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什么要投奔刘邦?项羽不重用韩信的两大原因!
韩信为什么要投奔刘邦?项羽不重用韩信的两大原因!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中国历史上楚汉之争可以说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我们都知道项羽的勇猛,也知道韩信的用兵如神,可是当初为何韩信在项羽手下的时候,却未得到重用呢?
韩信是汉朝的开国大将,是刘邦手下的三大能人之一。项羽是西楚霸王,秦末汉初的第一大英雄,也是韩信一生之中最大的对手。其实早年的韩信曾经在项羽的手下当过差,当时的项羽把韩信封为执戟郎中,就是专门负责给项羽拿武器的。其实在当时,韩信早就显露出了惊人的军事才能,范增也曾警告过项羽,如果不用韩信的话,一定要杀了他。但是一向刚愎自负的楚霸王没有听信范增的话,最终项羽也是败在了韩信的手中,结束了辉煌的一生。
根据小编的总结,项羽不重用韩信的原因有两点:
一,项羽和韩信性格是冲突的
还记得韩信和刘邦之间那番对话吗?刘邦问韩信:“你觉得我可以带多少兵?”,韩信说:“最多十万”,刘邦反问:“那你呢?”韩信微微一笑,说:“多多益善,越多越好”。这句话说得刘邦很没面子,却也看出韩信此人性格颇为自负。
另一个佐证韩信性格的故事,是在刘邦建立汉朝后,韩信从楚王被贬为淮阴侯,他当然知道原因在于他功高震主,然而他不把功高震主当成威胁,反而有点洋洋自得,并因此更看不起周勃,灌婴等人——你俩还远没有混到功高震主的程度呢。
有一次韩信到樊哙家里做客,樊哙对韩信非常有礼,称呼韩信为“大王”,自称臣,并行跪拜送迎之礼,诚惶诚恐的对韩信说:“大王竟肯驾临臣家里啊,真是樊哙之幸”,很明显可以看出韩信在当齐王和楚王,统领大军的时候,根本就不屑于和樊哙这类人交往,这次出了樊哙家门后,韩信不但不感激樊哙对他的礼貌,反而对身边人冷笑着说:“我这一生,竟然与樊哙等人为伍了”。
就这种鼻孔朝天,眼里没有别人的自负性格,韩信其实非常难以相处。
当初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时候,就已经深刻认识到韩信这种龟毛性格了,所以他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时候,强烈建议刘邦一步到位,拜韩信为大将,还得举行设坛拜将的隆重仪式,可见萧何是何其了解韩信的性格,果然,刘邦这样做了,赢得了韩信的忠心效命。
再回头看项羽,项羽也是出了名的目中无人,小时候他学啥啥不会,吃啥啥不剩,叔父项梁对这小子很生气,可是项羽却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学剑则不过是一人敌,不足学,我要学万人敌!”
好家伙,“万人敌”!这口气!和韩信的“多多益善”本质是相同的。
秦始皇巡游会稽郡吴中的时候,项羽和项梁挤在人群里欢迎和围观,项羽说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之”,也就是说“可取彼而代之”,吓的项梁赶紧捂住项羽的嘴巴。
待到天下起兵反秦,项羽屡立战功,破釜沉舟,战无不胜,自封西楚霸王,他原本就高傲的性格,经过一系列成功,更是有了放眼天下,谁能与争的自负。
两个性格无比自负的人,怎么可能合作到一起呢?
二,韩信不懂项羽心思
韩信平民出生,家里十分贫穷,所以年轻时期,他都是靠着蹭朋友家的饭,向他人乞讨维生。等到陈胜吴广起义之后,他看到了希望,加入了楚军,成为了项梁的部下。等到项梁战死后,韩信成为了项羽麾下的人,项羽给韩信安排了“执戟郎中”的职位。
这个“执戟郎中”是什么职位呢?就是那种拿着兵器守在帐外的士兵,相当于现在保安的角色,现代人觉得这个职位也太次了吧,就是个看大门的。但是在古代,这个职位却是可以跟领导的亲密接触的。而且俗话说得好“宰相门前七品官”,他这个将军门前的也差不多吧?
那么为什么项羽给韩信安排了这个“执戟郎中”的职位呢?我认为项羽这么安排的原因有2点。
1.他看出来了韩信有才能,但也看出了他十分傲气,所以想让他从底层做起,打磨打磨他的性子,省的他以后太孤傲了,太孤傲的人不会受到别人的喜欢,更不好掌管军队。
2.韩信出身不行,还有胯下之辱的事情,再加上他又没有表现,没有成绩,项羽没法一下子提拔他,不如先让他做个执戟郎中。等到自己做决策的时候,他能够听到,如果韩信在趁机提出自己的想法,那自己就可以把他一步步升上去,不然让韩信空降做高职,别人也会不服啊。
要是韩信按照项羽这样安排做下去的话,估计很快他就能做出成绩,可以率领军队,独当一面了。但可惜的是,韩信不清楚项羽的安排,他认为自己这么有才华,就应该受到重用,可以很快的成为大将,率领军队。所以韩信发现自己不能快速升迁之后,便放弃了大好前途,去投奔了刘邦。
但是他最后投靠刘邦,其实一开始也未得到重用,也是萧何多次在刘邦面前提到,刘邦最终才重用他的,可是说萧何才是韩信的知己,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意见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