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昰:一个年仅7岁就被拥立为皇帝的孩子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南宋最后一位皇帝赵昰,年仅7岁且被垂帘听政,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宋端宗,名昰,度宗的庶长子,母亲为淑妃杨氏。德祐二年(1276),元兵攻陷杭州,恭帝、太皇太后谢氏和许多官僚宗室都被元兵掳走,但是南宋并没有灭亡,度宗的两个儿子赵是和赵昺逃了出去,以他们为中心的南宋军民继续坚持着抗元斗争。没有被俘虏的大臣们在五月初一拥立了年仅7岁的益王赵是为皇帝,即宋端宗。
宋度宗驾崩后,留下了三个年幼的儿子,谢太后召宰相贾似道等人入宫商议立嗣,群臣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应该立度宗的嫡子赵显为皇帝;派认为现在是多事之秋,战乱时节,应该抛弃旧规,立度宗的长子赵是为皇帝。但是,宰相贾似道是当时的权臣,把持着朝政,他主张立嫡。所以,嫡子赵显被立为帝,赵昰被封为吉王。在宋度宗朝,南宋的统治已经处于风雨飘零之中,元军已经快要攻打到南宋的都城临安。
德祐二年(1276)正月,吉王赵昰被晋封为益王,出判福州。信王赵员晋封为广王,出判泉州。朝廷用意是让益王和广王二人前往经略闽、广,集结军队,希望有朝一日能赶走元朝军队,恢复统治。益王时年仅8岁,广王5岁,虽然被封王,但是毕竟是孩子,尚不谙人事,何况是处理军国大事、经略闽广了。辅佐在两位小王身边的是杨亮节与俞如珪,两人是二王的母舅,也就是代行其事。二王出判闽广,幸运地避开了杭州城被元军攻破,被俘虏的厄运。后来众位大臣护佑两位小王组成了流亡的抗元政权,集合了民众抗元的力量和决心。
元军攻破临安之前,谢太后已经命令驸马都尉杨镇等人护送广王和益王离京,赵昰的母亲杨淑妃也一起同行。元朝的丞相伯颜占领临安,获悉广王和益王离京之后,迅速派部将范文虎领兵将这两位小王追回来,范文虎追至婺州(今浙江金华),要杨镇交出二王。杨镇知道追兵已至,思忖道:“皇上已降,二王是度宗仅存的两个儿子,不能落入元人之手。”于是他决定自己返回临安,好让二王快速逃走。杨镇回临安之前跟二王说道“我前往就死,以缓和追兵。两位殿下迅速离开此地,不可滞留。”途中遇到范文虎,杨镇就骗他说,二王已至任所,范文虎心想追不上了,只好押着杨镇回去交差。这个时候,杨亮节等人背负益王、广王一直在山中隐藏了七天,才脱离危险,逃到了暂时安全的温州。
临安沦陷后,南宋还有很多文臣武将不愿意投降元朝。他们知道益王、广王已经抵达温州,组织军队准备抗击元军。大臣们都怀着东山再起的心情前去投奔两王。一直坚持抗元的陆秀夫此刻也已经辗转来到温州。昔日宋室的这批重臣,如今又重新聚集在二王的麾下。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大臣马上拥戴赵是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为副元帅,同时发布抗元檄文,诏示各地忠臣义士紧急勤王,光复宋朝。众人商议之后,元军随时可能打到温州,所以众人决定将元帅迁往远离元军威胁的福州。因为宋恭宗被掳北上,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人就在德祐二年(1276)五月初一,拥立益王赵昰为帝,改元景炎,册立杨淑妃为杨太妃,垂帘听政。赵昺被进封为卫王。陈宜中是恭宗时的宰相,曾经被太后派往元营求和,两次逃跑,现在被任命为左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张世杰为枢密副使,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在南宋危亡之际,陈、张、陆三人都被委以重职,组成行朝的权力中枢,企图重整旗鼓,抗元兴宋。福州小朝廷暂且建立并运行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