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胡宗宪明明犯了死罪,嘉靖为什么会选择放了他?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07
转发:0
评论:0
胡宗宪明明犯了死罪,嘉靖为什么会选择放了他?,胡宗宪犯了死罪可因为他平时坚持做这件事嘉靖最终选择放了他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

  胡宗宪犯了死罪 可因为他平时坚持做这件事 嘉靖最终选择放了他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清人在编修《明史》时,曾经总结过明朝的灭亡的原因,认为明朝“名亡崇祯,实亡万历,初亡嘉靖”,意思是说明朝表面上亡于崇祯朝,实际上是亡于万历,而根源在于嘉靖。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因为明朝灭亡与党争有关,而党争正是始于嘉靖朝。

image.png

  为了争夺首辅之位,在嘉靖皇帝的默许之下,杨廷和、张璁、夏言、严嵩到徐阶,权臣轮番上阵,近身肉搏,演出了一出几十年的宫斗剧。为了获得斗争的胜利,这些人不得不拉帮结派,党同伐异,每一次权力的轮替,即意味着一大批官员的出局,造成了朝局的不稳,而这种模式在万历朝时则发展到了巅峰,东林党、齐党、楚党、浙党,争来争去,结果让阉党魏忠贤摘了桃子,将大明朝的根基都争没了。

  在明朝16个皇帝中,嘉靖皇帝的聪明、能力都是首屈一指的。明武宗朱厚照死后,由于没有子嗣继位,他的堂弟,当时还是兴献王世子的嘉靖便捡了个大便宜,从一个本来混吃等死的藩王继承人一跃成为大明王朝的统治者,这时他只有14岁。

  虽然是一个从乡下来的“野小子”,但嘉靖皇帝一点也不祛场,上来就利用大礼议事件把四朝元老杨廷和干趴下了,将权力收为己有。在此之后,他又任用张璁、桂萼等激进的改革派官员,减免赋役,清理皇庄,裁汰冗官冗役,一扫下宗朝的弊政,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然而不到几年的时间里,一个励精图治、朝气蓬勃的君王就变成了一个沉迷修道炼丹,不问政事,贪图享乐的昏君,更是热衷于坐山观群臣斗,将权力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在《万历野获编》中收录了这样一则故事,说嘉靖执政以后,他的亲笔奏章经常会送至内阁,而在西苑当值的内阁大学士们每次接到嘉靖的手诏,都要亲笔回奏,不敢假手于人。内阁大学士夏言曾经被嘉靖皇帝免职,后来又被起用,然后上致谢疏感谢天恩,没想到这奏章中有涂改过的字迹,被嘉靖皇帝责怪。

image.png

  然而相反的是,各地的封疆大臣,外官们由于天高皇帝远,嘉靖皇帝管不着,每次写奏章或者回嘉靖皇帝的奏章时,都是由幕僚或者师爷代写,只有胡宗宪一人坚持亲手写奏章。

  严嵩父子倒台以后,胡宗宪的后台没有了,他的们便以贪污军饷、滥征赋税、党庇严嵩等十大罪名弹劾胡宗宪。胡宗宪原本罪该当死,但嘉靖认为胡宗宪抗倭有功,杀害他会让大臣们寒心,还特意提到了胡宗宪亲笔书写奏疏的事情,赞赏他的忠诚事主,于是便把胡宗宪给释放了,让他回藉闲住。

  从夏言涂改奏章被责怪、胡宗宪亲笔写奏疏这两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嘉靖皇帝为人处事是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而且自尊心极重,非常注重大臣们对他的态度。

  拿夏言的倒台来说,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夏言的言行触怒了嘉靖皇帝,让他觉得自己的帝王威严不再。

  比如说去拜谒显陵,夏言行动慢了些,便被嘉靖皇帝责骂,还责怪他“朕不早期,言亦不入阁”,意思是我这当皇帝的偷懒不上朝,你这打工仔夏言就罢工不去内阁当值,军国大事都直接在家里办了。

  而相较之下,夏言的严嵩则把准了嘉靖皇帝的脉,知道嘉靖爱人捧,喜欢别人尊敬他。

  比如嘉靖皇帝喜欢修道,就喜欢给亲近的大臣们送亲手做的香叶束发冠,夏言认为这不成传统,非人臣之法服,于是拒绝奉诏,不戴在头上。而严嵩呢,却如获至宝,当场戴上,还时不时拿出来显摆。

  再如后来夏言给自己选了“上柱国”的勋级,嘉靖授予他后,于是便想再授给严嵩,但严嵩觉得“上柱国”里的“上”只有皇帝一人才能够享有,其他人都是没有资格的,“乞陛下免臣此官,获为令典,以昭臣节”。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两下一对比,肯定是严嵩更讨皇帝的喜欢。夏言成了明朝文官中唯一一个活着获得上柱国荣誉称号的人,却丢了自己的性命。

image.png

  胡宗宪的发迹和灭亡其实也是因为嘉靖皇帝一人的喜好。胡宗宪原本是依靠严嵩上位,后来他自立门户,抓住嘉靖皇帝好大喜功,沉迷修道的心理,于是便搞了个白鹿出来充当祥瑞,由大才子徐文长作《进白鹿表》而让嘉靖龙心大悦。

  后来胡宗宪被人弹劾贪污军饷、党同伐异等罪行,这些罪名加起来足以令胡宗宪十恶不赦,死罪难逃,但嘉靖念在其所立功劳,加上进白鹿祥瑞、亲书奏章,于是便放了他一马。

  后来嘉靖皇帝为什么又要选择将胡宗宪下狱呢?因为胡宗宪做了一件嘉靖皇帝无法容忍的事情,那就是胡宗宪被弹劾时,曾经自拟圣旨让罗龙文转达给严世蕃。罗龙文被抄家时,这封圣旨也被找了出来,在家闲居两年的胡宗宪被盛怒的嘉靖皇帝抓回了京城大狱。胡宗宪在狱中曾经写下《辩诬疏》递交上去,却迟迟没有反馈。

  因为这件事情触碰到了嘉靖皇帝的敏感神经。胡宗宪作为一个臣子,却敢自拟圣旨,这既是对他皇权的蔑视,也是说明胡宗宪对嘉庆皇帝的心思猜得极透,嘉庆自然无法容忍臣子揣测上意的这种做法。

  念在以前的交情上,嘉靖最后虽然没有处死胡宗宪,也任其在狱中自生自灭。胡宗宪也自知前途渺茫,于是在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身亡。

  从夏言、严嵩、胡宗宪三人的命运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帝王的嘉靖,他做决策的依据并不是从国家大政出发,而是受制于其个人的喜好。喜欢的人,得宠的人,犯错也会得到宽恕,而讨厌的人,触怒他的人,即使再好也会被罢黔。

image.png

  朝中大臣们为了自保或者升官发财,不得不迎合嘉靖的喜好。嘉靖喜欢修道,大臣们就给他建道观写青词,嘉靖喜欢享受,便花巨资为他大修宫殿,同时大臣们还为了权力明争暗斗,搞得乌烟瘴气。

  嘉靖之败,在于太自我,在于其没有一个明君应有的气派。那怕我死后洪水滔天,反正这捡来的皇帝,败了也就败了,只要我自己过得舒服就好,这或许是嘉靖内心的真实写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为什么胡宗宪被人弹劾嘉靖却没有杀他呢
每个朝代都会遇到一些疑难杂症,对于明朝来说,倭寇一直是他们的困扰。从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就花了很多人力物力专门来治理倭寇问题,但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后来嘉靖时期就更加严重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民族英雄。若说起明朝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很多人都会想到戚继光,其实还有一个人的贡献比戚继光还要大,但最后的下场却很惨,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胡宗宪这个民族英雄。胡宗宪是安徽人,他通过科举考试中了进士,后面到山东当了县令。他这个人生性忠义善良,所以在山东为官的时候为当地的百姓做了很多实事。正常在一个地方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后,朝廷都会对其进行嘉奖,可这个时候胡宗宪的家里却出现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他的父母去世了。按照当时的规矩,他必须辞官回家为父母守孝。而胡宗宪也是出了名的孝子,他守孝的时间长达五年,若不是发生了倭寇事件,估计胡宗宪还会继续为父母守孝。当时发生了一个事件,也就是“争贡之役”。当时...
· 胡宗宪
胡宗宪(1512年11月4日-1565年11月25日),字汝贞,号梅林。祖籍安徽绩溪,家族世代锦衣卫出身,在东南倭乱时期任直浙总督。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进士,嘉靖十九年(1540年),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县令,累迁浙江巡按监察御史,为官二十五年,忠心为国,抗倭有力,官至兵部尚书和右都御史。死后追谥襄懋。
· 胡宗宪
胡宗宪(1512—1565年),汉族。字汝贞,号梅林,大明南直隶徽州府绩溪县人,明朝抗倭名将。万历十七年(1589),御赐归葬故里天马山,谥号襄懋。人物生平出生胡宗宪作为龙川胡氏的第三十四代孙,自出生起就被家人寄予厚望。其父胡尚仁,善于治家,家境殷实。其母方氏,出身书香门第,知书达理。胡宗宪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稍长,他的父母不惜出重金聘名师教授。胡宗宪聪明好学,对于兵法谋略之类的书尤其用心,唯独在科举功名上没有兴趣。这让他的父母大为伤心。后在其父苦苦规劝下,胡宗宪才有所收敛,专心科举。嘉靖七年(1528),胡宗宪成为绩溪县学庠(xianɡ)生。嘉靖十三年(1534),胡宗宪乡试中举。嘉靖十七年(1538),胡宗宪考中进士。此时距他的曾叔祖胡富考中进士正好是一个甲子,整六十年。后胡宗宪累官至兵部尚书。至今,在安徽绩溪的龙川村(现为大坑口村)村头还矗立着颂扬他们事迹的“奕世尚书坊”,“...
· 胡宗宪是怎么死的?最后为什么会含冤而死?
胡宗宪(?—1565年),字汝贞,徽州绩溪(今属安徽绩溪)人,明朝名将。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初任知县,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当时倭寇大肆攻掠沿海州县,严嵩党羽、工部侍郎赵文华奉派督察沿海军务。赵文华依仗严嵩权势,恣意横行,打击不肯阿附自己的总督浙江、福建、南畿军务的张经和浙江巡抚李天宠。将张经等的王江泾大捷之功归于宗宪,又陷害李天宠,擢胡宗宪为右佥都御史,代天宠御倭之任。后文华又排斥新任总督杨宜,以胡宗宪为兵部右侍郎代杨宜任总督。三十九年,又以平海盗王直功,加太子太保。以得明世宗宠信,晋兵部尚书。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五月,内阁首辅严嵩被罢官,其子严世蕃被逮。胡宗宪是由严嵩义子赵文华的举荐而屡屡升迁的,很多大臣的眼里,他属于严党。赵文华已死,严嵩失宠,胡宗宪的处境也就岌岌可危。这年年底,在新任内阁首辅徐阶的授意下,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就以贪污军饷、滥征赋税、党庇严嵩等十大罪...
· 明朝抗倭名将胡宗宪简介胡宗宪是怎么死的
胡宗宪简介胡宗宪(1512—1565年),汉族。字汝贞,号梅林,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明朝抗倭名将。万历十七年(1589),御赐归葬故里天马山,谥号襄懋。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历任益都(今属山东),余姚(今属浙江省)知县,后来提升为御史巡按宣府,大同,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为人多智略,擅用权术立志为国建功立业。当时倭寇大肆攻掠沿海州县,严嵩党羽、工部侍郎赵文华奉派督察沿海军务。赵文华依仗严嵩权势,恣意横行,打击不肯阿附自己的浙直总督张经和浙江巡抚李天宠。胡宗宪主动与赵文华结交;又通过赵文华结交严嵩父子.赵文华将张经等的王江泾大捷之功归于宗宪,又陷害张经与李天宠,擢胡宗宪为左佥都御史,代天宠御倭之任。后文华又排斥新任总督杨宜,以胡宗宪为兵部右侍郎代杨宜任总督,任兵部侍郎兼佥都御史,总督渐直福建军务。三十五年诱降并歼灭了倭寇的徐海,陈东,麻叶,辛五郎等部。三十九年,又以平海盗王直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