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状元舒雅籍贯考辨
舒雅(932—1009),字子正。南唐保大八年(950)状元。舒雅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混乱的五代十国,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而南唐(937—976)王朝是个小朝廷,最强盛时疆域也仅35州,约为今江西全省加皖、苏、闽、鄂的一部分。周边强权割据,虎视眈眈。南唐开国皇帝李昇虽是英武之君,但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却都是庸碌之辈,所以舒雅在取得功名后仕途上一直不甚得意。倒是公元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后,舒雅随李后主降宋,舒状元的才学得到宋太宗的赏识,令其入阁充任校书郎,从此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使其在经史点校、古文献整理、诗文创作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英名万古流芳。并且能在年近七旬时官至舒州太守,位尊正四品。
舒雅的籍贯历来存在两种说法。一为旌德人,一为歙县人。
历代徽州府志、歙县志均记载舒雅为歙县人。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的舒雅
最早记载舒雅是歙县人的书是《新安志》。《新安志》是现存三十三种宋志之一,是徽州乃至安徽省现存唯一的一部宋代志书,在我国方志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历史价值极高,内容极具权威性。《新安志》作者罗愿,南宋徽州府歙县十四都呈坎人 ,宋乾道二年进士,于淳熙二年编成《新安志》。光绪本《新安志》是目前最流行的版本。《新安志》卷六《叙先达》载:“舒状元雅,歙县人。”
弘治《徽州府志》卷六《选举》载:“舒雅,歙人。南唐保大间举进士第一人。”卷七《人物》载:“舒雅,歙人。”
记载舒雅生平事迹最全的当属明代进士程敏政所著《新安文献志》。程敏政,明代休宁县人,明成化二年丙戌科(1466)一甲第二名进士,授左谕德,直讲东宫。孝宗嗣位(1488),擢少詹事兼侍讲学士,直经筵。后因主持科考时发生唐寅科考舞弊案入狱,出狱后回乡著书立说,著作颇丰,其中费时最长、费力最多、影响最大的当数《新安文献志》。《新安文献志•先贤事略上》载:“舒馆直雅,字子正,歙人。南唐保大间举进士第一名。随后主入宋,为秘阁校理,预编《文苑英华》、《续通典》,校《七经疏义》,别纂《孝经论语正义》。历官直昭文馆。”
《新安文献志》卷九十四有《宋舒馆直雅传》。传如下:
“舒馆直雅,字子正,歙县人。南唐时以贡入金陵吏部侍郎,韩熙载好接诱后进,雅以文贽,一见为忘年交,在门者凡数十人,推雅为首。会熙载知贡,雅以状元登第,内外无异辞。归朝,历将作监丞。太宗于禁中造阁,取四库书数万卷藏之,时秘书监李至荐雅及杜镐等入充校理,自太平兴国中编纂《文苑英华》,淳化中校《史记》,前后《汉书》,至道中,修《续通典》,校定《周礼》、《公羊》,《谷梁》传疏,及别纂《孝经》、《论语》正义,咸平中,校《七经疏义》,雅必预焉。雅好学,善属文,与起居舍人丹阳吴敬齐名,累迁职方员外郎。咸平末求出,得知舒州,仍赐金紫。守职勤恪,而恬于荣宦,乐其风土,有终焉之志。舒潜山灵仙观有胜迹,秩满即请掌观事,东封就加主客郎中,改直昭文馆,转刑部。在馆累年,优游山水,吟咏自乐,时人美之。卒年七十余。弟雄,端拱二年进士,官至尚书郎。”
馆直,官名。用现时语言来说就是皇帝的御用文人,专门为皇帝写一些歌颂太平盛世的诗文、整理典籍、以及回答皇帝提出的文学方面的问题。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的舒雅
历代宁国府志、旌德县志均记载舒雅为旌德人。
清嘉庆《宁国府志》载:“舒雅,字子正。咨容秀发,以才思自命。保大时,随计金陵,怀所业献于吏部侍郎韩熙载。熙载一见如畴昔,定为忘年交。及熙载知贡举,擢第一。”“按:舒雅《十国春秋》系宣城人,《江南通志》系徽州歙县,今从嘉定、万历、康熙、乾隆《府志》,属旌邑。”
清嘉庆《旌德县志》卷之八《人物•文苑》载:“舒雅,字子正,四都人。力学工文,与吴淑齐名,以词赋为韩熙载所知,及熙载知贡举,擢雅第一人。……弟雄,端拱二年进士。”四都,现旌阳镇新桥一带。卷之九《艺文》载:“南唐韩熙载撰《格言》,舒雅序之,曹汝弼有《海宁集》,舒雄序之。……旌自二舒以后,代有文人,而宦游侨寄之擅著作材者,后先接踵,几于美不胜收。”
清嘉庆《旌德县志》卷之二《坊表》载:“状元坊,在北门外,为舒雅立。”旌德人为旌表旌德县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状元舒雅,曾在县城北门为舒雅树立状元牌坊一座,可惜早已毁塌,现已难寻遗迹。
1921年由臧励和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中国人名大辞典》1195页舒雅词条载:“舒雅,旌德人。”
此外,由元人脱脱于元至正五年(1345)十月编成的《宋史》载:“舒雅,江右人。”那个时代江右泛指长江以东地区,江南地区当然包括在内。至于《十国春秋》载:“舒雅,宣城人。”也是有其道理的。《十国春秋》是清代著名史学家吴任臣编撰的记传体史书,写十国君主之事迹,采用五代、两宋时的各种杂史、野史、地志、笔记等文献资料,完成年代为康熙八年(1669),旋即出版问世。隋代有宣城郡,明代有宁国府,郡、府所治地区大约为现江南一带,旌德在其辖内。
南唐二陵之顺陵
名人故籍之争,由来已久。安徽涡阳与河南鹿邑的老子故里之争、安徽太和与河南鹿邑的清代名臣徐广缙籍贯之争、以及前些年旌德金鳌江与婺源的萧江之争等都是没完没了的笔墨官司,纷纷纭纭,各持己见。笔者想就南唐状元舒雅的籍、贯之争做一探究,供有兴趣的同志们参考。
一、据《旌阳舒氏家谱》记载,旌德旌阳新桥舒氏家族“始迁祖韬,字永富。五代后唐初自安徽歙县渔滩任教于旌德新桥。”以此为据,旌德新桥舒氏祖籍在歙县无疑。
二、后唐(923—936)王朝是五代之一,为开国皇帝李存勖所立,都城洛阳,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南、山东、山西三省,河北、陕西大部,及甘肃、安徽、宁夏、湖北、江苏的一部分,并短期占有四川。937年一月十一日,石敬塘勾结契丹攻入洛阳,后唐亡,后晋立。舒韬后唐初从歙县来到旌德新桥当私塾先生,年代应当在后唐国初立,政局稳定之际,估计在925年左右。
三、出生年为932年(一说是939年),此时舒韬在旌德立足渐稳,有可能在旌德娶妻生子,旌德舒氏从此繁衍延续,根深枝茂。从年代推断,舒雅生在旌德,长在旌德,也是无疑义的。
四、封建科举时代,对考生的籍和贯是有区分的,大都籍指的是户籍所在,而贯指的是祖籍所在。江南文风鼎盛,但录取名额有限,西北贫瘠人口稀少,录取机会相对大一些。宋朝有文坛大腕欧阳修直接写信给皇帝“东南州军进士取解者,二、三千人处解二、三十人,是百人取一人。西北州军取解,至多处不过百人,是十人取一人。”如同现时的“高考移民”,科举考试“冒籍”现象十分普遍。著名诗人白居易祖籍山西,出生河南,户口又随爷爷在陕西,后来冒籍到安徽宣城参加考试,取得礼部考试名额,中进士。所以,不同朝代对科举考生的籍与贯都有严格的规定。宋代规定:如果考生在某地有田产才可以该地考生的名义参加考试。清代规定更严:如祖父入籍在二十年以上,坟、田、宅俱有,方许应试。舒雅籍是旌德,贯属歙县。当时有可能以歙县籍贯报名参加科举考试。
五、结论:舒雅状元祖籍歙县,是旌德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