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这两人为司马家族立下汗马功劳, 最终却成不了西晋的开国功臣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04
转发:0
评论:0
这两人为司马家族立下汗马功劳,最终却成不了西晋的开国功臣,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两人为司马家族立下汗马功劳,最终却成不了西晋的开国功臣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两人为司马家族立下汗马功劳, 最终却成不了西晋的开国功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魏蜀吴三家争斗多年,最终的结果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三家归了晋。而在灭亡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蜀国时,最大的功臣有两个,这两个名字在《三国演义》中经常出现,也是读者极为熟悉的,一位是邓艾,一位是钟会。他们是三国后期的翘楚之辈,邓艾的奇袭阴平之计则是灭蜀国的关键一战,正是这一战让曹魏获得了对蜀国征伐的决定性胜利。

image.png

  殊不知,钟会和邓艾还是司马氏能够代魏的重要功臣,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狗腿子。正是邓艾和钟会多次相助,司马氏才能将反对自己的势力异议翦除,最终建立晋朝。说起来,邓艾和钟会也算是晋朝的开国功臣,如果他们能活到那一天的话,不过他们和绝大多数的开国功臣一样,下场都非常的惨。

  两人的下场也证明了那句非常有道理的古话:自作孽,不可活。

  发迹于司马懿赏识,屯田立大功

  邓艾这个名字并不是他的本名,他曾经是个放牛娃,十二岁的时候,读到“文为世范,行为士则”两句,因此给自己取名邓范。但后来由于宗族人有同名者,所以改名叫邓艾。

  邓艾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被推荐为典农都尉,但终究因为没钱没势,在基层干了二十多年,直到到洛阳汇报屯田事宜的时候,才被司马懿看中,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image.png

  邓艾为司马懿献上了屯田策,司马懿非常满意,于是魏国开始在淮南、淮北屯田,可以说邓艾的屯田策略非常的有效,不仅解决了魏国抵御吴国军粮的问题,还让淮南淮北出现了一片富庶的景象,魏国在三国中保持不败,邓艾的屯田居功至伟。

  其后邓艾对司马家族忠心耿耿,无论是翦除反对势力,还是抵抗边疆的入侵,邓艾都立下汗马功劳。尤其是在灭蜀的战争中邓艾说出奇谋偷渡阴平攻入了成都,灭亡了蜀国。可以说在灭蜀的战争中,邓艾立下不世之功,但最终难逃身死的下场,那么邓艾为什么会被杀呢?这其实是邓艾自己在作。

  第一,邓艾在取得对蜀胜利以后,过于恃功自傲。《三国志》记载到:辄依邓禹故事,承制拜禅行骠骑将军,太子奉车、诸王驸马都尉。蜀群司各随高下拜为王官,或领艾官属。以师纂领益州刺史,陇西太守牵弘等领蜀中诸郡。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通过史料记载,我们可以看到邓艾犯了大忌,他竟然敢私自承制拜宫,这是犯了天子忌讳的。司马昭都警告了邓艾,他令卫瓘传话给邓艾:“事当须报,不宜辄行”。可是邓艾并没有领会,还上诏说:“衔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恶既服;至于承制拜假,以安初附,谓合权宜。今蜀举众归命,地尽南海,东接吴会,宜早镇定。若待国命,往复道途,延引日月。”邓艾如此不识眼色地为自己辩驳,只会招致奸恶小人的诋毁,他自身原因是他最后惨死的重要原因。

  第二,遭人诋毁陷害,邓艾本来属于钟会辖制,但却抢先灭蜀,这就犯了职场大忌,因此遭到钟会的嫉妒和陷害,史书记载到:“钟会、胡烈、师纂等皆白艾所作悖逆,变衅以结”。正是这几个人向朝廷告邓艾的黑状,想把邓艾置于死地。邓艾之前的行为已经对司马昭形成挑战,加上有人陷害,刚好给了司马昭口实,邓艾的死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邓艾的死一点都不冤,即使邓艾没有造反的意思,但是邓艾的种种行径,都在刺激这司马昭那根敏感的神经,司马昭也知道邓艾是被人陷害,但是谁让邓艾自己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呢。

  生于权贵之家,受信于发小

  相比邓艾小时候的境遇,钟会就要好太多了.钟会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其父亲是太傅钟繇,而且天资聪颖,受到了了士林的一片好评,因此钟会的仕途起点还是比较高的,第一次出任的官职就是秘书郎,虽然官职不大,但是非常重要,属于中枢部门,五年后就被赐封为关内侯,可谓做着火箭升迁。

image.png

  邓艾是受到司马懿赏识,而钟会则与司马师和司马昭属于发小,即使不是发小,那也是同一个圈子的人,加上钟会本来就很有才能,因此非常受到司马师和司马昭的重用。

  钟会被人评价为“精练策数,咸以显名,致兹荣任,而皆心大志迂,不虑祸难”,这样的评价说明钟会有谋略与野心,钟会的职场更多的是参谋,只有灭蜀的时候才成为主帅.而钟会本身的家境,让钟会不必像邓艾一样一定要依附某个势力,因此也就滋生了钟会的野心。有野心是好事,但是一旦膨胀了,就会给自己灾祸。

  他的谋略在于平定诸葛延与毌丘俭之乱,他的制约在于他入蜀的称王野心,这导致了他的灭亡。钟会在入蜀后,势力不断坐大,诸葛绪与邓艾都已经不再是自己的障碍,又掌握精兵强将,于是决定反叛自立为王,并与姜维联合在一起。加之他得到来信说贾充率步兵和骑兵万余人入斜谷,驻扎在乐城,司马昭也驻兵在长安,于是他被迫加快反叛速度。

  可惜的是他长于谋略,短于政治和谋划,还没有准备好就用拙劣的手段起兵,底下的众将领也表示不服。促成钟会失败的是他手下丘建,他把钟会叛变消息传给了胡烈,胡烈便对外造谣说钟会要坑杀将官,于是军心动摇,加上钟会对杀将官犹豫不决,使得军队作乱,钟会便在兵变中死亡。

  由此可见,钟会的死一在于他自己策略的错误,缺乏果断,准备不足,没有联络广大士兵。二是手下的叛变,让自己腹背受敌,加上卫瓘的讨伐,使得自己在兵变中被杀死。

  钟会和邓艾的死都不冤,他们两个人都做了不该做的事情。或许是三国城头变换大王旗的事情多了,滋生了邓艾和钟会的野心,因此他们虽然为东晋立下汗马功劳,却没等到东晋成立的那一天,同样也就没能成为开国功臣,他们的死更多的是咎由自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这两人为司马家族立下汗马功劳,却没看到东晋建立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东晋历史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魏蜀吴三家争斗多年,最终的结果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三家归了晋。而在灭亡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蜀国时,最大的功臣有两个,这两个名字在《三国演义》中经常出现,也是读者极为熟悉的,一位是邓艾,一位是钟会。他们是三国后期的翘楚之辈,邓艾的奇袭阴平之计则是灭蜀国的关键一战,正是这一战让曹魏获得了对蜀国征伐的决定性胜利。殊不知,钟会和邓艾还是司马氏能够代魏的重要功臣,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狗腿子。正是邓艾和钟会多次相助,司马氏才能将反对自己的势力异议翦除,最终建立晋朝。说起来,邓艾和钟会也算是晋朝的开国功臣,如果他们能活到那一天的话,不过他们和绝大多数的开国功臣一样,下场都非常的惨。两人的下场也证明了那句非常有道理的古话:自作孽,不可活。发迹于司马懿赏识,屯田立大功邓艾这个名字并不是他的本名,他曾经是个放牛娃,十二岁的时候,读到“文为世范...
· 此人为两个朝代都立下大功为何却两边不讨好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人们除了追求生前的好名声,对于死后的评价,也是非常看中的。比如说明朝正德年间的内阁首辅李东阳,他在临死时,迟迟不肯咽气。大学士杨一清大概猜出来他咽不了气的原因,走到他床前偷偷告诉他,等他死后,会给他文正这个谥号。经天纬地曰文,内外宾服曰正。可以说文正是一个文人,毕生的追求。听到这个以后,马上就要上西天的李东阳居然能神奇的向杨一清磕起头来。可见,古人对死后的评价有多么在乎了。网络配图而明朝还有一个人,他死后所取得的哀荣,是前所未有的。皇帝听到他的死讯后,恸哭辍朝,就是说哭的稀里哗啦,朝都不上了。还亲自为他写祭文,而且还赐祭九坛。大家都知道清朝平叛了太平军的曾国藩,也不过死后赐祭一坛。可以说赐祭九坛,是大臣们死后能获得的最高荣耀了。而且皇帝还说什么“闻卿数日,气息奄奄,倒地而死,目犹不瞑”,意思是说:我听说你兵败被俘,了好几天,最后终于撑不住了,死了,但死后还是大义凛然的...
· 杨存中立下汗马功劳,深受两位皇帝宠爱
今天小编聊得这位名将深受两位皇帝的喜爱,这个人就是杨存中,南宋初期抗金名将。宋高宗赐名“存中”。代州崞县人。他起于步卒,勇敢善战,一生参加大小二百余战,浑身战伤累累,屡立奇功。他历事两朝君主,忠心耿耿,又处官得体,故深得高宗的信任和孝宗的尊敬。杨存中少年时警敏过人,诵书能致几百言,过目不忘;同时又身材魁梧,力大超人。当时正值时局动荡不安,征战四起,宋朝孱弱。杨存中于是弃文习武,研学孙吴兵法,训练骑射。宋徽宗宣和末年,山东、河北一带群盗四起,杨存中应募从军,勇敢善战,积功至忠翊郎。宋钦宗靖康元年,金人再围汴京,康王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召诸路军马勤王救汴。杨存中与张俊等人俱随信德府守臣粱扬祖以万兵入援。张俊引荐存中见赵构,赵构赐其袍带,并令其护卫元帅府。杨存中尽心职守,昼夜守护,顷刻不离,深受赵构的喜爱和信任。流寇李昱占据任城,危害百姓,滋扰宋廷,宋军久攻不克。杨存中仅以数十骑兵败敌,击杀敌...
· 司马错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后真的被赐死了吗
司马错和白起两位都是秦的功臣,两人各司其职,一个负责排兵布阵,一个负责带兵打仗,两人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司马错的远见卓识,没有白起准确的战术执行能力,是不成立的;同样要是没有白起的用武,和他的骁勇善战,很多冒险但是成效显著的策略也不能很好的落实。图片来源于网络但是,非要给这二人分个高下,或者换个方式说,谁是秦国第一名将,轮影响力,知名度,被后人广泛传唱的程度来说,司马错远不及白起,因为作为谋士,既不能上战场打仗获得功勋,只能在幕后兢兢业业的分析,通过图纸研究战术,或者破解敌军的阵型。也许纵观整个秦国历史,司马错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应该是最大的,难道浴血奋战的将领还比不过一个动嘴皮子说话的吗,那带兵打仗算什么,为什么要我在战场上冒险,而你只是躲在军中安全的地方。我们说战国七雄,虽然最后被秦统一了,但是综合实力来看楚国到底是老牌大国,人口多,国土面积大,经济水平也很高。但是经历了诸侯国一系列战斗后...
· 北宋传奇大将,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却死在了君王的猜忌下
在北宋的所有大将之中,狄青是出身最为卑微的一个,他不像别的人,当官有背景,有雄厚的家庭在背后支撑,他呢,完全就是穷小子一个。而且,狄青的发迹也属于那种撞大运的,之前他曾经当过小吏,结果犯了事逃跑,鬼使神差般,竟然混进了军队,当上了皇帝的卫兵。因为北方的战事,宋仁宗下令从卫兵中选派一些能干的将士,狄青被抽中了。没想到的是,这小子就擅长打仗,而且属于那种不要命的!敌人见了他,闻风丧胆,马上逃跑,能把鞋子跑丢了。一出名,狄青被范仲淹给知道了,眼前一亮,马上觉得这是个可造之才呀!范仲淹将狄青叫到身边,传授给他《左氏春秋》。渐渐地,狄青升了官,也懂点兵法,又以战功累迁西上阁门副使、泾原路经略招讨副使、惠州团练使、彰化军节度使、枢密副使,当上了二品大官。之后,狄青担任了南征的主帅,建立了军功,也让皇帝对他刮目相看。46岁的狄青,被宋仁宗提拔为枢密使,相当于与宰相平起平坐的三军司令。可惜,人一到高位,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