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为什么会没有人反对朱棣削藩?原因是什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43
转发:0
评论:0
为什么会没有人反对朱棣削藩?原因是什么,同样是削藩为什么没人反朱棣?果然朱棣比朱允炆更适合当皇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

  同样是削藩 为什么没人反朱棣?果然朱棣比朱允炆更适合当皇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朱元璋建立明朝做了皇帝以后,明朝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元朝的一些制度,比如在中央设置中书省、御史台等,在地方上设立行书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明朝的行政机构都是如此,但是,这样不利于加强皇权。

image.png

  于是,在洪武九年与十三年,朱元璋对明朝的官僚机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削弱了中书省的权利,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即使如此,朱元璋还是不放心,因为历朝历代地方割据实力给朝廷造成威胁,甚至推翻朝廷的事例太多了,于是,朱元璋决定分封藩王,让自己的子孙对地方的军政进行监督和限制。

  也因此,朱元璋不只一次的说过:“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说做就做,出了嫡长子朱标之外,其他的皇子都被派往外地任藩王。以朱元璋的资历、威信,这些藩王自然不敢有异心,但是,对皇帝朱允炆来说就不一样了。

  朱允炆在做皇太孙的时候就表达过对藩王的担忧,当他坐上皇位没有多久,他就听信黄子澄的话开始削藩,不过,朱允炆进行的削藩并不是缓慢、按部就班的进行的,他恨不得一下子就将自己的叔叔们杀掉,在他继位的四年间,他唯一的任务就是削藩,他不仅把自己的叔叔湘王给逼得,并且还将叔叔周王给流放到云南当人猿泰山。

image.png

  野心大、权力大、军事力量强的燕王朱棣自然不想步湘王、周王的后尘,于是,他便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夺得了皇位,朱棣做上皇帝以后,他是绝对不允许其他藩王效仿自己的,皇帝朱棣虽然宣布“祖宗成法有改易者,仍复其旧,”但他却把建文帝的削藩政策保留了下来。

  朱棣虽然也展开了削藩,为什么没有其他藩王反他呢?同样是削藩,朱棣采取的是缓慢、温水煮青蛙的措施,朱棣的削藩措施,证明了他比朱允炆更适合做皇帝,那么,朱棣是如何削藩的呢?

  第一,朱棣虽然恢复了藩王的爵位,但是,对当初建文帝遣送到内地的藩王不再进行变动,并且还将边防手握重兵的藩王调到内地,同时趁机削减他们的护卫军,将藩王的三护卫削减为一护卫,诸王的护卫因此逐年减少,到最后只剩下一护卫,有的只留下三五十人。

image.png

  第二,对于犯了错误的藩王,朱棣并不像建文帝那样急着对他们进行惩处,而是先以书告诫,如若藩王仍然一意孤行,才对其进行惩罚,最后再将其贬为庶民,朱棣的这一做法,避免了藩王的仇恨、趁机叛乱,并且还达到了杀一儆百、削藩的目的。

  第三,不再让诸王节制、指挥武将、军队,而是将地方的军事指挥权交给都司卫所和边将武臣当中,这样一来,朱棣就直接控制了地方的军事力量。所以,朱棣坐上皇帝没有多久,他就派“靖难之役”中的功臣去到藩王属地去接管军事指挥权。

  除此之外,朱棣还采取了很多削藩的措施,例如“王府不得朝命,不许擅役一军一民及领一钱一物....”。

  综上所述,朱棣虽然也进行了削藩,但是,他是逐步、缓慢、有步骤有计划的削藩的,他的削藩措施易于被藩王接受,所以,才没有藩王反他,相比较建文帝,朱棣的确更适合当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朱棣夺权称帝,巧削藩王,为什么会留着朱盘烒?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朱棣夺权称帝,巧削藩王,另一侄子为何能活着做世子?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为了加强政府的统治,把土地分封给众儿子。在朱元璋去世以后,刚登基的朱允炆知道,拥有兵权的各位王叔很可能会做乱,于是就准备削藩。燕王不想自己的势力就这样被削弱,于是就起兵,就是这场战争改变了宁王嫡长子朱盘烒的未来。这场战争开始之前,燕王朱棣控制了手握重兵的宁王朱权,将朱权手底下的大宁军,骁勇善战的骑兵收为己用;通过宁王家眷,使宁王为他效力,并且许诺到时候分天下给朱权。建文帝朱允炆调兵遣将,击退燕军的进攻,但是由于用错了人和道义上的说法,贻误战机,渐渐才让燕王有了胜利的希望。在1402年,朱允炆派出许多议和的人,但都被朱棣拒绝了;等燕军打到京师门口的时候,由于谷王朱橞和曹国公李景隆打开城门投降,最终在兵不血刃的情况下,取得了最后胜利。燕王本来想等着朱允炆主动投降,没想到朱允炆在皇宫中的一场大火中。燕...
· 削藩
?韩信本就是个聪明绝顶的人物,再加上这些年在江湖上的闯荡,让韩信变得有些油滑,懂得如何在人生游戏的规则之内来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虽然在有些事情上,韩信做得并不完美,比如两次逼刘邦封他为王并加实地,导致刘邦对韩信的好感度大幅下降。其实韩信并非不知道乘人之危而要挟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但韩信两次这么做,只能有一个解释:他完全把刘邦当成自己的亲人,就像在父亲面前撒娇耍赖的儿子一样。不过韩信对刘邦的信任,在灭楚之后,刘邦跑到定陶大营强夺韩信兵权时,基本上烟消云散了。在这个时候,韩信已经基本摸清了刘邦对他的态度,在刘邦眼中,他不过是个高级打工仔,论私交是没有的。韩信不是傻子,他早就从刘邦屡夺其兵权上看出刘邦对他的防范心理,只是韩信太重感情,依然相信刘邦还把他当成自己人,“韩信犹豫不忍背汉,又自以为功多”。结果刚灭掉项羽,刘邦就耍了两个手腕,一夺其军,二改齐为楚,削弱了韩信的实力。刘邦分封韩信居楚,表...
· 揭秘:若是不削藩燕王朱棣还会模范反吗?
首先说削藩,如果不削蕃,燕王造反可能性不大,至少短期内肯定不会造反。但是,在其一生内,最终形成类似唐末的藩阵割据则几乎是肯定的。朱元璋和朱允文立场不同注定对诸王态度不同。前者更在乎得是朱家天下,所以防范的是外姓大臣,对自己的儿子们则给与兵权镇守一方;朱允文则要求自己及子孙后代地位稳固,因此手握兵权且具有一定皇位法理合理度的王爷们则成了心腹大患。这种情况下,朱允文不可能不削蕃。反过来说,若是朱允文不削蕃,各位王爷几乎一定会逐步坐大。尤其北方四位王爷,手握兵权,地处边塞。若任其发展,一方面名正言顺的发展军事,一方面时不时的和北方蒙古人交交手升升级,军事实力必将持续提升。而朝廷军队长期在南方,缺少实战练习。此消彼长,数年后北方几位王爷的军事实力彻底超过朝廷力量是完全可以预见的(靖难之役时候还不算实力超过朝廷)。所以,对于燕王来说,如果朱允文不削蕃,短期内造反实在没必要。因为造反是个太冒险的活,既...
· 削藩政策
汉朝刘邦建立汉朝后,推行“郡国并行制”,除了皇帝直属的“王畿”以外,并将其他的领地分封给各个兄弟成为诸侯王;而刘邦驾崩后,吕后家族发动“诸吕之乱”,虽被平定,但为后来的“七国之乱”引起祸根。汉景帝纳晁错之言削藩,引发吴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即将诸侯封地在其死后分封各子,而不再由一个王子继承,造成诸侯数量大幅增加但各人的封地面积则大大减小,于是有效削弱了地方势力。晋朝淝水之战后,晋孝武帝司马曜拜自己的亲弟弟司马道子为司徒、录尚书事,委以朝政大任,排挤把持朝政并占据扬州战略要地的陈郡谢氏家族。司马道子与太原王氏家族的王国宝等人联手谤毁谢安,迫使谢安离开朝廷,出镇广陵。不久,晋孝武帝又乘谢安派出的北伐军被慕容垂击败之机,削夺谢安的军权,任命司马道子为扬州刺史、假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原来谢安卫将军府的文武部属皆拨入了骠骑将军府。再后来,谢安之侄谢玄的北伐军在中原因丁零人翟辽的势力而陷入胶着...
· 如果是朱标继位也着手削藩朱棣还会造反吗
由于皇太子朱标死在朱元璋前面,朱元璋便立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承继大统,朱元璋驾崩后,朱允炆继位为帝,是为明惠帝。图片来源于网络明惠帝继位后,感觉自己的叔叔们权利过大,尤其是兵权,为中央政权威胁过大,于是开始着手削藩,却逼得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以“清君侧,靖国难”扯起造反大旗,且朱棣认为,太祖驾崩后,自己是诸王之长,皇位原本是属于他的,最终经过四年时间,朱棣成功夺取皇位。试想,如果是朱标继位,也着手削藩,朱棣还会造反吗?还能造反成功吗?朱标和朱棣曾经关系很不错!明太祖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封其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封其他的儿子各自为王,其中朱标之四弟朱棣被封为燕王。朱标与朱棣的性格和才能大不相同,在民间传说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朱元璋举行阅兵式,朱标、朱棣陪同在侧。阅兵场上万马奔腾,那些马尾巴由下垂而飞动。朱元璋见景生情,龙颜大喜,随口说了“风吹马尾千条线”,作为上联,令朱标和朱棣对出下联。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