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赵云以什么成为忠臣良将的标杆?全面发展很重要!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36
转发:0
评论:0
赵云以什么成为忠臣良将的标杆?全面发展很重要!,赵云的能力不如关张,功业不如黄忠,为何成了忠臣良将的标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

  赵云的能力不如关张,功业不如黄忠,为何成了忠臣良将的标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不管是一个团体,还是一个国家,要正常的运转,就需要各种各样的人。身处三国这样一个乱世,一个成功的团队,既要有知人善用的刘备,运筹帷幄的诸葛亮,开疆拓土的马关张,更需要像赵云这样,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能发热发光。

  (一)性格决定命运

  赵云一介布衣,出身寒微,所以为人低调干练,工作认真负责,性格谨小慎微,对刘备又忠心不二,誓死追随!

  赵云在军事上可以独当一面,在政治上也有卓识远见,再加上他超强的个人能力,临危不惧的勇敢。除了公孙瓒这样的睁眼瞎,稍微有点眼光的老板都会喜欢。

  《云别转》里有赵云相貌的描写: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一个可以靠脸吃饭的人,偏偏选择了靠才能吃饭,又遇到像刘备这样的大老板,对他的欣赏绝不止一点点,所以就一直留在了身边。

image.png

  赵云和刘备分开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刘备入川,赵云做留营司马(这个官职有学者说相当于司令部司令),兼掌内事。这是因为孙夫人带着一群娘子军,非常地骄横,常常在闺房里都舞刀弄剑,搞得刘备都有点提心吊胆,只有赵云这样的奇才,才能处理好这个麻烦。当然,刘备能把家事托付给赵云,这种信任无人能及。

  第二次是刘备伐吴,本来是要带着赵云一起玩儿的,可是赵云提出了相反意见。刘备一怒之下,就让赵云做了后应。实践证明了赵云的正确,刘备的错误。

  这次进谏也将赵云的性格表露无疑,只要是对团队有利的,哪怕是对自己不利的,也要仗义执言。这种不计个人得失,才是赵云品性的精髓。

image.png

  (二)位置决定了作为

  不管是和平年代,还是年代,武将的作用主要有两个。对外发动战争,抵御外辱;对内平定叛乱,维持稳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两者不分彼此,同等重要。但是作为一个将军,都愿意开疆辟土,疆场厮杀,就算马革裹尸,也能青史留名。很少有人愿意做内务,这种工作不但繁琐,而且要平衡各种关系,常常是出力不讨好。但是赵云在这样的岗位上,做得任劳任怨,还游刃有余!

  在这样的位置上,本应该默默无闻。因为赵云超强的能力,所以抓住了每一次机会。樊城败逃,赵云的工作应该是安保,他一直跟着刘备跑,跑着跑着,发现老板娘和小老板不见了,赶紧带着人往回找,所以有人向刘备汇报他向北跑了。也正是他的负责,才立下了长坂坡救主这样的大功!

  平定荆南四郡,他拿下了桂阳,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留守荆州,联合张飞截江救下了阿斗。二次救主,又是大功一件!

  江州分兵,独自拿下了江阳、犍为两郡,对成都形成了合围,让刘璋插翅难飞。

image.png

  成都既定,封赵云翎军将军,实际就是负责京城的治安。所以才有赵云的《谏分田》,毕竟分田之后的治安肯定更混乱。稳定对一个新政权太重要了,所以《谏分田》赵云最有发言权,他的发言也最有分量。

  刘备定汉中,与曹操对峙,赵云首创偃旗息鼓,后来被罗贯中改编成空城计!这样的谋略,岂是一般大将所为?刘备也夸他:子龙一身都是胆!所言非虚。

  诸葛亮北伐,赵云、邓芝出斜谷为疑兵,成功地吸引了曹真的大军。诸葛亮攻祁山,顺利地的拿下了陇右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可惜马谡失街亭,北伐失败,赵云也寡不敌众。有人说被曹真劫了营,是赵云军事史上的污点。但是,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次有计划地撤退。因为如果是曹真劫营成功,或者是取得了胜利,肯定会有记录。但是在曹真的传记里,赵云的斜谷之败,只字未提!另一方面,因为损失很小,诸葛亮要奖励赵云。虽然被赵云婉拒,以诸葛亮的谨慎,要是没有实质性的功劳,怎会在全线败退的情况下给他奖励?

image.png

  (三)被埋没的赵云

  很多人说赵云被埋没了,在我看来他一直被重用,从未被埋没。赵云做过中护军,有人说这是个小官,要知道费祎就是从中护军迁大司马。这能是小官吗?

  蜀国初定,当时的中军应该归刘备直接管辖,赵云和向宠是这支队伍的副指挥。赵云负责选拔人才,向宠负责训练部队。这是一个最容易形成自己势力的岗位,稍有不慎就会出乱臣贼子!非亲信不可为。

  赵云一直活跃在蜀汉集团的核心,虽然职务不高,却非常地重要。他跟着寄人篱下的刘备,到蜀汉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备没有埋没他,诸葛亮没有轻视他,刘禅也没有忘记他!

  赵云的军事能力不如关张,家世背景不如马超,建功立业不如黄忠,但是他以高洁的人格,低调的为人,忠勇的品性,对国家的忠诚,使他成为了后世忠臣良将的标杆!后世不乏溢美之辞,夸他既有儒家的忠勇,也有道家的超脱。我们在他的身上很难找到缺点,他就像一个全能选手,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崇祯皇帝的身边以身殉国的忠臣良将
大明王朝的覆亡,是令人慨叹的。然而,有些专家说,明朝的灭亡,那是腐朽的王朝已经走向了没落,明亡清兴,新陈代谢、王朝更替,中华民族则完成了一次华丽蜕变,又重新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新的光芒和色彩。以至于,对于崇祯自缢殉国一节,不无揶揄地说,崇祯帝搞得众叛亲离,到了最后时刻,只有一个小太监陪在身边,真正的孤家寡人也!言下之意,大明王朝的确是一个人人唾弃的陈旧、落后、反对的王朝,不值得留恋,不值得同情。网络配图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崇祯在自尽前一刻,也曾喃喃自语说:“朕待士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无一人相从?”但是,他很快就给出了解释:“想来是他们不知朕的景况,所以不能前来殉难。”崇祯帝的猜测对不对呢?答案是肯定的。中国,从来就不缺少硬骨头的人。而且,大明王朝养士三百年,在儒家道德规范下的培养出来的、以忠义自许的人不知有多少。象史可法等等一大票英雄人物没有立刻追随崇祯帝于九泉地下,那是他们觉得大明王朝的...
· 为什么李典没成为曹操的五子良将?
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李典(生卒年不详),字曼成,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巨野)人。李典是曹魏的一员大将,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两军对抗,李典带领家族的人以及所辖部队运输粮食布匹,以此相助曹操。袁绍被打败以后,曹操任命李典为裨将军。建安十六年(211年)秋,李典跟随曹操一起征讨韩遂、马超,曾在道东原上扎营。建安十九年(214年)十月,曹操自合肥还,李典与张辽、乐进在合肥驻扎,并在合肥之战中击败了曹操。那么,问题来了,李典作为曹魏大将,为什么没有进入三国曹魏的“五子良将”呢?一首先,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如果要说最具知名度的武将组合,应该就是蜀汉五虎上将和曹魏五子良将了。对于蜀汉五虎上将来说,分别为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这五人。与此相对应的是,曹魏“五子良将”,则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对于...
· “忠臣良将”真的是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吗?
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明崇祯皇帝无路可逃,自缢而亡,屹立了两百多年的明王朝灭亡了。一个帝王,一大票“忠臣良将”,忙活了半天结果还是亡了。可到底是怎么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至今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崇祯无能刚愎自用把大明王朝折腾完了,也有人说是天道亡明,大明气数已尽。总之,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崇祯辜负了一干“忠臣良将”,将明朝葬送了。然而历史的真相确实如此吗?崇祯真的辜负一干“忠诚良将”了吗?网络配图最近一些学者们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明朝灭亡固然有天灾瘟疫和崇祯多疑等方面的原因,但是那些所谓的“忠臣良将”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崇祯皇帝在位的十七年中,可以说是非常勤政。他励精图治,希望重振朝纲,中兴大明。可是他却生不逢时,万历、天启留给他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到崇祯时已经是岌岌可危了。当李自成的起义军快要攻入京城时,那些所谓的“忠臣良将”在做什么?大顺军占领北京时,明朝...
· 盘点:古代史上那些死于反间计的忠臣良将
三国演义里有这样一则故事:赤壁之战前,曹操要攻打孙权,有个叫蒋干的说要去劝降周瑜,曹操很高兴。周瑜见蒋干过江,热情款待蒋干,酒席筵上,周瑜让众将作陪,炫耀武力,并规定只叙友情,不谈军事,堵住了蒋干的嘴巴。周瑜佯装大醉,约蒋干同床共眠。蒋干见周瑜不让他提及劝降之事,心中不安,哪里能够入睡。他偷偷下床,见周瑜案上有一封信。他偷看了信,原来是蔡瑁、张允写来,约定与周瑜里应外合,击败曹操。这时,周瑜说着梦话,翻了翻身子,吓得蒋干连忙上床。过了一会儿,忽然有人要见周瑜,周瑜起身和来人谈话,还装作故意看看蒋干是否睡熟。蒋干装作沉睡的样子,只听周瑜他们小声谈话,听不清楚,只听见提到蔡瑁、张允二人。于是蒋干对蔡瑁、张允二人和周瑜里应外合的计划确认无疑。他连夜赶回曹营,让曹操看了周瑜伪造的信件,曹操顿时火起,杀了蔡瑁、张允。等曹操冷静下来,才知中了周瑜反间之计,但也无可奈何了。不过这个故事是虚构的,历史上的...
· 西楚的五大忠臣良将是谁?项羽大将的最终结局
盘点西楚的五大忠臣良将:“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这是西楚霸王项羽自己写下的一首诗,哀鸣自己在楚汉相争中的失败。项羽把更多的责任归咎于“天灭我楚,非战之罪。”为了证明“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霸王)乃分其(二十八)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引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之勇是毋庸置疑,在《资治通鉴》里也有记载,如楚汉两军在广武对峙时,汉军坚守不战,项羽派三员大将前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