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飞将军李广其实没那么伟大!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3
转发:0
评论:0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飞将军李广其实没那么伟大!,“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飞将军李广其实没那么伟大!小编带来详细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飞将军李广其实没那么伟大!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提起王昌龄,大家应该很熟悉,唐朝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特别是他的代表作《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更是家喻户晓。

  不过,当我们细品味这首诗的时候,就会惊奇地发现,王昌龄在第三句的时候犯了一个严重的历史错误。

  其实王昌龄的出发点是好的,认为倘若攻袭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过阴山。其实,他出现了历史性错误。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派遣李广、公孙敖、公孙贺和卫青四人率四万大军分别从雁门、云中、代郡、上谷四个方面同时出击入侵的匈奴军。单于素闻李广来了,下令说:“俘获李广,定要活着送来。”

  当时,李广正生病,被匈奴大军俘虏,把他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多里,李广装着死去,他斜眼看到旁边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突然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逃了回来。

image.png

  这时候公孙敖也败了,公孙贺一听两路都失败了,而且另一路卫青那时根本不出名,只是汉武帝的小舅子,手里只有一万人,按理说也没有胜利的可能,所以公孙贺一看不好,立刻撤兵。回到汉朝京城,汉武帝听完报告勃然大怒,气愤地让人把李广和公孙敖抓起来,交给执法官。

  执法官判决李广因损失伤亡太多,自己又被匈奴活捉,按律当斩。报上来之后,汉武帝没有异议,就这样李广危在旦夕。这时候,捷报传来,首次出征的卫青,果敢冷静,深入险境,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首虏700人,是对匈奴作战以来第一次胜利。

  汉武帝很高兴,问卫青是怎么胜利的,卫青说自己去了之后派出很多密探,知己知彼所以才开始发兵,过程还是很顺利的,没遇到什么大型抵抗。

  汉武帝又问什么?卫青说:“臣想过这个问题,我认为我能取得胜利,主要靠李广将军吸引了匈奴主力,为我这一路提供了便利,如果说臣成功了,应该有一半的功劳要归功李广将军。”

image.png

  随后汉武帝派人告诉李广的家人,可以用很少的钱赎李广的死罪,等李广的家人拿来钱之后,汉武帝也没有难为李广,把他削职为民。

  所以说,李广和龙城的胜利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功劳是卫青的,李广在这次战争中可以说是很不光彩的。甚至可以说,是卫青在关键时候救了李广一命。

  而且就算有关系,按照李广一生打仗的经历,结局也不好,因此,王昌龄《出塞》最后两句,要么改成“但使龙城飞将在,胡马就会渡阴山”,要么改成“但使龙城卫青在,不教胡马渡阴山”,这样才符合历史事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但使龙城飞将在,说的到底是卫青还是李广?
但使龙城飞将在,说的到底是卫青还是李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可以说是非常有名的了,很多人也一直都认为,这句诗中所说的“龙城飞将”指的是飞将军李广,这首诗自然也就是在赞美汉朝时期的李广将军了。但是却也有不少人认为,这里说的其实并不是李广,而应该是卫青,这又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是卫青,但是却很多人认为是李广?这两句诗说的到底是谁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龙城飞将到底讲的谁,这个问题是有争议的,而且也根本没有办法考证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因为不论你说是谁,都有能够让人信服的理由,我们也没办法把王昌龄叫出来让他告诉正确答案。所以,在这里我只分别举例,不能给出答案,老规矩,先看下全诗。《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李广认为“龙城飞将”是指李广,理由很简单,司马公在《史记》中为李广冠以“飞将军”的称号:广居右北平,...
· 揭秘:但使龙城飞将在的“龙城”在哪里?
唐朝诗人王昌龄有一首著名的《出塞》诗,诗的全文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诗的前两句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的感慨,后两句的意思是:只盼有威震龙城的李广那样的飞将军,率士奋战,御敌于国门(阴山)之外。李广是西汉名将,长期戍守北部边境,抵御匈奴南下骚扰,先后与匈奴七十余战,善于骑射,英勇顽强,匈奴称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畏惧、惊退,数年不敢犯边。那么,诗中的“龙城”究竟在哪里呢?目前主要有六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龙城”即“卢城”。宋朝王安石在《唐百家诗选》卷五中,将“龙城”改为“卢城”。阎若球《潜邱札记》卷二中作了解释,他认为,据《汉书·李广传》记载:“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呼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书》有“卢龙府、卢龙军”,所以,“龙城”就是右北平,应为“卢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
· 但使龙城飞将在的龙城指的是哪里飞将指的是谁呢
还不知道:龙城在哪里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这首的《出塞》脍炙人口,但是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问题:如“阴山在哪里?”,“飞将是指谁?”等问题。这两个问题在以前文章中做过分析,现在我们还有一个问题:龙城在哪里?在国内,以“龙城”为别称的地方有很多,如甘肃天水、甘肃武威凉州、山西太原、辽宁朝阳、山东诸城、河南濮阳、江苏常州、四川泸州泸县、广西柳州、黑龙江齐齐哈尔等等。到底哪里才是王大诗人诗中的那个龙城呢?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诗中的龙城和匈奴有关,一定是在北方。但是这还不够,要搞清这个问题,还是太难,因为涉及到前面我们提到的“飞将是谁”的问题。“飞将”是谁?主要有几种比较主流的说法,一种指卫青,一种是指李广。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统指卫青和李广两人的,为了避免问题过于复杂,这种说法暂且...
· 不教胡马度阴山中阴山说的是什么?阴山具体指的是哪里?
不教胡马度阴山中阴山说的是什么?阴山具体指的是哪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诗出自唐朝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出塞》。大家在上学时应该都有学过这首诗,意思是假如龙城的李广将军还在,绝不会让匈奴轻易南下度过阴山。那这里所说的阴山究竟是哪呢?实际上阴山山脉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可能大部分的朋友对阴山还是比较陌生的,这次就为大家做个基本的介绍,一起来了解下吧。阴山,确切地说应该叫阴山山脉,横亘于我国内蒙古中部,从地图上看恰好位于黄河大“几”字上方,是由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山峰组成,西起阿拉善高原,东至多伦以西的滦河上游谷地,从西向东包括狼山、乌拉山、色尔腾山、大青山、大马群山等,东西绵延1200多公里。阴山山脉平均海拔在1400米到2300多米之间,主峰为狼山西部海拔2364米的呼和巴什格。阴山山脉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南北...
· 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雄才汉武帝
汉武帝,名刘彻,生于汉景帝前元元年(前156年),卒于后元二年(前87年),景帝中子。前元四年(前153年)被立为胶东王,前元七年(前150年)被立为皇太子,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景帝去世,刘彻即位,以第二年为建元元年,创历代帝王有年号之始。汉武帝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国策略,国家欣欣向荣,一片繁荣景象。他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汉武帝即位不久,便下诏书,要求丞相、御史、列侯等各级官僚,推举贤良方正、敢于直言进谏的读书人到朝廷做官。同时,还鼓励天下吏民直接给皇帝上书,提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汉武帝求贤若渴,对于所上奏章,大都认真阅读,并从中选拔出不少有才干之人,如董仲舒、主父偃、严安、朱买臣等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再次下诏,命举贤良文学上书对策,董仲舒在所上《天人三策》里提出统一思想的主张,要求将那些不符合儒家六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