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为什么陈庆之在一场洪水之后就开始一蹶不振?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64
转发:0
评论:0
为什么陈庆之在一场洪水之后就开始一蹶不振?,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陈庆之为何在一场洪水后就一蹶不振?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陈庆之为何在一场洪水后就一蹶不振?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历史上,陈庆之率领一支孤军打到洛阳,把北魏搅得天翻地覆。但可惜的是,陈庆之的远征军最后被一场洪水所吞没。而相对于电视剧里英年早逝的梅长苏,只身逃回梁朝的陈庆之仍活了不少年。在之后,陈庆之却再也没能再现这样的辉煌战绩。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这样的名将在一次惨败之后就好像一蹶不振了呢?

image.png

  西晋永嘉之乱后,大量人口南迁,史称衣冠南渡。随着北方的逐渐统一,东晋也被刘宋替换出现了南北朝对峙。南北朝一对峙就对峙了一百多年(420-589),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双方互相进攻也互有胜负,但谁也没有取得绝对优势。

  期间,南朝统治者也发动过多次北伐,比如刘宋时期檀道济北伐,还有宋文帝元嘉北伐,当然更有南梁时期的陈庆之北伐。这些北伐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当然,北朝也曾多次南征,但也被踹了回去。不过,从出击频率来看,北朝出兵居多,南北战线也从黄河转到淮河。

  而关于陈庆之北伐的细节,不少文章都阐述过。这里就不多叙述。总之,陈庆之北伐可谓是势如破竹,一度打到洛阳、拥立元颢。可以说,陈庆之北伐的时机把握的很准,正好是北魏内乱,尔朱荣制造河阴事变之后。当时,洛阳官员百姓对尔朱荣不满,外加各地民变以及六镇余部起义,使得强大的北魏已经千疮百孔。而且还有不少北魏宗室选择投降南梁甚至是带地投降的。而陈庆之北伐的时候,北魏的主力根本不在洛阳因此,当时南梁如果能把后援跟上,即使不能统一全国,也可以推到黄河以南。

image.png

  陈庆之最终失败的原因,基本上公认的是,孤军深入、孤立无援。但是为何会孤军没有支援?传统观点是因为元颢猜忌,害怕被捡桃子,所以没寻求援军。但是当时形势那么明显,你自己说没事,难到梁朝所有人都不懂?所以,说到底,这不是梁朝想不想支援,而是梁朝有没有能力去支援的问题。这就要说到当时南朝的国力了。

  提到国力,首先要涉及人口,因为古代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当时,北魏的户口数字,据魏收《魏书·地形志·总序》来推算,人口在五百万户左右,高于西晋太康时期。北齐“被灭时,有户三百三万二千五百二十八,口二千万六千八百六十”。北周人口根据考据和修正,统一北方前有户数一百五十九万,人口9009604,所以灭北齐后的户口数,应为4622528户,29016484口。

  要知道,相对北方频繁的战乱,南方相对平稳许多。那么,为什么南北方人口会差这么多?这不得不提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世家大族对国家的影响。魏晋时期,士族把控国家政权,一方面享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垄断社会财富。

  这其中就有关于国力的另一项,耕地。根据学者们对西晋到南朝的土地制度分析发现,当时大量的田地掌握在世家大族手里。而世家大族不可能自己耕作土地,所以往往有大量破产农民托身于世家大族。《梁典·高祖事论》:“梁氏有国,少汉之一大郡。太半之人并为部曲……或事王侯,或依将帅。”所以在官方人口统计上,原本战争较少的南方地区人口数量在记载上却少了不少。西汉时,扬州五郡一国总共320万6213人,交州七郡总共137万2290人。这人口数量远远多于南陈,而南陈土地可不止西汉时的扬州和交州。

image.png

  所以从一些学者的推测还有当时的记载来看,南朝大量人口和土地被南迁大族和当地大族所瓜分。那些士族有自己的庄园和坞堡,还有私人武装–部曲。虽然南朝后期士族衰落,但是衰落的多是南迁士族,而当地士族却开始崛起。这就形成了俗话说的穷庙富和尚。比如宋文帝在北伐时就遇到了财政困难,不得不向大臣以及富户,甚至向和尚跟尼姑借钱。

  简单一句话,拜世家大族所赐,南朝与北方的国力对比处于明显的劣势。

  除了国力,再看看军队的动员体制。东晋和南朝继承了东汉末年的世兵制,军队依靠军屯供养,但是由于严重的土地兼并,导致士兵大量破产。破产士兵除了逃亡,还有的自残身体,到了南梁时期甚至出现发招士兵时要锁人的现象。这必然导致梁朝军队战斗力下降。

  除了兵源上的问题,在军队体制上南朝也有问题。南朝有中军(亦称台军)和外军的区分。外军分属各地都督,都督多兼刺史。那些都督刺史不少是大族出身,本身有部曲,加上可以招兵,这使得一些官员常拥兵自重与中央相抗衡。从史料记载来看,南朝军队中世家大族的私兵还占了不少。世家大族在面对北方的入侵上,尚且能一致对外(一旦赢了还能获得不少战利品,输了地盘军队都没了),但是在进行远征时,他们都怕吃亏。所以自保有余,进攻不足。

  此外,由于南朝统治者本身财力有限,难以完全取代那些世兵军户,也缺少像北朝那样完善的动员体系。这都使得南朝政权只能保留一支由少部分职业募兵,还有世家部曲,以及大量世兵组成的军队。比如像陈庆之的部队虽然只有七千人,看起来不多,但那都是精锐。其实根据记载来看,南北朝时不少号称数万人的军队,其核心作战部队也就七八千的规模。比如,尔朱荣六镇起义时,依靠就靠他的八千骑兵。除了,兵力财力不足以外,南梁本身的腐化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image.png

  《颜氏家训》里对南朝士大夫记载是这样的: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扶脆骨柔,不堪行步,体赢气落,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建康令王复性既儒雅,未尝乘骑,见马嘶喷陆梁,莫不震慑,乃谓人曰:“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其风俗至此。所以,虽然陈庆之水平很高,但是国力在那摆着呢。这就导致他最终给后世留下一个“千军万马避白袍”的传奇,而不是收复中原的奇迹。

  所以南朝不是不能打,也不缺少名将。像檀道济,薛安都,还有陈庆之哪个不是一代名将。但是南朝本身的动员能力使得南朝最终无法统一全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陈庆之辉煌的战绩就是这样开始的
陈庆之作为一名将领,打仗很厉害,但是这样的人物,第一次出征时头发已经白了,人到中年,而出征的主要任务,是做接待工作,接受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的投降。元法僧是鲜卑贵族,投降南朝直接原因是,放弃中央,自己宣布独立,想过过皇帝的瘾,但是又扛不住北魏政府军的疯狂进攻,只能投降南朝。元法僧只是一个地方诸侯,宣布自立,最主要的是因为北魏内部不稳定,而这一切,还是因为一个女人。个女人姓胡,具体名字史书上没有记载,在《北史演义》里面,称她为胡仙真,既然是演义,也不能当真,所以我们还是叫她胡太后(有些史书称为灵太后,因为她死后的谥号为灵皇后)。网络配图胡太后是甘肃镇原人,父亲叫胡国珍,也算贵族出生,在后秦的时候,胡家就有人做过渤海公,到了胡太后的爷爷,官拜河州刺史,还有一张长期饭票:武始侯,后来老爷子去世,胡国珍丁忧回家,直到公元491年,才回到洛阳,继承老爷子留下的饭票。但是胡太后能进皇宫,靠的并不是当上武...
· 一蹶不振
一蹶不振【成语意思】:蹶:跌倒;振:振作。跌倒了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到失败;挫折;就再也不能振作起来。【用法分析】:一蹶不振连动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成语来源】:西汉刘向《说苑说丛》:“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褒贬解析】: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yījuébùzhèn【英语翻译】:collapseafteronesetback<beinshambles;curlup;neverbeabletorecoverafterasetback>【成语声母】:YJBZ【成语分辨】:见“一败涂地”(1141页)。【一蹶不振的近义词】:一败涂地、一败如水【一蹶不振的反义词】:东山再起、死灰复燃、方兴未艾【近似成语】:振振有辞:振振: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
· 李从珂为什么光是搬个家就引起了一场政变?
乱世荒唐多,生在乱世的人永远不知道哪天可以做英雄,哪天却要马革裹尸,五代就是这样一个乱世,我今天要说的是发生在后唐的一次宫廷政变。先来说说后唐,后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京(今洛阳),传二世四帝,历时一十四年,后唐同时也是五代十国时期版图最大的王朝。短短的14年间却换了四个皇帝,足以证明这个王朝和整个时代的混乱。这次要说的这个政变就是发生在第三任皇帝李丛厚的身上,事情说来也简单不过就是让自己的义兄李从珂搬了个家,从陕西到山西。但却因此引来杀身之祸。李从珂是唐明宗的养子,自幼随父征战,在后唐灭后梁之战中屡立战功,官至凤翔节度使。应顺元年(934年)二月,李从厚听从他人的建议,对李从珂进行调动,李从珂被调离凤翔,改镇河东。但因未按朝廷规制下达制诏,引起节度使的极大不满。李从珂在部将的鼓动下,趁机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叛乱。同年三月,朝廷派遣的诸道军马...
· 历史上大禹治水和“圣经”中的大洪水是同一场洪水吗?
全世界各个民族的神话历史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于大洪水的记载,这种大范围的记载应该不是一种巧合,而是由于地球气候的变化,在某一时期真正经历过一次全球性的洪涝灾害,可惜传到后世只记载于神话传说当中,无法考证。回到题目,大禹治水发生在约公元前2070年,诺亚方舟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370年,前后相差300年,所以可以肯定的说,这场洪水不是一码事。那么在大禹之前还有哪一场洪水呢?没错,就是女娲补天的时候,在汉族的传说中,女娲除了抟黄土作人,繁衍人类之外,还有一项功绩就是补天。从文字记载来看,女娲补天的最后目的,主要乃是"积芦灰"、"止"。在《淮南子览·览冥训》这则女娲补天的传说中,女娲所断杀的巨鳌和黑龙,在《淮南子览·览冥训》这则女娲补天的传说中,女娲所断杀的巨鳌和黑龙,在《淮南子览·览冥训》这则女娲补天的传说中,女娲所断杀的巨鳌和黑龙,其实都是被汉族认定为兴风作浪、为害人民的水怪。女娲断鳌...
· 斗子文为什么一上任之后就开始逃命?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楚国宰相斗子文为何一上任只顾逃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楚国宗室才子斗子文被任命为总理(令尹)时,楚国内部民生凋敝,国库空虚,外部群雄四起,弱肉强食,处于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他没有令老板失望,每天“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谋夕”。这样的工作态度,这样的工作作风,堪称鞠躬尽瘁的典范。楚成王高兴之余,为了让斗总理能放开手脚,索性当起了甩手掌柜。然而,经过多年的折腾,楚国已经是个空壳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库里没钱怎么办公啊?时势逼着斗子文想出了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办法:自毁其家,以纾国难。他把自己家里的绝大部分财产都无偿献给国家,并且动员整个家族给国家捐钱。斗子文形象好,影响力大,他大公无私率先垂范,朝廷官员甚至全国百姓也都纷纷捐款,国家财政立刻得到根本改善。国库是满了,斗家却已无隔夜之粮,斗子文衣衫槛楼,走路都有气无力。成王既感动又心疼,终于想出一个比较自然的办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