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为什么说蓝玉的死是必然的?真相是什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63
转发:0
评论:0
为什么说蓝玉的死是必然的?真相是什么,蓝玉之死是必然,他除了自以为是,还做了一件让朱元璋忌惮的事。下面小编为大家详

  蓝玉之死是必然,他除了自以为是,还做了一件让朱元璋忌惮的事。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玉因为谋反罪被“剥皮实草”,株连三族,另有十三侯、二伯受到牵连,“蓝玉案”共有一万五千多人被杀,成为明初第一大案。

  蓝玉是常遇春妻弟、太子妃的舅舅,他还是朱元璋为太子朱标留下的武将集团核心人物,为何会沦落到如此下场?有人说是因为朱元璋嗜杀,容不下任何一个功高的开国武将,事实上,蓝玉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

image.png

  一生立功无数,洪武十二年,蓝玉被封为永昌侯,不过蓝玉最辉煌的战役还要数“北上破元”,洪武二十一年,他率领15万军队北征,在捕鱼儿海大败北元可汗脱古思帖木儿,俘获八万多人、牲畜十五万余头,蓝玉又一举攻占哈剌章营,获人、畜六万。

  此役之后,蓝玉的贪欲暴露出来,朱元璋本来要封他为“梁国公”,但就在班师回朝的途中,他犯了一件大错,竟私自霸占北元妃子,致使元妃羞愧自杀,让王师授人以柄,朱元璋知道后大怒,虽没有惩罚蓝玉,但把他的封号改为“凉国公”。

  蓝玉不仅没有吸取教训,反而愈加恣意骄横,在一次皇帝举办的酒宴上,他竟口出狂言,说自己军权在握,可随意操控,任何人的升降进退都由他说了算,试想一下,即使蓝玉说的是醉话,朱元璋难道就不往心里去?

image.png

  这其实是蓝玉内心真实的想法,他已经慢慢不把君主放在眼里,甚至开始对朱元璋的封赏讨价还价,比如西征返回后,朱元璋封他为太子太傅,蓝玉竟然说:“我难道不能做太师吗?”这句话传到朱元璋耳朵里,算是对他彻底失望了。

  除此这些之外,蓝玉还做了一件让朱元璋最忌惮的事,那就是广收义子,广到什么程度,说出来让人瞠目结舌,他的义子竟有上千人之多,还大都是一些仗势欺人之辈,而且还在军中担任要职,更可怕的是,这些人只听蓝玉一个人的,连朱元璋都差使不动。

  太子朱标如果没死,朱元璋或许还能留他,但年轻的朱允炆绝对驾驭不了,仅凭这一点,朱元璋就要将蓝玉及其党羽铲除,更何况蓝玉自己还不知收敛,净干一些有悖君臣之事。

image.png

  眼看朱元璋对自己越来越不信任,蓝玉心里开始有了盘算,朱元璋正愁没理由杀他,蓝玉竟开始密谋造反,准备趁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朱元璋可是耳目遍布天下,消息很快传来,他就先下手将蓝玉及党羽一网打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蓝玉谋反的历史真相
北方元朝残存势力和南方的倭寇是明王朝的心腹大患,同时也是罗织罪名的有力工具。“蓝玉案”是“胡惟庸案”的继续,在“胡蓝党案”中,很多人被冠以“通倭通虏”的罪名,含冤而死。蓝玉党案共计诛杀了二万人,是洪武年间影响深远的一件大案。吕景琳先生曾发表《蓝玉党案考》一文,认为此案“是完完全全的一个假案,不但牵连而死的一二万人是无辜的,就是蓝玉本人也是没有谋反的行动和策划”(《东岳论丛》)。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呢?蓝玉的功与过蓝玉(?~1393年)是淮西勋贵集团的重要人物,为洪武年间拜为大将军的三员骁将之一(另两位是徐达、冯胜),曾为明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蓝玉,定远人,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小舅子。他生得高大威武,面颊红紫,投奔朱元璋队伍后,初隶常遇春帐下,临敌勇敢,所向克捷。常遇春多次向朱元璋夸奖他的战功,他因此由管军镇抚累升至大都督府佥事。洪武四年(1371)从傅友德入川,讨伐明升夏政权,攻克阶...
· 为什么说科举制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鱼朝恩是唐朝一位擅权宦官,安史之乱的时候他随唐玄宗一起逃跑,因护驾有功深得玄宗信任。他入宫的时候仅仅是一名太监,后来逐渐由三宫检责使到掌管军政大权。他的出现为唐朝的宦官专权打下了基础,加强了宦官的实力。同时也反映了出唐朝中,晚期朝现的不同问题。鱼朝恩像在文言文《鱼朝恩专权》里面可以看出鱼朝恩专权十分严重,当时朝中很多大臣都不敢与他抗衡。朝中决定政事都要与他商议之后才敢做出决定,一旦没有经过他商议便大发雷霆。后来皇帝大臣都不喜欢他,但又不敢得罪他。鱼朝恩小儿子鱼令徽十五岁就在朝廷任职了,皇帝亲自赐于他绿衣。没过多久,鱼令徽则向父亲告状自己的等级较低被别人看不起。鱼朝恩听了之后非常生气,随即上奏皇上,说小儿鱼令徽官职太低受人欺负,要求皇上赐于他金腰带和紫服。当时紫服是文武官员三品以上才能穿戴,而鱼令徽职位远远不够。当时皇上还没有来得急准奏,鱼朝恩便命令相关人员拿来了紫衣,鱼令徽接过紫衣立即向皇...
· 为什么说杨修的死跟曹植有关?真相是什么
杨修是因为“鸡肋”而死?他的死不仅与曹植有关,还与身份有关!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说起杨修,人们往往会想起另一个词,鸡肋。而且在《三国演义》之中,曾提及曹操当年进军汉中,与刘备对峙良久而不能建立寸功,此时的曹操已经有了撤退之心。恰巧当晚喝鸡汤,曹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就在此时,夏侯惇入帐内,问曹操夜间口号。曹操随口回答:“鸡肋!鸡肋!”行军主簿杨修在听到鸡肋二字时,就读懂了曹操的意思,于是让众人收拾行李。曹操觉得自己的心思被杨修猜中,于是以扰乱军心为由,将杨修处死。说起来,杨修之死,世人往往认为和鸡肋有关,也就是和杨修的“自作聪明”有关。毕竟杨修不但可以猜出门中写活,酥上写合时曹操的内心活动,更是在曹操称自己梦中杀人时一口道出曹操说谎,可见杨修虽然有小聪明,但他的情商却很低,因此才被曹操所记恨。但事实上,杨修之死并不仅仅之死因为他耍小聪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首先,杨修...
· 为什么说韩信的死是他一手造成的?真相是什么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韩信死得冤枉,但他的死却是自己一手造成的。韩信,西汉著名开国功臣,早年跟随刘邦一起打下汉家天下,在建立汉朝的过程中有不世之功。韩信领兵打仗的能力在当时几乎无人能出其右,他曾自称其将兵“多多益善”,刘邦也曾直言:“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样一位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最后却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无不引人唏嘘。对于韩信,历来褒贬评说不一,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他是因谋反而罹祸,后世亦有许多人认为韩信本无反心。无论韩信是否有反心,不得不说,其悲剧的结局早在很多事情中就已现出端倪。韩信早年为布衣之时,在乡里名声十分不好,既穷困又无品行,常靠去各家寄食度日。按说这样的人看起来一辈子也只会是一个游手好闲之徒,可韩信偏偏就不是,往往越是在穷困潦倒之时越能看出一个人不凡的一面。韩信曾在亭长家寄食过数月,后来遭到亭长妻子的厌弃,每次都赶在他来之前赶紧把饭吃完,...
· 为什么说孙休是被迫做的皇帝?真相是什么
孙休在他幼年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已经去世。在他的父亲去世之后,他家里的状况就很混乱。所以他就想要控制一下局面,但是效果并不明显。那么他的父亲遗留下来的是什么东西呢?他的父亲留下的遗产是东吴的江山和一堆顾命大臣。本来他的父亲去世,这对于新帝登基,稳定大局,应该是一件好事。但是实际上效果并不是很好,孙弘说:我的国王还没有死,他让我消灭你这个逆子。虽然孙休心里很不好受,但是他知道发生这种情况也不能全怪他们。因为借搞事情争夺话语权是他们东吴的传统。孙休是一个比较孝顺的孩子,他觉得他的父亲的事情还没有办完,要尊重一下死者比较好。有人就说那你也要做一些事情去阻止他们呀!孙休也没办法,他还是想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因为孙休并不在乎职位和皇位之争,他讨厌权贵的纷争。这件事最终导致了诸葛恪反杀了孙宏稳定了局势,最终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并不是谁的嗓门大谁就能赢的。他的弟弟孙亮很顺利的继承了大统,给了孙休一个琅琊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