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邓太后经常告诫邓家人,要“夹着尾巴做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48
转发:0
评论:0
邓太后经常告诫邓家人,要“夹着尾巴做人”,邓太后经常告诫邓家人,要“夹着尾巴做人”汉和帝生前没有立皇太子,也许他认

  邓太后经常告诫邓家人,要“夹着尾巴做人”

blob.png

  汉和帝生前没有立皇太子,也许他认为自己还很年轻,因此朝廷也从来没有为此商量过。此时,汉和帝一死,继承人问题凸显出来。

  邓皇后虽然进宫七年,并深受汉和帝的宠爱,但是她却没有生育皇子。而后宫嫔妃虽然曾经多次生育,可大多早殇。因此,当时后宫许多人都认为皇宫不吉利,皇后、贵人皆无子,宫里又死了那么多孩子。所以,即使生了孩子,也抱到宫外去养,当然,对于这些抱出去的孩子,宫册中都有明确的记载。

  可是,大臣们不知道后宫的事情,急得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邓皇后在查了宫册并经过核实后,告诉大臣们:“和帝有两个儿子在宫外寄养。大的叫刘胜,已经八岁,但身有残疾,不宜迎立;小儿子叫刘隆,只有百天,可以马上迎进宫里。”

  邓皇后明确表示,她将收养襁褓中的刘隆。不论人们有多少猜想,邓皇后还是将三个月大的刘隆,放在了皇帝的宝座上。刘隆即位,尊邓皇后为皇太后。皇上年幼,无法临朝,由太后临朝听政,年号改为延平。

  刘隆的继位,创下了中国历史上即位皇帝年龄最小的记录。不过邓绥也没忘刘胜,给这个孩子封了平原王的爵位。

  邓绥临朝听政,觉得势单力薄。于是,参照前朝,对娘家人进行分封。封长兄邓骘为上蔡侯车骑将军,命令他综理朝政,并命其住在宫内,以便随时商议国事;封弟弟邓悝、邓弘、邓闾为侯。为了便于议事和传达诏命,皇太后还重用了帮助过自己的宦官郑众、蔡伦等人为亲信。任用本家兄弟、宦官,这些都是女人当政的主要弊端,一向贤明的邓绥也没有跳出俗套。

  邓太后临朝后,接连下诏,大赦天下。亦下令减少宫内的物质供应,规定每天只能吃一肉一饭,地方郡国的贡献减半,凡因暴雨受灾的郡国,都可以得到免除田租的待遇。这些措施,得到了地方郡国的拥护,也暂时缓解了朝廷与地方的矛盾。另外,还颁布了许多得人心的措施。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邓绥在皇太后的位置上刚刚八个月,却传来小皇帝刘隆突然夭折的消息。皇太后又重新面临立储的尴尬。

  因为平原王刘胜有残疾,不可能立他,必须再寻找新的储君。邓太后不得不查找皇脉玉牒,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家谱。发现和帝一宗只有清河王刘庆的儿子刘祜,是皇族最亲近的后代了,而且,年龄十三岁,非常合适。决定迎立刘祜,逐与公卿大臣商议此事,获得一致通过。

  恰巧刘祜正在京师,邓骘连夜将他接进皇宫,马上下诏,封为长安侯,不日即皇帝位,是为汉安帝。仍尊邓绥为皇太后。

  邓太后拥立汉安帝之后,依旧临朝称制,掌握朝中大权。为了避免外戚专权,邓太后做了抑制外戚势力发展的举措,包括使用一些非邓家人。但是,这些人往往无法掌握真正的权力,邓太后及外戚往往不重视大臣的作用,他们先将议题拟订,然后,上朝时只问问是否可行。长此以往,公卿大臣都非常有气。

  邓太后经常告诫邓家人,要“夹着尾巴做人”。无奈一来权力在手,再恭谦的人也得做决定,作了决定就可能触及一些人的利益。正所谓官不好当。

  另外,邓太后能忍,可邓家人也是十个手指不一般齐,尤其遇到观点不一致时,邓家人往往气粗、脾气糙,所以人脉基础不一样,从根本上说无法平等。

  不积小流无以至千里,朝廷最终导致了未遂政变的发生。

  在这段干政的时间里,司空周章多次直言进谏,但邓太后并没有当回事儿,也不找周章交流,使周章等一班大臣非常生气,于是,周章串通联络了一些与他观点接近或相同的人商量对策。他们认为,邓太后及其娘家人已经不会听取任何人的意见了,他们越来越独断专行,“文谏”或“死谏”,已经不解决任何问题,必须用“兵谏”的办法解决。

  他们准备以少数亲信,买通宫禁门卫进入皇宫内,捕杀邓骘、郑众、蔡伦等,然后囚禁邓太后,废黜汉安帝,改立刘胜为帝。

  这个计划相当周密,如果实现将改变汉朝的进程。可惜,被邓骘的耳目发觉。邓骘立即部署兵马准备反击。周章知道后,只好自杀。这件事情受牵连的人非常多,也被后人认为,这是邓太后光辉形象中的一大瑕疵。

  邓家了“兵谏”,他们并没有反思自己的行为。相反,邓太后倒是认为,周章之流无非是对权力感兴趣而已,所以,她把权力看得更重了。遇到让她“归政于安帝”的奏疏时,当事人就一定会受到处置。其中,杜根上疏直言,要求邓太后归政。邓太后大怒,命人将杜根杀害。在邓太后执政的后期,她对权力的贪婪,几乎让她失去了理智,很多人被杀害,更多的人被罢官。强权政治虽然使要求她归政的声音变小了、没有了,但是,汉安帝一朝的政治也黑暗了。

  邓太后虽然不能正确地对待归政问题,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她在执政进程中始终是勤勉的。比如她曾亲自到大狱审问犯人,释放了一些蒙冤的人。另外,在推行新的经济政策的时候,往往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如果有不同意见,则反复商量,然后才推出。还有,她对经学非常重视,她自己从入宫开始一直随曹大家学习经书,始终没有间断。

  曹大家是《汉书》作者班固的妹妹,名昭。班昭博学高才,曾受和帝之命,续写了《汉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因她十四岁时嫁与曹寿为妻,故称其为“曹大家”。

  邓太后有时候还向班昭咨询政事。譬如:安帝永初三年(公元109年)秋天,邓太后的母亲去世,作为儿子,邓骘上书乞退,以便回家服丧尽孝道。太后并不愿意邓骘走,就与班昭商量。班昭认为,邓骘回家服丧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一来可以成全其孝名,二来他协助邓太后把持朝政多年,肯定树敌不少,此时服丧,能赢得谦退的赞誉。

  邓太后采用了班昭的建议,下令邓骘兄弟回老家为母亲服丧。

  邓太后临朝多年,曾很多次下诏选举“明政术、述古今、直言敢谏”的贤能之士,吸收到朝廷之中。尽管她有时候也不愿听直言,但是,在比较冷静的大多数时间里,她还是愿意听大臣们的进谏。

  作为邓氏外戚集团的主将,大将军邓骘等人也能够配合太后,举荐闻名天下的才士入朝,比如吸收了何熙、羊浸、李郃、陶敦等人列于朝堂;征调杨震、朱宠、陈禅等置于幕府。通过这些办法,进一步扩大了邓氏外戚集团的势力,同时也给人朝廷宽容、吸纳贤才的良好形象。

  邓太后临朝时,鉴于当时学校荒废,指示邓家创办了第一所宫廷学校,主要是整理经传,教授宫人。之后,邓太后还创办了一所专门教育皇家子女及邓氏子孙的学校,她亲自监督考试,足见其对后人教育的重视。

  此外,邓太后还根据经书,直接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并指导实施,从而扭转了经学的衰落局面,缓和了各种矛盾,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安帝永宁二年(公元121年)春节期间,邓太后因操劳过度,身患重病,但是她仍然坚持上朝,到了三月,病重离世,年仅四十一岁。她共执政了十六个年头。

  汉安帝刘祜即位之初,对邓太后非常尊重,因为,他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但随着他的长大,尤其是过了十八岁的大婚年龄后,汉安帝对太后氏族掌权越来越反感。

  但是,邓太后没有关注皇帝的感觉,总认为刘祜的皇帝位是自己给的,自己也有权临朝听政,而且继续给汉安帝施加精神压力。

  邓太后死时,刘祜已经二十八岁了,这十五年的皇帝当得是一个什么滋味呢?

  另外,汉安帝立阎姬为皇后之后,阎氏外戚按理也是要重用的。但是,在一段时间里,邓氏家族压制阎氏家族,汉安帝心里也是不高兴的。

  皇帝无事可做只能亲昵宦官、吃喝玩乐、平平庸庸。这一来,邓太后又看不上汉安帝,觉得他没有出息,只会享受。

  汉安帝的乳母王圣,见邓太后不愿归政,担心有废掉汉安帝的可能,时常在汉安帝面前说邓太后的坏话,这让安帝心里更加气愤。但安帝是非常有修养,没在太后面前流露出不满。现在邓太后去世了,汉安帝本能地表现出要大干一场的样子。从何着手?当然从邓家开刀。

  汉安帝是聪明的,他没有自己直切主题惩办邓家,而是等待时机由别人提出。

  终于,这样的人出现了。

  太后死后不久,宦官中常侍江京、李闰与安帝乳母王圣一起,上疏诬告太后兄弟等人,说在太后的授意下,这些人曾有废黜安帝、立平原王刘翼的阴谋。

  安帝一见奏疏心中大喜,抓住这个机会大做文章。他首先按惯例大赦天下,之后,便迫不及待地封揭发邓太后有功的江京、李闰为列侯,实际上就是一种表明支持的态度。

  许多人看出了这一点,于是邓家墙倒众人推,揭发邓家罪行成为安帝一朝的主要工作了,邓家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当时,邓家兄弟邓悝、邓弘、邓闾都已经离开了人世,真是死无对证了。二十八岁年轻气盛、压抑已久的汉安帝,立即废黜邓家兄弟爵位,查抄田产。邓骘因为回老家为母亲服丧,汉安帝找不到很好的理由,才只被罢免了官职,谴回原籍。邓家其他的一些人,为此自杀身亡,有更多的人被下了大狱或被流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汉安帝开始了他亲政的历程。

  若干年后,大司农朱宠冒死为邓家申冤,汉安帝又顺应他的要求,对邓家活着的人好生安慰。汉安帝是认为自己错了还是故做姿态?只有他自己知道。

  邓太后鞠躬尽瘁为朝政,勤勤勉勉工作了十六年。堪称太后临朝的楷模;而汉安帝则过了长达十五年的压抑生活!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苦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邓太后
邓太后(81年——121年)即邓绥。东汉和帝皇后。南洋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和帝死,她先后迎立殇帝、安帝,临朝执政近二十年,其兄居要职,掌握大权。执政期间,崇尚宽简,不事奢华。兼用外戚、宦官,尊理三公,又使其兄荐举杨震等人。建光元年(121年)死。同年,安帝与宦官李闰合谋,诛灭邓氏。
· 天下邓氏一家人!
· 东汉美人邓绥:邓绥如何在25岁就成为皇太后?
历史上有所记载的皇太后不少,但大多都不是名垂青史的。而东汉时期垂帘听政时间最长的太后邓绥却是一位爱情和事业都很成功的美人——恭肃有礼、治狱英明、好学重教……1邓绥入宫东汉章帝建初六年(81年),护羌校尉邓训的妻子阴氏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邓绥。邓绥聪明伶俐,又十分懂事,很惹人喜爱。小邓绥六岁从读太史籀的《史书》开始,没几年工夫就通晓了《诗》《论语》等书。永元四年(92年),十二岁的邓绥被选入宫,谁知正要入宫时,她的父亲邓训却突然病故。这个不幸对邓绥打击很大,她昼夜号哭,守孝三年,结果弄得形容憔悴,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直到三年后的永元七年,她才慢慢恢复了往日的生活。就在这一年,邓绥和别人家的女孩们一起再次被选送到宫中。十五岁的邓绥已经出落得姿颜姝丽,俏然出众了。第二年冬天,她被晋封为贵人。在邓绥被封为贵人的同年,阴贵人被立为皇后。阴贵人是永元四年(92年)邓绥第一次应选时被选入宫的;四年当中,极...
· 《史海拣贝》之邓地·邓国·邓姓(一)
邓州是古邓国所在地,是邓姓发源地,一个“邓”字从远古走到今天,成为贯穿邓州历史发展的主脉络之一。但“邓”字的渊源在哪里呢,这得从远古时代的氏族部落首领邓伯温、邓林以及邓域说起。据传,早在炎黄二帝时,一个以“邓”命名的远古部落“邓伯温部落”就已出现在今邓州一带,并跟随黄帝大战蚩尤于涿鹿之野。关于“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中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泥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邓林就在邓州境内现邓州西南方的林扒镇就是“邓林”所在地,古时这里就称邓林镇。邓墟指舜帝在邓地活动留下的遗迹。关于舜在邓地的活动,《庄子·徐无鬼篇》记载:“舜有善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墟而十有万家。”邓城就在现今邓州市西北赵集镇朱岗王村一带,民国时称“舞友乡”朱岗王村北有一个大土丘,当地人称之为“七友墟”,就是“邓墟”所在地。以上三则与“邓”有关的记载或...
· 邓姓之源是在邓州?
广东大埔县邓氏宗亲会会长邓延寿的撰文《邓姓之源是在邓州》于2011年12月8日在“邓姓之源网”的“宗亲留言”栏目上登载。浏览此文可点击网址=1479。一看到文章的标题,还以为邓延寿找到了真凭实据?驳斥2009年11月11日网上发表的《“邓姓之源”不在邓州》。仔细一看,邓延寿搜集和罗列诸多的历史资料,与这些年邓州这帮人搜集、罗列和讲述的完全一样,无非都是老生常谈。邓延寿搜集和罗列的资料比谁都多,遗憾的是所有的这些资料没有一个提到“邓姓之源”?更没有一个有说“邓姓之源是在邓州”?“邓姓之源是在邓州”纯属是邓延寿片面的理解和编造的说法。1.邓姓之源的绝唱《邓姓之源是在邓州》一文采取形而上学观点和唯我所用技巧定论:“邓姓之源是在邓州”。邓延寿说他到过不少地方、查阅过无数邓氏族本。无须考究他是否在吹水或在放葫芦?不过,可以肯定他所见到的邓氏族本没有几本写有“邓州”,没有一本写有“邓姓之源是在邓州”。...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