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忽必烈居功至伟,元朝却不足百年而亡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29
转发:0
评论:0
忽必烈居功至伟,元朝却不足百年而亡,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忽必烈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中国历史上成功的统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忽必烈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中国历史上成功的统治者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广纳贤才、善于听取意见,但若论吸纳人才范围之广,糅合民族、宗教的于一体,元世祖忽必烈必然是史无前例的。

  从二十九岁开始,忽必烈收拢的人才除幕府旧臣以外,就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有识之士,仅仅载入史册的就有六十多人。在忽必烈众多门客谋士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中原土地的汉人名儒,他们为忽必烈征讨四方、平定天下,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image.png

  元大都的设计和负责者刘秉忠,劝说忽必烈和平占领大理的姚枢,在忽必烈不确定是否停止战争,回去争夺蒙古汗位时,上奏《班师议》的郝经,这些都是忽必烈政治生命里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当然忽必烈也不是只器重汉人,他还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西域集团,里面有阿拉伯人、回族人、女真人,这些人里面有战功显赫的名将,也有精通算计的理财家,还有精通儒学的文学家。

  13世纪时期,中国历史陷入政权并立的局面,民族意识划分严重,忽必烈想要征服富庶的南宋王朝,当他询问汉人幕僚赵复的时候,赵复坚决不肯为忽必烈出谋划策,理由是南宋是他的父母国,没有带领他人征伐父母的。

  1259年,蒙古帝国的大汗蒙哥在战争中意外去世,忽必烈马不停蹄地赶回漠南,单方面宣布继承蒙古汗位。此后的蒙古人不仅统一了中原大地,还将、满洲、中西亚联为一体,多民族文化的融合成为一种主流,蒙古帝国的影响是具有深远性的。

  1271年,忽必烈听取刘秉忠的意见,改国号为大元,大哉乾元的意思,随即挥师南下攻打羸弱的南宋王朝。历史对两宋王朝的主流评价是懦弱窝囊,可正是这个不被看好的汉人王朝,在三百多年的战争中苟延残喘,体现了不屈不挠的生命力。蒙古军队耗费六年时间才攻破南宋的军事防御重镇襄阳城,打开了进攻南宋的大门,后来的征战毫不费力,轻而易举。

image.png

  1279年,崖山海战过后,南宋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左丞相陆秀夫背着八岁的小皇帝跳海身亡,自此元朝统一了历代中原王朝的土地。前面提到过,忽必烈单方面宣布继承蒙古汗位,由于不是在真正的漠北草原举行仪式,蒙古贵族对忽必烈的合法性始终保持戒备。直到蒙古部分贵族拥护忽必烈的弟弟阿不里哥上台,忽必烈不得不面对残酷冷血的事实,要想名正言顺地做蒙古大汗,亲弟弟阿不里哥是摆在他面前最大的一道障碍。兄弟相残的局面在帝王家族并不少见,忽必烈的衣袖染着阿不里哥的血,步履稳健地踏上蒙古第五代大汗的位置。当元朝正式建立后,忽必烈转身一变成为蒙汉各族上层分子的形象代表,作为蒙古贵族的一员,忽必烈始终站在维护蒙古人特权的立场上。

  因此即使忽必烈在进行改革时,依旧会下意识地保留蒙古旧制,而不是像北魏孝文帝那样,将鲜卑人尽数汉化,实行汉学教育。忽必烈的改革具有变化性和适应性,他在金朝故地上实行的是金朝的制度,而在南宋故地上则是实行南宋的制度,漠北和漠南一带地区,忽必烈继续沿袭着蒙古帝国的制度。

  作为大元帝国的统治者,忽必烈不是博爱的圣人,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蒙古大汗,因此忽必烈有义务捍卫蒙古人的特殊利益。这是忽必烈没有成为圣贤君王的关键因素,忽必烈将征服的地区视作统治异族的地方,同时将它看作蒙古人瓜分利益的宝地,他大力推行民族等级政策,坚持民族压迫,将数量最多的南宋子民列为最下等。

  无论是政治还是法律,南人所受的待遇都要远远低于蒙古人,这是忽必烈的一大缺点。忽必烈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既不是传统的蒙古君主,也不是开放包容的天下帝王,在他身上保守和创新是对立的,也是相互交融统一的。

  在蒙古军队还没有攻打南宋的时候,忽必烈的主要特点是革新,他亲近能力卓越的汉人和西域人,同时看重那些“贱民”的提议。可当的时候,忽必烈的保守思想逐步替代创新思维,他敛财残暴的一面逐渐暴露出来,原来簇拥在忽必烈身边的汉人知识分子不是被排斥,就是因冒犯圣言下狱处死。

image.png

  忽必烈在阿不里哥叛乱、南下灭宋以及平定各地人民反抗斗争时,数次大规模的战争需要大量钱财来补充军饷,因此他下令加重各地赋税,加大力度搜刮民脂民膏。元朝左丞相阿合马就是通过理财弥补国库亏空取得忽必烈信任的,由于阿合马推行元钞、增加盐税等一系列敛财行为,元朝的国库再一次充盈。但阿合马的行为也招来大臣不满和百姓的普遍怨恨,最终阿合马被大臣王著设计暗杀。早年征战的顺利和疆域的扩大,让忽必烈再一次滋生出更大的野心,他将对外征服视作历代蒙古大汗神圣伟大的事业。

  忽必烈率军先后对毗邻元朝的国家发起战争,日本、安南、缅甸、占城深受其害,为筹集巨额,沉重的赋税让元朝百姓苦不堪言。

  自1283年至1289年,赋税最重的江南地区,光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就发生了四百多起。忽必烈的中年时期是烦躁不安的,面对数不胜数的流民暴动,他开始反思起自己的行为,并尽量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禁止蒙古贵族无节制地圈地,阻碍农业生产。忽必烈的晚年生活是孤独痛苦的,最钟爱的妻子察必永远离开了他,这让忽必烈痛不欲生,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察必对他每一步规划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察必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察必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粉丝,他希望丈夫忽必烈可以效仿这位天可汗,用仁爱平等的目光去招抚四方百姓,而不是以武力去征服他们,为此察必每天都会派汉儒进宫为忽必烈讲一些唐太宗的事迹。察必意外去世后,南必成为忽必烈的继任正妻,这是察必临终前指定的继任者,忽必烈不让察必留下遗憾和伤心,只好同意了察必的请求。三年后,忽必烈最宠爱的儿子真金英年早逝,这让刚从妻子去世阴影里走出来的忽必烈,再一次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真金是忽必烈和妻子察必的孩子,为能够培养真金继承帝王大业,忽必烈亲自挑选从蒙古文、汉学到佛教、理财各种方面的著名人物,担任太子真金的启蒙老师。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也遭受了妻子和爱子双重去世的打击,倘若两位王朝的开国皇帝共诉衷肠,不知该是什么样的心情!个人的不幸加上对外作战的失败,让忽必烈心灰意冷,朝廷上下充满阴郁肃穆的气氛。沉重的压力让忽必烈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他将所有的寄托和注意力都集中在宫廷晚会上来,煮羊肉和烤全羊是忽必烈每天必吃的美味佳肴。鸡蛋、藏红花拌生菜,烤薄饼和糖茶,再配上色泽光艳的葡萄酒,沉湎在暴饮暴食里的忽必烈身体每况愈下。

  1294年,蒙古帝国的主人忽必烈离开了这个让他悲喜交加的世界,按照蒙古贵族的下葬习惯,没人知道他将会埋葬在哪里。人们只记得有一位试图适应汉族习惯的蒙古大汗,在他八十年的岁月里做出了许多努力。

  而虽然依靠汉化实现了统治,元帝国却在建立不足百年迅速亡国,这也都与忽必烈遗留下来的分级制度,沉珂的赋税与骄奢淫逸的皇室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尤其是对人进行人为 的划分等级“贱民”,更是令人发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为什么元朝不足百年亡而清朝却延续近三百年?
11~13世纪,辽人被金人击败,金人又被蒙古人击败,最后蒙古人南下中原,欧洲,建立起四大汗国。没有人是蒙古人的对手。蒙古人征服欧亚大陆,盛极一时。蒙古人对汉文化嗤之以鼻,忽必烈就说“辽以释废,金以儒亡”,认为辽朝是因为学佛太甚而亡国,金朝是学儒太甚而亡国,所以他们对中原文化并不感兴趣,采取与汉文化对立的态度。元朝统治者把全国百姓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第一等是蒙古人自己;第二等色目人主要指西域人,是最早被蒙古征服的,如钦察、唐兀、畏兀儿等;第三等汉人,特指淮河以北原金国境内的汉、契丹、女真等族;第四等南人,指最后被蒙古征服的原南宋境内的人民。元朝统治者不仅拒绝汉化,而且还试图把中原“游牧化”。元朝皇帝曾想把中原的汉人都驱逐,把农田全部变成大牧场,种草养马,全国土地集中在蒙古色目贵族及寺庙手中,大量强占土地,任其荒芜(“今王公大人之家,或占民田,近于千顷,不耕不...
· 为何刘邦能而刘备却败亡呢?
与虽然相隔了400多年,但两个的出生和经历基本相同,甚至连志向也一样,都想统一中国,可是最终的结果为何是刘邦成功了,而刘备却最终倒在了前进的路上?刘邦何许人也?不说大家都知道。刘备何许人也?不说大家也知道。作为大汉开国君主,刘邦的历史功绩远远大于刘备;身为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主人公之一,刘备的名气明显超过刘邦。虽然这爷俩之间隔着四百多年,但作为刘邦嫡孙中山靖王刘胜后代的刘备早年在性格、爱好、志向以及经济状况上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却如出一辙,颇为相似。网络配图刘邦早年做过亭长,这是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大体上相当于人民公社时期的大队(由几个村组成)队长。这种不入流的公务员工资少得可怜,而他又好吃懒做,贪酒好色,所以家里穷得叮当响,可谓一穷二白,徒有四壁。他最喜欢的东西,除了醇酒美姬,还有一样,那就是交朋友,不管是地痞流氓,还是县政府的大官二衙役,他都能说得上话,是个黑道白道兼吃的人物。一次,刘...
· 心有余而力不足
【成语】心有余而力不足读音(发音):xīnyǒuyúérlìbùzú详细解释(意思):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出处(典故):《论语·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示例:我手里但凡从容些,也时常来上供,只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相关成语羊毛出在羊身上一钱不落虚空地小不忍则乱大谋是非只为多开口一个萝卜一个坑宰相肚里好撑船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叶落知天下秋心病还须心药医英雄无用武之地有过之而无不及四海之内皆兄弟挑得篮里便是菜夏虫不可以语冰众人拾柴火焰高
· 揭秘:为何刘邦而刘备却最终败亡?
刘邦与刘备虽然相隔了400多年,但两个的出生和经历基本相同,甚至连志向也一样,都想统一中国,可是最终的结果为何是刘邦成功了,而刘备却最终倒在了前进的路上?刘邦何许人也?不说大家都知道。刘备何许人也?不说大家也知道。作为大汉开国君主,刘邦的历史功绩远远大于刘备;身为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主人公之一,刘备的名气明显超过刘邦。虽然这爷俩之间隔着四百多年,但作为刘邦嫡孙中山靖王刘胜后代的刘备早年在性格、爱好、志向以及经济状况上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却如出一辙,颇为相似。刘邦早年做过亭长,这是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大体上相当于人民公社时期的大队(由几个村组成)队长。这种不入流的公务员工资少得可怜,而他又好吃懒做,贪酒好色,所以家里穷得叮当响,可谓一穷二白,徒有四壁。他最喜欢的东西,除了醇酒美姬,还有一样,那就是交朋友,不管是地痞流氓,还是县政府的大官二衙役,他都能说得上话,是个黑道白道兼吃的人物。一次,刘...
· 元朝各方面都比清朝好:清朝为何有二百年国柞而元朝没有?
元朝各方面都比清朝好的多,同时外族统治中华为什么一百年不到就回漠北了,而满清却能一统中华二百余载呢?网络配图元朝的统治一般颇受争议,有人说从铁木真算起,有人又觉得该从忽必烈算,反正是个短命的王朝,按最短算不足百年,只有97年,也就是从忽必烈称帝到元被明灭算得。至于为何灭亡?将汉人划为最下等民,你说汉人能不反吗?元朝的统治其实是封建的退化,都快回到奴隶制了,自然不得(汉)民心。而元朝的灭亡,个人认为不过是对于汉人的压榨实在太多狠了,否则为什么清朝能统治中国200多年,而元朝只有不足百年。明是被李自成灭的,讽刺的是清朝是打着给崇祯皇帝报仇的名义打败李自成的。借机占领北方。网络配图而同样是南方的重续国祚的南明,不过也只支撑了18年。与宋相比,就算不拿南宋152年历史来说,就南宋抵抗元40多年,就不是南明可比的。至于清朝统治时间久,不过是不断放宽对汉人的限制、管理。满汉一家?如果真是一家,那么清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