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他19岁即位60岁亲政,奠定统一天下的基础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04
转发:0
评论:0
他19岁即位60岁亲政,奠定统一天下的基础,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秦昭襄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作为奠定秦国统一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秦昭襄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作为奠定秦国统一天下基础的君主,昭襄王嬴稷的人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是惠文王的庶子,武王的异母弟,生母为宣太后芈月。嬴稷年轻时籍籍无名,不仅父兄拿他不当回事,就连母亲都不怎么喜欢他,而是更宠爱幼子嬴巿。正因如此,等到秦武王即位后,嬴稷便被送往燕国做人质,境遇相当落魄且危险。

  秦武王在位4年后,因为和侍从比赛举鼎而伤及髌骨,很快便薨逝。由于没有子嗣,所以武王的暴死使秦国陷入极度混乱之中,而为争夺王位,惠文后(武王的生母)决意扶立公子壮,而芈月而依仗着异父弟魏冉(时为秦国大将)的权势,却想将爱子嬴巿捧上台。就在此时,赵武灵王却派兵将嬴稷护送回国,并以武力相威胁,要求立其为国君。

image.png

  宣太后芈月执掌秦朝大政长达41年

  面对着内忧外患,魏冉便劝说姐姐改立嬴稷,芈月被迫答应。于是在当年(前307年),嬴稷被正式扶立为秦王,而芈月则被尊立为太后(宣太后)。魏冉在扶立嬴稷为君后,又率军诛杀惠文后、公子壮等人,并将武王的王后驱逐至魏国。经过这一连串的政变,终于为宣太后掌权扫清了道路。

  宣太后是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虽然儿子已经19岁,完全具备亲政的能力,但她还是以“国君年幼”为名,悍然将秦国的军政大权紧紧地攥在自己的手中,严禁昭襄王“染指”。为的权势和地位,宣太后封魏冉为丞相、穰侯,胞弟芈戎为华阳君,爱子嬴悝为高陵君,嬴巿为泾阳君,让他们帮助自己处理政事。

image.png

  魏冉等“四贵”依仗太后的权势肆意妄为

  正因为背后有宣太后的“撑腰”,魏冉、芈戎、嬴悝、嬴巿肆意妄为,根本不把傀儡国王嬴稷放在眼里。他们的权势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时人都知道秦国由“四贵”掌控大权,而不知道有秦王的存在(“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华阳、泾阳等击断无讳,高陵进退不请。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为此四贵者下,乃所谓无王也。”见《史记·卷七十九》)。

  对于母后和“四贵”的独断专行,嬴稷虽然心有不甘,很想把权力抢到自己手中,但每当想到母亲、舅舅先前发动的政变,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大屠戮场面,便会让他不寒而栗。嬴稷虽然年轻,但也懂得“王权之下无亲情”的道理,知道若自己在羽翼未丰之际便向母后争权,极可能会落得被废黜,甚至被杀害的下场。正因如此,昭襄王只能甘为傀儡,丝毫不敢流露出任何不满的情绪,实在是“窝囊”。

  秦昭襄王隐忍41年,60岁时才亲政

  宣太后因为贪恋权位,在长达41年时间里都不肯归政给儿子,而昭襄王在年复一年的隐忍中,渐渐便由年富力强的青年,蜕变为暮气沉沉的老年,并逐渐养成一种极度压抑、猜忌心极强的性格。就在年过花甲的昭襄王准备放弃“亲政梦”时,一位“贵人”的出现,却帮助他实现了这个似乎遥不可及的梦想。这位“贵人”,便是战国中后期著名的纵横家、谋略家范睢。

  范雎出生在魏国,本是中大夫须贾的门客,因被怀疑通齐卖魏,差点被相国魏齐给活活打死。事后,范睢为了避祸,便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并在一年多后才获得昭襄王的召见。范睢深知要想在秦国政坛上立足,必须首先终结宣太后与“四贵”专权的局面,唯此才能获得秦王的信任、重用,并尽情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

image.png

  范睢帮助秦昭襄王夺权有功,被封为丞相

  正因如此,范睢便向昭襄王分析时局,力陈宣太后与“四贵”专权的危害,并为他设计出一套通过“不流血政变”便能夺权的计划。昭襄王见范睢的计划周密详实,自信心大增,果然不久便,将“四贵”全部免职、驱逐出咸阳,并解除宣太后的权力,时在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前266年)。

  昭襄王亲政时,已是60岁的老翁。此后,他抱着“时不我待”的心态,先后任命范睢、蔡泽为丞相,“军神”白起为军事统帅,在“远交近攻”外交政策的指导下,向山东诸国发起一连串的攻势,不仅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统治,还通过“长平之战”严重削弱最大的对手赵国,奠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

  秦始皇嬴政是秦昭襄王的曾孙

  然而昭襄王并没有见到天下一统的时刻,在亲政15年后,因老迈多病去世,终年75岁。昭襄王死后,儿子嬴柱(孝文王)、孙子嬴子楚(庄襄王)、重孙嬴政相继登基,并继续光大他未竟的事业,最终实现兼并山东诸国、统一天下的梦想。而嬴政,正是被后世尊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他前半生是傀儡皇帝,后半生奠定的基础
秦昭襄王在位的头二十多年里面,其实秦昭襄王是没有掌握实权。掌握实权最大的人是他的母亲芈月跟他两舅舅手里,就是说什么大事都是芈月跟两兄弟先商量好,有了结论的话再去跟秦王商量,娘都跟舅舅商量好了,秦王还能提什么反对意见呢?只能点头。这样的境遇一直从他十几岁当王,到了四十多岁,才在近臣的策划下夺权成功。当然秦昭襄王还有一个很大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他当初在燕国做质子非常屈辱,但是最后也就这样过来了,哥哥死了还接替了他的位置当上了秦王。所以秦昭襄王还是有他的优点,能够隐忍,包括被母亲跟舅舅把持政权20多年,这么长时间他都能隐忍的住,而且还相安无事大家都相处的还不错。他的舅舅魏冉这个人很会掩饰,也是一个善于笼络人心的腹黑男,他当时除了就是说跟大将军司马错关系非常好以外,秦国的几个大将领都是他的好兄弟。其中最牛的将军就要数白起了。白起是个平民老百姓出身,是一步一步从小兵升上来的,当然这其中也都是魏冉给他提...
· 他帮司马睿打理一切,为东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东晋的建国天子司马睿,刑到江南的时间一点都不威风当到江南都半年了可是处所的头面人物却一个都没来访问过,完全就是拿他不当回事,王导酸心之余,找到了时任扬州刺史的堂兄王教,乞请道,我的主公司马睿被人看轻,但愿借你的名望帮他一把,所以在曲水市的盛大宴会下,邀请了当地各界知名人士。那一天,司马一行声势浩大,显出很有气派的样子,当地的头面人物一见,不明他的底细,连忙上前行礼。王导趁机向司马睿进言,司马睿颔首称是,因而王导谦虚地拜见这些本地领袖人物,再三声明,只希望给你们带来更大的利益。方首脑从王导身上,看到了东晋朝廷日后的发展,纷纷加盟,王氏利益集团便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王导这个人有一个优势,就是喜欢学习江南的方言,也就是说,人们常说吴农软语,好听是好的,但难免少了几分硬气,北方来的人常常看不起说土话的,地域观念让他们把语言看得十分重要,似乎谁要是学说当地方言,谁就会背叛北方的利益集团,和那些南方...
· 秦孝公期间做了三件大事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秦孝公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秦孝公是秦国历史上非常伟大的君主,孝公期间国力大增,三件大事,为秦国最终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秦孝公的招贤令,吸引了大批士子入秦秦孝公以前,中原诸侯十分看不起秦国,认为那是一块蛮夷之地、虎狼之地,秦民粗鄙不堪、野蛮不堪、不开教化,各种高层会议从不通知秦国,秦国的存在感极低。士子游学,从不到秦国去,结果造成了一个很不好的现象:秦国封闭落后,人才凋敝。秦孝公上位后,决定打破这个局面,发布了招贤令,派人秘密发到中原各国。招贤令情真意切,打动了很多士子,卫国人公孙鞅就是其中一个。求贤令招揽了人才招贤令的意义不仅仅是招揽了一部分人才,更大的意义在于让各国士子认识到秦国也是一个不错的出路。商鞅之后,秦国招揽了很多中原人才,张义、公孙衍、范雎、李斯等等,这些杰出的人才为秦国统一天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根源就是秦孝公发布的招贤令。二、...
· 木华黎:为蒙古帝国统一东北奠定了基础
四杰木华黎,曾受命攻略辽西辽东,为蒙古帝国统一东北奠定了基础,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木华黎,为蒙古机刺亦儿部人,是蒙古帝国时代杰出的草原英雄之一。成吉思汗有八个骁勇非凡、战功显赫的助手,被成吉思汗称作自己的“四匹骏马”和“因头猎犬”。比较起来,“四杰”比“四狗”的地位更高,与成吉思汗的关系也更密切些。而在“四杰”之中,又以木华黎武功最为卓著,被誉为“多谋略,雄勇冠一时”。他曾受命经略辽西、辽东,为蒙古帝国统一东北奠定了基础,是当时与东北地区关系较大的一员蒙古将领。在蒙军早期诸将中,木华黎不仅“雄勇冠一时”,而且以“多谋略”著称。成吉思汗的两次攻金,主要是以掠夺为目的,大军过处,恣意烧杀抢规,一律焚为平地,而且是边占领边放弃,不大在意地方政权的建设。相反,木华黎由于吸收了大批汉、女真、契丹等族的官吏和知识分子,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大大丰富了自己的政治和军事统治经验,因而使蒙军的方...
· 官渡之战:给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略决战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使腐朽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黄巾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扬、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建安元年,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建安二年(197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进讨袁术并将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