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清朝时期的知县地位虽低朝廷却十分重视 那么他们的权利有多大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64
转发:0
评论:0
清朝时期的知县地位虽低朝廷却十分重视那么他们的权利有多大呢,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清代知县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清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清代知县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清朝时,地方行政以省、府、州、县,知县在地方行政官员体系中,属于级别较低的一层。大兴、宛平这两个级别稍高的京县知县,也不过正六品,普通知县则是正七品官阶。

  不过,知县级别虽低,但对它们的选拔任用,历来受朝廷重视。一般而言,知县需要接受吏部审议,地方督抚考核,才可获得实际官职。按照宣统三年统计显示,当时全国有1263个知县职位。

image.png

  过去古代中国地方治理中,有“皇权不下县”的说法,意思是朝廷对地方治理,基本只渗透到县一层的行政机构,再往下更多需要依靠宗族和地方乡绅维持。所以,知县是过去地方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处理实际事务的地方官员。

  在清朝地方行政职权划分中,知县才是真正处理地方实际事务的官员,而他们的上级主要通过书面公文的方式,监督知县工作。

image.png

  正因如此,清朝知县对地方行政治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下,朝廷政策需要由知县实际负责。往上,他们比上级衙门更了解民间实际情况。

  知县人选优劣,决定朝廷政策能够成功推行的关键。所以,知县级别虽然不高,但需要处理的事务却极为复杂,朝廷授予的职权也不少。

image.png

  当然,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情况差异较大,知县职权也并不完全相同。如果是在江南地区任职的知县,需要承担更多漕运粮食征收的任务。

  如果是北方一带任职的知县,需要承担更多征调百姓服徭役的任务。如果是处在交通要地的知县,就要负责接待来往官员。情况不同,职权有变。

image.png

  一般而言,知县所需要负责的职权,主要包括:刑名、钱谷、治安、教化。刑名就是刑事上面的事务,包括民间纠纷、诉讼在内。清朝的时候,知县会在每月选择几天时间,接受百姓递交的讼状。

  尤其是每年二月到十月,这是朝廷征收赋税的时间,知县还会对那些征收赋税不力的衙役,以及没有按时交税的百姓进行问讯,必要时会进行惩罚。全年只有春节和农忙时期,可以稍微歇息。刑名事务,其实跟钱谷有关。

image.png

  对于清朝知县来说,地方赋税是否征收得力,属于考核政绩的一个重要标准。清朝时,地方每三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考核过程中,会对官员政绩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直接决定官员的仕途升降。当然,如果知县私自加征赋税或滥用刑罚,也会受到惩罚。

  因为知县如果在地方实行苛政,就容易引起百姓怨念,造成。《大清律例》载有明文,地方官在考核评价中,如果得到“贪”“酷”评价,除接受惩罚外,还会被革除职位,永不叙用。

image.png

  这也是为什么治安会成为知县职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朝廷不希望看到地方,就会把责任压在知县身份。想要维持治安,又不能只靠法律,教化成为其中的关键。

  教化的办法有很多种,比如劝说农桑、开办学校、引导百姓婚嫁丧娶事务、祭拜孔庙等。教化的目的,就是劝导百姓良善,让民风淳朴,不需要一直依靠法律来解决民间纠纷。

image.png

  当然,知县的职权,也代表获得相应权力。不过,除了明面规定的权力,知县还有许多隐性权力。

  清朝的时候,对地方衙门的设立十分简单。县衙中,除了知县外,只有县丞、主簿、巡检等职位。跟一个县的繁杂事务相比,这些人手根本不够。

image.png

  所以,清朝的时候,县衙中还有三班六房的衙役。衙役大多由当地人任职,且有世袭的可能。这跟知县有很大不同。清朝地方官一律不得在本省任职,即便调往外省,也必须在家乡五百里外才可以。

  所以,很多知县上任时,都会带上自己的家丁、长随,聘请幕僚师爷,协助自己处理事务。朝廷为了减免开支,处理好地方公务,也默许了这一情况。

image.png

  因为知县的家丁、师爷、幕僚长随,都是由知县自己花钱养活,朝廷可以不承担相应开支。这些人到地方后,会跟衙役一同参与处理地方事务,把持衙门权力。

  他们的收入来自知县,故而对知县极为谦卑,至少要保持表面的恭敬。这些人又不在正式编制内,不属官员行列,清朝的监察制度在这些人当中,无法正常推行。

image.png

  再加上有地方主政官员的庇护,这些衙役胥吏做事往往肆无忌惮,对百姓也极尽勒索的办法。

  各种名目的拿钱办法,让百姓走投无路,却无可奈何。而知县如果愿意的话,只要凭着手上权力,借助幕僚书吏,自亲信随从,就可牢牢把持地方权力,成为高高在上的“父母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员外到底是什么官他们的权利有多大呢
还不知道:古代员外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员外”一词,其实源自官名,最后慢慢成了地主豪绅的代名词,这其中有着一系列的缘故。三国时期,魏国设置员外散骑常侍;三国归晋后,又设立员外散骑侍郎,这是最早出现“员外”二字的官职。南北朝时期,朝廷设有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督等员外官职。这时候的“员外”,都是皇帝近侍,身份显贵。隋朝的制度建设可以说对后续朝代影响最为巨大,开皇6年,隋文帝在尚书省二十四司各设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的副官,辅助尚书工作。所以员外郎又叫“副郎”。这个制度从此沿袭下来,乃至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尚书的副手都叫做侍郎、员外郎。“员外”虽然以字面意思讲像是编外人员,但确确实实是国家副部级领导。到了清朝,六部权力缩水,员外郎成了一种闲职,不再与科举挂钩,反而成了一种皇帝封赏的虚职。这就让“员外”慢慢的和财富联系上了,只要你足够有钱,就可以捐一个恩官员外当当。所以...
· 古代商人的地位为什么这么低他们为什么没有存在感呢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古代商人故事,欢迎关注哦。一,经济制度方面:古代中国主要以农耕文化为主,那么在经济制度上的表现就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这种经济的特征就是自给自足,统治者只需要定期按时的找百姓收取租税(农业税和土地税)以及人头税,无论是历史上的井田制,青苗法,一条鞭法等等土地所有权改良,本质上都是围绕这一根本特征来进行调整的。而其他重要的战略物资,比如盐铁等,都是由统治者专卖。所以,古代商业市场经济的发展没什么条件,其次,在统治者眼中,这些经济活动并不能产生价值。所以,商人自然没有存在感。二,政治制度方面:古代中国封建王朝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必然对应的政治制度就是封建专制和家天下,我觉得皇帝的想法不复杂,只要将农民和土地这两方面的问题处理好,那么统治就很稳定。而商人的经济活动造成了人员流动和钱财货币流动,这些对于皇帝来说都是影响统治稳定的,所以当然,就要重农抑商了。三,文化以及其...
· 清代的亲王究竟是什么样的他们的权利有多大呢
还不知道:清朝亲王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过去的王朝时代,能被冠以亲王封号,都是那些地位显赫的人。当然,不同朝代也有不同。有的亲王加封为地方藩王,掌握实权。有的得到财富、土地,却没有实权。清朝的做法,跟其他朝代有很大不同。亲王们可以掌握实权,镇守地方,却没有直接的封地。除了那些蒙古亲王可能会回到本地,其余基本都住在北京。而且,清朝的亲王不只是封号,还是爵位。它的全称是和硕亲王。这是满语汉译后的称呼。最早起源于皇太极称帝时期。皇太极在关外称帝后,将宗室定为九等。“和硕亲王”位于第一。皇太极的做法,极大改变了努尔哈赤时期的惯例。努尔哈赤时期,最高的爵位是贝勒。贝勒极为极高,仅次于大汗。可以左右大汗的决定。这种做法,极大程度提高了皇帝的地位。在当时,被加封为亲王爵位的,都是立下功劳的宗室。皇太极时期,创建基业基本还是要依靠爱新觉罗氏的力量。加封他们为亲王。可以鼓励他们...
· 万户侯的地位到底如何他们的权力有多大呢
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除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封侯拜将就是所有人终其一生的最高追求了,尤其是在大汉时期,在异姓不得封王的情况下,万户侯就成为了汉室对外最高的封赏,那么,万户侯的地位到底如何?他的权力有多大呢?如果放到今天,他相当于什么级别呢?刘邦建立大汉,下达严旨,非汉室宗亲不得封王,所以万户侯在当时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功勋显赫如张良、萧何等开国元老也仅仅是万户侯而已。那么,万户侯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所谓的万户侯就是帝王将一片区域划分给有功的臣民,对他们的功绩进行表彰,万户侯中的“万户”也就是封地上的户口超过了一万户。那么万户侯的权力有多大呢?总之,只要是在封地范围之内,那么万户侯就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万户侯的话在一定范围内就是“圣旨”,甚至比圣旨还要有用,在封地内,所有的居民相当于是他的属下或者员工,而万户侯则是所有人的老板,他只需要付给封地百姓最低的生活保障,其他都属于自己。就拿张良来...
· 清朝的一品官职有多厉害呢他们的权力有多大呢
清朝的一品官职有多厉害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古代,对于官员等级的划分,每个朝代都不一样,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清朝的“九品十八级”制度,每一品的官员还有正和从的区别,这一套制度是根据前朝的官员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善而得到的,最小的就是九品官员,等于现在的一个县级的官员,最大的就是正一品了,不过正一品的官职有不少,每个官职的地位其实也都是不同的。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正一品的文官,首先就是“三公”,就是太师,太傅,太保,这些人就是太子的老师,不过这个职位是和正一品的官员不相匹配的,因为这个职位就是个虚职,都是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恩宠,外加让他们好好教太子而封下的,并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也就等于现在的全国政协主席。正一品的文官里还有大学士,在清朝的大学士,地位等同于宰相,只有六个名额,他们负责帮助皇帝处理朝政,批阅奏章,最后再交给皇帝过目,权利最大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