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曹操为什么没有一统三国?真相是什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7
转发:0
评论:0
曹操为什么没有一统三国?真相是什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操未能一统三国,关键是存在这个短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操未能一统三国,关键是存在这个短板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将才和帅才不一样,能领兵、能打胜仗的就可以称将才了,而能统领将才、能运筹帷幄的方能称为帅才。

  从管理上说,将才可以负责一件事、一个方面,帅才则需要统筹好方方面面;将才偏重战术思维,帅才则要从战略层面进行思维。

  在战场上,一般来说将才负责某一仗的指挥,帅才负责的是整个战役。

  将才与帅才都是人才,但区别很大,不能混用,否则要出问题。有人当将领可以,冲锋陷阵、无往不胜,是常胜将军,但一到统帅的岗位上就力不从心了,无法统筹协调,不能运筹帷幄,结果误人误已。

  在曹魏,长期以来每有大战役都是由曹操亲自挂帅,其它将领都听他一人指挥,他是曹军唯一的元帅,这种扁平化的指挥体系有好处,那就是效率很高,但也有坏处,那就是离开曹操谁都难玩转。

  无论曹洪、曹仁、夏侯渊、夏侯惇,还是于禁、张辽、张郃、徐晃,都是曹操帐前一将,从来都是曹操指哪他们打哪,有时候曹操对他们也不放心,就亲自打头阵,比如官渡之战中的乌巢劫粮,曹操作为总指挥、总司令,却干起了前敌先锋的活。

  事事都喜欢亲自上手,这是曹操这样的强势领导容易犯的一个错误,这会造成管理上的风险,一旦核心人物遇到不测,整个集团有迅速土崩瓦解的危险,比如董卓集团,手下兵多将广,董卓突然被刺杀,仍十分强大的凉州军立即六神无主,各位将领一合计,居然要散伙。

  即使统帅没有遇到不测,但战线拉长、局面不断打开,需要照顾的地方越来越多,统帅也难以分身,顾了东边顾不了西边。

  魏吴第二次合肥之战,曹操因为要亲自带队解决更加急迫的汉中问题,而不得不离开合肥,这一仗张辽、乐进、李典等人打得倒也不错,孙权所率十倍以上的吴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孙权几乎丧命,但不能因此就说这一仗曹军的指挥没问题。

image.png

  张辽、乐进、李典三人互相不服,曹操走时也未明确谁是“合肥前敌司令部”的总指挥,只留一个锦囊,虽然最后胜了,但不得不说是侥幸,这种仗就像电视上“挑战极限”里的那些动作,“非专业人士,切勿模仿”,否则后果自负。

  事实上,曹魏为此的确一再付出过惨重代价:曹操攻取汉中后留夏侯渊镇守,“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作名将夏侯渊是完全够格的,但他此时应迅速转变角色,由“夏侯渊将军”升级为“夏侯渊元帅”,但多年来的惯性让他还停留在将领的角色上。

  敌军放火,破坏鹿角,作为统帅的夏侯渊居然亲自带人去救火、修鹿角,结果被刘备、黄忠抓住机会猛攻,夏侯渊居然战死,好不容易打下的汉中就这么易手了。

  还有曹休、曹真,作为“曹二代”他们后来分别指挥西线和南线两大战场,但一个被人使了诈降计而大败,一个仓促出击而无攻,打了败仗其实倒也不要紧,但这二位潜意识里都觉得自己是“一代名将”,败得这么惨,面子下不来、心里气不过,结果活生生给气死了。

  将多帅少,这是曹魏军事上的一大瓶颈,在“三分天下有其二”的绝对优势下曹魏仍多年完成不了统一,与此有很大关系。

image.png

  是曹魏没有人才吗?不是,当时的人才也数曹魏最多,但正如后人所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不少,缺少伯乐,或者说伯乐太能干,把千里马的活都给干了,结果自然没了千里马。

  曹魏中后期能称得上帅才的倒也有几个,其中首推司马懿,这并非因为他是“吃三国”的猛人,而是用战绩来说话的,曹魏中后期的几场硬仗中一大半是在司马懿指挥下打赢的。

  先说灭孟达之战,孟达占据上庸三郡,位置介于魏蜀间的中间地带,他降魏又叛魏,时间刚好在诸葛亮首次北伐前后,如不迅速解决将十分危险,司马懿得到孟达可能叛乱的消息,来不及请示,出于战略家的敏锐,他私自决定千里平叛,结果打得孟达措手不及,解除了曹魏西南方向的一大隐患。

  这一仗,换个没思想、没胆识、没有战略眼光的人去指挥,一定会按条例、按规定办事,一个请示上去,来回一个月,再发兵,人家早就把事办成了。

  再说五丈原之战,都抨击说司马懿胆小怯战,就连有些魏军将领也这么认为,但司马懿有更高的战略考虑,他看到蜀军劳师远征、后勤线薄弱的问题,坚守不战其实是代价最高、最稳妥的策略,事实证明他是对的,此战结束后曹魏西线态势彻底改观。

  这一仗换成个敢打、能打、迫不及待要去打的人去指挥,比如张郃,还不知道会打成什么样,蜀军最拿手的是防守,“无当飞军”、弓弩兵是其强项,你来攻我正巴不得,一旦打了败仗,被诸葛亮来个“防守反击”,关中可能就丢了。

  还有辽东之战,打一这仗的时候连魏明帝都知道非司马懿去指挥不可了,因为他是曹魏唯一的帅才,魏明帝先让毌丘俭去试过,毌丘俭根本不行,一个回合下来就认输了,出于防范的心理魏明帝本不太想用司马懿,但也不得不用。

image.png

  在辽东这个地方打仗必须格外小心,意外因素太多,隋炀帝、唐太宗都在这里吃过亏。此战数万魏军远涉数千里,遭遇气候恶劣、道路难行、敌情不清等复杂问题,情况千变万化,如果指挥者够不上帅才,那就等于把大军带入了险境。

  但司马懿指挥得很好,去之前就料敌于心,多少天去、多少天平叛、多少天回,需要多少人,这些都详细计算好,精确到天,结果完全如他所料,此战彻底解除了曹魏东北方的后顾之忧。

  魏文帝、魏明帝父子坐江山期间,数攻扬州不下而望江兴叹,曹真、曹休连打大败仗,要不是司马懿打了上面这几场硬仗,这个江山恐怕早就坐不住了。

  但就是这样一位帅才,曹操在世时也只把他当文职官员和参谋使用,先任命他为“文学掾”,类似于丞相府里的文教处处长,后来改任“东曹掾属”,类似于丞相府人事处副处长,后来又提拔他当“主簿”,相当于丞相府办公室主任,不是抓文化建设、干人事工作就是抄抄写写,反正不予重用。

  第一次汉中之战后结束后司马懿劝曹操一鼓作气拿下益州,曹操这才有“得陇望蜀”之叹,从战略的角度看,刘备当时入川未稳,魏军这边大胜后士气正高,正是出兵益州的最佳时机,如果这时都不敢出兵那以后就更没有机会了,所以司马懿是对的。

image.png

  这个机会没抓住,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司马懿的身份仍是曹操的办公室主任,曹操身边有军师、军师祭酒,出谋划策是他们的事,主簿可以主意,但毕竟不是本职。

  曹操没有把夏侯渊等人培养成合格的元帅,更不会破格培养司马懿,不仅不重用而且还得防着,“三马同槽”、“狼顾之相”的故事虽然多属附会,但对于世族出身的司马懿,且用且防是曹操的主要心理。

  曹操身边名将如云,只是缺少像周瑜、陆逊那样的帅才,说到底是曹操的角色转换还不够彻底。

  曹操起兵时手下只有数千人,自己整天带着冲冲杀杀,是个将才都够用了,后来事业不断壮大,曹操由将才转身为帅才,这个过程也是顺利的,无论对兵法的研究、对政治的把握还是对将领的调度,曹操做得都很好。

  但曹操后来又不断有了新的身份:司空、丞相、魏公、魏王,这些身份不同于“曹将军”、“曹元帅”,而是事实上的执政者、君临天下的帝王,这时的曹操应该跟“曹元帅”切割,以帝王的身份培养出几个“夏侯元帅”、“张元帅”、“于元帅”、“司马元帅”来,充分放权,让他们真正能独挡一面。

  从军事上说刘邦算不上帅才,但他是帝王之才,专门培养、管理元帅的,所以他成功了,只用几年就统一了天下。曹操一生征战30多年,至死国家还在分裂中,究其原因是没有把司马懿这样的人才用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孙权为什么没有一统三国?真相是什么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死的比司马懿还晚,为什么没能统一三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现下说到三国归晋,大家都调侃是司马懿这个老不死的,熬死了同期所有对手,笑到最后。其实不然,还有个孙权,他竟然比司马懿还晚死一年。那为什么,统一三国的不是孙权呢?孙权也算是个牛人,曹操曾带着歧义赞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仲谋是孙权的字,意思是生下的儿子得像孙权。只是不知道,曹操的这个‘像’,是指智慧上的像,还是面貌上的像?若是智慧则很好解释,若是面貌,那代表人妻曹看上了孙权的孕妻啊!孙权活得久,这是事实。但他活得久的方式,却比较难以启齿了。原因在于他的父亲孙坚兄长孙策皆尚武,尚武是好事,不然打不下东吴的这片江山。可将军百战死,孙坚孙策意气风发,却双双遭到暗杀,给孙权的心理造成很大的阴影!因此孙权执掌东吴后,处处小心翼翼。当老大,为自己安全考虑,无可厚非。不过乱世里,老大必须学会刷存在感,并拉下面子笼...
· 孙权在曹操刘备死之后,为什么还是没有一统三国?
曹操刘备死后,为何孙权还是不能一统三国?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说到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我想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个人是大家最为熟知的,其中曹操成名最早,他一统中原北方,横扫天下诸侯,包括像袁绍,袁术,这样实力出众的诸侯,吕布这样武力一绝的猛将,都被曹公所征服。不过,曹操依然也有征服不了的,岁月不饶人,公元220年曹操于洛阳去世。正如曹操所言,他一生征服诸侯无数,只剩西蜀刘备和江东孙权未能剿除。暂且不说刘备,先来说说孙权。对于孙权的故事,相信不少朋友都有所耳闻,孙权少年统业,时年还不满19岁,对于他的能力,我想只有与他交过手的人才有资格评论。当年曹操奇袭江东,遭到孙权的激烈反抗,曹操曾经叹息道:“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从以上的言语之中便能看出,曹操对于孙权的才能那绝对是持赞美态度的。孙权遇事冷静,而且在带兵方面,贾诩先生也称赞他“识虚实”,意思就...
· 历史上的司马炎真的一统三国了吗?真相是什么
司马炎是那个统一三国的人吗?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嫡长子,出生于魏青龙四年(236年)。其母亲叫王元姬,外曾祖父是魏国元勋王朗,外祖父是著名的思想家王肃。年轻时司马炎是一位贵公子,人称“宽惠仁厚,深沉而有度量”,甚至据说在根据九品中正制度评定乡品时,其出生地河内郡无人能比。出仕后他历任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曾担任过的官职,264年被立为晋国的世子,进而在父亲去世后,于265年八月继任司马昭原来的晋王和相国的官爵。紧接着在十二月终于接受魏帝(元帝)的禅让,即帝位(十七日),改年号咸熙(魏)为泰始。当我们审视司马炎初期的政治时,首先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他所任命的重臣大多是学识与礼教并重的名望人士。这与曹操重才干轻德行的方针大为迥异。司马炎即位后,马上送出了一道厚礼,恢复了因三国的混乱而一度中断的民爵赐予,而且一律提升五级。民爵赐予是指汉代重视乡村的年龄秩...
· 曹操没能一统三国的真相,几次时机竟都与他擦肩而过
谈到三国,就不得不提曹操,且不论他到底是枭雄还是奸雄,曹操在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曹操的一生是征战的一生,不仅仅军事才能突出,在文学、书法以及知人善用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常言道“乱世出英雄”,纵观三国多少风云人物,我认为曹操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建立了三国中实力最强的曹魏政权,相比孙权和刘备,曹操独占上风。因此后人评价“曹操是打天下,孙权是梦天下,刘备是哭天下”。既然曹操才能出众,为何没能一统三国?纵观曹操的一生,其实只因犯下两个致命错误:放跑一人,少杀一人!若不是这两个败笔,曹操的历史地位恐怕不止于此。那么曹操放跑的这个人是谁?不是关羽,而是刘备!大家都知道曹操曾煮酒论英雄,与刘备谈论天下英雄,对董卓、袁绍、刘表等皆不屑一顾,却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我和使君尔!”在曹操眼中,刘备虽暂时落魄,但却是自己真正的对手,那时曹操账下谋士都劝曹操借机杀掉刘备,以绝后患。但曹操却并未采...
· 刘弗陵为什么没有子嗣?真相是什么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汉昭帝刘弗陵为什么没有留下子嗣,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前74年四月,汉昭帝刘弗陵在未央宫驾崩,没有留下子嗣。国不可一日无君,大将军霍光只好与群臣商议拥立新君。为什么已经成年的刘弗陵却没有留下子嗣呢?世人对此有很多猜测,其中最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刘弗陵的身体不好,那方面不行。这种说法乍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毕竟清朝末年,同治、光绪、溥仪连续三个皇帝都没有后代的例子摆在那里。不过,在无法进行现代医学检测的情况下,这种说法其实没什么说服力。因为汉武帝就是觉得刘弗陵身体倍棒才选他做接班人的。还有人说,刘弗陵没留下子嗣的原因是上官皇后的年龄太小,确实,上官氏6岁就被封为皇后,是中国历史上年龄最小的一位皇后。但是,刘弗陵去世的时候,上官皇后已经15岁了,按古代人的发育情况推算,已经达到了可以正常的生育年龄。退一步讲,即使上官皇后年龄太小,还无法生育,刘弗陵不会找后宫里的别的女人生猴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