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历史上真实的王用汲是什么人?竟敢弹劾张居正!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39
转发:0
评论:0
历史上真实的王用汲是什么人?竟敢弹劾张居正!,还不知道被海瑞讽刺过的王用汲,历史上竟敢弹劾张居正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

  还不知道被海瑞讽刺过的王用汲,历史上竟敢弹劾张居正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海瑞是个不怕死的硬骨头,不但受到后世很多人景仰,在明朝万历年间,他也已成为标杆,是众人的榜样。朱翊均不说了嘛,海瑞这人,虽然办事能力很一般,但其清其廉,却是我大明所缺的。因此,把他供起来,让人学习,很有必要。也不知道海瑞有没有听到万历皇帝对他的评价,就算听到了,他应该也不以为意。因为他最在意的,就是名。

image.png

  在《大明王朝1566》里,海瑞与建德知县王用汲被派来当浙江巡抚赵贞吉的陪审官,审理改稻为桑、毁堤淹田一案。此案牵涉甚广,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江南织造局主管杨金水、内阁严嵩父子甚至总督胡宗宪都难辞其咎。海瑞因有圣旨在手,一往无前。明知再查下去,很可能自己的脑袋都要掉在这里,却毫不畏惧。不过,他对王用汲说,这案子,我一个人审一个人记就行了。反正,我就是个举人而已,不怕。王用汲却怒了,你这是看不起我大明的进士啊。

  为何他们会有这个对话?还得从大明选官制度说起。在明朝,通过不同层级的科举,便能成为秀才、举人、进士。进士最为光明正大的途径,“卿相皆由此出”;举人呢?也可以做官,“府、州、县学诸生入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进士与举人,虽然都可做官,但以后的前途,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进士可以出将入相,举人却多被派去做教谕一类虽然有俸禄,却不入流的小官,教秀才读书。因此,很多举人只想继续读书考进士,很少有愿意去做教谕的。

image.png

  不过,海瑞是个例外。他“举乡试”之后,便进了京城,上《平黎策》,建议朝廷更好地管理他的家乡海南。此策很有道理,“识者壮之”。大概在此之后,他便进了国子监读了一阵子书,所以才有资格被授予“南平教谕”,也就是福建南平县重点高中校长。为何他未再考进士而去做了官?原来,“举人教官仍许会试”,可以边拿工资边考学。明朝对这些读书人,也真算可以了。可惜,最后海瑞仍未考上进士,只是个举人出身。

  或许,这就不难理解,面对王用汲,他其实是有些自卑的。于是更要用一种嘲讽的姿态,以使自己似乎占到一点上风。你们进士啊,以后还有着远大的前途呢,这种可能连命都没了的事,还是我们这种反正一辈子也就在基层混的人来做吧。当然,他也有保护王用汲之意。一者,也算知己;二者,他早已拜托王用汲,若出事,照顾他的家小。只不过,与刻意嘲讽哪个比重大一点?但王用汲显然不吃他这套,说你别瞧不起进士,我们也不怕死。最后,两人一审一个记,共同署名。把大明朝那些你懂我懂大家懂的暗规则,都端上了台面在阳光下曝晒,搅得一干大人物进退失据,漏洞百出。

image.png

  也许有人说,这是电视里的,未必为真吧?说起历史上真实的王用汲,也没给朱元璋、没给孔圣人丢脸。他一纸奏章参劾权臣张居正,毫不留情地指出,在我大明朝,皇上想“织锦绮、采珍异、取太仓光禄”,都会有大大小小的臣工进谏阻止。但首辅想做的事,就算是错的,却没有一个同僚敢于发声,甚至还会曲意逢迎,这不是很搞笑吗?奏折送上去,张居正大怒,“欲下狱廷杖”,幸得其他大臣保护,才削职为民,未受脱了裤子打板子的侮辱。但张居正以为太轻,怒气难消,脾气都发到了保护王用汲的张四维身上。直到张居正死后,王用汲才再次起用,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得到“为人刚正,遇事敢为”的高度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史上真实的王用汲是什么样的他敢用一纸奏章参劾权臣张居正
海瑞是个不怕死的硬骨头,不但受到后世很多人景仰,在明朝万历年间,他也已成为标杆,是众人的榜样。朱翊均不说了嘛,海瑞这人,虽然办事能力很一般,但其清其廉,却是我大明所缺的。因此,把他供起来,让人学习,很有必要。也不知道海瑞有没有听到万历皇帝对他的评价,就算听到了,他应该也不以为意。因为他最在意的,就是名。在《大明王朝1566》里,海瑞与建德知县王用汲被派来当浙江巡抚赵贞吉的陪审官,审理改稻为桑、毁堤淹田一案。此案牵涉甚广,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江南织造局主管杨金水、内阁严嵩父子甚至总督胡宗宪都难辞其咎。海瑞因有圣旨在手,一往无前。明知再查下去,很可能自己的脑袋都要掉在这里,却毫不畏惧。不过,他对王用汲说,这案子,我一个人审一个人记就行了。反正,我就是个举人而已,不怕。王用汲却怒了,你这是看不起我大明的进士啊。为何他们会有这个对话?还得从大明选官制度说起。在明朝,通过不同层级的科举,便能成为秀才...
· 王用汲敢和张居正对碰那他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大明王朝1566》里,与海瑞同为浙江改稻为桑、毁堤淹田一案陪审官的王用汲,虽然不像海瑞那样直板,处事较为稳重,却也是个不怕死的主。当海瑞受命重审罪员浙江巡抚、布政使之时,对王用汲说,你们这些进士,大抵都是乡愿,这案子,就让我这个举人来审吧。王用汲说,你也太瞧不起我们大明的进士了吧?谁告诉你我们就没有脊梁骨,都是只讲套路的老司机啊?确实如此,《明史》当中,清朝人给了王用汲八个字的评价——为人刚正,遇事敢为。《万历野获编》里也记载王用汲两次进谏的事。其中一次,是张居正送其父亲灵柩回家归葬之时,湖广官员,都屁颠屁颠地奔前跑后,唯恐哪里做得不周到。只有巡按御史赵应元不为所动。张居正超级不爽。自有那些察颜观色之徒去替张居正搞定赵应元。左都御史陈炌弹劾赵应元在结束巡按事务即请病假,是违规,该除名。自然,折子很快被批准,赵应元就没得官做了。此时身为户部员外郎,只是六七品小官的王用汲气愤不已,怒而上书替...
· 历史上真实的乾隆是什么人?
真实的乾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呢?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乾隆自幼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严格的说,清廷的家庭教育都特别严格,众皇子们六岁开始读书,不仅读书,还习武,所以清朝皇帝文化素质都不差,乾隆皇帝更是饱读诗书。这一点比明朝强多了,明廷就是太不重视家庭教育了,所以明朝的皇帝一个比一个歪瓜裂枣。乾隆对写诗作画十分感兴趣,动不动就吟诗一首,据说他是留下诗作最多的人,比李白、杜甫多了去了,但写得好不好,就不敢说了,反正皇帝写诗,谁敢说不好呢。乾隆不仅写诗,小说也看。有人送他一本《红楼梦》,他看完后,将书往旁边一放,说了句:“这说的不就是纳兰明珠他们家的事吗。”因此有人判断纳兰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就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形。乾隆喜欢看书,也喜欢藏书,还派人编书。著名的《四库全书》就是他吩咐纪晓岚带人编的。乾隆这么喜欢文化,但并没有给天下文人一个明媚的春天。乾隆年间,汉人写诗...
· 海瑞和王用汲关系怎么样?海瑞和王用汲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其实王用汲和海瑞两人的性格有相似之处,王用汲生性正直,而且仗义执言,不过王用汲又不像海瑞那么刚烈,他在官场上更加懂得如何收放自如。不过王用汲也干过一件很拼的事情,他曾上疏弹劾张居正,结果自己反被免了官职,只能回乡。直到张居正去世后,才重新被启用。可能很多人都对王用汲还有海瑞之间的关系感到好奇,他们两人之间似乎是有些理念不合,不过海瑞死后他的丧事还是王用汲出钱给办的。一、审完何茂才,杨金水把赵贞吉拉到了织造局,明确告诉他,吕公公有信,沈一石的家产必须要转卖,而转卖给胡宗宪,也是审时度势,充分揣摩嘉靖帝的意思之后才做出的决定。赵贞吉的内心必然是纠结的,一方面他辜负了胡宗宪的嘱托,另一方面他又不敢赌自己的前途,相对于仕途来讲,在赵贞吉心中,最终还是压过了对朋友的内疚。这边赵贞吉还干坐在织造局发愣,那边的海瑞和王用汲碰上头了……一到驿站,海瑞先喊自己的好朋友:“王大人到了吗?”王用汲一脸堆笑着从室...
· 历史上真实的姚启圣是什么人?
历史上真实的姚启圣,不蔑视清朝处处为其效力,收台湾后病逝,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康熙王朝里有一个很有特色的人物叫姚启圣,这个人看不起满清的刀戈铁马,认为我们中华文明是最好的,认为满清配不上我们中华文明,康熙对他是恨之入骨,很想想杀他,但是又不能杀他,只能想办法折腾他,最后还是康熙不计前嫌,启用他,收复了台湾,成了历史上的名臣。首先,根据清史稿记载,姚启圣不是福建人,而是浙江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而且很早就和清朝走到一起了,他属于主动投靠的,而且特别有意思的是,他最开始是通过参军的形式投靠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报仇。当时姚启圣受土豪恶霸的欺负,自己又没实力对付,所以就直接参军了,杀死这个恶霸之后,姚启圣就弃官回家了,可以说姚启圣这次投靠清朝完全是为了私人恩怨。而且姚启圣这个功夫不错,有一年他外出旅游,看到俩个当兵的欺负一个女人,姚启圣好言相劝,结果当兵的不听,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