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强势了半辈子的武则天,最后却栽在了儿子手上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1
转发:0
评论:0
强势了半辈子的武则天,最后却栽在了儿子手上,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武则天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我们都知道,在我国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武则天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我们都知道,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上,只出现过一位女帝,就是在唐朝时期的武则天,她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后来一步一步成为了李治的皇后,协助李治治理朝政三十多年后,已经67岁高龄的武则天选择自己登基,并且改国号为周,自称是皇帝,不过在武则天81岁生日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让她意想不到的事情,就是神龙政变,通过这场政变之后,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皇帝建立的周国也轰然倒塌,其实客观的说,武则天有想过要把江山还给李唐,但万万想不到是以这样的方式。

  当时已经年老的武则天开始沉迷于享乐,而朝政就交给了她非常宠信的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管理,渐渐的对朝廷的控制力下降,而这些男宠们的介入,也让原本相对安定的武周政权陷入动荡,当时武则天生病整日卧床不起,外人根本接触不到武则天,所有事物都必须有张易之等人接手,这让朝中大臣们难免会多想,于是在张柬之等人的谋划下,神龙政变就开始了。

image.png

  就在神龙元年的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等人带着五百多名羽林军来到了玄武门,然后又派人去东宫迎接李显,他们也知道,如果只有自己带兵哗变的话,最终会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让李显出头的话,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是将皇权还给李家,一开始李显还是非常犹豫的,毕竟一直被母亲武则天压制着,根本不敢有半点怨言,但在张柬之等人的极力劝说下,还是同意一同前往。

  其实张柬之等人也并不敢直接与武则天对抗,打着消灭叛党的旗号,直接在集仙殿走廊上将张易之兄弟二人斩首了,这时候在迎仙宫养病的武则天还被蒙在鼓里,直到被士兵围绕起来后,才惊慌失措的站起来,询问怎么回事,而张柬之早已想好了说辞,说张易之和张昌宗想要谋反,但已经被他们奉太子的命杀掉了。

  武则天当然不信这些人说的话,就问站在人群中的李显,李显因为年纪尚小,而且一直被武则天强势的压制着,现在又被母后问到,显得有些惊慌失措,最后还是旁边的大臣打个圆场,说李显太子当初被立为太子后,这么多年一直没有登基,但现在民心所向,都希望李家能重新做皇帝,武则天一看也明白了事情的缘由,知道自己武周的气数已尽,现在是非退位不可了。

image.png

  现在的武则天可以说是她一生中最悲伤的时候,倒不是因为要退位,前边也说道,武则天知道自己早晚要将皇位还给李家的,只不过没想到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而这些谋划的大臣中,很多人都是被武则天提拔上来的,现在却没有一个人帮着她说话,自己这一辈子建立了武周,耗费了武则天无数的心血,现在却被说成什么都不是,这才是最让武则天难过的地方,最后武则天因为本身生病的缘故,感到非常疲倦,就答应下了退位,让众位大臣和李显先退下了。

image.png

  第二天武则天就颁布了制书,通告天下,以后将由太子李显执掌朝政,并且天下大赦,在第三天,武则天正式将帝位传给了太子李显,其实通过历史的记载,我们也能看出,李显这个人本身没有太大的本事,而武则天其实也知道,如果将天下交给李显的话,唐朝并不会像这些大臣所说的那么安稳,不过这时候的武则天也顾不了这么多了,这场政变也是标志着武则天的政治生涯彻底结束。

  退位之后的武则天也从之前的宫殿搬出来,来到了上阳宫生活,过上了半隐居的日子,就在原本大家都以为,新上任唐中宗李显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抢夺他皇位大半辈子母后时,却发现李显不仅没有难为武则天,反而更加的尊重,几乎每十天都要去上阳宫看完她一次,不过这时候的武则天心情一天比一天糟糕,加上本身还有病的情况下,身体也一天比一天消瘦,原本每天忙忙碌碌日理万机的生活,现在却空荡荡的,衰老的非常快,最后在公元705年的12月16号的时候,武则天病逝,享年82岁,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就此陨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从一个市井小民到大丞相,却栽在了自己儿子手上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安禄山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较为著名的一个朝代,有过大唐盛世,也发生过安史之乱。而今天要说的主角正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之一,安禄山。安禄山出生于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父亲是外族胡人,母亲是游牧民族人。传说他的母亲还是部落的一个巫婆,懂得一些巫术。而早年安禄山和他的母亲一直没有孩子,正是他的母亲带着他的父亲去求神才得以有了安禄山这个孩子。安禄山出生后不久父亲就病逝了,于是年幼的安禄山跟随母亲改嫁去了。叛逆的安禄山来到后开始混迹于大街小巷,成了一个小混混。安禄山人生轨迹的转折点发生在他的一次偷盗行为。因为偷羊被当地官府抓住,因为在唐朝偷盗行为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因此当时的幽州节度使张珪原本是打算将其乱棍打死。然而安禄山竟然巧舌如簧,一番言语下来竟然打动了张珪,认为安禄山是个人才,并将其收为义子,留为己用。由于安禄山本身很强壮,表现优异很快就受到了官府的赏识...
· 他能让诸葛亮大败而归,却为何栽在了司马懿手上?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他能让诸葛亮大败而归,却为何栽在了司马懿手上?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魏文帝曹丕死的时候指定三个人辅政,分别是曹真、陈群和司马懿。陈群在政治上与司马懿相互呼应,辅政班子里呈现二比一的局面,但司马懿如果试图有所作为仍然困难,因为他必须越过手握军权的曹真这一关。曹真是曹操的族子,勇猛异常,长期担任虎豹骑的指挥官,魏文帝时担任了大将军,战功累累,在军中素有威望。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的总指挥并不是司马懿而是曹真,曹真审视度势,派张郃出击街亭,大败马谡,扭转了战场形势,诸葛亮被迫撤军。曹真判断出诸葛亮陇右失利后下一次出兵将会争夺陈仓,于是推荐郝昭、王生守陈仓,加紧修筑防守工势。诸葛亮二次北伐果然率数万人马直取陈仓,而郝昭的部下仅有一千多人,诸葛亮用了云梯、冲车、地突等各种手段攻城,都被郝昭化解,连攻二十多天,“亮无计”,曹真派出的救兵也到了,诸葛亮撤走。陈仓之...
· 武则天作为女人如此强势,为什么自己的儿子却个个懦弱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性帝王,不论是生前的几十年间,还是身后的几千年来,都从来没有真正脱离人们的视线。且不论正史野史如何记载,小说传奇如何演绎,人们时时刻刻都在往她的无字碑上增添着更多的内容,记载着远远超越历史本身的厚重内容。她的一生是一个女人所能达到的一种极致,而这种极致又是方方面面的,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宋庆龄先生就曾称赞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封建社会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的四个儿子除了早逝的儿子外个个懦弱。有这方面的因素,就好像吕雉的儿子一样,什么都包办的母亲让孩子很难成长,而且因为控制欲太过而孩子没及时唤醒自我意识,或者是自我意识被压制,只能听从母亲的摆布。不过还需要考虑实际掌控权的问题,好像光绪就是想独立,但慈禧不给他机会,你又怎么知道武则天的儿子不是这样呢?具体的表现什么的还不是史官一支笔说了算?最有道理的应该是武则天为了登机是可以把自己儿子杀掉...
· 萧何帮着刘邦杀韩信是为了什么?自己却差一点死在了刘邦的手上?
刘邦是西汉的开国皇帝,而韩信与萧何则是他最得力的大臣,共同见证了西汉王朝的建立。刘邦成了皇帝,萧何为丞相,韩信为大将军。但最终,韩信被萧何所杀,萧何差一点死在了刘邦的手上,这结局令人唏嘘。刘邦与萧何韩信,生于公元前231年,是淮阴人。韩信年少时,是一个市井的小混混。有一日,韩信突然醒悟,认为自己不能再这样荒废下去。于是,韩信便去了项羽的军队,希望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但奈何项羽并不看重韩信,认为他没有什么真才实学。那时正逢刘邦入蜀地,韩信便转投到了刘邦的麾下。刚开始时,刘邦只是封了他一个看管粮草的小官而已。有一日,韩信偶遇时任刘邦谋士的萧何。在经过一番交谈后,萧何认为韩信是一个有杰出军事才能的人,便回去向刘邦推荐了韩信。在萧何的游说下,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韩信也没有辱没大将军这个称呼,一生建功无数,为西汉立下了汗马功劳。等到刘邦成为皇帝后,便开始猜忌那些功高震主的大臣们。很不幸,韩信就是其中...
· 李牧之死:李牧竟是死在了自己的君主手上了?
李牧,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统帅,是赵惠文王时期李兑的后代。战国末期,李牧是缓解赵国危局的唯一将领,自古以来都有“李牧死,赵国亡”的称号。李牧一生的功绩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抗击匈奴,另一方面是抵御秦国进犯。赵国在赵武灵王的时期,在政治和军事上进行“胡服骑射”的改革,军事力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到了赵惠文王时期,匈奴的力量又逐渐恢复起来,并不断骚扰赵国边境,于是赵王派李牧去抗击匈奴。网络配图李牧在防御匈奴方面采用有效的措施,从而大大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有效地防御了匈奴的进犯,同时也受到了士兵的爱戴。在对待匈奴入侵的举措上,李牧选择避而不战的策略,保存了赵军的实力。之后,等到他觉得赵军的能够抵抗匈奴了便让村民放牧来吸引匈奴。匈奴派小兵入侵,赵军佯装失利,匈奴首领以为赵军逃跑了便大举进入赵地,结果被赵军包围,匈奴落败而逃。之后的十多年里,匈奴都不敢靠近赵国。赵王迁三年,秦军派人攻打赵国,赵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