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项羽少年得志,一战成名!骄傲自满成了他的催命符!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77
转发:0
评论:0
项羽少年得志,一战成名!骄傲自满成了他的催命符!,项羽少年得志,一战成名!骄傲自满成了他的催命符!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项羽少年得志,一战成名!骄傲自满成了他的催命符!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秦国是战国时期的强国之一,通过变法创新,以及秦国几代明君的治理,国力蒸蒸日上,当时大多明眼的有志之士,都不约而同的投奔而来,后来嬴政坐上了秦国的帝王,凭借其强大的军事能力,再加上其巧妙的战术,六国纷纷不敌,秦始皇得以。他在位时横征暴敛,大兴土木,各种折磨得百姓苦不堪言。他死后,秦二世继位,百姓终于忍无可忍,发动起义,集合各路人马,想要将秦朝彻底推翻。

  然而,秦朝虽已垂垂危矣,但士兵的战斗力并未下滑,百姓们大部分没有经过训练,只是一帮草台班子,自然处于劣势。之前六国剩下的一些贵族开始蠢蠢欲动,但他们也同样惧怕秦朝的大军。大将章邯战斗力奇高,就连项梁也折在了他手上,但就在他乘胜追击想要将叛军一网打尽之时,项羽出现了。

  初时他不以为意,毕竟项羽年龄尚轻,经验不足,但项羽却是一名战争奇才,天赋极高,而且当时的那一战也算是破釜沉舟。就这样,项羽率领他的士兵一举打败了章邯,至此,秦朝的主力军已经被消灭。

  他一路战,一路胜,一路上顺风顺水,简直是登上了人生顶峰。他少年得志,没受过什么大挫折的他开始骄傲自满,渐渐地得意忘形。他将20多万的投降士兵一夜坑杀,进军咸阳之后,又是一番大屠戮,同时一把火烧掉了秦王宫,“锦衣富贵”的他决定要回到江东。

image.png

  不得不说,他的战斗力的确十分强悍,但是他充其量只能做一名大破敌军的战将,而不能做俯瞰天下的开国君王。他脾气暴虐,杀性毫无收敛,且战略眼光极为短浅。他在一路高歌之后竟然选择恢复曾经的分封制,走向了历史的倒退。并且刚愎自用,不听旁人劝阻,他身为曾经六国的贵族之首,本应爱惜羽毛,一举一动都需深思,但他却杀掉了楚王,将自己置于曾经势力的对立一面。

  项羽以勇成名,的确是名不虚传,攻打彭城之时,他完于劣势,但却因战术运用得当,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攻击了彭城的“七寸”,打败了刘邦。此时在和刘邦的对战中,他已完于优势。但他却又错失良机,守住自己的封地不愿出兵进行北伐,最终使得刘邦养精蓄锐,积蓄力量之后反过来将他打得节节败退。

  刘邦前半生只是一个混混,受尽了家里、乡里的白眼,他知道穷困和失败意味着什么,因此,他一次次失败,却又一次次站起来,最终反败为胜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而项羽一路顺遂,过早的成功蒙蔽了他的双眼,之后身边也没了辅佐他的谋臣,终究是败给了刘邦。

image.png

  项羽在乌江边自刎的事情,让很多英雄人物都垂泪,不过这是属于项羽的人生,一辈子都大丈夫霸气然也,战争败北之后,觉得没有脸见江东的父老乡亲也是可以理解,但是在项羽死后,刘邦的做法却非常缺德,或许如果项羽之前知道刘邦会这样对他,当初不选择自刎,而选择过江东卷土重来,也未可知。项羽乌江自刎后,为了羞辱他,刘邦干了比灭族还绝的事情。

  华夏文明五千年,能被载入史册,刘邦项羽自然都是人中龙凤。龙凤有别,刘邦和项羽不管是从出身还是在性格上,都非常不一样。刘邦生性洒脱豁达,虽然生在秦朝为农民,但却从不像其他人那样埋头务农,而是喜欢结交朋友,正因为广交朋友,所以刘邦没有被抓去修长城建皇陵,而是在当地谋了个小官当着,也很满足。

  公元前202年12月,垓下一战,项羽大军大势已去,乌江畔项羽自刎而死,这一年他31岁。因刘邦重金悬赏项羽,刘邦大军围困项羽的将领争先抢夺项羽尸体,据说在这内耗中死了百来人,伤了无数人,最后才分出了胜负。有五个人,他们每个人都得到了项羽身体的一部分,这五个人是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王翳。刘邦随后给他们进行了重赏。

  项羽本是秦末年间最大的诸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项羽都可以称王,将天下纳为己有,然而项羽此人实在太自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亚父的话是一句都听不进去,我行我素,反观刘邦入蜀地潜伏练兵,目标明确,为了争夺天下无所不用,这才是成大事该有的作风,最后项羽落得如此下场也算是咎由自取,怪不得他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官渡之战让许攸一战成名,但是也成了他催命的符咒!
官渡之战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官渡之战的胜败决定了三个人的命运,其中两个是我们最熟悉的袁绍和曹操,也是战争对阵的双方阵营的老大,战争的胜负决定着两个人的生死,结果也是大家都知道的,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这场战争除了决定了曹操和袁绍的命运,对其中一个人的命运的影响也非常大,那就是许攸,因为许攸的出现,加速了袁绍的,同时也让许攸成名,能够让曹操赤脚相迎,又献上了制胜的计策,对于许攸来说,也是最光辉的时刻了。那么,官渡之战真的许攸的成名之战吗?其实倒真的未必如此,官渡之战不仅不是许攸的功劳,还是许攸的催命符,本篇文章就为大家仔细分析一下。许攸其人很多人只知道,许攸是从袁绍那里叛变出来,投靠的曹操,给曹操献计烧了乌巢,这才让袁绍阵脚大乱,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许攸和曹操、袁绍是发小,也就是一起玩泥巴长大的。三人一起长大,但是却分属不同的人,许攸...
· 雷锋“成名”经历:领导也曾担心他骄傲自满
“从部队回来,很多人问我,雷锋真那么好?雷锋事迹是真的吗?虽然我只有高小文化,但既然我是他的战友,就注定这一辈子都有义务。我逼着自己写出几十万的文字,发表570多篇文章,就是为了告诉人们真相。”1960年,雷锋入伍前留影,他穿着皮夹克。资料图片——雷锋生前战友夏孝栋作为榜样的“雷锋叔叔”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以至于他的名字已经成了“热心助人、无私奉献”的同义词。但是回溯半个世纪前,作为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雷锋,这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力量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口耳相传他的事迹呢?“我参与了宣传雷锋的全过程,了解发现雷锋的整个经过。”昨天,雷锋生前的老战友,家住南京高淳县的夏孝栋老先生说“我只想以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雷锋。”夏老说。本报记者张筠有点“韶”的新兵雷锋曾因个子矮不能入伍靠做好事“磨”进军营“雷锋生前和我同在一个团。我1956年入伍,他1960年入伍。”夏孝栋告诉...
· 项羽一战成名那么破釜沉舟一战真的那么神奇吗
还不知道:项羽破釜沉舟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破釜沉舟指的是秦朝末年,项羽救援赵国的一场战争。当时秦朝末年在全国遍地开花,秦王朝为了压制农民起义军,先是委派章邯带领奴隶军项梁,还杀了项梁。后来章邯北上围剿赵国,为了保证效果还把长城的王离军团调回来。这时楚国叫宋义和项羽来救赵国。但是宋义按兵不动,项羽一怒之下杀了宋义北上救赵。于是就发生了破釜沉舟的故事。首先看一下当时赵国周边的情况。当时赵国不止向楚国发出了求助信号,也向其他国家发出了求救。当时各国都派出了援兵但是畏于秦军的勇猛,全都作壁上观。而项羽破釜沉舟战役先打的就是王离的长城军团。当时各国虽然作壁上观没有出兵救赵,但是牵制作用还是不容小觑的。所以项羽其实首先面对的就是一小部分的长城军团。军事实力来讲应该是势均力敌。或者项羽是更多的,因为项羽把王离给围了。《史记》记载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
· 朱元璋赐予功臣们的免死铁券却成了一道催命符
“免死铁券”也叫“丹书铁券”、“免死金牌”、“誓书铁券”,是皇帝授予的功臣勋贵们的一种免死凭证,这既是对功臣们勋绩的肯定,也是与其共享天下的象征。这些免死牌在影视作品中屡屡出现,那么事实上真的有保命免死的效果吗?翻开历史,着重说下明朝,那还是洪武二年(1369年),天下大势已定,朱元璋开始着手于开国功臣的册封问题,与众人商议之后决定采用”铁券”的形式。但由于年代久远,没有统一的制式作为参考,其中有个人听说台州人钱允一家藏着当年唐朝赐给吴越王钱镠的铁券,于是派遣人取来,参照形式进行了改进。具体什么样的呢?根据文献记载,铁券形制如同拱形的瓦片,按等级分为大小七等,整个铁券用金字镶嵌,铁券外边刻着受封人的履历、功劳、恩俸,用来记述功劳;中间部分是最重要,刻着免死、免罪、减禄的数目,用来时刻提醒,防止犯错。诸如这样的记载“本身,一犯死罪,减禄五分;二犯死罪,禄米全不支给。子,一犯死罪,禄米全不支给...
· 伊阙之战:白起是怎样一战成名的?
伊阙之战以秦军大胜而归做结,秦国横扫六国之势已然形成,而这一站也是战神白起的成名之战。那么伊阙之战到底是怎么打的呢?白起又是怎样一战成名的呢?伊阙之战的至关重要在于,拿下了战场战役就等于打通了秦国东进中原的通道。先前灭巴蜀之战,攻韩国的宜阳之战,以及攻楚的垂沙之战都或多或少为此战打了基础。公元前293年,秦国以白起为将在伊阙对阵韩、魏、东周的二十四万联军,而秦军兵力不及一半。尽管如此,但是白起深知对方的联军并不紧密。为韩、魏联军中,韩国势单力薄,韩军自然是希望魏国打先锋,魏军主帅公孙喜则觉得韩国虽然战力不强,但是韩军兵器好,装备精良啊,所以他希望韩军做前锋。白起发现了这两军互相推诿,谁也不愿意打头阵的想法,于是决定采取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作战策略。正式开战后,白起设少量疑兵摆出主力进攻的样子,牵制住韩国的兵力。然后白起调精锐部队绕到后方对魏军发起进攻。魏军被打得措手不及,迅速惨败。而韩国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