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刘备临终前为什么要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他是什么意思?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65
转发:0
评论:0
刘备临终前为什么要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他是什么意思?,还不知道刘备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的用意是什么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

  还不知道刘备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的用意是什么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三个月后,刘备不顾赵云等大臣的劝阻,执意出兵东征孙吴,虽然在战事初期,刘备取得了较好的进展,蜀军曾一度占领秭归,只可惜蜀军跨境作战时间太长,军心不稳,陆逊在刘备防备松懈之际火烧连营七百里,就此彻底葬送了蜀汉大批精锐。刘备战败后退至鱼复,改此地为永安,并修建永安宫,驻兵镇守于此。只可惜一年以后,刘备重病不治,他深感自己大限将至,于是将诸葛亮从成都叫到了身边,准备托孤。

image.png

  刘备在床上对诸葛亮称,诸葛亮的才学是曹丕的十倍,定然能成就大事,若他的儿子刘禅可以辅佐,则希望诸葛亮尽心辅佐,若刘禅没有这个才能,诸葛亮可自取。当时诸葛亮泪流满面,跪倒在地,称他自己定当竭尽所能地辅佐刘禅,至死方休。在此之后,刘备将刘禅唤到跟前,命刘禅待诸葛亮如同父亲一般。后世人为,刘备在临终前对诸葛亮说的“君可自取”,其实并不是希望诸葛亮在刘禅不才时自己成为帝王,而是要诸葛亮将刘禅架空,再做其他的选择,比如从另外两个子嗣中进行选择。事实真是如此吗?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君可自取”本来就是让诸葛亮自己做蜀汉之主,要知道这可是在托孤,刘备断不至于让诸葛亮自己去揣测他话中的意思,因此说的话定然是浅显易懂。如果刘备要诸葛亮再选别人,大可说“君可另选”,否则话说的越太含糊,越不利于诸葛亮今后的行事。

image.png

  更何况当时刘备也明白他的另外两个儿子年纪更小,如果刘备真的知道其中一个儿子比刘禅更优秀,他大可让诸葛亮直接对这位更优秀的儿子进行辅佐,而不需要由诸葛亮来进行抉择。毕竟轻言立废之事,不利于蜀汉的长期发展。而且刘备在此前的话中也说得很清楚,诸葛亮的才学胜过曹丕十倍,他将诸葛亮的地位与另一个国家的帝王摆在了同一层面上,其中的意思非常简单,那就是要诸葛亮自立为帝。

image.png

  笔者认为,刘备在托孤这件事上并没有什么阴谋论,他把政权的延续看得比子嗣的延续重要,因此他绝不可能杀掉一个可以帮助蜀汉稳定的国之重臣,当然也就绝不会在帐后埋伏刀斧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刘备临终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是阴谋还是真心
关于刘备白帝城托孤一事,《三国志·诸葛亮传》这样记载:章武三年春,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备这简简单单的几句遗言,算是成就了一段千古公案。有人以为这是刘备果真有心让贤,而诸葛亮后来没有“自取”更彰显了他的竭忠尽义高风亮节;也有不少人以为刘备表面话说得大度,其实起了疑心故意试探诸葛亮,或者逼他不得不表决心。除去刘备病中胡言的可能性,私以为以上两种动机解释,至少都把刘备甚至诸葛亮自己看得不够高明。第一,诚心让贤说。网络配图可能吗?这里我们可以把这君臣二人的道德如何都剔除不管,单以天下形势与蜀汉事业的发展而论,便可知刘备不可能让,诸葛亮也不可能取。先要明白刘备能凭小小一个益州称帝的根本是什么?很确实的一点是...
· 刘备托孤时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并非是阴谋
关于刘备白帝城托孤一事,《三国志·诸葛亮传》这样记载:章武三年春,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备这简简单单的几句遗言,算是成就了一段千古公案。有人以为这是刘备果真有心让贤,而诸葛亮后来没有“自取”更彰显了他的竭忠尽义高风亮节;也有不少人以为刘备表面话说得大度,其实起了疑心故意试探诸葛亮,或者逼他不得不表决心。除去刘备病中胡言的可能性,私以为以上两种动机解释,至少都把刘备甚至诸葛亮自己看得不够高明。第一,诚心让贤说。可能吗?这里我们可以把这君臣二人的道德如何都剔除不管,单以天下形势与蜀汉事业的发展而论,便可知刘备不可能让,诸葛亮也不可能取。先要明白刘备能凭小小一个益州称帝的根本是什么?很确实的一点是,刘备姓...
· 刘备临死前说的一番话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对赵云说这样的一番话呢
刘备临死前说的一番话是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中,刘备在白帝城托孤这一回大家都很熟悉,当时的刘备几乎把所有的一切都交给了孔明。但是在最后却对赵云说了这样一番话::“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这句"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很能说明一些问题.明里托孤孔明,是以退为进.实际上是把重任交给了最为可靠的赵子龙.也让孔明多一分顾忌.因此孔明与赵云决非一个派系,赵云此后至死也就只能在孔明手下做一些杂活了.赵云是否也是个让人担心的人呢?曾经是这样的.赵云一向无欲无求,谨小慎微,按说是好习惯,但问题可能恰恰出在这上面---人们一般比较忌讳这种刀枪不入的人.因为这些往往是胸怀大志者的表现,再看沉默寡言的赵云在<三国志>里仅有的几次谈话,表明赵云是有相当强的政治能力的,加上其卓越的...
· 魏王为什么要对卫怀君那么好?原因是什么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春秋战国,英雄不问出处,魏王对卫怀君的弟弟特别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分前202年,国改韩国的E,把国上觉都国本土完全隔绝,来,块定就出上觉都与秦国求和相,可是上觉大守不题从命令是了可,上接任,能办理交接手。哪想到,冯亭到任后,常し自送的了是国目。国决定重常亭,他为候,世世承,冯亭然地种了因为平上王经了什字两的,子半买用军队改入整田首都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楚平王的体给挖了出来,然后地打了三百鞭晋公有许多小老,他想把当朝的诸大大除掉,让大大明时小到哥们们上位在杀了权位臣部E三人后,他于有点发软,不听同童的活,放过了实书和中行。他没想到,实书和中行假定然反击,把自已千掉了。这们,死了不巧,他这性格,怎么能当领导?南言万从鲁国放回后,最体别人提他做停的事。有一次跟若宋播公打猎,因为争路他与人打起架来。宋公大为生气,就里他,从前我尊歌你,因因为你是大将...
· 刘备并不信任诸葛亮临终前竟留下两人盯住他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诸葛亮非常不待见魏延。但是刘备不一样,他对魏延十分看好,魏延很早就跟随刘备打天下,当年刘备册封汉中太守的时候,所有人都以为是张飞,结果最后是魏延选为汉中太守。魏延也不负众望,把汉中守得固若金汤。曹操派人多次攻打汉中都是无功而返。网络配图其他时候,魏延和别人交战的时候,也是勇猛异常,经常把敌人杀的丢盔弃甲,因此深得刘备喜爱。都以为刘备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如果是真的,刘备也不会说出“君可自取”这种话。刘备临终前说这句话,就是为了警告诸葛亮,接着把大权交给了李严。李严的大军一直镇守在永安,就是刘备为了防备诸葛亮叛变用的。网络配图魏延和李严都是刘备死前留下的后手,但是刘备死后没人能在智商上匹敌诸葛亮,于是诸葛亮借着北伐,夺了李严的兵权,把李严给弄到潼郡去了,之后更是借着借了杨仪的手杀了魏延,这样刘备死前的预防措施就完全失效了。本来诸葛亮已经大权在握,但是北伐对蜀国的打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