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李适为什么要认孙子李謜做儿子?原因是什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88
转发:0
评论:0
李适为什么要认孙子李謜做儿子?原因是什么,还不知道唐德宗李适为什么要认亲孙子李謜做儿子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

  还不知道唐德宗李适为什么要认亲孙子李謜做儿子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唐朝二十一帝中,唐德宗李适是一位很奇特的皇帝。

  李适的一生几乎都处于纠结与矛盾中。他矢志复兴大唐社稷江山,却在遇到重重阻力后绝望,破罐子破摔,导致复兴大业付之东流。

  相比于他为君的功过得失,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是,他居然认自己的孙子做儿子,这在比较重视传统道德和礼节的帝王家,是极为少见的。

image.png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大唐皇帝敢于冲破传统人伦道德的约束,做出这样让人瞠目的奇葩之事呢?

  一、以孙为子

  唐德宗李适,是唐朝第十位皇帝,父亲是唐代宗李豫。在他十四岁那年,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爆发,他与许多皇室子弟一样被迫四处逃难。

  他一生中有十一个儿子。而实际上,他亲生的儿子只有九个。另外两个儿子,一个是他的侄子李谊,一个是他的孙子李謜。

  怎么回事呢?

  李适的父亲唐代宗李豫有个嫡子李邈,按说是继承皇位的不二人选;可惜天不假年,李邈最终英年早逝了。唐代宗追封李邈为昭靖太子。

  李邈死后,留下一个儿子李谊。唐德宗明白,若是兄弟李邈还活着的话,自己能当天子的可能性很小,毕竟他李邈才是嫡子。所以,唐德宗就将李谊收为儿子,而且排名第一,也就是长子。李谊从一个没爹的孩子,摇身一变成为皇帝的大儿子,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幸运。

  李谊确实也没让唐德宗失望,做泾原节度使、扬州大都督时,曾经平定过乱军。泾原兵变时,唐德宗逃奔奉天,叛军围城,李谊作为皇子中年龄最大的,亲自率军固守城池,最终将叛军击败。后来唐德宗驾崩,李谊哀不自胜而死,也算得上一位孝子。

  二、李謜其人

image.png

  李謜,是唐顺宗李诵的儿子。唐德宗非常喜爱这个孙子,就将他收为儿子,排行老六。这样一来,李謜也就同亲生父亲李诵从父子关系转变为兄弟关系了。

  李謜,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出生。刚刚年过不惑之年的唐德宗经常来看他,带他去玩。

  李謜,虽然年纪不大,但由于得到唐德宗的异常喜爱,所以贞元四年(788年),就被封为邕王,授开府仪同三司。一个六周岁的孩子,放在现在等于才出幼儿园,即将迈入小学一年级门槛的小学生,能处理什么政务,但是他的爵位和官位已经很高了。

  后来,李謜又相继领义武军节度使、昭义军节度使。

  尽管唐德宗异常喜爱这个儿子(孙子),可是这个李謜实在是太命薄了,在贞元十五年(799)就死了,年仅十八岁。

  唐德宗悲痛异常,宣布辍朝三日,追封李謜为文敬太子。而且出殡那天,唐德宗亲自率领群臣痛哭着送到通化门外。

  这样一来,唐德宗一朝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生死两太子:生太子李诵和死太子李謜。而且,死太子还是生太子的亲生儿子。

  太子李诵不知心里是作何感想,明明是自己的儿子,却成了弟弟,而且身份和自己一样都是太子。

  三、分析原因

  至于唐德宗为何要让孙子做自己的儿子,历史上一直有不同的说法。现将三种最普遍的说法分析于下:

  一是唐德宗确实太爱这个孙子了。《新唐书卷八十二》中说李謜:“见爱于帝,命为子”。也就是说,唐德宗让这个孙子作为自己的儿子,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太喜爱他了。

image.png

  二是李謜长得像唐德宗爱过的一个宫女。这是明传奇《两世情恋》、清传奇《青莲记》演绎出来的。说是在安史之乱时期,少年李适受到了比他大四岁的一个宫女青莲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二人发生了关系。后来,身怀六甲的青莲,为了救李适,将马让给他逃走,自己则死在了叛军马下。

  此后,李适一直对青莲念念不忘。后来,他发现孙子李謜与青莲长得很像,认为是上天给了他一个补偿的机会,十分高兴,就收为儿子。这个故事虽然很感人,可惜毕竟只是文艺作品,所以不足采信。

  三是受唐肃宗的影响。唐代宗李豫的嫡妻崔氏生有俩儿子:一个是李邈,一个是李偲。唐肃宗李亨十分喜爱李偲这个孙子,将其封为召王,并收为养子。

  综上所述,唐德宗李适将孙子收为儿子,既有传统因素,又有个人因素。传统因素是:他的爷爷唐肃宗就曾将孙子收为儿子,那他再将孙子收为儿子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了。个人因素是:他确确实实太喜欢这个孙子了,比对自己儿子的爱更甚,所以要让孙子成为自己的儿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李重俊为什么要?原因是什么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太子李重俊为什么要,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唐朝在武则天去世之后,就陷入了一片混乱的局面。李显继位以后,可是也并没有成为励精图治的明君,反而让朝政落在了韦皇后的手里。而李重俊是李显的第三个儿子,但是他的生母并不是韦皇后,而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宫女,尽管母亲的出身不高,但是李重俊还是得到了应有的封赏。因为他的哥哥们有的被贬了,有的去世了,所以太子这个位置最后就落到了最年长的李重俊头上,身份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按理说做了太子的李重俊明明可以等着继承皇位就好了,可是他最后为什么发动了政变呢?而且还失败了,他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李重俊虽然被李显立为了太子,可是他的太子之位坐得并不安稳,因为他并不是嫡出的皇子,而且他的母亲出身低微,所以就有很多人瞧不起他。第一个瞧不起他的人就是韦皇后,因为他不是韦皇后所生的,却坐上了太子之位,韦皇后当然从心里就看不起他。而韦皇...
· 李玄霸为什么要改名?原因是什么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上没有李元霸,只有李玄霸,他为什么被改成李元霸?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隋唐演义》中有这样一个人物,他叫李元霸,天生力大无比,虽然长得很瘦小,但是他十二岁时就已经能够舞动一对800斤的擂鼓瓮金锤,如此神力不得不令人惊叹。在小说中,他是大隋第一好汉,也是李渊的第四个儿子。但遗憾的是,如此勇武少年,仅仅15岁就因被雷电所击中而死,倘若他没有死于雷电,在之后李渊建立唐朝时,必然会是一员猛将。但是小说就是小说,它的演艺性质决定了它并不是真实的历史,那么历史上有没有李元霸此人呢?我们可以看到在《隋唐演义》现的那些人物在历史上都有原型,尉迟恭,秦琼,徐茂公,李渊等等都是在真实历史中有的人物,《隋唐演义》大体上还是遵循历史事实的,所以李元霸也是有原型的,他就是历史中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子李玄霸。李玄霸是李世民的弟弟,同样是皇后窦氏所生。根据《新唐书》和《旧唐书》记载,李玄...
· 唐玄宗为什么会默认李亨造反?原因是什么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唐玄宗怕儿子们夺位,一天废杀三个儿子,为何李亨造反他却默认。唐玄宗到晚年昏庸不堪,贪图享乐。不过,他在皇位问题上却十分清醒,对他的儿子们百般提防,怕他的儿子们夺了他的皇位。他本来已经立了太子李瑛,但是因为他宠幸的武惠妃对太子的谗陷,他不加调查。便一天之内把太子李瑛加另外两个儿子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不久武惠妃又把他这三个儿子全害死。唐玄宗为什么会把三个儿子一并废为庶人呢?是因为武惠妃谎称宫中有盗贼,请唐玄宗三个儿子进宫来帮忙。既然缉盗,唐玄宗的儿子们自然要“披甲执锐”前往。一边武惠妃又给唐玄宗说,你三个儿子造反呢!你看他们都带着武器闯进攻来了。唐玄宗一看大怒,立刻就派人把三个儿子拿下,并把他们废为庶人。看到这里,估计大家都有些疑惑,这唐玄宗不至于这么糊涂吗?莫名其妙的,他三个儿子为什么会带着兵器,大摇大摆进宫来?有这么造反的吗?这太不合常理了嘛。稍微调查一下...
· 徐世勣为什么要改名李勣?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李世勣要把“世”字去掉,成了李勣!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继禇遂良之后,朝中的另两位宰相韩瑗、来济也先后上书,观点只有一个,反对“废王立武”。在当时朝廷一共有七位宰相,分别是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禇遂良,中书令韩瑗,门下侍中来济,门下侍中崔敦礼。在这七位宰相中,禇遂良、韩瑗、来济已经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的行为,而长孙无忌和于志宁虽然没有出声表态,但从这两个人的种种迹象上看,也很显然地站在了唐高宗的对立面。也就是说,里面只剩下李勣跟崔敦礼两位宰相还没表态了,但当时崔敦礼已经将行就木,可以忽略不计,这样一来,就只有一人因为“生病”让唐高宗一时摸不着其态度的李勣了。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也就是民间说书里的那位隋唐英雄徐茂公(或徐懋功)。徐世勣在隋朝时期可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后来归降了唐高祖李渊,由于徐世勣战功卓著,于是李渊便给他赐姓李,徐...
· 燕青为什么要拒绝李师师?原因是什么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燕青为何拒绝了李师师?你看宋江给吴用说了什么话,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为招安乔装寻门路,宋江这一趟汴梁之行,燕青担当重头戏。汴梁城花魁娘子李师师,与徽宗来往热切,燕青奉命求见。“李师师出来,与燕青厮见。灯下看时,端的好容貌,燕青见了,纳头便拜”。彼时初见,以宋江、柴进为主,化身随从小厮的燕青并未入席,而是“立在边头和哄取笑”,且因李师师两次接驾而终席,不了了之,并未泛起什么水花涟漪。但第二次再见时,却大不一样了。且说高俅三连败,被捉上梁山复又放还后,虽口口声声力保招安,却转面忘恩不足取信。宋江甚为忧虑,吴用出招“哥哥再选个乖觉的人,多将金宝前去京师,探听消息,就行钻刺关节,把衷情达上,令高太尉藏匿不得,此为上计”,燕青闻言毛遂自荐“小弟旧年去李师师家入肩,如今多把些金珠去那里,枕头上关节最快,小弟可长可短,见机而做”,宋江大喜,遂将两大笼...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