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姜维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是忠臣还是匹夫?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51
转发:0
评论:0
姜维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是忠臣还是匹夫?,姜维究竟是奋战至死的忠臣,还是祸乱苍生的匹夫?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姜维究竟是奋战至死的忠臣,还是祸乱苍生的匹夫?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刘禅投降后,蜀地众臣皆已随之降魏,蜀汉作为一个国家已然灭亡。作为大将军,姜维行假降复叛之计,先投降曹魏,再诱使钟会叛乱,屠灭魏军将领,妄图借机复国,实为其个人自作主张。此类反复无常之举,只会为世人轻鄙。

  当诸葛瞻败亡,邓艾兵临城下,蜀汉后主刘禅选择投降后,蜀地众臣皆已随之降魏,蜀汉作为一个国家已然灭亡。

  作为大将军,姜维或者力战不屈而死,或者自刎殉国,这样才是忠于社稷的忠臣;

  或者跟随刘禅投降,为保全刘禅从此在魏国仕官,也算是不负故君,尽心尽力的忠臣;

  或者从此解甲归田,拒绝曹魏司马晋邀请,不食魏禄到终老,同样是忠于故国的忠臣志士;

  以古代价值观而论,如果姜维是以上任何一种作为,那忠心确实值得称颂,没有人能抹杀、贬低、批判他。

image.png

  然而,历史上的姜维欲行假降复叛之计,先投降曹魏,再诱使钟会叛乱,屠灭魏军将领,妄图借机复国,实为其个人自作主张,既代表不了刘禅,更代表不了蜀汉。此类反复无常之举,只会为世人轻鄙;一如后世评价东晋名将刘牢之之辞:「事不可者莫大于反,一人而三反,岂得立也。」

  姜维已降魏为魏臣,反魏是为不忠;

  钟会以国士待姜维,姜维包藏祸心欲事后除之,是为不信;

  刘禅等原蜀汉众君臣此刻尚被和监视,姜维此举令他们陷入命在旦夕的险境,是为对故君和同僚不义;

  姜维完全不考虑杀尽魏将、裹挟魏军造反或者杀尽几十万魏军,这一异(nao)想(dong)天(da)开(kai)的可行性,但凭孤注一掷行事,是为不智;

  姜维谋叛,激怒魏军大肆报复,成都百姓受牵连“死丧狼籍”,数日方才平息,蜀汉故太子刘璿、名将张翼、连同姜维自己的妻子儿女,都因此死于兵乱中,就连关羽的家人也被仇家庞会趁乱灭门,是以姜维亦为不仁。

  此时的姜维,再不是从前忠心为国的蜀汉大将军,仅仅是个抱着赌徒心态,输光筹码急红了眼,便不顾念故君和同僚安危、不顾念家人和百姓生死、但为一生功业,便舍得豁出自己家人故友性命,也顾惜自己身后之名,不惜祸乱苍生的好武弄险之徒:

  赢了成功复国,自然千古英雄功成名就,胜利者从来不受指责;输了身败名裂又如何,他完全不在乎;一如《三国志》对其「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的评价。

  裴松之注引孙盛《晋阳秋》对他的抨击更甚:

image.png

  【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其将至,其姜维之谓乎!邓艾之入江由,士众鲜少,维进不能奋节绵竹之下,退不能总帅五将,拥卫蜀主,思后图之计,而乃反覆於逆顺之间,希违情於难冀之会,以衰弱之国,而屡观兵於三秦,已灭之邦,冀理外之奇举,不亦闇哉!】

  【姜维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违君徇利,不可谓忠;捐亲苟免,不可谓孝;害加旧邦,不可谓义;败不死难,不可谓节;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御侮之任而致敌丧守,於夫智勇,莫可云也:凡斯六者,维无一焉。实有魏之逋臣,亡国之乱相,而云人之仪表,斯亦惑矣。】

  对姜维,除了感情立场一贯偏向蜀汉的裴松之给他辩解(亦称其“天水一匹夫,于魏何损”),对他的颂扬,基本要到“帝蜀寇魏”思潮盛行的南宋王朝以后来陆续出现。

  而且即使到了蜀汉已经成为绝对正义方的明清时期,对姜维的称赞声也寥寥,远不能与诸葛亮、关羽,甚至生前官位影响力远不如他的赵云相比。

  华夏文明从管仲和孔子倡导“尊王攘夷”“华夷之别”起,华夷大义和百姓苍生福祉,皆远高于君臣之义,更高于个人功名。

  如果和夷狄胡寇等异族相争,那么保卫先进的华夏文明,当然不惜用尽一切手段亦不为过;如张巡、岳飞、文天祥这些英雄,是为华夏民族抵抗异族夷狄,奋战至死,流芳千古。

image.png

  而曹魏和蜀汉之争,则只是两个华夏政权之间的内战,因此,姜维在刘禅降魏后,不甘心蜀汉灭亡,为成就个人功业行此不忠、不信、不义、不智、不仁之事,反复无常、祸连苍生,便完全无足称道了。

  同为蜀汉将领,历代史家论者一直高度赞扬赵云,而对官位更高、地位的姜维则不以为然,就是秉承华夏文明的价值观: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长孙无忌是忠臣还是奸臣
有人说长孙无忌是一个忠臣,对李世民忠心耿耿。还有人说长孙无忌是一个奸臣,表面忠厚其实很阴险,为了自己的利益陷害吴王李恪。那么长孙无忌究竟是忠是奸我们来探讨一下。其实,长孙无忌虽忠心耿耿,但在亲情面前也有他私心的一面,他之所以陷害吴王李恪,是因为他要帮自己的亲外甥,而吴王李恪与他并没有血缘关系。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皇后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和九子李治。最初李承乾是皇太子,可惜长大后患有足疾,性格叛逆,喜欢声色犬马,生活奢靡,对皇上阳奉阴违,最终被废。魏王李泰,非常有才华,也很受宠爱,但心肠并不宽厚,李世民知道,如果李泰继位,自己的几个儿子哪个也活不了,于是想立性格柔弱的李治。长孙无忌从亲情与自己的权位出发,力主立温和的李治为太子。但李治的性格实在太过懦弱,唐太宗有些不放心,于是又有了立吴王李恪的想法。李恪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血统自然是十分高贵,并且他还很有才华,性格英武果断...
· 谯周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是奸臣还是忠臣?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将蜀汉说亡国的谯周,到底是奸臣还是忠臣?该怎么评判呢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谯周这个人是个比较复杂的人,你说他是个奸臣,人家一不贪污,二不强权,你说他是个忠臣,人家一张利嘴将整个蜀汉帝国给说灭亡了。谯周最初是以蜀汉大儒的形象进入大家的视野当中的,他非常喜欢读书,而且读书也读的非常棒,大家都尊称他是蜀中孔子。这个称呼可就算是不得了了啊,因为在封建社会,对孔子的崇拜程度远远比你想象中要崇高的多,所以被人称为蜀中孔子,只能说明两件事,第一他学识渊博,这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孔子,第二他的学生遍布蜀中,所以才能被称为蜀中孔子。谯周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诸葛亮病逝以后,消息传到了刘禅的大堂之上,谯周听了这个消息以后,疯了一样直奔诸葛亮病逝的地方赶去。而他刚出门没多久,刘禅就下令,不允许任何人前去吊丧。所以历史上只有谯周一个人成功吊丧了诸葛亮。他对诸葛亮算的上是真爱了,诸葛...
· 常衮是谁?常衮是忠臣还是奸臣吗?常衮简介
常衮,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字夷甫,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卒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55)。常衮性刚急,为政苛细,不合众心,可以说又是谏言派的又一杰出代表。那时候,元载、王缙当宰相,皇帝每天都都给他们赏赐御膳,数量之多,十个人都吃不完,以此来表示皇帝对他们的器重。但是,在常衮当了门下侍郎之后,后又担任同平章事,开始接触朝廷之事,就发现了这个现象,颇为不满,就直接上奏说:“早餐钱已经够多了,快停止给他们赐御膳了,官员本身的俸禄是足够的,何必再劳心赐饭,且数量多,浪费粮食呢?”皇帝听了这段话,也应允了。做了这件事之后,常衮又想辞掉自己的“堂封”,大概就是津贴或者是工资什么的,当时的人都讥笑他,说“朝廷的俸禄本来就是拿来养贤人的,这是对他们的奖励,你为何要傻兮兮的不要钱?”朝廷的一个官员听闻此事之后,为常衮辩解:“君子耻食浮游于人,张衮辞去他的俸禄,表明了他的廉耻心,与那些固位贪得无厌的人...
· 解密历史上真实的关羽:是匹夫之勇还是一代武圣
中国人对关羽的英雄事迹总是赞不绝口,不管是温酒斩华雄还是千里走单骑,从斩颜良诛文丑到华容道义释曹操,无不让人津津乐道。于是关羽成了武圣,成了忠君与义气的化身。从宋朝开始,经过说书人的表演和戏剧舞台的艺术化的夸张,他更成了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神——由人而变成的神。在满清人统治中国时,汉民族的思想和民族感情让满清人头痛不已,最后,他们在关羽身上找到了政治的号召,于是,关羽变成了当时最为人崇拜偶像,以至于香火遍地,不光是中国,就连远在边地的朝鲜都对其顶礼膜拜,盛况空前。可是,今天我们抛开《三国演义》这本影响了几代人的小说,发现关羽似乎并没有那么出色,跟演义里的张飞倒是有点错位了,很多时候他不过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汉而已,在他举兵进攻魏国之前,他对待孙权方面的时候表现出不应有的敌对情绪,面对鲁肃对他的谴责,他虽然对这位长者的话丝毫挑不出毛病,也无法挑出毛病。但是他并无任何歉疚之情,反而更加变本加厉,抢...
· 一生历五朝八姓十一帝的冯道是奸臣还是忠臣
冯道在五代史上是一个异类,他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官僚,因为他的一生都在做官,并且侍奉了五朝八姓十一帝,最难能可贵的是一直位列宰辅,虽生处乱世,时局,他都能力挽狂澜于既倒之时,使自己永远立于高位不败。生前辅佐了一个个帝王,阅尽繁华与沧桑,死时葬礼达到万人空巷,后周世宗柴荣罢朝三日,以寄哀思。最后被柴荣追封为瀛文懿王。有人说他精通为官之道,一本《荣枯鉴》耗尽毕生心血,也有人讽刺其气节丧尽,到底冯道是个忠臣还是奸臣?”莫为危时便怅神,前程往往有期因。终闻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这首名为《偶感》的诗出自冯道之手,自己就是在虎狼相残的乱世之中也要出人头地,修命立身的志向。冯道(882年——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五代宰相。冯道出身于耕读之家,年轻时品行淳厚,勤奋好学,善写文章,且能安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