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阿斗刘禅真的扶不起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53
转发:0
评论:0
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阿斗刘禅真的扶不起吗?,阿斗刘禅真的扶不起吗?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阿斗刘禅真的扶不起吗?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一、《三国演义》有意丑化

  民间有句俗语:扶不起的阿斗。这阿斗是"三国"时期刘备的儿子刘禅的小名。这句俗语讲的是刘禅尽管有诸葛亮、姜维这样优秀的人忠心耿耿地辅佐,但最后还是把蜀国给弄丢了,意思是他不思进取,昏庸无能,再怎么扶也扶不起来。

  其实,这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广为流传后而带来的民间效果。

  在《三国演义》中,刘禅从出场到最后离世,印象都不怎么好,还造就了一个歇后语: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这原本是刘备的作,过错似乎却记在了儿子刘禅身上。故事讲的是建安十三年的长坂坡之战,五虎上将赵云为找寻在乱军中走散的刘禅,七进七出长坂,斩杀魏军大将五十余名,终于救出了刘禅,报给主公刘备时,刘备却掷之于地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刘禅当时尚属襁褓,平白无故受此冤屈,这也有错?

image.png

  (长坂坡,糜夫人紧抱阿斗)

  后来,刘备为报二弟关羽三弟张飞被害之仇,一意孤行亲率七十万大军杀向东吴,被陆逊用火攻大败于夷陵,被迫返回白帝城后,一病不起,辛辛苦苦打下的"三分天下"从此衰落。不得已"白帝城托孤",为了让孔明全心全意辅佐"复兴汉室",又拿刘禅做文章,假意对孔明说,你可辅佐就辅佐,若这个不成器的小子不能辅佐,你就取代自立。逼得孔明感激涕零,不得不年年劳师北伐以报"先帝之恩"。这在《出师表》中可以印证。由此一来,刘禅给人的印象就更不好了,似乎他真就是纨绔子弟一样。

  再后来,《三国演义》继续把刘禅写得碌碌无为。在位的前十四年,主要是孔明操持国政,刘禅除了拖后腿以外,没有任何建树;后二十七年,蒋琬、费祎、姜维接着理政,刘禅只知道宠信宦官黄皓,导致蜀汉破亡,投降司马昭后又"乐不思蜀",一派公子哥的模样,似乎应对了他原本"纨绔子弟"的样子。

  于是,刘禅就成了"扶不起的阿斗"。其实,这不过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有意虚构,出于尊崇刘皇叔,神话诸葛亮的需要,丑化刘禅罢了。这在《三国演义》中类似的情形还有,一代枭雄曹操就被丑化成大反派、乱世奸雄。

image.png

  (长坂坡,赵云紧抱阿斗)

  二、少年时期的刘禅:聪慧好学

  刘禅出生于207年,卒于271年,活了64岁,在位时间是223年至264年,在位41年,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

  从刘禅的经历而言,他并不是养尊处优、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他自小随刘备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明白社情,了解民间疾苦;受诸葛亮调教,学习《韩非子》、《六韬》等各类典籍及治国之术,又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还曾学射练武。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就曾这样评价"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这足以说明刘禅功底不差,有学识,也有智慧。只是刘禅个性平和,不热衷于打打杀杀,对帝业不是那么感兴趣,喜欢过平静的生活。尽管如此,刘禅也继承了刘备善于识人的特长,且富有仁人之心,善待老百姓,并不昏庸、残暴。

image.png

  (刘备托孤)

  三、诸葛亮理政时期的刘禅:韬光养晦

  公元223年,刘备举国之力发动的夷陵之战失败后,蜀国元气大伤,自己也"病来如山倒",在没有几天活法后,只好"死不瞑目地"白帝城托孤",16岁的刘禅就在这样风雨飘摇的境遇下临危受命接手艰难困苦的蜀汉基业。

  辅佐重臣诸葛亮为报"先帝之恩",年年劳师北伐,一心一意期盼有生之年能实现"复兴汉室"。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望;不宜妄自菲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image.png

  (龙吟虎啸,刘禅与诸葛亮)

  从《出师表》中可以感知,诸葛亮在先帝"辅佐之托"下,仍把20岁的刘禅当作孩子,北伐时始终不放心,像"婆婆妈似的"一直敦敦教诲,还指定了他认为的靠谱大臣监国。这充分说明"诸葛一生唯谨慎",他不擅于放权也不擅于培养使用人才的缺点,导致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凋零的局面,也导致了刘禅长期缺位,孔明事事亲力亲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结果劳而无功,最终北伐失败,自己也病死在五丈原。

  但就在诸葛亮理政的这十四年,刘禅只有按相父意见行令的情形下,刘禅也见缝插针地提出不宜劳师应休养生息等等见解独到的话,"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但大权在握的相父诸葛亮一心一意北伐以报"先帝之恩",哪里听得进这些原本符合实际的异见呢?

  还有一个事例也可以证实后主刘禅其实是一个明白人,他傀儡似的执政不过是韬光养晦之举。

  公元234年,诸葛亮临终前,大臣李福受刘禅口谕问他,丞相去世以后,你的儿子诸葛瞻怎么安排呢?这一问才让诸葛亮明白,刘禅并不是一个傻子,他明白诸葛亮的忠诚,但诸葛亮一直把刘禅当作孩子管又管得太死板,刘禅其实是有想法的,只因为诸葛亮太优秀,位高权重,又是父亲钦命辅佐重臣,不得不敬重,兼之他温和的个性,懒得理朝堂上的勾心斗角,只好"示弱",韬光养晦地等待时机。

image.png

  (新三国,刘禅与诸葛亮)

  四、蒋琬、费祎、姜维理政时期的刘禅:显露过人才智,且有独掌朝政的亮点

  诸葛亮死后,蜀后主刘禅开始显露自己过人的才智,任命蒋琬为大司马,姜维为卫将军,主管军事;费祎为尚书令,主管政务,彼此之间互相制衡。蒋琬死后,刘禅"乃自摄国事",废除了丞相制度,开始独掌朝政。

  在蒋琬、费祎、姜维理政时期,刘禅其实是有作为的。

  名将魏延于公元234年被长史杨仪设计斩杀后,蜀后主刘禅并没有因诸葛亮生前认定的"反骨"论而对魏延斩尽杀绝,降旨"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后来还找了一个理由直接把杨仪贬为庶民,可以说很智慧地大大笼络了武将为蜀汉效力。

image.png

  (老版三国演义,刘禅)

  公元242年,越隽郡夷人作乱,蒋琬提出水路出兵平叛,朝议形成"不可行"的一致意见后,刘禅马上派费祎、姜维劝说蒋琬暂勿出兵;后来姜维、费祎、蒋琬等大臣共商认为,羌胡人心存汉室,可结交。后主刘禅当即同意,立即任命马忠为镇南大将军,姜维为凉州刺史专司此事。后主刘禅的这一水平体现了他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善于倾听建议,果断作出处理。这哪是昏庸?

  公元249年,后主刘禅对魏将夏候霸真心来降,当即封他为车骑将军,并动情地安抚说:你的父亲是在战场上战死的。巧妙地化解了上辈之间的恩怨。这种用人手段岂是"无能"?

  从这些史实可以看出,蜀后主刘禅并不是庸主,他是有作为的。他能在诸葛亮死后,还维持了蜀汉27年的统治,若没有智慧和能力,这在波谲云诡、战争频发的的后三国时代可能实现吗?

image.png

  五、宠信黄皓及"乐不思蜀"的背后

  《三国演义》中记载,刘禅晚年专宠宦官黄皓,后来受降封安乐公后又"乐不思蜀"。这体现了刘禅昏庸,根本不想念蜀国基业,一心追求玩乐,属"扶不起的阿斗"。

  这两件事是怎么回事呢?

  宦官黄皓在诸葛亮理政时期,还只是一个"小黄门",因与年轻的刘禅玩得来而受信任。后来到了姜维接掌军政后,刘禅开始重用黄皓,意欲培养自己的势力与姜维相互牵制,姜维发现事情不对劲后,见黄皓根基已深,且善钻营,难以对付,怕受害选择了屯田沓中避祸。刘禅的帝王术没有发挥作用,以致后来黄皓专权干政,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

  司马昭攻破蜀国后,原本还有势力的刘禅选择了受俘投降,受封为安乐公。司马昭为测试刘禅是否真心归顺,有没有野心?就找来一些歌女天天为他跳舞取乐,问刘禅这样的生活过得可好?

image.png

  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

  这一回复让刘禅的随从大臣卻正很是摇头,劝道,主公啊,下次司马昭若还是这样问,你以泪洗面大哭着说,过得不好,希望回到蜀地。这样的话就可以被放回去了。果然到了第二天,司马昭还是这样问,刘禅就按郤正所教原汁原味地说了那样的话,引得司马昭哈哈大笑,说这是卻正的话吧?刘禅答,是。从此,司马昭不再怀疑刘禅,刘禅也平平安安生活,直到64岁时病逝。后来"乐不思蜀"就流传下来,嘲讽刘禅没有气节,一心玩乐,不思帝业。

  这两个史实,其实不能说明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反而展示了刘禅的过人之处。

image.png

  刘禅专宠黄皓,除了因受诸葛亮管制太死想任性一把外,其实内心里他是考虑着用帝王之术制约朝臣,这是有心机的,只是姜维太怯,兼之后来"后三国"形势已逆转,司马昭的力量如日中天,"三国"归晋已是必然。黄皓专不专权,姜维躲不躲避,蜀国灭亡都是迟早的事。只不过因为黄皓专权让人反感,兼之误国,责任就一并算在了刘禅头上。

  刘禅的"乐不思蜀",其实是无奈之举。既以投降,让老姓免受生灵涂炭之苦,又何必再生事端。在这样的心境下,刘禅选择了娱乐的心态麻痹敌人也麻痹自己,避免了被残杀的悲惨结局。这,也正反衬了刘禅的"大智如愚"吗?

  显然,蜀后主刘禅不是"扶不起的阿斗"。作为君主,他维持了41年的蜀汉基业,纵然谈不上优秀,这份"守成"已经不易;作为普通人,他不是天纵英才,但也超出常人,算出类拨萃了。只不过因为刘禅投生于帝王家,对他的期望值自然就"水涨船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扶不起得阿斗,真实得刘禅(阿斗)真的扶不起吗?
很多时候提到《三国演义》中的阿斗,就是刘备的儿子刘禅的时候,大部分人应该都是表现的十分的唾弃的,因为和阿斗有联系的词和故事一般都不是很好的,比如说什么扶不起的刘阿斗啊,以及乐不思蜀啊,发展到现在都被当作是贬义词具有嘲讽意义的来用了,但是历史上的阿斗真的像我们今天所想成的这个一无是处的样子吗?我觉得不是的,这样的看法可能对于阿斗来说是不公平的。首先阿斗作为刘备的儿子,我相信大家都应该听说过虎父无犬子吧,阿斗怎么说也算做是一个优秀人士的后代了啊,那怎么可能和大家说的那样完全没有优点呢?阿斗是一个三国时期在位最久的一个君主了,这一点可以说他做的比他老爸刘备还要好。其次就是说阿斗是诸葛亮不断的辅佐和调教的,诸葛亮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堪称是神一样的人物,我相信阿斗再笨也可以在诸葛亮的身上学到一些相关的知识吧,要不他怎么可能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还依旧可以稳坐自己君主之位呢?最后吧,阿斗好歹也是一个见过世面做...
· 刘禅简介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
导读:刘禅(shàn),字公嗣,或字升之,小名阿斗,刘备之子。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刘禅初为皇帝时,对诸葛亮非常信任,军国大事全权委任于诸葛亮。诸葛亮、蒋琬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自身无力把持国政,宦官黄皓开始专权,迫使姜维外出屯田避乱,蜀国逐渐衰败。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投降,举家迁往洛阳,被封为安乐公。刘禅从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台,称帝在位共41年,是在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刘禅在为位期间,主要靠诸葛亮治国理政,诸葛亮死后主要靠蒋琬、费炜理政,它遵循诸葛亮的方针,团结内部,不轻易用兵,使蜀国一度维持了比较稳定的局面。在那种群雄割据、兵连祸结的战乱年头,刘禅安稳地做皇帝归因于诸葛亮的辅佐。公元234年,诸葛亮死后,刘禅又做了29年的皇帝,蜀国开始衰败,后被曹魏政权所灭。刘禅由刘备的妾室甘夫人所生,是刘备三位庶子中最为年长的。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九...
· 刘禅如何能够成为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一句“此间乐,不思蜀”,不仅让蜀汉后主刘禅成为名人,也让他成为“扶不起来”的典型。其实,真正的刘禅并不完全是这样的。一、很有智慧公元223年,刘备命丧白帝城,太子刘禅继蜀汉皇帝位,史称后主。应该说,刘禅接手的是一个十足的烂摊子。外部,宿敌魏国一直虎视眈眈;盟友东吴成了势不两立的仇人。内部,精兵良将已所剩无几,雪上加霜的是,朱褒、雍闿、高定、孟获等数郡又先后叛乱,政权随时可能倾覆。真可谓内忧外患,岌岌可危,这么糟糕的局面,即便是刘备收拾起来都不容易,何况才年仅十七岁的幼主刘禅呢?然而刘禅继位不过短短五年时间,“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农业生产恢复了元气。“南征四郡,四郡皆平”,国内局势实现了平定。“吴王孙权同恤灾患,潜军合谋,掎角其后”,吴蜀联盟重修旧好。“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余人诣受节度”,友邦良将纷至沓来入朝相助,外交成果令人瞩目。不但使危机四伏的蜀汉政权彻底走出低...
· 刘禅如何成为三国时期在位最长的皇帝?
一句“此间乐,不思蜀”,不仅让蜀汉后主刘禅成为名人,也让他成为“扶不起来”的典型。其实,真正的刘禅并不完全是这样的。一、很有智慧公元223年,刘备命丧白帝城,太子刘禅继蜀汉皇帝位,史称后主。应该说,刘禅接手的是一个十足的烂摊子。外部,宿敌魏国一直虎视眈眈;盟友东吴成了势不两立的仇人。内部,精兵良将已所剩无几,雪上加霜的是,朱褒、雍闿、高定、孟获等数郡又先后叛乱,政权随时可能倾覆。真可谓内忧外患,岌岌可危,这么糟糕的局面,即便是刘备收拾起来都不容易,何况才年仅十七岁的幼主刘禅呢?然而刘禅继位不过短短五年时间,“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农业生产恢复了元气。“南征四郡,四郡皆平”,国内局势实现了平定。“吴王孙权同恤灾患,潜军合谋,掎角其后”,吴蜀联盟重修旧好。“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余人诣受节度”,友邦良将纷至沓来入朝相助,外交成果令人瞩目。不但使危机四伏的蜀汉政权彻底走出低...
· 刘禅如何成为三国时期在位最长的皇帝?
一句“此间乐,不思蜀”,不仅让蜀汉后主刘禅成为名人,也让他成为“扶不起来”的典型。其实,真正的刘禅并不完全是这样的。一、很有智慧公元223年,刘备命丧白帝城,太子刘禅继蜀汉皇帝位,史称后主。应该说,刘禅接手的是一个十足的烂摊子。外部,宿敌魏国一直虎视眈眈;盟友东吴成了势不两立的仇人。内部,精兵良将已所剩无几,雪上加霜的是,朱褒、雍闿、高定、孟获等数郡又先后叛乱,政权随时可能倾覆。真可谓内忧外患,岌岌可危,这么糟糕的局面,即便是刘备收拾起来都不容易,何况才年仅十七岁的幼主刘禅呢?然而刘禅继位不过短短五年时间,“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农业生产恢复了元气。“南征四郡,四郡皆平”,国内局势实现了平定。“吴王孙权同恤灾患,潜军合谋,掎角其后”,吴蜀联盟重修旧好。“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余人诣受节度”,友邦良将纷至沓来入朝相助,外交成果令人瞩目。不但使危机四伏的蜀汉政权彻底走出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