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北宋名相寇准是怎么抗辽的?宋真宗为什么事后把寇准给撤了?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05
转发:0
评论:0
北宋名相寇准是怎么抗辽的?宋真宗为什么事后把寇准给撤了?,北宋名相寇准是怎么抗辽的?宋真宗为什么事后把寇准给撤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

  北宋名相寇准是怎么抗辽的?宋真宗为什么事后把寇准给撤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辽朝欺侮宋朝无能,多次进犯边境。到宋太宗的儿子宋真宗赵恒即位后,有人向宋真宗推荐寇准担任宰相,说寇准忠于国家,办事有决断。

  宋真宗说:“听说寇准这个人好强任性,怎么办?”

  这个大臣说:“现在辽朝进犯中原,正需要像寇准这样的人来承担大事。”

  寇准在宋太宗时期担任过副宰相等重要官职,他的正直敢谏是出了名的。有一次,寇准上朝奏事,触犯了宋太宗。宋太宗听不下去,怒气冲冲站起来想回到内宫去。寇准却拉住太宗的袍子不让走,一定请太宗坐下听完他的话。宋太宗拿他没有办法,后来还称赞他说:“我有寇准,就像唐太宗有魏征一样。”

  但是正因为他为人正直,得罪了一些权贵,后来被排挤出朝廷,到地方去做知州。这一回,宋真宗看到边境形势紧急,才接受大臣的推荐,把寇准召回京城。

  公元1004年,辽朝萧太后、辽圣宗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前锋已经到了澶州(今河南濮阳,澶音chán)。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到朝廷。寇准劝真宗带兵亲征;副宰相王钦若和另一个大臣陈尧叟却暗地里劝真宗逃跑。王钦若是江南人,主张迁都金陵(今江苏南京);陈尧叟是蜀人,劝真宗逃到成都去。

  宋真宗听了这些意见,犹豫不决,最后召见新任宰相寇准,问他说:“有人劝我迁都金陵,有人劝我迁都成都,你看该怎么办才好?”

  寇准一看两边站着的王钦若和陈尧叟,心里早有了数。他声色俱厉地说:“这是谁出的好主意?出这种主意的,应该先斩他们的头!”他认为只要真宗亲自带兵出征,鼓舞士气,一定能打退辽兵;并且说,如果放弃东京南逃,人心动摇,敌人就会乘虚而入,国家就保不住了。

  宋真宗听了寇准一番话,也壮了胆,决定亲自率兵出征,由寇准随同指挥。

  大队人马刚刚到韦城(今河南滑县东南),听到南下辽军兵势强大,一些随从大臣吓坏了,趁寇准不在的时候,又在真宗身边唠叨,劝真宗暂时退兵,避一避风头。宋真宗本来很不坚决,一听这些意见,动摇起来,又召见寇准。

  宋真宗对寇准说:“大家都说往南方跑好,你看呢?”

  寇准严肃地说:“主张南逃的都是懦弱无知的人。现在敌人迫近,人心动荡。我们只能前进一尺,不可后退一寸。如果前进,河北各军士气百倍;如果回兵几步,那么全军瓦解,敌人紧紧追赶。陛下想到金陵也去不成了。”

  宋真宗听寇准说得义正辞严,没话可说,但是心里还是,定不下主意。

image.png

  寇准走出行营,正好碰到殿前都指挥使高琼。寇准冲着高琼说:“您受国家栽培,该怎么报答?”

  高琼说:“我愿以一死报国。”

  寇准就带着高琼又进了行营,重新把自己的意见向宋真宗说了一遍,并且说:“陛下如果认为我的话不对,请问问高琼。”

  高琼在旁边接着说:“宰相说的话是对的。禁军将士家属在东京,都不愿南逃。只要陛下亲征澶州,我们决心死战,击败辽兵不在话下。”

  宋真宗还没开口,寇准紧接着又逼了一句说:“机不可失,请陛下立刻动身!”

  在寇准、高琼和将士们的催促下,宋真宗才决定动身到澶州去。

  这时候,辽军已经三面围住了澶州。宋军在要害的地方设下弩箭。辽军主将萧达兰带了几个骑兵视察地形,正好进入宋军伏弩阵地,弩箭齐发,萧达兰中箭丧了命。

  辽军主将一死,萧太后又痛惜又害怕。她又听说宋真宗亲自率兵抵抗,觉得宋朝不好欺负,就有心讲和了。

  澶州城横跨黄河两岸。宋真宗在寇准、高琼等文武大臣的护卫下,渡过黄河,到了澶州北城。这时候,各路宋军也已经集中到澶州,将士们看到宋真宗的黄龙大旗,士气高涨,欢声雷动。

  萧太后派使者到了宋朝行营议和,要宋朝割让土地。宋真宗听到辽朝肯议和,正合他的心意。他找寇准商量说:“割让土地是不行的。如果辽人要点金银财帛,我看可以答应他们。”

  寇准根本反对议和,说:“他们要和,就要他们归还燕云失地,哪能再给他钱财。”

  但是,宋真宗一心要和,不顾寇准的反对,派使者曹利用到辽营谈判议和条件。曹利用临走的时候,宋真宗叮嘱他说:“如果他们要赔款,迫不得已,就是每年一百万也答应算了。”

  寇准在旁边听了很痛心,只是当着真宗面不便再争。曹利用离开行营,寇准紧紧跟在后面,一出门,一把抓住曹利用的手说:“赔款数目不能超过三十万,否则回来的时候,我要你的脑袋!”

  曹利用知道寇准的厉害,到了辽营,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定下来,由宋朝每年给辽朝银绢三十万。

  曹利用回到行营,宋真宗正在吃饭,不能马上接见。真宗急着要知道谈判结果,就叫小太监出来问曹利用到底答应了多少。曹利用觉得这是国家机密,一定要面奏。太监要他说个大概,曹利用没法,只好伸出三个指头做了个手势。

  太监向真宗一回报,宋真宗以为曹利用答应的赔款数目是三百万,不禁惊叫起来:“这么多!”他略略想了一下,又轻松起来,说:“能够了结一件大事,也就算了。”

  他吃完饭,就让曹利用进来详细汇报。当曹利用说出答应的银绢数目是三十万的时候,宋真宗高兴得简直要跳起来,直称赞曹利用办事能干。

  接着宋辽双方正式达成和议,宋朝每年给辽朝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历史上把这次和议叫做“澶渊之盟”。

  由于寇准的坚持抗战,到底避免了更大的失败。宋真宗也觉得寇准有功劳,挺敬重他。但是原来主张逃跑的王钦若却在宋真宗面前说,寇准劝真宗亲征,是把皇上当赌注,孤注一掷,简直是国家的一个大耻辱。宋真宗一想起在澶州的情景,真有点后怕,就反过来怨恨寇准,竟把那忠心耿耿的寇准的宰相职位撤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北宋名相寇准的简介寇准是怎么计废太子的?
寇准简介:寇准,北宋著名的宰相,历史上的名相之一,寇准一生最辉煌的事莫过于力劝真宗亲征,签订澶渊之盟,开启宋辽数十年的安定。下面就来看看寇准的小故事吧。莱国忠愍公寇准,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拚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寇准生于961年七月十四日(8月27日),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淳化五年为参知政事,其政治才能深受宋太宗赏识。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皇帝重用。太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
· 北宋名臣寇准简介寇准是怎么死的?
公元961年,寇准出生于华州下邽。寇家是名门望族,远祖苏岔生曾在西周武王时任司寇,因为屡建大功,所以准许他以官职为姓,苏家人从此以后便改姓寇。寇准的父亲后晋开运年间考中进士甲科,后应诏任魏王记室参军,后来以国公爵位封之,去世之后还被追赠为太师尚书令。祖上基因优良,寇准从小开始就表现的比常人更加聪慧敏捷。天资不错而又勤奋好学,所以年纪轻轻就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据说寇准在十四岁的时候,写出的许多诗篇就能引得众人赞扬,很是优秀。十五岁的时候已经精习《春秋》。寒窗苦读十年,寇准于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当时寇准才十九岁。十九岁的进士,足以证明寇准的能力出众。进士及第,初入仕途,寇准先任大理评事,后为巴东知县、成安知县、盐铁判官、尚书虞部郎中、枢密直学士等官。随着官职的升任,寇准越来越得到皇帝的重用。寇准是一个敢于直谏的直臣,时常因为大胆进谏而引得宋太宗怒火高涨。但是细细思想,宋太宗也知道寇准所说的是对...
· 北宋名臣寇准简介寇准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姓名:寇准别名:寇平仲美称:渭南三贤之一谥号:忠愍国籍: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北宋出生地:华州下邽出生日期:公元961年去世时间:公元1023年职业:政治家﹑诗人官职: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枢密使封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代表作品:《寇忠愍诗集》主要成就:澶渊退辽,开发雷州公元961年,寇准出生于华州下邽。寇家是名门望族,远祖苏岔生曾在西周武王时任司寇,因为屡建大功,所以准许他以官职为姓,苏家人从此以后便改姓寇。寇准的父亲后晋开运年间考中进士甲科,后应诏任魏王记室参军,后来以国公爵位封之,去世之后还被追赠为太师尚书令。祖上基因优良,寇准从小开始就表现的比常人更加聪慧敏捷。天资不错而又勤奋好学,所以年纪轻轻就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据说寇准在十四岁的时候,写出的许多诗篇就能引得众人赞扬,很是优秀。十五岁的时候已经精习《春秋》。寒窗苦读十年,寇准于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当时寇准才十九岁。十...
· 北宋名臣寇准是谁?寇准的生平介绍
寇准出生名门望族,也就是所谓的“官二代”。但是寇准可不是不学无术的官二代,有真材实料,十九岁的时候就考中了进士,当了一个小知县。寇准做到京官的时候,宋太宗就说,他有寇准这样的臣子,就像唐太宗李世民有魏徵那样的臣子一样。宋太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次寇准上谏,讲的话很难入耳,气得宋太宗起身就走。其他大臣都愣在原地,不敢出声,只有寇准上前扯住了宋太宗的衣服,劝他重新落座,慢慢地又把话给宋太宗讲了一遍。等宋太宗冷静下来,才晓得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寇准说的确实有道理,对寇准大加赞赏,寇准才入了君心。宋太宗一直未立储的事情烦恼,因为不晓得是立自己的儿子为好,还是要在哥哥赵匡胤的后代中选择储君。因为之前处置过一个建议立储的大臣,所以搞得其他大臣现在都不敢谈论这件事情,宋太宗找不到人商量。这时,寇准从青州回京了,宋太宗一听见寇准回来的消息,赶紧就把寇准召进宫来,带有一种责怪的语气问道:“你怎么才回来啊!...
· 寇准简介,寇准抗辽的故事
寇准简介: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p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九月,病逝于雷州。皇佑四年,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寇准抗辽的故事十一世纪初,辽国大举入侵,北宋人心惶惶,有些大臣主张迁都逃跑。这时,一位大臣竭力主张抵抗,并竭力劝说宋真宗御驾亲征。这位大臣就是宰相寇准。寇准从小聪明好学。十九岁那年,他考上了进士,先后在地方上和朝廷里做官。他耿直刚强,办事果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