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荀彧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能够同时得到汉朝和魏朝的高度评价?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66
转发:0
评论:0
荀彧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能够同时得到汉朝和魏朝的高度评价?,荀彧为什么能够同时得到汉朝和魏朝的高度评价?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

  荀彧为什么能够同时得到汉朝和魏朝的高度评价?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荀彧是曹操集团前中期的著名谋士之一,对曹操战胜其他军阀,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后来荀彧因为反对曹操篡汉以致身死。荀彧辅佐曹操成就霸业而又殉汉而死的矛盾的人生经历引发后世对荀彧为魏臣还是汉臣的争议。

  史书对荀彧的记载非常罕见,因为荀彧被置于魏朝的开国功臣和汉朝的殉国忠臣之列。

image.png

  陈寿在《三国志》中称荀彧 “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将荀彧看做曹操的 “王佐” 之臣,陈寿甚至还将魏臣荀彧与蜀臣庞统作对比,以庞统拟 “魏臣”荀彧,可见在陈寿的理念中,荀彧作为魏臣的身份是无疑的。

  荀彧为魏臣入之史传,陈寿开启先例 的。陈寿将荀彧作为曹操的开国功臣写入《三国志》中荀彧辅佐曹操平定天下的功业在陈寿的史著中得到重新确认和评价。陈寿对荀彧在曹操创业过程中的地位应当给予尽量客观的评价。荀彧对曹操创业 的历史作用毋庸置疑,将荀彧列入开国功臣第一并隐晦反对曹氏而死的行为,也可以看作是为司马氏的禅让行为的合法性提供历史依据。荀彧之子荀顗以及荀彧从孙荀勖成为西晋政 权的开国功臣的事实,也可能对陈寿的史书撰述造成影响。

  荀彧子侄辈也多为司马氏佐命,其一举一动皆可能对陈寿产生影响。对朝中重臣的父祖进行评价,而传主的人生经历又如此复杂,要做到忠于事实而不犯权贵之忌,无疑是极为困难的。陈寿对于荀彧的评价,在东晋产生许多影响。如王导曾经在给司马睿的一封上笺中说 “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封不过亭侯” 但更多的是强调荀彧 “谋解时纷,功济宇内”的 功业,置荀彧于 “三国名臣”之中,以荀彧为魏臣。

image.png

  范晔则以荀彧为汉臣列入《后汉书》。在曹魏一代,荀彧始终未能配享宗庙,也没有在曹魏官方认可的魏臣之中获得一席之地。荀彧因反对曹操自立为“魏王”而被 “隐诛”,荀彧殉汉而 亡的行为,与他的汉臣身份密切相关。 虽保留了名誉和家人待遇,但在曹魏政权中的功臣地位却已失去。对荀彧之死的评价,正是陈寿和范晔确定荀彧汉臣还是 魏臣身份最重要的依据。同时,曹魏朝廷也没有给予荀彧以魏臣的身份,这与曹魏 一朝的史籍记载未将荀彧列为魏臣是一致的,

  裴松之对荀彧的评价,以强调荀彧的功业对 于汉朝的意义为标的。所谓 “苍生蒙舟航之接, 刘宗延二纪之祚”是“荀生之本图,仁恕之远致”,裴松之看到了荀彧辅佐曹操平定天下对于 “苍生”的意义和延续汉室20余年的事实,无疑是具有远见卓识的。

  《后汉书》对荀彧的处理方式,正是强调荀彧对延续汉室江山所起到的作用,甚至对荀彧之死,范晔也不忘强调荀彧生前的异议延缓了曹操称公的进程。裴松之所称的 “亡身殉节”与范晔所称的 “杀身成仁”更相类似,在儒家的道德体系中无疑是一种极高的评判。

image.png

  在梁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中,荀彧居第七中位之左,小注云“字文若,魏武谋臣,汉尚书令。”表明荀彧“魏臣”与 “汉臣”的身份。佐魏以救时,殉汉以明道,这一极高的道德评价在荀彧身上兼而有之。

  陈寿将荀彧列入魏臣,正是以史官对荀彧历史功绩的正视。晋宋之际,裴松之与范晔强调荀彧辅佐曹操对延续汉室江山的贡献,裴范二人的目的是强调荀彧的殉汉行为,在道德层面的评价也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综上,荀彧“汉臣”与“魏臣”的背后反映的是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中如何定位,史家对荀彧这类有着特殊经历的人物的评价和解释,都无法逃脱现实政治影响下的思想藩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汉朝文字汉代隶书为什么能够得到广泛流传?
汉朝书法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起初,汉承秦制,初用篆书,后来篆书呈现出衰落的趋势,隶书得到蓬勃的发展,并在东汉进入鼎盛时期;草书(章草)在汉代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一种字体;楷书和行书也开始萌芽。东汉,尤其是东汉晚期,隶书发展到高度成熟的阶段。由于东汉实行厚葬,为歌功颂德而大兴碑刻,成为官方正体的隶书在石刻中充分展示了艺术的光采。故近人陈彬龢说:“秦以来隶书,多用方笔,至前汉末稍成斜方,至后汉更甚,同时用笔,点划亦趋巧妙。盖前汉隶书之点划,有如儿童之用笔,其后渐次进步,执笔正直,起笔、止笔、波磔,亦能逆笔突起,或捩、或押、或浮,种种巧技,故用笔之变化,至后汉进步殆达极顶。”汉隶是被广泛应用的并且著名的。汉隶,汉代隶书的统称。因东汉碑刻上的隶书,笔势生动,风格多样,而唐人隶书,字多刻板,称为“唐隶”,故学写隶书者重视东汉碑刻,把这一时期各种风格的隶书特称为“汉隶”,以别于“唐隶”。汉隶八分体:汉...
· 田令孜是个什么样的人?田令孜是怎么得到朝廷大权的?
田令孜是个什么样的人?田令孜是怎么得到朝廷大权的?田令孜是唐朝末年宦官,但田令孜不是一名普通的宦官,他最后已经到了权倾朝野,甚至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的地步,一个小小宦官是如何得到朝政大权的呢?起义军攻入长安后,田令孜,田令孜拥簇唐僖宗奔蜀。后来田令孜被封为晋国公,此后便走上了当权之路。可能还有不少朋友对田令孜这个人物不是很了解,所以这次就为大家做个田令孜的人物介绍,看看他的一生是如何走上高峰,又从高峰跌落谷底的。(一)成为皇帝的“阿父”,权倾朝野李儇是在12岁继位的,即唐僖宗,仍是个孩子,不懂事,整天就知道玩,斗鸡、赌博、打马球,是样样精通,田令孜仍是他的铁杆“玩伴”。事实上,唐僖宗就是田令孜、刘行深、韩文约等宦官拥立的,所以唐僖宗上台之后,对田令孜十分宠信,很快就提拔他为枢密使,使之一跃而为朝中四贵之一。“四贵”指两枢密使、两神策军中尉。不久又提拔田令孜为神策军中尉,即禁军统领。爱玩的唐僖宗...
· 为什么德国传教士汤若望能够得到两朝皇帝的赏识?
明末清初,西方的传教士不畏艰险,远渡重洋,来到享有盛誉的中国。他们一方面传教,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文化精华,在客观上不仅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同时,也多少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这些来华的传教士当中,在中国停留时间最长、先后受明清两朝政府欢迎和认可的当属汤若望。汤若望,德国人,1592年生,原名约翰。1618年受耶稣教会派遣来中国讲经布道,天启三年(1623)到北京。是著名的历学家。早在崇祯十五年(1642)六月,他受明政府指派,督造了20门铜炮和500门小炮,曾受崇祯帝的赐匾褒奖。清朝入关后,他被任命为钦天监监正,深得多尔衮以及福临的优待。汤若望在清军刚刚入关后,就向清廷上疏,力陈“旧法历本大谬七条”,请求清廷派人实验他所推测的日食是否准确,希望采用按西洋新法制定的《崇祯历书》。顺治元年(1644)八月初一,日食。多尔衮命大学士冯铨率钦天监官员进行实地观测,结果是汤...
· 苏秦和张仪是同时代的人吗?他们处在哪个时期
苏秦和张仪:在《史记苏秦列传》里把苏秦、张仪说成同时代的人,后世的古书如《论衡》还把苏秦和张仪当成师兄弟,共拜鬼谷子为师,并描述苏秦的本事怎样比张仪学得好。可见苏秦长期以来,一直是所有青年纵横家的榜样。事实上,苏秦与张仪所处的并未为同一个时代,苏秦活动的时间大概在秦昭襄王时期,而张仪活动在秦惠文王时期。苏秦是有名的纵横家,纵横家也是顺应历史形势产生的。所谓“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就是夸的纵横家的威力。苏秦活跃于公元前三世纪早期,最大的成就就是帮助燕国削弱了齐国,也因此被齐缗王杀死,即《史记》所谓“苏秦被反间而死,天下共笑之。”《战国策》里讲苏秦起先以连衡术去说秦惠文王,可是现在学者以为多误,以为当是秦昭王。秦惠文王卒于前310年,秦惠文王于前325年称王,第二年因此改元,张仪才活动在这一时期,秦惠文王死后没两年,张仪也死掉了。而苏秦活动的时间大概在秦昭襄...
· 胡惟庸的能力如何他为什么能够得到重用呢
还不知道:胡惟庸的能力如何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朝的胡惟庸的名气虽然不比刘伯温,但是还是能和李善长相比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洪武四大案其中一案就是胡惟庸,还有明朝的丞相制度就是在胡惟庸手里结束的。胡惟庸在明史里面是个关键人物。胡惟庸,生年不详,濠州定远人,与李善长同乡。最开始是宁国知县,在李善长的推荐下,升至太常少卿。胡惟庸是淮西勋旧的重要成员之一。胡惟庸早年随朱元璋起兵,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职。洪武三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论才能,胡惟庸远在李善长和刘伯温之下,但胡惟庸善于逢迎,加上同属淮西勋旧,因而深得朱元璋和李善长的赏识。朱元璋开国后,在确立左右丞相的过程中,朱元璋一度想让刘伯温出任右丞相,以制衡担任左丞相的李善长,刘伯温有自知之明,为了避免遭到淮西贵族的排挤和嫉恨,刘伯温拒绝了朱元璋的美意,并很快以年老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