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司马迁的《史记》靠谱么?司马迁是怎么知道三千年的历史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3
转发:0
评论:0
司马迁的《史记》靠谱么?司马迁是怎么知道三千年的历史的?,司马迁的《史记》靠谱么?司马迁是怎么知道三千年的历史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

  司马迁的《史记》靠谱么?司马迁是怎么知道三千年的历史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有一个记史官员,负责记录本朝所发生的各种事情。很多皇帝在读史的时候都会参考这些记录,司马迁就是这其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位。

  司马迁的《史记》

  研究中国的历史,必须要以《史记》为蓝本,想我堂堂中华上下五千年,光这本《史记》就记载着近三千年的历史。你就说这个司马迁牛不牛吧!这个家伙是从三皇五帝写到了农民起义,司马迁精心刻画了上百个人物。《史记》里面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五十二万多字啊!这可不是写小说,如果写小说,咱老王也能写个百十万字的小说。《史记》可是写的历史,容不得瞎编乱凑。这些文字耗费了司马迁十三年的时光,这本史书的规模之巨大,体系之完备,被后人所惊叹。但是啊大家要知道,古代的记录工具非常之原始,文献匮乏,到了秦始皇嬴政时期,又经历了焚书坑儒。导致了很多重要的史书失传。那么司马迁又是怎么知道的这三千年的历史呢?

image.png

  据历史记载,司马迁祖上好几辈都是担任史官,司马迁的父亲也是汉朝的太史令。从小司马迁受到父亲和家庭的熏陶,读了不少的历史书籍和文献。父亲去世后,他承袭父亲的职位,更是有条件可以看到当时汉朝的大量国家档案。但是,即便如此,他就能对三千年的历史了解到每个细节了吗?不太可能吧?

  当翻开《史记》我们发现,里面的很多描述相当生动,例如现在大家都很熟悉的陈胜吴广的对话“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以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些对话无论正确与否,在没有任何记录设备的情况下,这种对话根本不可能被保留下来。但是司马迁却记载的相当详细,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image.png

  司马迁撰写史记,最大的特点就是严谨和认真,他记载的每一个事件,都亲自去走访调查,并对事件的真实性进行反复核对,最后才作为史料载入史册。汉朝的另一位史学家班固曾评价他说:“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状况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翻译过来就是,他的文章来源可靠,不空穴来风,不凭空捏造,不隐瞒事实。他科学严谨的态度,是毋庸置疑的。

image.png

  那么,问题来了,以刘邦为例,一向科学严谨的司马迁,为何会将关于刘邦出生的民间流传载入正史,仅仅是古人迷信吗,还是说有想借此透露什么?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刘邦出生时候有不同寻常的事件,他的家乡地势低平,多湿地湖泊、沼泽池塘,偶然的一天,刘邦的母亲刘媪在池塘边休息,因困就地睡着了,梦见与神邂逅,突然间,天色昏暗,雷电交加,刘邦的父亲跑去看,看到一条龙趴着刘媪身上,不久后就怀孕生下来刘邦。

  关于刘邦出生的传说,现在来看就纯粹是瞎扯,可以用来糊弄当时没文化的平民百姓,但肯定糊弄不了司马迁。或许,是真的有东西趴在刘媪身上,然后生出了刘邦,不过肯定不是一条龙,也不会是其他不明生物,只能是个人,而且是个男人。更不会是刘邦的父亲。设想一下,如果是刘邦的父亲,那为何故事不是发生在家里,而是在野外边?他大可以说成是刘邦父母在正在房事时候,突然间雷电交加,天色昏暗,数条龙在屋外盘旋。最后刘媪怀孕,得出刘邦。

  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刘媪有在外和男人野合的事迹,还曾经被当地人或者是刘邦的父亲撞了个正着,并且广泛传播,在刘邦当了皇帝以后,觉得这种事情不太体面,又左右不了事件的源头,只能将事件加以修改、美化,到了司马迁哪里,经过反复权衡利弊(之前惨痛的教训),然后把这个传说原封不动的载入史册,最后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

image.png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帝王都是将自己的皇帝位以“父承子业”的方式传承下去,而这种传承也被骂了数千年而不绝,尤其是陈胜、武广大泽乡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体现了世人对这种传承方式的痛恨。而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曾记载了另一种传承方式——“禅让”。早在上古年间是没有真正“皇帝”的,而以尧、舜为代表的“首领”;他们的传承方式也不是“子承父业”,而是以推荐的方式选出最有德行和能力的人来带领大家,这种方式就叫“禅让”。根据《史记》记载,在“尧”帝年老不能执政后,本来众人都说让他的儿子“丹朱”继承他的“帝位”。但“尧”以为自己的儿子没有能力,因此众人公选推举了“舜”作为继承人。

  但“舜”为人谦让,本想把“帝位”再还给“丹朱”;但众人都不理“丹朱”,而是集体朝拜“舜”。在这种“集体意愿”下,舜只好继承了“尧”的地位;在“舜”年老后,又效仿这种“公选”方式将帝位传给了“大禹”。这种看似美好的“禅让制”在《史记》的大肆宣传下也得到了后世儒生的极力称赞;但司马迁笔下所谓的“禅让制”真的存在吗?

image.png

  但“舜”为人谦让,本想把“帝位”再还给“丹朱”;但众人都不理“丹朱”,而是集体朝拜“舜”。在这种“集体意愿”下,舜只好继承了“尧”的地位;在“舜”年老后,又效仿这种“公选”方式将帝位传给了“大禹”。这种看似美好的“禅让制”在《史记》的大肆宣传下也得到了后世儒生的极力称赞;但司马迁笔下所谓的“禅让制”真的存在吗?

  司马迁的《史记》是早在西汉年间的产物,如果《史记》不可信,那还有没有除《史记》之外的史料记载来证明“尧舜禅让”的事实?还真的有,但并非证明“尧舜禅让”,而是另一种事实记载。《竹书纪年》是近代才出土的史料类书籍,书中则是这么描写尧、舜之间的帝位传承“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这里写的就很明白了,“舜”的帝位并非是“尧”以“禅让”的方式传给他,而是以“舜”囚禁“尧”,并使其子“丹朱”不能与父亲“尧”相见的方式“篡位”得来的。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曹丕的“篡位”方式真的和“舜”得到帝位的方式如出一辙。

  如果一本《竹书纪年》还不足以推翻司马迁《史记》中说法的话,那么法家代表“韩非子”也曾对此有所评论。在韩非子的《韩非子·说疑》中有这么一段记载“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誉之。”这段话说的更明白“舜逼尧,禹逼舜”,这里很明显不是司马迁笔下所谓的“禅让”,反倒是名副其实的“篡位”。

  其实不仅仅是三国曹丕和韩非子说过类似质疑“禅让制”的话,就连唐代史学大家“刘知几”也曾直言不讳的说“尧之授舜,其事难明,谓之让国,徒虚言耳。”也许是年代太过久远,以至于世人对于过去数千年的历史真实性难以正确判断。而司马迁的《史记》作为最早的系统类史书,其影响力又太大的原因,这才导致了美好的“禅让制”成为了“真实”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司马迁为何要写《史记》?
司马迁是西汉的一位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所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最优秀的史学著作,文学水平也极高.那么,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一,为了歌颂汉王朝。司马谈在临死时,曾对司马迁说,作为一名史官,别忘了著书歌颂西汉的“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司马迁自己也认为,对汉武帝的“盛德”和王侯将相大臣的功绩,作为史官如果不能记载、宣扬,是“罪莫大焉”。司马迁是西汉夏阳人(现陕西韩城县)。生于公元前145年,死于公元前87年左右。从小受过良好教育,20岁时曾漫游全国。后当官,虽只是一个小官郎中,但负责保卫、扈从皇帝,接近武帝机会比较多,并因此得到汉武帝赏识;以后接父亲司马谈的班,充当太史令。太史令在当时是一个中下级官吏,负责天文历法,掌管、整理国家的图书资料。官虽不大,作为一般士人,能有这个位子,已经相当满足了。正因此缘故,司马迁对汉武帝可以说是忠心耿耿,一心想通过拼命...
· 司马迁写史记的背景简介司马迁写史记的过程
发愤著史记司马迁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为太史令后开始阅读、整理史料,准备写作,到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基本完成全部写作计划,共经过十六年。这是他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个部分,约五十二万六千多宇。1、力求真实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实录精神是其最大的特色。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史实反复作了核对。司马迁早在二十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铁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开扩了眼界,扩大了胸襟。汉朝的历史学家班固说,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也就是说,他的文章公正,史实可靠,不空讲好话,不隐瞒坏事。这便高度评...
·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简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
《史记》的作者是谁?史记作者司马迁(公元前145年—约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早年从董仲舒学《春秋》,从孔安国学《尚书》。《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司马迁赋》八篇;《隋书·经籍志》有《司马迁集》一卷。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渊博,曾“学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作了郎中。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他父亲司马谈死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史...
· 司马迁写史记用了多少年?司马迁写史记的时间
司马迁写史记用了多少年?司马迁写史记的时间《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五史的第一部。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史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最初没有书名,或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演变成“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司马迁写《史记》究竟用了多少年,向来说法不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11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原取“18年”一说。后来,我们经过认真查对,感到还是“13年”一说比较可靠。司马迁写史记的时间:现在大家比较认同的说法是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根据是司...
· 司马迁是怎样写出《史记》的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谈死后,朝廷便命令像父亲一样通古博今的司马迁继承了父亲的官职。从那以后,司马迁便立志要写一部完整记录我国历史的著作。但是,没过多久,司马迁便因为其他事情得罪了汉武帝刘彻,被处以残酷的腐刑。腐刑是一种极端侮辱人格的刑罚,司马迁受刑后一度曾想自杀。但是,他从历史上很多在艰难和忧愤中奋发努力成就事业的例子巾受到了鼓舞。他想,屈原被放逐。才写成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后,写成《国语》;孙膑被砍了膝盖骨,写了《兵法》。我为么不能把这部史书写出来呢?从此以后,司马迁忍辱负重,历时十几年,终于写成了我国第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