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禵为什么会跟亲哥哥反目成仇?导致被圈禁被圈禁13年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雍正帝的亲弟弟,为争夺储位与哥哥反目成仇,失败后被圈禁13年,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正所谓“皇权之下无亲情”,面对着至高皇权的,即使亲如父子、兄弟者往往也会争得不可开交,轻则关系破裂,重则骨肉相残,在漫长的王朝史当中,这现象从来都是屡见不鲜。比如,雍正帝与其亲弟弟允禵之间的恩恩怨怨,便是其中的典型。
允禵本名胤祯,生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月初九,是康熙帝的第十四子,雍正帝胤禛的亲弟弟,生母为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时为德妃)。允禵自幼聪明过人、才能出众,以故深受康熙帝的喜爱,从少年时代起,就频繁地扈从其父出巡,在锻炼才干的同时,其名望也大为增强。
允禵虽然是胤禛的亲兄弟,但前者生性洒脱,后者为人深沉,再加上胤禛自幼被佟皇后抚养,跟母亲非常生分,所以兄弟二人的关系很疏远。在康熙帝晚年的“九子夺嫡”争斗中,胤禛属于太子胤礽一派,而允禵则依附于八阿哥胤禩,双方势若水火,在这种背景下,兄弟二人的关系更是由疏远变为敌对。
胤禩为人谦和、好笼络人,所以无论在宫中还是外朝,都拥有一大帮“铁杆”支持者。胤禩因有夺嫡之心,便勾结大阿哥胤禔百般诬陷胤礽,终于导致他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初次被废。当康熙帝了解实情后,便怒斥胤禩妄蓄大志、企图谋害胤礽。此时,允禵站出来替胤禩辩解,结果却让康熙帝更加愤怒。
康熙帝于盛怒之中,想要手刃允禵,幸好有皇五子胤祺跪抱劝止,其他皇子也叩头恳求乃父息怒,才使得允禵躲过一劫(“允禟语允禵,入为允禩营救,上怒,出佩刀将诛允禵;允祺跪抱劝止,上怒少解。”见《清史稿·卷二百二·列传第七》)。然而在为允禵求情的兄弟中,唯独不包括胤禛,可见兄弟二人关系之糟。
等到胤禩的夺嫡计划彻底破产后,允禵遂由幕后走向前台,意图完成胤禩未竟的事业。此时,太子胤礽因罪第二度被废,胤禛随即也挺身而出,同样成为储位有力的争夺者。就这样,胤禛、允禵这对亲兄弟,便在夺嫡斗争中正面碰面,无论谁胜出,都将给一大批人的命运带来巨变。
康熙帝在临终前的几年时间里,对于择立哪位皇子接班一直犹豫不定,但是给外人透露出的信号,却是传位给允禵的可能性更大。康熙帝为提高允禵的人望,便任命他为抚远大将军,以讨伐准噶尔。允禵驻扎青海后,被特许使用“大将军王”的称号与当地王公打交道,并号令地方。由此,允禵的名望更盛。
然而让允禵意想不到的是,就在他征战之际,却突然接到康熙帝驾崩、胤禛继承帝位的消息。雍正帝即位后,下令解除允禵的兵权,并让他火速回京守丧。此时允禵尽管手握24万精兵,并且在京中党羽亲信甚多,完全有“资本”跟哥哥一决高下,但此时的他早已心智大乱,所以根本没做任何抵抗,便交出兵权回京,成了哥哥手中随时待宰的“羔羊”。
允禵入京后不久,便因在景山寿皇殿拜谒康熙帝灵柩时跟雍正帝发生争执,被后者下令革去王爵,并于景陵读书。不久,因皇太后(即雍正帝的生母乌雅氏)去世,皇帝为告慰母亲,才将允禵晋升为郡王,但仍然限制他的自由。
随着帝位的日渐稳固,雍正帝对允禵的态度也愈来愈严酷,先是把他圈禁在景陵(今河北遵化马兰峪)附近的汤泉,后又以“与奸徒勾结”的罪名,将他押解回京,囚禁于景山寿皇殿内。允禵前后被圈禁13年时间(1722-1735年),由血气方刚的青年人逐渐被消磨为暮气沉沉的中老年,跟一个“活死人”没有任何区别。
四年,诸王大臣劾,请正国法。谕:“允禵止於糊涂狂妄,其奸诈阴险与允禩、允禟相去甚远。朕於诸人行事,知之甚悉,非独於允禵有所偏徇。今允禵居马兰峪,欲其瞻仰景陵,痛涤前非。允禵不能悔悟,奸民蔡怀玺又造为大逆之言,摇惑众听,宜加禁锢,即与其子白起并锢於寿皇殿左右,宽以岁月,待其改悔。”引文同上。
乾隆帝即位后,下令解除对允禵的圈禁,此时的他已是年近半百的“准”老人。此后十余年间,允禵先后被封为奉恩辅国公、多罗贝勒、多罗恂郡王,并先后任正黄旗汉军都统、总管正黄旗觉罗学等职。不过,这时允禵年事已高,在政治上已经不可能再有作为。乾隆二十年(1755年),允禵薨逝,终年67岁,死后被赐谥“勤”。随着允禵的病故,其与兄长雍正帝之间的恩恩怨怨也随风而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