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李侍尧数次犯法,乾隆为什么不杀他?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29
转发:0
评论:0
李侍尧数次犯法,乾隆为什么不杀他?,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名臣李侍尧数次犯法,乾隆为何不忍杀他的故事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名臣李侍尧数次犯法,乾隆为何不忍杀他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李侍尧出身名门,其先祖是清朝开国功臣李永芳,李侍尧凭借父祖功勋,以荫生身份步入官场,初入仕途便受到乾隆帝赏识,先后担任正蓝旗汉军副都统、热河副都统、工部侍郎、广州将军等,积累了丰富的处理军政事务经验。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以后署理两广总督,整饬当地吏治,整顿铸钱及经济,均得到乾隆的支持,工作很见成效,在朝野颇有声望。乾隆二十三年即改为实授。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改授湖广总督,改革湖广地区盐政,乾隆很是满意,清廷决定对其加封太子太保。

image.png

  可以见得,李侍尧入仕前十年,由于其年轻气盛心怀正义,在中央和地方任上都颇有作为,破除了不少弊政,可谓顺风顺水春风得意。

  可是古代社会风气恶浊的官场,为官一久,也难免会被侵蚀变质。李侍尧为官生涯的第一个挫折发生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这一年李侍尧调任为两广总督。其属下的右江镇总兵李星垣罪行被发现,清廷严命李侍尧按律将其羁押,拟罪处刑。李侍尧长期在两广做封疆大吏,经年累月就在地方上飞扬跋扈,有了自己的“小集团”,这个获罪的李总兵,当初也是李侍尧保举方得以为任一方,自然属于李侍尧的“自己人”,于是在对待李星垣的问题上含含糊糊从轻处理了。乾隆帝得知李侍尧对罪臣处罚过轻,于是责备李侍尧袒护他,将其降职以示惩戒。但李侍尧毕竟是皇上宠臣,不久清廷将其召回京城署理工部尚书。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又调署刑部。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再回到两广总督任上,袭二等昭信伯。

image.png

  上面这一次官场挫折并没有给李侍尧带来多大的打击,但是接下来这次事件就令李侍尧差点丢了性命。李侍尧在地方上任职已久,为人阴刻嚣张,在地方进贡问题上也有不少贪墨行径,手下僚属对他也是敢怒不敢言,后来的大权臣和珅与李侍尧不和,于是利用云南粮储道海宁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上诉李侍尧贪纵营私的罪状。乾隆大为震惊,特命尚书和珅、侍郎喀宁阿按律治理。李侍尧过往的不少劣迹败露,清廷下诏将其夺官,逮捕回京。和珅等上奏拟斩监候,夺取爵位并授给其弟李奉尧。又下大学士九卿商议李侍尧的罪状,改为斩立决。

image.png

  乾隆帝一方面有惜才之心,李侍尧所犯并非叛国谋逆之类的死罪,不至于处死。乾隆曾臣下公开讲“李侍尧历任封疆,办事明干,在督抚中最为出色”,还夸李侍尧“最能办事”。不难看出乾隆皇帝对他的赏识。另一方面李侍尧是自己一手提拔,现在却身陷囹圄,也使得皇帝脸面难堪。乾隆最终决定庇护李侍尧,下旨要各部商议,改为斩监候。李侍尧这才捡回一条命来。次年李侍尧又回到官场,继续做乾隆皇帝的臣仆。之后有盐商检举李侍尧在两广任上贪赃,乾隆皇帝也只是派人将李侍尧抓起来拘押几天“意思意思”。晚年李侍尧参与平定了甘肃回乱和台湾林爽文起义,也算是将功补过,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乾隆朝重臣李侍尧简介李侍尧最后是怎么死的?
李侍尧是乾隆朝重臣,出身名门,二等伯李永芳四世孙,父亲是户部尚书李元亮,隶属汉军镶黄旗。人物档案姓名:李侍尧别名:李钦斋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旗籍:汉军镶黄旗所处时代:清朝出生日期:不详逝世日期:公元1788年职业:太子太保、闽浙总督爵位:二等昭信伯谥号:恭毅和大部分功勋世家的子弟一样,李侍尧最开始凭借祖上的功绩荫蔽入仕。但是他却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酒囊饭袋。相反他十分的聪慧,才华卓著,能力出众,因此受到乾隆帝的重用。史记李侍尧:“短小精敏,过目成篇。见属僚,数语即辩其才否。拥几高望,语所治肥瘠利害,或及其阴事,若亲见,从皆悚惧。”李侍尧不仅有过不忘的本事,而且在接见下属的时候,观察入微。只需要凭借下属的几句话,就可以判断这个人的才能。下属们在他面前,犹如毫无遮掩,因此都很惧怕他。这样的上司,对于部下来说是一个悲剧。但是对于上层统治者而言,却是十分难得的人才,只有重用的份,没有闲置不用的。所...
· 李侍尧是什么人?清朝乾隆时期大臣李侍尧生平简介
李侍尧(?一1788年),字钦斋,清朝乾隆时期大臣,汉军镶黄旗人,清朝户部尚书李元亮之子,二等伯李永芳四世孙。乾隆初年,李侍尧以荫生的身份被授予章京之职,后迁至正蓝旗汉军副都统,被提拔为工部侍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被授为擢户部侍郎、两广总督,加太子太保。出征台湾有功,得以入列“紫光阁平台湾二十功臣”。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十月病逝,谥恭毅。总督两广李侍尧是二等伯李永芳的四世孙。其父李元亮,官至户部尚书,死后清廷追谥勤恪。李侍尧在乾隆初年以荫生的身份被授为印务章京,初入官场就被乾隆帝所器重。累迁至正蓝旗汉军副都统。乾隆十七年(1752年),调任为热河副都统。乾隆二十年(1755年),被提拔为工部侍郎,又调任户部,之后又署理广州将军。李侍尧在广州将军任上弹劾前广州将军锡特库废弛马政,锡特库因此被议罪。李侍尧又上奏议定广州满洲、汉军驻防官制的兵额。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署理两...
· 乾隆为何不杀贪污索贿的李侍尧?有何隐情
对啮噬国基的人,皇帝虽然很生气乃至生出杀气,内心却对他们有感情,常常放一马。这一点,和他们用强硬手段对付“谋反”的人是有些不同的。乾隆对李侍尧就是一例。据说,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索贿一案败露后,经钦差大臣和珅初审,定为“斩监候,秋后处决”,但大学士、九卿奉旨核议时,认为应从重,改为即行斩决。覆审报告送达皇帝那里,办事果断的乾隆皇帝不仅不再果断,而且相当犹豫。为什么犹豫?因为李侍尧乃乾隆的宠臣,乾隆帝不想让他这么死掉。乾隆最看重的不仅在于李侍尧对自己的忠诚,也看重李侍尧的能力。他曾多次当着其它臣子的面表扬李侍尧“天下奇才”、“最能办事”、“最会办贡”,言外之意“人才难得”。网络配图一般而论,对领导宠幸、看重的人,集体讨论其善恶美丑时,讨论云云,只是一种形式,讨论者往往只是奴性地揣摩领导意图。因此,当大学士、九卿会审认为李侍尧应“请从重立决”时,乾隆很不满意。皇帝不满意,但又不想抛开“尊重律令”...
· 揭秘:乾隆为何不杀贪污索贿的奸臣李侍尧?
对啮噬国基的人,皇帝虽然很生气乃至生出杀气,内心却对他们有感情,常常放一马。这一点,和他们用强硬手段对付“谋反”的人是有些不同的。乾隆对李侍尧就是一例。据说,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索贿一案败露后,经钦差大臣和珅初审,定为“斩监候,秋后处决”,但大学士、九卿奉旨核议时,认为应从重,改为即行斩决。覆审报告送达皇帝那里,办事果断的乾隆皇帝不仅不再果断,而且相当犹豫。网络配图为什么犹豫?因为李侍尧乃乾隆的宠臣,乾隆帝不想让他这么死掉。乾隆最看重的不仅在于李侍尧对自己的忠诚,也看重李侍尧的能力。他曾多次当着其它臣子的面表扬李侍尧“天下奇才”、“最能办事”、“最会办贡”,言外之意“人才难得”。一般而论,对领导宠幸、看重的人,集体讨论其善恶美丑时,讨论云云,只是一种形式,讨论者往往只是奴性地揣摩领导意图。因此,当大学士、九卿会审认为李侍尧应“请从重立决”时,乾隆很不满意。皇帝不满意,但又不想抛开“尊重律令”...
· 乾隆为何不杀贪污索贿的宠臣李侍尧?有何隐情
对啮噬国基的人,皇帝虽然很生气乃至生出杀气,内心却对他们有感情,常常放一马。这一点,和他们用强硬手段对付“谋反”的人是有些不同的。乾隆对李侍尧就是一例。据说,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索贿一案败露后,经钦差大臣和珅初审,定为“斩监候,秋后处决”,但大学士、九卿奉旨核议时,认为应从重,改为即行斩决。覆审报告送达皇帝那里,办事果断的乾隆皇帝不仅不再果断,而且相当犹豫。网络配图为什么犹豫?因为李侍尧乃乾隆的宠臣,乾隆帝不想让他这么死掉。乾隆最看重的不仅在于李侍尧对自己的忠诚,也看重李侍尧的能力。他曾多次当着其它臣子的面表扬李侍尧“天下奇才”、“最能办事”、“最会办贡”,言外之意“人才难得”。一般而论,对领导宠幸、看重的人,集体讨论其善恶美丑时,讨论云云,只是一种形式,讨论者往往只是奴性地揣摩领导意图。因此,当大学士、九卿会审认为李侍尧应“请从重立决”时,乾隆很不满意。皇帝不满意,但又不想抛开“尊重律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