任命为常熟知县,后来在当知县期间,政绩斐然,举全国廉吏第一,后入朝任给事中。后来明神宗病危,杨涟坚持让太子太子进宫服侍皇帝。神宗驾崩,光宗即位后,又带领一干文臣上书极力反对郑贵妃封皇太后的请求。明光宗逝世,立刻督促诸大臣,进宫拥李太子即位。明光宗逝世时,李选侍就藏在一旁,将光宗给诸大臣的交代听得清清楚楚。明光宗逝世后,李选侍悄悄将太子唤出,想要移居乾清宫,然后挟太子欲把持朝政。此事被杨涟知道后,杨涟挺身而出,以国家大义为首,说服朝臣,不顾自身安危,闯进乾清宫,拥太子即位,将李选侍逼得不得不移出乾清宫,如此混乱...
· 臣谏铜簋即臣谏簋
臣谏铜簋即臣谏簋。臣谏簋,1978年出土于元氏县西张村西周墓葬内。器内底铸有铭文。铭文因锈蚀较严重,多数漫漶不清,或根本无存。臣谏簋通高13.1、口径17.1、腹深10厘米,系四耳垂珥的无盖簋,敛口,卷沿,方唇,腹呈圆腹,圜底近平,矮圈足,腹部饰象纹,圈足部饰盘龙纹。器内底铭文从残存情况来看,为8行,行9字,计72字。2铭刻文字臣谏簋拓片臣谏簋铭文的主要内容是:当戎人大举出现于地之时,邢侯即率军与戎人作战,同时邢侯命令谏率亚旅居于地,并命谏为国的执政大臣。谏则禀告邢侯,其子早亡,请邢侯允许其胞弟引之长子(即谏之长侄)入朝,继承他的官职。谏的这个请求得到了邢侯的应允,故作器以记之。①谏,人名,为邢侯之臣。臣谏簋,为邢侯之臣谏所铸之器。核心提示:1978年,元氏县城南部韩信点将台对面的“霸王岗”上陆续出台神秘铜罐。这些器皿到底是什么东西?元氏县西张村村民将发现层层上报,专家很快鉴定出来,这是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