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李光地在历史上是康熙心腹,雍正口中的完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41
转发:0
评论:0
李光地在历史上是康熙心腹,雍正口中的完人,电视剧的李光地结局凄凉,但历史上却是康熙心腹,雍正口中的完人。下面小编为大家

  电视剧的李光地结局凄凉,但历史上却是康熙心腹,雍正口中的完人。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作为康熙皇帝手下最受重视的两位大臣,索额图和明珠之间的争斗一直在持续,朝廷上也分派争斗,这时候满朝的大臣就存在站队的问题,想要在中间和稀泥是很难,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应当属被夹在中间,无法脱身的李光地。

  对李光地的印象深刻并非仅仅来源他处在两党之间,在观众看来,在前半部竭尽全力一心为民的李晋卿,在后半部分,尤其是党争中的左右为难,更加像极了在现实中的我们,普通平凡,想要用心做一些事情,去坚守一些东西,但是最后发现,弱小的我们根本坚守不住自己心里的想法。

image.png

  在电视剧中,李光地本身才华横溢,师从剧中的伍次友,伍次友的文学造诣极高,而作为伍次友的徒弟,李光地在才华上自然是不遑多让,但是作为书生的李光地自有一股正气在身,并不想入朝为官。不过在剧情的推动下,李光地为了百姓的利弊,在康熙的宠妃容妃南巡之际,对康熙的迁界禁海的政策以及当朝官员不洁身自好的行为大为不满,最终拦截容妃叙说这些不公,得到了容妃的赏识,从而也引起了康熙皇帝的注意力。此时的李光地依然不想入朝为官,不过在之后剧情中,李光地和康熙的女儿蓝齐儿格格绑在了一起,受到蓝齐儿的感召,李光地于是终于出山为官,这一决定也彻底改变了李光地的一生。

  刚刚出仕的李光地,最大的贡献应当在于协同当时的福建总督攻克台湾一事,并且在关于台湾一事的讨论中,考虑到众人没有考虑到的台湾收复后的举措,凭借这一点得到了康熙的赏识,终在收复台湾后,进入上书房为官。

  在次之后,李光地发现自己坚守的东西消失了,被索相拿过去进入青楼的事情威胁,同时也被明相拉拢,在良心不安,公开爆发后被康熙皇帝收入大牢之中,欲自杀被救,平定葛尔丹期间被下层官兵侮辱,不过最后所幸被康熙重新启用,李光地在此之后将推翻党争的两派作为己任,并通过努力最终平息了康熙朝的党争,但是在除掉两党的党争过程中,并未取得康熙完全的支持,李光地的手段被康熙评价为恶毒,并担心李光地成为下一个索明,于是将李光地贬为台澎知县。

image.png

  说起电视剧,虽然来源于历史,但是却要添加不少艺术成分,回到李光地的身上,李光地并非完全电视剧中捏造的人物,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不过历史上的李光地比起剧中的人物来说要更加清廉公正,可以称作是一个清朝海瑞的形象。

  历史中的李光地年少中举,在之后更是中了进士,由于身处福建之地,在加上李光地本人才华出众,被当时的靖南王耿精忠所惦记,并多次派人要求李光地出山为自己出谋划策,不过李光地并没有答应,并且将这一消息通过蜡丸等秘密传递给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期间,李光地虽然文人出身,但是也同自己的族亲,一起进攻耿精忠部队,并取得了胜利。在平定三藩上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后更是在平定台湾的战役中,极力推荐当时并不被看好的施琅,为攻占台湾举荐良将。

image.png

  康熙三十五年,李光地接受直隶巡抚一职,面对历届巡抚都头痛河流问题,李光地兴修水利,疏通河道,并且因为不清楚河道情况而亲自实力勘察,最终规划出正确的泄洪方法,并且在事后向皇帝进言免除了受洪水泛滥影响的灾民们的赋税,当地人对此赞不绝口。四年之后,康熙皇帝视察治河的具体工作,发现河流不再泛滥,李光地所利用引河水入湖的方法,使得附近再也没有出现过水灾。

  而提起清朝皇帝对李光地的评价,我们也可以看出李光地在皇帝心中的超然地位,晚年多疑的康熙皇帝称赞李光地为:知朕者莫过于光地者,而作为雍正皇帝的讲官,雍正皇帝更是将李光地评价为一代完人,并纷纷将李光地作为官员的典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李光地为什么深得康熙的信任?李光地是康熙唯一的知己!
李光地为什么深得康熙的信任?李光地是康熙唯一的知己!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光地是清代康熙朝大臣,理学名臣。协助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深得康熙皇帝的宠信。李光地谨慎清勤,始终如一,学问渊博。为官五十年,让康熙引为唯一知己,除李光地外再无第二人。李光地出生于富贵之家,从小就非常聪明,五岁时开始跟随老师学习,阅读了大量的儒家著作,并对宋明理学有着深厚的兴趣。后来他参加了科举考试,并考中进士,被封为翰林编修。1670年,李光地回家探亲。当时平西王吴三桂发动叛乱,并得到了定南王尚之信(尚可喜之子)与靖南王耿精忠的响应。耿精忠逼迫福建省内有名的人士到福州为自己效力,李光地收到了耿精忠送来的招降信,同时也收到了郑经的招降信。郑经是郑成功的长子,在郑成功死后占据台湾,一直以抗清为己任。李光地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此事,就请叔叔去福州城内探听消息。当时与李光地同榜进士的陈梦雷...
· 康熙与李光地的知己情谊李光地有几个儿子?
蓝齐儿是《康熙王朝》中康熙帝最宠爱的女儿,后来康熙出于国家利益考虑,将其嫁给了仇人噶尔丹。蓝齐儿嫁给噶尔丹的时候已经有了爱的人,就是李光地。康熙也默认了二人的感情,甚至曾暗示等李光地功成名就,就将蓝齐儿嫁给他。谁会想到中间出了个噶尔丹,蓝齐儿与李光地有缘无分。蓝齐儿远嫁之后,李光地拼搏努力,最终功成名就,成为康熙朝宠臣名臣。历史上的李光地,虽然没有和蓝齐儿的这一段情,却也还是康熙宠爱的臣子之一。李光地是康熙九年进士,曾先后在“平定三藩”、“统一台湾”中立下大功,逐步受到康熙提拔和重视。不过李光地本人有争议,据说当初三藩之乱李光地拒绝投降,还曾将敌方军情上书。三番平定之后,李光地靠此功一路飞升。当时有叫陈梦雷的翰林编修,与李光地同科同职。据说敌方的军情是陈梦雷冒险得到,随后写给李光地,让他上呈朝廷。李光地最后密奏上京,却将此功劳独占。后来陈梦雷被捕,两人对簿公堂,一时引发热议。虽然有争议,但...
· 李光地是谁?李光地的历史结局
人物档案姓名: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榕村谥号:文贞称号:安溪先生、安溪李相国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清朝出生地:福建泉州安溪湖头出生时间:公元1642年去世时间:公元1718年职业:政治家、理学家追赠:太子太傅其他成就:为政席仁,义设常平仓,减免赋税,保荐施琅领军,结束明郑其他作品:《历像要义》《性理解》《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李光地是清朝著名大臣,康熙年间清官,理学名家,曾经协助康熙“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对维护国家统一,保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具有卓越贡献。公元1642年,李光地出生在福州安溪县祥华乡祥华村,一个具有诗书教养的富绅家庭。因为家庭富裕,李光地得以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加之他自幼聪慧,因此在读书方面很有成就。他五岁的时候就已经跟着师傅读书,表现颇佳,“未尝一启齿,发声试之,辄已成诵,不失一字。善属对,矢口惊人。塾师弗能教也”。青年之时,研读经史,用巩固刻...
· 李光地
生平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光地出生于富绅之家。史载其自“幼颖异”,五岁便入塾从师授读,“未尝一启齿,发声试之,辄已成诵,不失一字。善属对,矢口惊人。塾师弗能教也”。13岁遍读群经,18岁编写《性理解》,19岁写《四书解》,20岁写《周易解》,24岁辑《历像要义》,25岁通律吕之学。李光地因“卖友案”而于士林声名狼藉。三藩之乱时,耿精忠占领福建,台湾的郑经起兵攻泉州,李光地一家匿藏于深山,郑经、耿精忠诱降,李光地严拒,远避深山。与李光地同为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的陈梦雷,因在福建,遭到耿精忠掠去。陈梦雷运筹,李光地通谋,由梦雷探听耿军军情,光地上蜡丸密疏,向清廷提供福建前方情报,透过福建籍的大臣富鸿基转述。后来果然帮助清兵大破耿军,李受到康熙赞许,但李光地早就将奏章的“陈梦雷”之名删去,以独吞功劳。平叛之后,身陷叛军的陈梦雷便成了附逆罪臣,逮捕下狱,贬戍奉天。李光地却扶摇直上,官...
· 此人是康熙心腹,雍正登基后将其抄家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曹寅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曹寅曾任江宁织造,幼时入宫近身服侍过康熙,关系跟现代人的常说的发小一般,跟康熙帝很有情分。康熙一生南巡过六次,其中有五次都住在曹家。这在当时可是莫大的荣耀,由此也足见曹寅在康熙心目中的分量。江宁织造一职是个肥差,中间有不少油水可以捞。康熙明明知道曹寅贪墨过银两,但是却不计较。曹寅在世的时候,有大臣写折子弹劾他,说他贪墨织造局的公款。康熙非但没有因此惩处曹寅,反而帮着他把这件事情给压下去了。康熙五次住在曹家,虽然给曹家带来了荣耀,但是却也令曹家的财务情况变得每况愈下。接驾需要耗费大量的银两,而曹家人丁众多,平时吃喝排场也很大。靠着曹寅的一点俸禄和宫中的赏赐,是完全不够的。所以曹寅没有办法,只能从织造局里拿公款充数。而康熙对此心知肚明,但因为跟曹寅的情分,他不愿意动手去管。曹家的手后来越伸越长,而织造局的亏空也越来越大。康熙晚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