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恭亲王临死前为什么劝光绪不能重用翁同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17
转发:0
评论:0
恭亲王临死前为什么劝光绪不能重用翁同龢?,为何恭亲王临死前劝光绪不能重用翁同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

  为何恭亲王临死前劝光绪不能重用翁同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1898年初,正当晚清时局内外交困之际,恭亲王奕䜣的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据太医所述,恭亲王病势沉重,从五月起就基本处于卧床不起状态。

image.png

  这也难怪,古今多少叱咤风云的人物都没能逃脱自然规律,恭亲王当然也不例外。然而自知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他内心依然惦念着大清帝国的未来命运,壮志未酬的奕䜣希望中国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可又担心没有良臣辅佐,皇帝独木难支,于是,在慈禧和光绪多次前往探病的过程中,恭亲王也抓住时机向两宫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尤其是在一次与光绪帝的谈话中,奕䜣更是对一班朝臣的才智品行表达了明确的意见。

  据史料记载,光绪二十四年,恭亲王病重之际,光绪曾亲自前往探视,并在病床前向恭亲王请教朝中大臣谁堪重用。恭亲王以李鸿章、张之洞、荣禄、裕禄可任艰危回奏,可是当光绪帝问到一个他最为关心的人时,恭亲王的反应却十分令人惊讶。

  在光绪帝所询问的朝臣名单里,有一个人,无疑是他最希望从恭亲王口中听到评价的,此人便是曾先后担任过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的翁同龢。

  作为光绪的老师,同时也是帝党核心人物的翁同龢,当时在朝中已然很有威望,更何况时任户部尚书的他还管着大清的国库,照理说恭亲王所列的“可堪重用”人物名单里必须有他才对,可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当光绪刚一提到翁同龢的名字之时,奕䜣忽然瞪大了眼睛,连连摇头,同时颤颤巍巍地提笔在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居心叵测,并及怙权”。

image.png

  写完了对翁同龢的评价之后,上气不接下气的奕䜣好半天才缓过来,声泪俱下地对光绪道:“皇上若重用翁同龢,便是聚九州之铁,亦不能铸此大错!”

  自己敬重多年的师傅居然遭恭亲王如此贬斥,惊骇之余,光绪帝的内心也异常愤怒。可接下来,奕䜣所讲述的原因,却令光绪帝不得不陷入深思。

  据恭亲王所说,翁同龢虽然属于帝党一派,然而他与康有为等人素来推崇的所谓“从内政根本”进行改革的构想,以及在内廷设立制度局的规划,本质上都是为了脱离原有国家权力机构,另起炉灶。

  他们的构想一旦实施,军机处就形同虚设,皇权也了,到那时,以光绪的政治智慧和阅历,势必沦为权臣手中的傀儡,那对满洲皇族,乃至于整个大清的统治都是十分不利的!况且翁同龢此人城府颇深,极擅权谋之术,因与李鸿章不和,身为大清财务总管的他居然六年不给北洋水师拨款更新装备,致使甲午一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一支世界顶尖水准的海军,非亡于兵员素质,竟是亡于朝廷党争!这样的悲剧,任谁都无法坦然面对!

  恭亲王的声声控诉,听在光绪耳中,不亚于冬日惊雷,令其幡然醒悟。于是,奕䜣去世后仅仅半个月,光绪便在慈禧的支持下断然罢黜翁同龢一切职务,将他逐出京城,而后积极推动变法,开展了大规模的内革。

image.png

  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只持续了一百天便宣告结束。

  随着光绪帝被慈禧囚禁于瀛台,他的满腔政治抱负至死也没再得到施展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光绪为什么到翁同龢死的时候都没原谅他?原因是什么
同治帝驾崩后,刚满4岁的载湉入嗣皇统,成为大清第11个皇帝。从这一天起,曾经血浓于水的父母兄弟,都成了光绪的臣子。且在慈禧的干预下,光绪的生母被禁止入宫探视,生父醇亲王奕譞虽被批准辅导光绪学业,但也不得逾越身份,做出任何越轨的行为。这一切,都导致光绪与家人间的隔阂越来越深。慈禧对小时候的光绪非常严厉,稍有不如意,便大声呵斥。这让本性敏感柔弱的光绪变得更加内敛和孤单。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那位在毓庆宫给光绪传道授业解惑,又颇为和善的翁同龢师傅,便不出意外地成为小皇帝最为亲近和依赖的人了。光绪与翁同龢亲密到什么地步呢?《崇陵传信录》中记载,光绪小时候很害怕打雷,“上幼畏雷声,虽在书房,必投身翁师傅怀中。”两人在毓庆宫中,在学习之余,也经常有亲昵的玩耍举动,“(光绪)或捋其髯,或以手入怀抚其乳”,“故常熟在书房二十五年,最为上所亲”。当然,其时光绪还是一个小孩子,上面这些,都是出于本能的童真之举,...
· 光绪的老师翁同龢特别爱生气提醒自己要“静坐”
晚晴名臣翁同龢是光绪皇帝的老师,一度游走于最高决策圈,康有为被重任,便是他推荐的结果,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翁同龢被人们误认为是“维新派”,而他后来被罢黜,亦被误读成“后党”的结果。但事实上,翁同龢的政治面相颇为复杂,他能总揽大权,并非因政绩过人,而是靠其帝王师的身份,光绪皇帝的信任是他唯一的资源,因此翁同龢有极强的争宠意识,在具体问题上,经常窥伺上意,见风使舵,立场极为飘忽。在戊戌变法前,翁同龢的地位已经不稳,因他在甲午战争中是坚决的“主战派”,结果清军惨败,“洋务运动”多年成果虚掷,清帝国陷入空前的危机中。翁同龢主战,并不建立在对事实了解的基础上,而是他看出光绪想借此战扩张自己的权力,故主动奉迎君意。此外,翁同龢别有私心,刻意借此营造自己忠君、坚韧、不妥协的历史形象。甲午败后,翁同龢千方百计逃避责任,将失败的原因推到李鸿章的头上,认为李接战不力,甚至提议将其斩首,此外还称慈禧太后修颐和...
· 光绪的老师翁同龢:推荐人才时候曾经当面欺君
晚清末年,常熟翁同龢,仗着自己状元及第,又是同治、光绪两朝帝师,以一人而兼军机大臣、总理衙门、督办军务处、户部尚书等显职,煊赫一时。然而这位翁常熟却是一个擅用权术的人,他的同僚吴县潘祖荫曾说:“叔平虽为君之座师,其人专以巧妙用事,未可全信之也。”潘祖荫又说:“吾与彼同时贵公子,总角之交,对我犹用巧妙,他可知矣。”这是说翁行事权譎,做事无准绳,即使在朋友之间,也不肯坦诚相见也。那么他对于皇帝、他的学生又是如何行事的呢?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他回护文廷式试卷之误。据当年任阳湖知县的李超琼日记载:常熟翁大司农同龢,今时所谓贤者也,然顷间闻赵伯含述其二事,殊为可诧:庚寅殿试榜眼文廷式策中“闾阍”两字,于“闾”字之下误书“而”字,遂改作“面”字进呈。后皇上疑之,问有无出处,同龢明知其因误,为瞒之举。乃以“似有所出”对,且曰:此曾有与“檐牙”二字作偶者。又本年大考,翰詹王懿荣《华林马射》诗中以“射侯”对“华...
· 光绪皇帝问老师翁同龢:“你能吃得起鸡蛋吗”?
清朝掌管“宫禁”事务的机关,叫做“总管内务府衙门”,又称“后门衙门”,与其他衙门不同的是,它不管国家大事,只管皇上的私事,内务府是个油水特别多的部门,因为紫禁城内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由内务府掌管,其最高官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直属于皇帝,而出任此职务者多为皇帝亲自简任之亲信,亦或为八旗贵族与宗室。能进内务府的人,大多出自正黄、镶黄、正红三个满军旗系皇室。因此,除了个别大臣,内务府差不多被三旗世家所包办了,因此有了“视中饱舞弊,如奉明言”的现象。参照光绪朝的《大清会典》可知,内务府主要的机构有:广储司、都虞司、掌仪司、会计司、庆丰司、慎刑司、营造司等处,此外还有不少附属机构,如三织造处、内三旗参领处等。整个机构的规模相当庞大,几乎就像是推动整个清朝国家事务六部机关的缩影。曹宗儒在其《总管内务府考略》中,对内务府的职掌有一番评判:“……总管内务府衙门拟内阁,内务府大臣拟阁揆,广储司拟户部,都虞司...
· 光绪与翁同龢亲密到什么地步呢他们什么时候出现裂痕的
晚清七十年众生相(八十):一日为师(上)在光绪的生命里,有一个对他而言非常重要的男人。同治帝驾崩后,刚满4岁的载湉入嗣皇统,成为大清第11个皇帝。从这一天起,曾经血浓于水的父母兄弟,都成了光绪的臣子。且在慈禧的干预下,光绪的生母被禁止入宫探视,生父醇亲王奕譞虽被批准辅导光绪学业,但也不得逾越身份,做出任何越轨的行为。这一切,都导致光绪与家人间的隔阂越来越深。慈禧对小时候的光绪非常严厉,稍有不如意,便大声呵斥。这让本性敏感柔弱的光绪变得更加内敛和孤单。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那位在毓庆宫给光绪传道授业解惑,又颇为和善的翁同龢师傅,便不出意外地成为小皇帝最为亲近和依赖的人了。光绪与翁同龢亲密到什么地步呢?《崇陵传信录》中记载,光绪小时候很害怕打雷,“上幼畏雷声,虽在书房,必投身翁师傅怀中。”两人在毓庆宫中,在学习之余,也经常有亲昵的玩耍举动,“(光绪)或捋其髯,或以手入怀抚其乳”,“故常熟在书房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