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皇太极为什么一直那么看重多尔衮?原因是什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6
转发:0
评论:0
皇太极为什么一直那么看重多尔衮?原因是什么,皇太极为何一直都器重多尔衮,难道是想在百年之后传位给他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

  皇太极为何一直都器重多尔衮,难道是想在百年之后传位给他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公元1626年,后金天命十一年,后金创业人老汉努尔哈赤病逝。因努尔哈赤生前并没有明确指定接班人,再加之此时的后金汗国仍然保持着“家族议会制”的满族传统,所以新汗要在众贝勒推举之下产生。最终皇太极在诸位大小贝勒的一致拥戴下承袭了汗位,成为后金汗国新一代领导人。

  当然,所谓的“一致拥戴”甚至是“众望所归”这都是史书上写的,实际情况恐怕要和这书上所著要有些差异。至少,当时的另外三大贝勒并非心甘情愿的被皇太极统治,这一点皇太极也是心知肚明,所以在皇太极上位伊始,后金汗国还是奇葩的四贝勒共同执政制度,也就是说坐在高堂之上的不仅仅只是皇太极一人,而是四人并坐,同时又因为皇太极年龄最小,“四大贝勒”排名老四,皇太极虽身为大汗但是还要向三位兄长行礼,这一切显然不符合传统规矩,真是极不协调,不伦不类。

image.png

  皇太极素有鸿鹄之志,勉强趋于人下只是他的缓兵之计,他时刻不在盘算着如何将其他三人从这高堂之上“合理”的赶下去。皇太极如此为之,一方面是想要集权一身,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后金汗国当家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清除其他各种人为因素的干预。应该说,这是一位有所作为的创业之君应有的魄力。

  天聪四年,皇太极先是“收拾”了刚愎自用的阿敏。阿敏买是努尔哈赤之侄,舒尔哈奇之次子,排行二贝勒。阿敏征战一生几乎没有败绩,而恰恰此时奉皇太极之命守城的阿敏却因明军压境而城内归降的百姓,劫掠财产之后弃城而逃。皇太极上位之后,极力推行怀柔政策,以善待之方式促使汉人主动归降,而阿敏此举无疑是大大破坏了皇太极的大计,因此皇太极震怒,下令搜罗阿敏罪状,最后阿敏伏法被皇太极囚禁,削去大贝勒爵位,十年后阿敏死于囚所。

  阿敏之后就是三贝勒莽古尔泰,莽古尔泰更是莽夫一位。天聪五年,大凌河之战,皇太极命令莽古尔泰的正蓝旗为先锋,如此正蓝旗难免死伤较重。莽古尔泰上前与皇太极理论不成,竟然欲抽出佩刀,欲对大汗拔刀相向这还得了?最后,经过众大臣共议,皇太极最后批示,革除莽古尔泰大贝勒之爵位,高堂上的椅子又少了一把。如此“多余”的椅子只剩下大贝勒代善的了。

image.png

  几经起伏的代善自然比他的那两位兄弟有城府许多,基本上是在皇太极和众兄弟之间充当“和事佬”角色,尽管如此,代善大贝勒的身份加之无人匹及的战功还是让皇太极忌惮不安,皇太极经常借故找茬批评挤兑代善。代善也很明白,两位兄弟的椅子都从高堂之上撤了下来,自己还是主动让贤的好,如此还能留下个美名,不至于日后之狼狈。就这样,代善主动要求将自己的位置低于皇太极,在表演“再三推辞和一再坚持”的贯有剧目之后,皇太极正式独自面南,。

  由上文不难看出,皇太极对于当年汗位的竞争对手们,采取的都是之手段,但是还真有一例例外,那就是皇太极对待年幼的弟弟多尔衮。

image.png

  多尔衮乃是后金老汗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生母正是努尔哈赤最后一任大妃乌拉那拉阿巴亥,由于阿巴亥倍受努尔哈赤恩宠,所以爱屋及乌他的儿子们自然格外等到努尔哈赤的优待。尤其是阿巴亥的二儿子多尔衮,聪明过人,大有继承汗位之势。倘若努尔哈赤多活几年,待到多尔衮成年之时,这汗位极有可能是属于多尔衮,皇太极与多尔衮之间是存在汗位竞争的。但是他们兄弟二人恩怨又何止是汗位之争,当年皇太极当着众贝勒之面,宣读所谓父汗遗诏,遗诏就一个内容,令阿巴亥及两位庶妃殉葬,多尔衮十几岁失去了母亲。所以说,皇太极对于多尔衮来说,不但有夺位之恨,更有杀母之仇。

  但是,奇怪的是皇太极不但没有多尔衮,反而对多尔衮以及他的弟弟多铎格外眷顾。多尔衮年少之时,皇太极就将他带在身边征战四方,给多尔衮历练的机会。多尔衮成年之后,就让多尔衮担任主帅领兵出征,多尔衮也确实不负众望,立下赫赫战功。崇德元年,开创大清的皇太极主持了大清王朝第一次爵位封赏大会,在仅有六人封赏亲王爵位的前提下,多尔衮名列第三位封“和硕睿亲王”之爵位。可以说皇太极一直在重点培养多尔衮。

image.png

  那么皇太极为何如此器重多尔衮?莫非皇太极会在自己百年之后传位给多尔衮不成?

  我们先来说说皇太极器重多尔衮的原因,后金汗国是一个家族政权,主要的骨干还是来自爱新觉罗家族内部,虽说努尔哈赤创业初期有五位拜把子兄弟一度进入权力核心,但是随着努尔哈赤的子侄们长大成人,权力中枢核心班底自然变为自家人,这很符合中国传统家天下的观念。皇太极时代更不可能摒弃这种观念,随着几位兄长的相继倒台或者被自己限制之后,努尔哈赤时代的中流砥柱们在皇太极时代不在也不可能继续叱咤风云,那么培养接班人才乃是当务之急。

  然而由于当时关外文化水平的整体落后,思想观念原始而陈旧等原因,导致满洲亲贵们多是目光短浅的马上英雄,很缺乏大局观和治理国家的能力。而多尔衮的头脑却是出众的,举一个例子,多尔衮带兵出征漠北,围剿穷途末路的林丹汗,林丹汗听闻多尔衮大兵压境,忧惧而亡。这种情况下,一般莽夫的做法就是一声号令,摧枯拉朽地将林丹汗家眷及残留部队全部,但是多尔衮没有,而是以和平的方式,硬逼着林丹汗的遗孀娜木钟领着林丹汗的儿子俯首称臣。正是因为多尔衮的“格外开恩”,娜木钟才主动奉上大元朝传国玉玺。皇太极正因得此玉玺才有了好契机称帝建国,不但如此,皇太极还迎娶娜木钟为贵妃,对林丹汗的儿子们格外关照,为满蒙两百多年的友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image.png

  目光长远,处事冷静的多尔衮确实是鹤立鸡群,难得的人才,对于高瞻远瞩的皇太极来说,多尔衮正是自己可望而不可求的人才,所以怎能不格外青睐有加?事后证明,爱新觉罗家族出此人才,真是上天要让白山黑水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那么皇太极是否打算让多尔衮接班?答案恐怕是见仁见智。皇太极执政时期,众人议政的形式依然存在,有关国家命运的大事件,大多还是众亲王贝勒议政决定。因此,在皇太极时代皇位接班还没有完全确立为父死子继之方式。换句话说,理论上爱新觉罗家族有能力之人都是候选人,如此看来,多尔衮自然是热门人选。并且皇太极生前似乎并没有重点培养或者是特别看中自己哪位儿子,大阿哥豪格虽然战功赫赫,但是执掌江山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皇太极深知自己长子“几斤几两”,所以并没有为豪格刻意造势去帮助他顺利接班。从这方面来说,皇太极确实是对多尔衮格外优渥,真正当做第三代领导人培养。

image.png

  那么皇太极为何没有生前明确册立多尔衮为接班人呢?

  一方面原因很可能是皇太极并没有认定多尔衮,根本不想立储多尔衮;而另一方面造成皇太极迟迟没有明确接班人的原因,就是八旗内部各方势力的利益冲突问题。虽说皇太极独自执政之后,加紧加强皇权而进一步削弱旗主亲王的权力,但是皇太极时代还没有达到完全集权一身的程度,所以各个旗主们对于所在本旗还是具有权威领导力的,一般说来,旗主荣,则所在旗籍之人也会跟着借光。皇太极亲自掌管的两黄旗待遇就高出其他旗籍一大截,一个简单的例子,皇太极为了代善,软硬兼施将两红旗的好地好资源交换给了两黄旗,两黄旗待遇之不一般,可见一斑。相比之下,由于代善,则两红旗处处被人挤兑欺负。而随着多尔衮同母兄弟的得宠,他们所领导的两白旗迅速崛起,如此两白旗的旗人们也开始蠢蠢欲动,也想着瓜分上好的土地资源和占有更多的朝廷中枢职位。所以八旗之间利益矛盾十分明显而尖锐。

image.png

  倘若此时皇储确立,那无疑是明确了未来跟随皇帝的主旗,也明确了利益导向,如此将会迅速打破现有的各旗之间所谓的利益平衡,矛盾进一步被激发,将会瓦解满族内部的团结,甚至造成内部火拼,使大清两代人之心血瞬间被付之东流。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或杞人忧天,皇太极驾崩之后,关于因为谁来接班之问题,当时已经到了剑拔弩张之紧张状态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说,皇储这个敏感的神经,连皇太极自己都不敢轻易拨弄。

  但是以皇太极的聪明才智,不可能不为皇储之事有所打算,他一直在寻找和制造好的时机,然后再有所动作,只可惜他没预料到自己会在五十二岁突然暴病身亡。世间之事,往往是人算不如天算,而皇太极的心仪皇储之人究竟有还是没有,如果有,又究竟是谁等一些列问题,都随着皇太极的去世而变为了历史的谜团。

  我们能知道的只有多尔衮注定与皇位无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皇太极为什么对汗位的竞争者多尔衮那么器重?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多尔衮曾是汗位的竞争者皇太极登位后为何不对其反而很器重?公元1626年,后金天命十一年,后金创业人老汉努尔哈赤病逝。因努尔哈赤生前并没有明确指定接班人,再加之此时的后金汗国仍然保持着“家族议会制”的满族传统,所以新汗要在众贝勒推举之下产生。最终皇太极在诸位大小贝勒的一致拥戴下承袭了汗位,成为后金汗国新一代领导人。当然,所谓的“一致拥戴”甚至是“众望所归”这都是史书上写的,实际情况恐怕要和这书上所著要有些差异。至少,当时的另外三大贝勒并非心甘情愿的被皇太极统治,这一点皇太极也是心知肚明,所以在皇太极上位伊始,后金汗国还是奇葩的四贝勒共同执政制度,也就是说坐在高堂之上的不仅仅只是皇太极一人,而是四人并坐,同时又因为皇太极年龄最小,“四大贝勒”排名老四,皇太极虽身为大汗但是还要向三位兄长行礼,这一切显然不符合传统规矩,真是极不协调,不伦不类。皇太极素有鸿鹄之志,勉强趋于人下...
· 多尔衮为什么没有称帝多尔衮没有称帝的原因是什么
1顺治离开孝庄的怀抱,被抱到龙椅上坐定,这时江湖上传来好消息: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多尔衮大喜,立即取消后金各层军官的休假,在沈阳集结,并打出“替崇祯报仇”的旗号,把昔日明朝旧敌变成后金的主子,向中原开进加入战局。多尔衮征南进军时,大明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派人向多尔衮求救,声称李自成欺负他,并抢了他的宠妾陈圆圆,还抓了他的老爹又打又骂要挟他,还派20万大军,向山海关赶来,非要杀我吴三桂……,现在孤军难守,请求多尔衮支援。反正你多尔衮打出“替崇祯报仇”的大旗了,吴三桂求救也有道理。于是历史上出现一个奇葩现象,昔日仇乱现在化敌为友了。而李自成却看不到这点危害性。多尔衮大喜,他随机招降了吴三桂,而此时吴三桂除了投降多尔衮也别无他路。于是吴多两军会合,就达到近二十万大军。李自成哪知吴三桂的兵力这样厉害,他更没想到清军更是了得,很快多尔衮把李自成的起义军一阵狂砍,李自成就跑回北京城...
· 古代的皇帝为什么看重密折制度?原因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皇帝深居九重,与外部世界常相睽隔。施政方针确定以后,一般政务就要由臣下去具体办理。但是,委任哪些臣下办理?这些臣下的能力如何?对自己的忠心如何等等间题,单靠官样文章是很难完全了解清楚的。所以,皇帝还需要通过另外的自认为有效的途径去了解。清代所采取的这个另外的、自认为有效的途径就是“秘密奏折”。顺治到雍正年间,密折逐渐制度化。奏折就是臣下对君主的一种报告。秘密奏折就是内容只有皇帝与奏报人知道的报告。秘密奏折在清代最早出现在顺治朝。康熙朝,秘密奏折得以推行,现在所保存下来的康熙朝的密折达3000多件,但还没有形成制度。到雍正年间,密折便成为皇帝了解臣下人品、才能和工作业绩的主要形式,密折从此制度化了。终雍正一朝,密折已多达2.2万余件。说雍正朝的密折已形成了制度,首先是因为胤禛一上台,就开始实行轮班密奏制度。就是“著名科道每日一人上一密折,轮流具奏。一折只言一事,无事亦须声明。”“...
· 豪格为什么会被多尔衮清算?原因是什么
同是夺嫡的热门人选,为何最后豪格会被多尔衮清算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小时候看《孝庄秘史》,一度认为里面的多尔衮有勇有谋,重情重义,简直是大众情人的典范,但历史上真正的多尔衮不仅是个雄心勃勃的野心家,而且贪权好色、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了争夺皇位,还下手杀死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豪格毕竟是个皇子,多尔衮又是怎么置他于死地的呢?那就从多尔衮开始说起吧。爱新觉罗·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大妃阿巴亥所出。自受到努尔哈赤的喜爱,八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和硕额真,有权参与国事,可以说是赢在了起跑线上。十四岁的时候就被封为了贝勒,十七岁的时候就跟随皇太极出征,四处征战,立下赫赫军功。在征服蒙古察哈尔部时,多尔衮因为战功显赫,被赐号“墨尔根戴青”,这是一种殊荣,在满州受到这个封号的人,其他人必须喊他的封号,如果有人违反了,男的就要当众摘掉佩戴的刀剑,女的就要当众脱掉裙子,以示...
· 多尔衮的母亲是谁?多尔衮与皇太极是什么关系
多尔衮的母亲是努尔哈赤的最后一个大妃,全名为乌拉纳喇氏阿巴亥,乌拉部满泰贝勒女。其父亲在一次意外事件中去世,年仅7岁的阿巴亥被叔父布占泰收养。传闻阿巴亥丰姿貌美,机智善变,因此小小的阿巴亥就已经闻名部族。1601年,为保部族稳定,年仅12岁的阿巴亥由其叔父做主,嫁给了比他大31岁,已有七位妻妾的努尔哈赤。两年后,努尔哈赤的正妻,也就是皇太极的生母去世,年幼的阿巴亥却因为努尔哈赤的喜爱,越过许多比她资历老的人封为嫡福晋。不管是因为阿巴亥长的美艳,还是很会讨努尔哈赤欢心,总之从将年幼的她封为正妻来看,努尔哈赤应当是很喜欢她的。阿巴亥是努尔哈赤妻妾中最为得宠的一个,一生生育3子,第十二子阿济格、第十四子多尔衮、第十五子多铎。努尔哈赤重病临死时,身边只有阿巴亥一个人陪伴侍疾。在努尔哈赤死后,阿巴亥被生殉,死时年仅三十七岁。对于阿巴亥的死,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两种说法。一、阿巴亥是被以皇太极为首的四大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