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赵光义:百姓丢猪他也管,扩建皇宫不搞强拆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2
转发:0
评论:0
赵光义:百姓丢猪他也管,扩建皇宫不搞强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宋太宗的人生侧面:百姓丢猪他也管,扩建皇宫不搞强拆,希望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宋太宗的人生侧面:百姓丢猪他也管,扩建皇宫不搞强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宋太宗赵光义时北宋第二任皇帝,之前编者已经写了不少赵光义的“黑历史”,将他人生中不光彩的一面呈现出来。其实赵光义作为皇帝,在政治上还是有一定作为的,算是一位合格的皇帝,而且赵光义的执政风格深深影响了宋朝以后的皇帝。那么宋太宗都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正面事迹呢?

image.png

  北宋王朝建立后,也依照历史传统,设置登闻鼓,百姓如果有冤屈,就可以通过登闻鼓,上达天听。话说淳化四年,京城开封附近的百姓牟晖“击登闻鼓”,于是宋太宗就召见了他,并听取了他的申诉。听完之后赵光义哭笑不得,原来牟晖的家奴不小心,丢了一头猪。以今天的视角看来,牟晖的行为无异于无理取闹。

  但赵光义没有生气,反而下诏“令赐千钱偿其值”。牟晖领着钱走后,赵光义对宰相们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似此细事悉诉于朕,亦为听决,大可笑也。然推此心以临天下,可以无冤民矣。”登闻鼓不是管理百姓丢猪的,它是普通百姓直接与皇帝沟通的渠道,如果用这样方式治理天下,民情能够直接上达皇帝,那么民间再也不会有冤情。

  赵光义通过接待丢猪百姓这件事,他想表达自己与百姓直接沟通、了解民间的情况的意愿。这件事只是赵光义重视民情的一个缩影下面这件事则反映了他尊重民意的。话说北宋的都城开封十分繁华,整座城市的人口达到百万之众,如今我们还能从《清明上河图》上感受到开封昔日的繁华景象。

image.png

  不过,北宋的皇宫却是历代统一的封建王朝中最“简陋”的,既不能和汉唐的宫阙相比,甚至不如明清的紫禁城,甚至站在“丰乐楼”上,就能俯瞰皇宫;宫外酒肆作乐,皇宫内都能听到。那么宋朝的皇宫为何这么小呢?原来开封的皇宫是以唐朝节度使府邸改建而成,后梁皇帝朱温称帝后,将自己的节度使府改成皇宫。

  以后的后晋、后汉、后周,都沿用后梁的皇宫,到北宋建立后,赵匡胤依然使用这座宫殿,不过进行了一些扩建,“建隆三年,广皇城东北隅,命有司画洛阳宫殿,按图修之,皇居始壮丽矣”。虽然说“壮丽”,但皇城周长不过五里,而北京故宫的周长有18里。到了雍熙二年,楚王赵元佐(赵光义长子)纵火焚宫,赵光义由此下定决定扩建皇宫。

  赵光义派殿前都指挥使刘延翰等人“经度之”,全权负责这件事。开封城没有经过规划,因此在皇宫周围有不少茶肆酒楼,以及大量普通百姓的民居,想要扩建皇宫必须要拆掉这些房子。于是赵光义派官员征询这些百姓的意见,结果“居民多不欲徙”,放到现在的话,很容易搞定。但赵光义却下诏停止扩建计划。

image.png

  对于这件事,赵光义下诏解释道:“内城褊隘,诚合开展。拆动居人,朕又不忍。”赵光义的这种理念深刻影响整个北宋王朝,即使那个昏君宋徽宗在位期间,他也不敢随意拆迁民居,甚至给自己的儿子、女儿修建府邸也不占用民居,“将来缮修诸王外第与帝姬下嫁,并不得起移居民”。在皇权至上的封建年代,尚能如此,引人深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赵光义多次强幸小周后是真的吗?
多次强幸小周后,还令人现场作画春宫图,这真的是宋太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自古美人配英雄,然而封建社会中闭月羞花的女子命运大都不能自主,仿佛就像上天开了一个玩笑,一面赋予这些女子让人无法自拔的容颜,一面却不给她们安身立命的能力,王权至上的年代这些可怜的女子不由自主的在不同的男人身边度过,留下的故事成为当时人们的谈资,却让后人品读之时更觉几分酸楚。这其中颇为有名的一个故事便是赵光义强幸小周后,这个故事随着时间的长河流传至今,并在很多对历史感兴趣之人口中津津乐道,但是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尚且存疑,荒唐的情节与过于露骨的描述总让人浮想联翩,然后信以为真,当我们拂去往事的蛛丝,才会发现,很多事情与我们想象的截然不同。赵光义与小周后的历史,很可能只是后人一厢情愿的杜撰。其中有很多细节,都是经不起推敲的。纵然赵光义好色,但是他首先是一个君王,一个君王若是不懂得克制,怎么可能在残酷的权谋争夺...
· 赵光义
宋太宗(939年—997年)赵炅,汉族,本名赵匡义[1],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jiǒnɡ)。在其兄弟中,除去早夭者,太宗排行居中,比太祖小12岁,比秦王太宗像赵廷美大8岁。22岁时,参与陈桥兵变,拥立其兄赵匡胤为帝,曾参与太祖统一四方的大业。太祖驾崩,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是为太宗,在位共21年(976~997),59岁去世,是宋朝的第二个皇帝。太宗即位后,继续进行始于后周周世宗时的统一事业,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编纂大型类书,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进一步限制节度使权力,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文官政治。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因为急功好利,几次北伐攻辽都受挫,太宗转而执行守内虚外的政策。晚年政治大计循规蹈矩,使宋朝渐渐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给宋代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要想全面...
· 悲剧赵云:他远没有演义中的那么风光!
导读:赵云是一个让人喜爱有加的三国英雄,无论从实力还是从容貌来说,他都十分符合我们现代人对英雄的定义,但是这样一位英雄却远没有演义中的那么风光,他的生命也是在等待和伤感中逐渐凋谢。赵云,是罗贯中老先生在《三国演义》着力刻画的人物,可说是全书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更由于《演义》是根据史实来写的,人们对赵云的英雄事迹几乎信以为真。赵云是除关张外最早追随刘备的人物,以致于人们几乎把他加到了桃园兄弟之中,在不少京戏里干脆就让他成了“四将军”,特别是他追随刘备时正是刘备倒霉的时候,这就更加重了他在这个团伙中的份量。网络配图长坂坡一战,无疑是赵云最辉煌的篇章。在最早的《三国志平话》中,赵云的长坂坡救阿斗只有几句话,“拍马冲阵而过”而已,到了《演义》里,就变成了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一大章回。“截江、夺斗”是赵云的另一大功绩。《三国志平话》中基本照抄《三国志》,写得含含糊糊,“云与张飞勒兵截江……”而已,而...
· 赵光义是篡位吗赵光义为什么要干掉赵匡胤
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中,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的位置一般是由上一位皇帝传给自己的子嗣的,而且这个子嗣一般的要求的是嫡长子,这就是著名的“嫡长子继承制“。千百年这个规矩几乎很少被打破过。不过凡事总会有例外,比如说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就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其实说是赵匡胤把皇位传给了赵光义并不准确,因为赵匡胤在死前并没有立下过什么遗诏要把皇位传给他,而赵匡胤的死本身就是历史上一个千古之谜。赵匡胤的死亡要追溯到个公元976年10月19日,这天夜里,赵匡胤把赵光义叫到了皇宫中一起喝酒。或许两人喝得太过尽兴了,当晚赵光义就留在了宫中。于是蹊跷的事情发生了,隔日的清晨,赵匡胤毫无预兆地暴死,终年五十岁。在古代,能够活到五十岁已经算是比较长寿了,但是按照赵匡胤强健的身体来说,五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而且此前他也没有生过什么大病,突然之间就猝死了实在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
· 赵光义即位疑云:赵匡胤真是被赵光义害死的?
赵光义即位之事颇有疑云,是为“烛影斧声”事件,民间也一直传说赵匡胤是被赵光义害死的。为确保政权的合法性,赵光义抛出其母杜太后遗命之说,即“金匮之盟”。赵光义稳固统治皇位后,继续国家统一事业,先是割据福建漳、泉两府的陈洪进及吴越钱氏归降,其后再灭亡北汉。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赵光义不顾大臣反对,趁灭亡北汉的余威,从太原出发进行北伐辽国,起初一度收复易州和涿州。网络配图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军队驻扎在宋州。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建立宋朝,定都汴梁,后改为东京(开封),并设陪都(洛阳)。宋太祖所面临的另外一项事业就是统一全国。赵匡胤在与赵普雪夜商讨后,决定以先南后北为统一全国之步骤。赵匡胤首先行假途灭虢之计,灭亡了南平和楚。之后又灭亡后蜀、南汉、南唐三国。网络配图太祖一心希望统一全国,还设立封桩库来储蓄钱财布匹,希望日后能够从辽国手中赎买燕云十六州。开宝九年(9...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