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郑和七下西洋时的宝船去了哪里?真的失传了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998
转发:0
评论:0
郑和七下西洋时的宝船去了哪里?真的失传了吗,郑和七下西洋时的宝船到底是什么时间失传的?怎样失传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

  郑和七下西洋时的宝船到底是什么时间失传的?怎样失传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郑和下西洋的起因有很多,有说是宣扬大明军威的、寻找建文帝和玉玺的,甚至有包抄帖木儿帝国、 扫荡张士诚旧部的,等等说法。但是不管为何,这都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当时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活动。

image.png

  从1405年开始,郑和在29年中先后七次下西洋,之后明朝的海外航行逐渐终止,那是不是说自从郑和下西洋的绝唱后,明王朝强大的宝船技术,就此断代失传了?

  小编告诉你,造船技术在明代没有失传。

  郑和下西洋是的宝船作为中国古代造船科技的集大成者,保守估计船长至少五十七米的郑和宝船,拥有龙骨结构水密隔舱旋转橹等一系列高科技。而且郑和的船队是一支以宝船为主体,配合以协助船只组成的规模宏大的船队,有用于载货“马船”,有用于运粮“粮船”,有用于作战“战船”,有用于居住“坐船”,分工细致,种类较多。

  而郑和船队的风采,明朝初期强大的航海实力,都来自于明朝遍布东南各省的大型官营船厂。

  但自从郑和下西洋盛典结束,下西洋活动落幕,大型宝船没了用场。而明朝的官营船厂没了营生,大量工匠纷纷逃亡,造船质量从此每况愈下,形成恶性循环,战舰的性能,已是远远落后。以至于后来明朝舰队都不敢正面对抗倭寇驾驶的“山寨版明朝船”,戚继光更吐槽说,明朝的大型战船,别说拉出去和敌人作战,能在海上行驶不散架,都算是好船。

image.png

  难道郑和下西洋时的宝船,真的就这样失传了吗?

  其实就在明朝官营造船业衰败的时候,明朝的民营造船业,实力悄然增长。大批从官营船厂逃亡的工匠,都在民营船厂重操旧业,不但技术一代代传承下来,而且随着与外国造船技术的交流,工艺也更精进。甚至借着抗倭的政治任务,技术不断精进,在大量军方订单的供养下,在抗倭战争后期,明朝水师不断装备升级,装备了升级版的“大福船”,在海面上收拾倭寇战船,号称“如车碾螳螂”。甚至后来的巨型福船,即使比起同时代西方的最大战舰,也是相差不远。

image.png

  那明朝的造船技术到底是怎样失传的?

  后来取代明王朝的清王朝,一开始也对强大的造船船技术十分认同,也有所发展,甚至造出了“鸟船”,并以此为凭收复台湾,成为康熙的一大功绩。但是随着清王朝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封闭民智,甚至大批战船被封存拆卸,清朝的水师,日渐落伍,沦落到被越南海盗痛打的地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究竟什么样?“宝船”有多大
郑和访问亚非各国,船队中的大海船称作宝船,是船队的主体。郑和下西洋时,使团领导成员所乘坐的,以及所携带的各种物品和从西洋换回来的奇珍异宝,都装在这种船上。宝船究竟有多大?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分歧很大,至今还是一个谜。根据《明史。郑和传》、《郑和家谱》、马欢《瀛涯胜览》、顾起元《客座赘语》、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等古籍记载:“大船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有人根据明代工部尺1尺相当于0.311米,明代造船习惯用淮尺,而1淮尺合现在0.342米。因此大型宝船长度约合151.8米,宽61.6米。这么大的船体,堪称“体势巍然,巨无与敌”。从事造船史研究的专家,从船的长度与宽度推算“宝船”排水量约3万吨,比我国现代的万吨轮还要大,在古代要造这样大的船,是难以置信的。他们曾对我国各地的木帆船进行广泛调查,考察了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及长江各口岸的许多木帆船。调查了不少造船厂,访问了许...
· 郑和七下西洋时,船员为什么没有人得坏血病?
还不知道为何大航海时代的欧洲海员会得坏血病郑和船队却不会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近代的航海探索中,很多船队的成员都遇到了可怕的坏血病。有时候会有超过50%的船员,因为坏血病而无法回到起航时的港口。但奇怪的是,明朝的郑和下西洋船队就不曾遇到过类似问题。这种差别是如何造成的呢?郑和船队的成员,之所以没有大面积出现坏血病的情况,主要可能是因为记载的片面造成的。因为现存的郑和航海资料,基本上都是一些残存的边角料,不具备全局性的记载。所以船队在中途折损了多少成员,并没有任何记录可寻。即便是个别分舰队出现过可怕的半数减员,也很难被后人察觉。此外,如果让郑和船队去重走当年欧洲人的很多航海行程,他们一样会出现大面积的坏血病爆发。况且因为传统中医的表述问题,一些疑难杂症也未必能直接被当成坏血病。如果仔细看看郑和船队的航海路线,就不难明白他们为什么不容易出现坏血病的情况。因为船队...
· 郑和七下西洋征服过哪些国家?
在中国古代文明构成中,海洋文明与农业文明、游牧文明一样,亦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外来文明的交往中,海上通道与陆上交通都是主渠道。与沙漠和草原丝绸之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兴衰一样,海上丝绸之路因政治形势的变化也时兴时衰。在古代中国,明初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明朝特指中国南海以西的南洋群岛、印度洋、波斯湾、北非红海一带)无疑是中国海洋文明发展的巅峰,郑和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约1371—1433年),明代云南昆阳州(今昆明市晋宁县)人,回族,本姓马,小名三宝(保)。洪武十四年(1381年)十二月开始,傅友德奉命征讨割据云南的残元势力,少年三宝被俘,惨遭阉刑。后随军至北平,入燕王藩邸为宦官。三宝聪慧过人,忠于燕王,在“靖难之役”中屡建战功,深得朱棣信赖。朱棣称帝后,任命其为内官监太监,并赐其“郑”姓,从此,便称郑和,人称“三宝太监”。明成祖死后,第六次下西洋归来的郑和被仁...
· 郑和“七下西洋”的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
200艘战舰,3万多海员,相当于现代轻型航母吨位的主舰就超过40艘,这样一个组织严密,完全按照作战需求组建而成超强配置,就是当年郑和七下西洋时所d率领的超级航海舰队。不要说在15世纪,就算在当今世界恐怕也没有哪个国家能轻易组建成这种规模的航海舰队。历时28年,航行数万海里,郑和理所当然的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航海家。在世界航海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面对历史我们不禁要问郑和七下西洋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呢?网络配图据《明史》记载郑和七下西洋原由的官方解释是“欲耀兵异域,示中华富强”。说白了就是当时的明朝想通过远洋航行来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之强大。可问题是“示中华富强”需要花28年时间连续航行七次吗?这么重要的任务为什要交给一个“阉人”郑和呢?强大的大明王朝一定要通过海上航行才能显示国威吗?所有的疑问都让人觉得郑和七下西洋目的绝不那么简单。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明成祖朱棣心病难除网络配图众所周知明朝...
· 郑和下西洋管了多少闲事?七下西洋都干了什么?
1405年7月11日,郑和始下西洋。郑和,本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叫马和、马三宝,云南昆阳人,他是打开从中国到东非航道的第一人,其率船队七下“西洋”,先后访问了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赤道以南和麻林地(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和慢八撒(今肯尼亚的蒙巴萨港)。这七下西洋,又都做了些什么?目的又是什么?今天我们从很少有人知道的闲事讲起。首航即遇他国内战郑和首航率28000余人出使西洋,领船62艘。在路过爪哇国。正逢该国西王和东王混战,东王战败,国被灭,郑和船队途径东王领地时,部下入市贸易,被西王手下杀死170人,郑和举兵要讨伐,西王惧怕,叫使者去谢罪,他让西王赔款6万两黄金赎罪。其后,郑和多次在此地停留,此地也被后人称为“三宝垄”。顺道剿灭中国海盗据《明实录》载,郑和第一次远航即爆发了一场海战,不过对手不是国家,而是一个海盗集团。该海盗集团的头领是祖籍中国广东的海盗陈祖义。战争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