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管仲为何称为“圣人之师”?孔子认可管仲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57
转发:0
评论:0
管仲为何称为“圣人之师”?孔子认可管仲吗?,管仲为何称为“圣人之师”?孔子认可管仲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管仲为何称为“圣人之师”?孔子认可管仲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成为五霸之首,齐国国力也一度达到鼎盛。管仲开辟了法家的先驱,更是被誉为“圣人之师”。不过这个“圣人”恐怕和儒家倡导的圣人含义是格格不入的,孔子就曾评价管仲“管仲之器小哉”。虽然管仲有孔子不认可的一面,但孔子对管仲也有很多敬佩之意,毕竟管仲所作出的贡献,不仅仅是在齐国身上开花结果,还影响了整个华夏文明。

image.png

  一,春秋初期的格局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了镐京,周幽王被杀。第二年,周平王东迁洛阳,春秋时代开始。东迁之后,周王室便失去了整个关中地区的王畿地区,加上用土地以犒劳诸侯,周王室的王畿地区仅仅剩下了洛阳一座孤岛。王畿地区的减少,必然会导致人口、赋税和军队的缩减,以至于周王室衰微,还必须仰赖于晋郑等诸侯,《左传》有载:“我周之东迁,晋郑是依”。

  由于没有了周王权威的约束,中原诸国的秩序开始混乱起来。首先,郑、宋、卫、鲁等国混战不断,不听周王的号令。其次,以郑国为首的诸侯开始挑战周王室的权威,公元前707年,郑国在繻葛之战中击败了周王军队,使得周天子颜面扫地。第三,这些诸侯国内部不断发生内乱,弑君事件时有发生,以至于纲常败坏。第四,各国国君和卿大夫等公然践踏西周以来的礼乐制度,以至于礼崩乐坏。

image.png

  而在中原陷入了混乱的时候,蛮夷等族开始乘机入侵中原。在北方,北狄、山戎等南下,《春秋》记载了多起春秋早期北狄入侵的事件,如前714年“北戎侵郑”;前706年,“北戎伐齐”;前662年,“冬,狄伐邢”。黄河流域的燕、齐、晋、卫、郑等国都遭遇到了北狄的威胁。最严重的一年是公元前661年,北狄攻破了卫国之都。在西部,西戎横行于关中地区,并威胁洛阳,“戎逼诸夏,自陇山以东,及伊、洛,往往有戎”。

  最大的威胁出现在江汉地区的楚国,从名义上说楚国是周朝的诸侯国,但是楚国却并不承认这个诸侯的地位。楚君熊渠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开始称王,并宣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从西周以来,楚国就是周朝的一大威胁,周昭王、周穆王、周宣王等都先后和楚国发生过战争。为了遏制楚国的北上,西周后期在江汉流域分封了随、申、唐、蔡、应、息、弦等姬姓诸侯,史称“汉阳诸姬”。但到了春秋早期,汉阳诸姬已经被楚国消灭殆尽。不仅如此,楚国还不断出兵威胁中原,公元前710年“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也”。公元前678年,楚国开始进攻中原最强的郑国。公元前666年,楚国一度攻陷了郑国之都。《公羊传》评论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image.png

  二,管仲改革:齐国的富国强兵之路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继位,随后他任用管仲为相,开始了富国强兵之路。

  在经济方面:一,承认土地私有,按照土地质量的优劣来征税,即所谓的“相地而崔征”。二,实行休养生息,实行富民政策,主张“无夺民时,则百姓富”,“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三,加强国家对手工业的控制和管理,设置了“工正”、“工师”、“铁官”、“三服官”等官员来管理手工业。第四,鼓励商业的发展,降低税收,实行“驰关税之征,五十而税一”。并加强对商业的管理,设置市场以通商贸,实行淮平政策以调节物价。

  在行政上,主要是重新划分行政管理体制。第一,按照地区来划分区划。将临淄之外的地区化为了五属,属下又设置了县、乡、卒、邑等行政单位。行政区划的改革有利于打破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军事上,管仲推行军政合一的体制,将全国百姓严密地组织起来,实行了兵农合一的政策。为了制造武器装备,管仲实行了以兵器和铁器来赎罪的政策,使得齐国“甲兵足”。

image.png

  制重罪赎以犀甲一戟,轻罪以鞼盾一戟,小罪谪以金分,宥间罪。索讼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国语·齐语》

  在外交方面,管仲主张“亲邻国”。初期齐桓公不听管仲的劝告,“欲从事于诸侯”,对鲁国发动了长勺之战,结果遭到了失败。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和鲁君在柯会盟,被鲁国大夫曹沫劫持,被迫归还了侵占鲁国之地。齐桓公在外交上的挫折后,开始听从了管仲“重为之皮币,以骤聘眺于诸侯,以安四邻”的建议,开始交好诸侯。公元前679年,齐、卫、宋、陈、郑五国在甑会盟,随后鲁国也交好于齐国,这为齐国的霸业提供了良好的外交环境。

image.png

  三,管仲对华夏秩序的维护

  西周时期,华夏秩序由周天子主持,所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了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已经无法号令诸侯,华夏秩序出现了混乱。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一个强大的诸侯国来重建华夏秩序,这就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个诸侯就是霸主。春秋早期的郑国虽然强盛一时,但其国力是难以主持华夏大局的。齐国则不同,首先齐国是太公望的封国,在西周就具有一定的征伐大权;其次,齐国的面积大,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第三,在经过管仲的改革后,齐国的国力大增,并得到了周边诸侯的拥护。因此,齐国能够具有这种领导能力。

  首先,齐国必须要解决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并让诸侯臣服于自己。鄫城会盟后,郑国还不想臣服齐国,拒绝参与齐国的会盟,鲁国则对齐国保有抵触心理,并时时寻找机会对抗齐国。公元前679年,齐率领宋、邾两国进攻郳国,郑国却在后方偷袭宋国。次年,齐、宋、卫联合伐郑,楚国也趁机攻郑,郑国被迫和齐国等国在幽地会盟。但是郑国的态度始终反复不定,第二年,郑国就拒绝朝觐齐国;公元前675年,周王室发生内乱,周惠王奔郑国寻求保护,郑国也试图“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周惠王复位后,周郑的关系迅速恶化,郑国不得不承认现实,和齐国会盟。同年,鲁国和莒国联合对抗齐国,齐、宋、陈进攻鲁国,鲁国被迫臣服于齐国,并向齐国交纳聘礼。公元前672年,齐国又平定了陈国内乱。

image.png

  公元前667年,齐、宋、郑、陈在幽地会盟,周天子封齐桓公为侯伯,赐予齐桓公征伐大权。第二年,齐桓公就带领诸侯征伐和周天子有过节的卫国,这标志着齐国的霸主地位得到了正式的确立。称霸后,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率领诸侯开始反击蛮夷的进攻。公元前666年,山戎进攻燕国。两年后,齐桓公和管仲率领军队进攻山戎,孤竹,使得燕国转危为安;公元前662年,狄人进攻邢国,在管仲的建议下,齐桓公救邢国;第二年,狄人进攻卫国,卫国被灭,百姓流离。齐在楚丘重建卫国,同时也将邢国迁到夷仪。这就是历史上的“救邢存卫”,大大提高了齐国的威信。

  在狄人和山戎的威胁暂时解除后,齐国开始集中力量对付楚国。公元659年,楚国再次进攻郑国。齐桓公召集诸侯在淮阳、黄、阳谷等地会盟,共商伐楚大事。公元前656年,齐国组建了八国之师,正式开始了伐楚。八国军队首先攻破了楚国附庸的蔡国,再继续南征伐楚。楚国看见诸侯大军来势汹汹,被迫和齐桓公、管仲进行谈判。经过了一轮较量后,齐楚双方在召陵会盟,楚国答应不再进攻中原各国,并恢复向周天子的朝贡制度。召陵之盟后,华夏各国的威胁也暂时得到了解除。

image.png

  但召陵之盟后,中原各国的秩序还未恢复,各国依然有不断相互攻伐的现象。管仲向齐桓公提出要以德服诸侯,齐桓公接受其建议,减少了军事征伐。公元前651年,齐国召集中原诸国在葵丘会盟。葵丘会盟上,齐桓公和诸侯国达成了约定:

  第一条"初命": 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第二条:尊贤育才,以彰有德。第三条:敬老慈幼,无忘宾旅;第四条: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第五条: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

  葵丘会盟标志着中原的秩序重新建立了起来,维护了华夏礼乐文明的传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管仲为何被称为“圣人之师”?看看孔子是如何评价管仲的
管仲为何被称为“圣人之师”?看看孔子是如何评价管仲的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成为五霸之首,齐国国力也一度达到鼎盛。管仲开辟了法家的先驱,更是被誉为“圣人之师”。不过这个“圣人”恐怕和儒家倡导的圣人含义是格格不入的,孔子就曾评价管仲“管仲之器小哉”。虽然管仲有孔子不认可的一面,但孔子对管仲也有很多敬佩之意,毕竟管仲所作出的贡献,不仅仅是在齐国身上开花结果,还影响了整个华夏文明。一,春秋初期的格局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了镐京,周幽王被杀。第二年,周平王东迁洛阳,春秋时代开始。东迁之后,周王室便失去了整个关中地区的王畿地区,加上用土地以犒劳诸侯,周王室的王畿地区仅仅剩下了洛阳一座孤岛。王畿地区的减少,必然会导致人口、赋税和军队的缩减,以至于周王室衰微,还必须仰赖于晋郑等诸侯,《左传》有载:“我周之东迁,晋郑是依”。由于没有了周王权威的约束,中原诸国的秩...
· 圣人之师管仲
管仲(公元前719-[1]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2]。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3]“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大唐李靖有云“若乐毅,管仲,诸葛亮,战必胜,守必固,此非查天时地利,安能迩忽?”,[4]被后学列奉为“丙申太岁管仲大将军[5]。”管仲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先秦诸子中法家的代表人物。著有《管子》一书[6]。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并因开创国营娼妓制度而曾被中国务业供奉为保护神。《战国策》、《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等都有记载他的生活传记,《论语》、北宋苏洵的《管仲论》对管仲的事迹做出了分析和评价。[7-8]本名管夷吾别称管...
· 齐国管仲变法之管仲改革
:“相地而衰征”,就是把田地按土质好坏,产量多少分为若干等级,按等级高低,征取数量不等的实物税,从而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这些实际上都是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作内政而寓军令”,就是把居民的组织和军队的编制统一起来;士农工商分居,职业世代相传,保证了社会生产,也避免人们因谋职业而使社会动荡不安。管仲的变法,虽然使齐国迅速发展,国力强盛,外交策略也相当成功,恩威并用,各国诸侯都尊重齐国,使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但整体而言,这些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方面的,没有触及到上层建筑(政治制度),旧的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改革具有不彻底性。原因是管仲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管仲——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
· 管仲
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经鲍叔牙的推荐,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为相,实施改革。他在政治上,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徵」,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得到稳定和改善的基础上,管仲积极促使齐桓公采取尊王攘夷、争取与国的方针,以建立霸权。从公元前681年北杏(今山东东阿)会盟开始,管仲辅佐齐桓公先后「存邢救卫」,伐蔡、伐楚,观兵于召陵,制止了楚向中原的深入,同时,又多次为王平戎难,甚至徵集诸侯派军队帮助周王戍守成周。公元前651年,齐桓公把周王的代表周公以及宋、卫、郑、许、曹等国召来葵丘(今河南兰考)开...
· 管仲
生平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并被尊称为“仲父”。任职期间,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病逝。后世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管子》一书题为管仲所作,实系后人托名。早年经历齐庄公五十六年(约前723年),管仲出生,管仲的祖先是周穆王的后代,与周王室同宗。父亲管庄是齐国的大夫,后来家道中衰,导致管仲生活很贫困。为了谋生,联合好友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失败。管仲做过当时认为是微贱的商人。游历许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