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为什么能上李世民功臣榜?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2
转发:0
评论:0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为什么能上李世民功臣榜?,“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为什么能上李世民功臣榜?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为什么能上李世民功臣榜?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作为大奸臣虞世基的同胞兄弟,同父所生,居然性格和修为判若两人,却还能和平共处,生死相依,这简直就是人伦奇迹。

  而作为初唐著名诗人(其共历南陈、隋和初唐三朝),其诗风和做人风格一样,都是清新脱俗、刚健有力(一如其书风)。虞世南曾有一个权倾朝野大哥,原本也是能大富大贵的,如果他也能像哥哥一样溜须拍马把灵魂也卖掉的话。只是他却不想那样做人,于是自甘寂寞,耐得清贫,从不趋炎附势、贪财逐利,可谓是静心寡欲,诚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把书读好”,有时废寝忘食到十天都不洗漱,这样疯狂读书破万卷的结果,当然是“书痴者文必工”,声名远播,诚如他的那首著名的咏物诗《蝉》一样:“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因为占领了学问的至高点,不用炒作也不借助他物,自会闻名遐迩,好评如潮,惹得官家垂青。陈文帝知其博学多才,立马召为法曹参军。入隋之后又做了秘书郎,后迁起居舍人。

  虽然因性情耿直不喜拍马屁,十年不徙,但是金子总会发光。一到了唐朝,有真才实学的虞世南正巧碰到了爱惜人才的英主李世民,立马身价倍增,先是引为秦府参军,然后授为宏文馆学士,与大名鼎鼎的大唐贤相房玄龄同掌文翰,几乎与其平起平坐,是不可多得的首长大秘,又担任著作郎,官至秘书监,在隋炀帝手下默默无闻的他,还在唐朝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能言善谏,为“贞观之治”立下殊功,成为了著名的政治人物,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是也,在此也对其始终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不自甘堕落表示敬意,非一般的历史发展眼光是也。难怪李世民对其推崇备至、赞誉有加,谓之“当代名臣,人伦准的”(曾有要代兄受死的壮举,前文写其兄虞世基时提过), 称其有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评价奇高。

  要说虞世南的博闻强记,史料曾说有一次李世民想在屏风上书写《列女传》,但一时疏忽没有临本,正当大家面面相觑之际,记性极好的虞世南,居然就在朝堂上一口气就能一字不错地默写出来,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被镇住了,然后便引来了满堂喝彩,大家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虞世南可谓是“文如其人”,虽然是笔杆子出身的近臣,所写之诗也大都是奉和诗,但却不是其他一味媚态的“政治诗人”可比,也可谓是其刚正不阿、光明磊落的人生信条的延续,也是其时治世政通人和的真实记录。而他的一些咏物风景诗,更是清丽可人、妙趣横生,颇有哲理。比如《赋得临池竹应制》:“欲识凌冬性,唯有岁寒知”、《奉和咏风应魏王教》:“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都很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而前文提到过的《蝉》诗,据说是唐朝最早的一首咏蝉诗,也是朴实无华却寓意高远,很为人称道。据说此诗是诗人和英主李世民纵论国家大事时有感而发,很是应景。清人施朴华在《岘佣说诗》中曰:“《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其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能把此三人的咏蝉诗相提并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此诗的强大影响力。史料显示虞世南“集三十卷,今编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三十六)”。

image.png

  此外,虞世南还是一个大书法家和不错的文史专家,他的书法遒劲有力、刚柔并济,有历史研究者认为“他与当时的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唐初四大书法家,而虞世南又是四人中最优者。”据说同是诗人和书法家的李世民学书法时就以其为师,以至于他死后李世民悲痛欲绝,认为再也没人能够和他讨论书法了,也印证了虞世南书法的段位之高。而他所编修的《北堂书钞》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类书之一,可谓是博学多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琼——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将。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转投王世充,因见王世充为人奸诈,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投唐后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一个能在万马军中取敌将首级的勇将,但也因此浑身是伤。唐统一后,秦琼久病缠身,于贞观十二年(638)病逝。生前官至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死后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谥曰“壮”。贞观十七年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人物评价来护儿: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岂得以卑贱处之?李世民:司徒赵国公无忌、……故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志元、……故徐州都督胡壮公秦叔宝等:或材推栋梁,谋猷经远,纲纪帷帐,经纶霸图;或学综经籍,德范光炜,隐犯同致,忠谠日闻;或竭力义旗,委质藩邸,一心表节,百战标奇;或受庙堂,辟土方面,重氛载朗,王略遐宣。...
· 隋代默默无闻:虞世南为何能上李世民凌烟阁功臣榜
作为大奸臣虞世基的同胞兄弟,同父所生,居然性格和修为判若两人,却还能和平共处,生死相依,这简直就是人伦奇迹。而作为初唐著名诗人(其共历南陈、隋和初唐三朝),其诗风和做人风格一样,都是清新脱俗、刚健有力(一如其书风)。虞世南曾有一个权倾朝野大哥,原本也是能大富大贵的,如果他也能像哥哥一样溜须拍马把灵魂也卖掉的话。只是他却不想那样做人,于是自甘寂寞,耐得清贫,从不趋炎附势、贪财逐利,可谓是静心寡欲,诚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把书读好”,有时废寝忘食到十天都不洗漱,这样疯狂读书破万卷的结果,当然是“书痴者文必工”,声名远播,诚如他的那首著名的咏物诗《蝉》一样:“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因为占领了学问的至高点,不用炒作也不借助他物,自会闻名遐迩,好评如潮,惹得官家垂青。陈文帝知其博学多才,立马召为法曹参军。入隋之后又做了秘书郎,后迁起居舍人。虽然因性情耿直不喜拍马屁,...
· 虞世南一介文官,为什么却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虞世南一介文官,为什么却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是隋唐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被称为唐初四大家之一,一生著有多篇作品,在书法上也有着很高的成就。而虞世南还有另一个头衔,他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只是一介文臣,为什么却能入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呢?可能这是不少朋友的疑问。实际上虞世南虽是文人,但行事刚烈,敢于直言劝谏,所以深的李世明的敬重。下面就就为大家介绍下虞世南这个人物,一起来了解下吧。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大多数人,都是为李世民打天下的时候立下赫赫战功的猛将。但是也有一个例外,此人没有和李世民南征北战过,没有陪李世民一起经历过生死,他没有盖世的武功,也没有久经沙场,他就是虞世南,那么为何他还可以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呢?虞世南就是一个特例,他曾经是窦建德的手下后来投降了李世民。在李世民手下得到重用,后来被李世民封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世民也曾经这样评价过虞世南——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
· 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是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人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皆真人大小,时常前往怀旧。李世民是很会当皇帝的,尤其在君臣关系上十分老到,凌烟阁一事就是例子。不过也不能说那只是个政治手段,当时李世民也已是个老人,老人总爱怀念往事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啊,相信他把他那些老部下绘入凌烟阁,其中的真情也不会少。这二十四人的姓名与事迹如下:赵公长孙无忌第一。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自幼与李世民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李世民。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尤其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谋作用。终身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李世民去世后,受遗命辅佐唐高宗。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失宠,后来被诬陷谋反,自杀。赵郡王李孝恭第二。其父为李渊堂弟,李渊起兵后,他负责经略巴...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由来:哪些人上了凌烟阁榜单
唐代长安城皇宫内三清殿旁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名为凌烟阁。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凌烟阁来陈列由阎立本所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即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并时常前往怀旧。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皇帝,很善于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恩威并施,双管齐下,把一个个能人异士治理得服服贴贴,却又使名将功臣多半得以善终。凌烟阁二十四元勋像就是例子。当时李世民年迈体衰,开始怀念往事,追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战斗岁月。将他那些老部下的形象绘入凌烟阁,以为人臣荣耀之最,此后凌烟阁功臣成为唐代豪杰从军报国功成名就的标志。李贺《南园十三首》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太宗一朝,君臣共同努力,结果出现贞观盛世,正如太宗所言,“于兹十有馀年,斯盖股肱罄帷幄之谋,爪牙竭熊罴之力,协德同心,以致于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