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春秋第一名将是谁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2
转发:0
评论:0
春秋第一名将是谁呢?,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灭亡后,诸侯拥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灭亡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在此基础上,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在春秋和战国这两个历史阶段,都诞生了非常多的名将。就战国时期,白起可谓是没有争议的第一名将。对于白起的一生来说,几乎是战无不胜,为秦朝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那么,问题来了,战国第一名将是白起,那么春秋第一名将是谁呢?

blob.png

  一

  首先,在笔者看来,春秋第一名将应该是孙武。也即孙武的成就和功绩,可以和战国第一名将白起相提并论。根据《春秋》、《左传》等史料的记载,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孙武虽然是齐国人,但是,其展示才华的地方,却是在吴国。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从齐国来到吴国后,孙武这位军事家获得了吴国大臣伍子胥的推荐,得以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并且,在吴国和楚国的交锋中,孙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blob.png

  二

  公元前508年(吴王阖闾七年),吴国采用孙子“伐交”的战略,策动桐国,使其背叛楚国。在此基础上,吴国大军攻克巢,活捉楚守巢大夫公子繁。到了公元前506年,孙武提出了”因粮于敌”的策略,彼时,孙武、伍子胥指挥吴军和楚军战斗,连续取得了多次胜利。特别是在柏举之战中,孙武迎来了自己人生的巅峰。柏举之战是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由吴王阖闾率领的3万吴国军队深入楚国,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一说湖北汉川北)击败楚军20万主力、继而占领楚都的远程进攻战。

blob.png

  三

  在柏举之战中,吴国只有3万兵马。但是,因为孙武的长期训练,这3万士兵非常精锐,也即可以以一当十。同时,在柏举之战中,吴军灵活机动,因敌用兵,以迂回奔袭、后退疲敌、寻机决战、深远追击的战法而取胜。由此,3万吴军可以重创20万楚国大军,并攻占了楚国的都城,一手打造这一支军队的孙武可谓功不可没。当然,在春秋时期,想要灭亡楚国这样的大国,显然是不太现实了。所以,在攻破楚国都城后,因为秦国的支援,吴国大军最终从楚国撤军。之后,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槜李之战中,被越大夫灵姑浮挥斩落脚趾,重伤而死。

blob.png

  四

  最后,阖闾去世后,吴国的国力遭到了明显的削弱。对此,孙武辅佐吴王夫差,也即帮助吴国训练精兵,制造兵器,经过数年后,吴国的国力得到增强。在孙武、伍子胥等人的谋划下,吴王夫差击败越国,更是俘获了越王勾践。不过,在好友伍子胥被杀后,孙武决定不再为吴国效力。而孙武的离开,也为勾践卧薪尝胆、战胜吴国埋下了伏笔。相对于战国名将白起,孙武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由此,孙武不仅拥有实打实的战绩,还拥有对兵家影响深远的《孙子兵法》。在此基础上,孙武作为春秋第一名将,显然是没有什么争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春秋战国第一名将是谁?霸气斩杀国君宠臣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作为一个大国,常讲武事、长于戒备,而又能做到不穷兵黩武,这样的国家民族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这句话出自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司马法》,那会儿就有这样的思想,还是很前卫的。作为原作者司马穰苴,也因这部兵法中显现的军事思想流传千古。(PS:《司马法》的作者确定是谁,尚有争议。编集而成,后人假托,原作者,这几说法都有各自理由。)春秋战国虽各国纷争,却也出现了大量名将,猛将,思想家,军事家,异彩纷呈。在众星涌现的中华大地,齐国田氏家族出了一位田穰苴,他是继姜子牙之后又一位承前启后的著名军事家。因为他立功被封为大司马,后世子孙也称司马氏,他本人被称之为司马穰苴。网络配图司马穰苴出生前,齐国曾经无比强盛,在齐桓公的统治下,齐国成为第一任中原霸主,一时威风无二。不过齐桓公本人虽长于治国,却不善权术,生前因未选定合适继承人,以至齐国内乱不休,国力顿减。齐国国力渐弱,燕...
· 三国正史第一名将是谁?
三国时期虽讲时局混乱,但却将帅之才频出。下面,我们就来说三国时期的第一名将。说张辽,就离不开说他的“八百破十万”。有读者诧异,八百破十万?那不是岳飞干的吗?刘兰芳的评书就这么说的。岳飞是不是领八百人打败了金兀术的十万人我不清楚,我只从《三国志》里看到——张辽带八百人破了孙权的十万人。都认为曹魏很强大,蜀汉、孙吴加在一起也没有它的势力强,但这要看怎么说,如果只比人口、经济、军队数量也许成立,比地盘可能就不成立了,比真实的战斗力更勉强。还要看在什么时候比,曹操在世的时候情况还要更弱些,理由是曹操从来不敢同时打2场甚至3场大决战,西线用兵,东线、中线就防守;东线用兵,西线、中线也得低调。曹操在西线的汉中,东线合肥吃紧,这一回要命了。当时曹操在西边忙着打张鲁,孙权瞅是个空子,急忙率十万大军杀奔合肥。孙权呢,也如当年的曹操面对张飞,死活“不敢动”。张辽毕竟只有八百人,定下神来的吴军潮水般从后面一层层...
· 谁才是春秋公认第一名相?孔子都是他粉丝
子产(?——前522),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春秋时郑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出身贵族,是郑穆公的孙子,子国的儿子。因公子之子称公孙,所以又称公孙侨。子产执政后工作勤奋,兢兢业业,在内政外交上都很谨慎,并且十分注意发挥人才的作用。譬如他在做出外交决策时,一般是先向熟悉各国情况的公孙挥征求意见,再同善于出谋划策的裨谌一起研究,同时在了解一些民意后,还要请善于判断的冯简子加以决断,最后再派擅长外交的游吉去办外交。在起草政策法令时,也是多次与专家研讨,听取民间反映后才出台。他总是很认真地办好每一件事。网络配图有一次,他的继任者子太叔向他询问政事,子产就给他说:“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这话的意思是:处理政事就好像干农活,白天黑夜都要思考。既要想着它的开始,又要想着取得什么结果。早晨晚上都按照想好了的去做,所做的不超过所想的,就好像田地有边界一...
· 北宋天下第一名将是谁?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带面具的战将,此人就是兰陵王,史上除了这位戴面具的花美男外,其实还有一位作战也喜欢戴面具的将军,而且比兰陵王要厉害的多,他就是北宋第一名将狄青。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出生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狄青出身贫寒,小时候没上过学,大字不识一个。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抓为囚犯,逮捕入京,面上被刺字后投入军营当兵,为贼配军。狄青可能是家居北地山西,自小精通骑马射击,早期在御马直做骑兵,后选做散置。西夏李元昊反叛后,北宋对西夏作战屡战屡败,有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三次损兵折将,就连一代名臣韩琦、范仲淹也束手无策。狄青被任命为延州指使直面西夏,经二十五场战斗,中乱箭八次,多次大败西夏。攻陷金汤城,夺取宥州,l咩、岁香、毛奴等部族,又筑城数座,以为据点。狄青行军打仗喜欢亲自做先锋,又因为自己长相俊美,怕无法威慑敌军,临敌作战时狄青就披头...
· 谁才是春秋公认的第一名相!孔子都是他粉丝
子产(?——前522),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春秋时郑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出身贵族,是郑穆公的孙子,子国的儿子。因公子之子称公孙,所以又称公孙侨。子产执政后工作勤奋,兢兢业业,在内政外交上都很谨慎,并且十分注意发挥人才的作用。譬如他在做出外交决策时,一般是先向熟悉各国情况的公孙挥征求意见,再同善于出谋划策的裨谌一起研究,同时在了解一些民意后,还要请善于判断的冯简子加以决断,最后再派擅长外交的游吉去办外交。在起草政策法令时,也是多次与专家研讨,听取民间反映后才出台。他总是很认真地办好每一件事。网络配图有一次,他的继任者子太叔向他询问政事,子产就给他说:“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这话的意思是:处理政事就好像干农活,白天黑夜都要思考。既要想着它的开始,又要想着取得什么结果。早晨晚上都按照想好了的去做,所做的不超过所想的,就好像田地有边界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