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李自成不纳粮 他的军队到底靠什么存活呢
还不知道:李自成不纳粮吃什么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明朝末年,全国各地爆发了不同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全国所有的农民起义军中势力最大的非闯王李自成所率领的军队莫属。当时,有一首歌谣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歌谣中有这样一段:“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从这首歌谣的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时李自成在中原地区百姓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过我们也能从中发现一个问题,既然李自成不纳粮,那么他的军队靠什么存活呢?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古至今打仗最终打的都是金钱。虽然说李自成的士兵很多都出身于贫苦家庭,都是为了反抗明政府而组成的义军,但人数众多的情况下一人一口饭也是个不小的数目,何况作为军队的领导者,多多少少总得给是冰点军饷来鼓励一下吧。为了获得底层贫困农民的支持,李自成还曾颁布了免除三年赋税的政策,这个政策自然是能帮助他收买人心,但同时也让他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既不纳粮又不收税,李自成如何应对自己和军队的开支呢?真实的情况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追赃助饷,讲白了就是抢。
明朝末年,全国老百姓大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与百姓的是明朝的那些藩王、皇室和王公大臣,他们的生活质量非但没有下降反而越来越滋润。这些藩王和大臣们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夺取原本属于农民的土地。明朝政府的高层都这样做了,中下层的官吏也纷纷效仿,最终的结果就是全国的土地都被集中到了权贵们的手中,而百姓们却越来越贫苦。
基于这种现实状况,闯王和他的部队每当攻下一个地方后,首先要做的便是追赃助饷,也就是没收所在地区藩王和官吏们手中的财产。老百姓看到李自成的这种做法,自然是喜闻乐见。这些藩王和官吏哪个不是富得流油,收缴他们的财产足够李自成来应付军队的开支,也让他有底气去免除三年赋税。免除赋税让李自成收获了民心,也让他的起义军成为全国起义军中势力最庞大的一个。不过凡事都不能一概而论,所有的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虽然李自成通过免除赋税收获了民心,也让他的势力迅速崛起,但他通过夺取权贵的资产来供给军队做法最终也让他丢掉了江山。
公元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的军队攻入了北京城,崇祯皇帝自杀殉国,这一刻宣告了大明王朝已经走到了尽头。进驻北京城后,李自成已经做好了称王的准备。为了他未来作为皇帝的威严,李自成下令军队秋毫无犯,但是进入皇宫后,李自成就遇到了一个大麻烦,确切来说,是现实的情况与他的想象出入太大。正如前文所述,李自成在各级权贵手中多久了大量的财富,所以在潜意识里他认为皇帝的财富要远比那些权贵多的多,可惜他在皇宫翻了好几遍也没有发现什么金银财宝,原来崇祯皇帝竟然是个穷光蛋。李自成把皇宫中的所有器具集合在一起,甚至连装饰用的金丝银线都给拆了,但这所有的一切加起来甚至连10万两白银都不到。这实在大大出乎李自成的意料,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除了要推翻昏庸的明王朝外,所有士兵甚至包括李自成自己都有想发一笔横财的想法,可如今的现实情况却是李自成可能连军饷都发不起了。
打天下和治理天下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李自成肯定也深知这一点。打天下的时候,他可以为了收买民心而对权贵阶级进行掠夺,但是治理天下的时候,他还要仰仗这些权贵的知识和能力。攻破北京城后,李自成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暴力抢劫了,在皇宫中看到的现实情况几乎让李自成的理想了。攻破京城一周后,将士们仍然没有看到什么收获,原本抱有很高预期的他们开始有了负面情绪。作为统帅的李自成很清楚,一旦这种负面情绪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无奈之下他决定还像以前一样追赃助饷。
不管什么时候,让一个人主动把自己的钱掏出来都是不现实的,即便你即将做皇帝也不例外。于是在京城的追赃助饷行动中,李自成选择了更为暴力的手段,他提前让手下准备好了刑具,一旦有人不从就采取刑讯的手段,当时甚至有人因为交不出银子或者交的太少而血溅当场。京城的官员被榨干油水后,将士们又把目标盯在了富户和商家身上,后来甚至出现了士兵抢劫普通老百姓的情况。局面彻底失控了,整个北京城又被笼罩在了阴霾和恐惧中。
在这次行动中,李自成和他的军队共缴获了白银7000万两,这个数字放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天文数字。李自成得到了金钱,但是他失去了之前他赖以生存的民心。在百姓心中,李自成从原来那个不纳粮的闯王,变成了暴力掠夺的闯贼。三年的免税政策让李自成失去了收入来源,而他追赃助饷的做法又让他得罪了士大夫阶层,这个时候的李自成已经成为孤家寡人了。闯王来了不纳粮,这句话成就了李自成,最终也害了李自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