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徐勣为什么要替善雄信求情?他难道不怕李世民怀疑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047
转发:0
评论:0
徐勣为什么要替善雄信求情?他难道不怕李世民怀疑吗,李世民杀单雄信,为何只徐世勣一人求情?徐世勣不怕被怀疑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

  李世民杀单雄信,为何只徐世勣一人求情?徐世勣不怕被怀疑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李世民杀单雄信,是在王世充投降以后。李世民也不是独独要杀单雄信一个人,而是怕王世充的那些部下造反,所以他准备把那些不安定的部下杀掉,以此剪除王世充的党羽。当时要杀掉的是一大帮将领,包括段达、杨汪、单雄信、阳公卿、郭士衡、郭什柱、董浚、张童仁、朱粲等十多个人。李世民当时并没有杀王世充。没杀他并非不准备杀了,而是要把他送去长安,交给他爹李渊报功。

image.png

  二、徐世勣(徐茂公)为什么要救单雄信呢?

  因为徐世勣是单雄信是旧友。当年翟让起义的时候,徐世勣和单雄信一起前往投奔翟让。后来李密和杨玄感反隋失败,李密上山投奔翟让的时候,徐世勣和王伯当认为李密是贵族之后,又在反隋斗争中很有名,觉得如果瓦岗军由李密来领导的话,争夺天下的成功率更高。于是劝说翟让把领导职位让给李密。翟让听从了建议,让李密来领导。但是翟让的那些部下不服,劝翟让重新把权力夺回来。翟让虽然并没有答应,但心狠手辣的李密觉得翟让的存在是个威胁,于是就设了鸿门宴,杀掉翟让。让单雄信和徐世勣分统翟让的部众。

  后来,李密在与王世充作战中失败,单雄信投降了王世充,徐世勣则转而投奔李世民。然后就是李世民打败王世充,王世充投降,李世民下令杀王世充部下。

  由此可见,徐世勣之所以要救单雄信,是因为他和单雄信以前是朋友,而且一同经历了瓦岗寨的风风雨雨,所以这时候他向李世民求救,希望李世民能够饶过单雄信一命。

  三、徐世勣救单雄信,李世民为什么不同意?

image.png

  李世民之所以不放过单雄信,直接的原因,是单雄信曾经在战场上差点要了李世民的命。当时是徐世勣劝说单雄信,单雄信才放过李世民。

  但这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原因是李世民认为单雄信这个人不忠诚。

  单雄信确实不忠诚。体现在两点。一是当初李密杀翟让的时候,单雄信和徐世勣都表示反对。结果李密的人把徐世勣砍成重伤。但徐世勣就算被砍成重伤了也表示反对,而单雄信却立刻表示投降。当时就有人提醒李密,这个人轻易就投降了,很不忠诚,建议李密杀了他。但李密从稳定人心的角度考虑,放了单雄信和徐世勣,还重用他们。二是当李密和王世充作战失败以后,徐世勣前往投奔李世民,但是单雄信却去投奔敌人王世充(后来秦叔宝和程咬金离开王世充,单雄信没有)。从这两件事就可以看出,单雄信这个人,身上没有忠诚可言。

  李世民之所以要杀王世充的部下,就是怕这些人因为不忠诚,摇摆不定,将来受了谁的,又会反叛。所以,就算徐世勣求情,李世民也是不会饶过单雄信的。

image.png

  四、李世民要杀单雄信,为什么只有徐世勣一个人求救?

  当时在李世民身边,当年和单雄信一起在瓦岗寨共事,又和单雄信是朋友的人很多,包括程咬金和秦叔宝等人。程咬金和秦叔宝为什么却不向李世民求救呢?

  因为他们明白,李世民是一定要杀单雄信的,求情也没有。再说了,他们作为曾经的李密部下,又作为曾经的王世充部下,如果在那时候求情,说不定会引起李世民的怀疑。那样的话,说不定李世民会把他们也一并杀掉。同时,包括秦叔宝、程咬金在内的人,也觉得单雄信不忠诚,不想救他。

  五、徐世勣救单雄信,难道不担心李世民怀疑他吗?

  徐世勣不怕李世民怀疑。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在李世民心中,徐世勣是一个忠臣的形象。他的忠诚表现在,李密杀翟让的时候,他为翟让挨了一刀,体现出了他的忠诚。还有,当李密已经投降李渊的时候,有人劝徐世勣把李密的地产送给李渊,但是徐世勣认为要送,也得李密自己送,于是把地产报给了李密。这件事让李渊大为感慨,认为徐世勣是“纯臣”,也就是纯粹的忠臣。其二,徐世勣曾经劝说单雄信放过李世民,救了李世民一命。其三,徐世勣就单雄信,是尽朋友之义。最后在李世民不答应的情况下,他把自己的肉割一块下来,给单雄信吃,表达了自己“忠”和“义”上的态度和作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蔡攸为什么敢要皇帝的女人?他难道不怕吗?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皇帝问一人要什么,他竟然指了指帝王身边的女人,说:我就要她们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中国古代的为臣之道讲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因此大多数的臣子对皇帝都是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逾越。但是,宋朝的时候,却出了一个胆大包天的大臣。蔡攸,曾经的北宋末年大臣、宰相,一个历史上并不十分出名的人物。然而,他的命运却是和他的父亲蔡京紧紧连在一起,和当朝皇帝宋徽宗又有着说不清道不白的关系。明朝人陈邦瞻在纪事本末体编撰的记载宋朝历史的史书《宋史纪事本末》中记录了一段轶事——大军出征之前,尺寸功劳未建,竟然直接向皇帝索要宫中的三个嫔妃作为立功之后的赏赐!这简直是骇人听闻。《宋史纪事本末》是一部以纪事本末体编撰的宋朝史书,它以历史事件为主体,完整叙述一个历史事件始末,基本上还是以《宋史》为蓝本,在历史文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以上的史实是可信的。这段史实,可以说明宋徽宗对蔡攸之...
· 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杀时,清兵为什么要替他求情?
在封建专制时期,皇权是至高无上的象征。然而各朝各代皇帝有着不一样的特征。他们或是因为建国的背景不一样,或者是基因不一样。在一个朝代每个皇帝或许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各有不同,但终究能够找到一个共同点。比如汉朝的皇帝就身体不好,普遍早死,继位者普遍是娃娃皇帝。宋朝皇帝都热爱文学,可谓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一朝皇帝。而明朝的皇帝也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都还算勤勉,而且不怕死。这是和开国皇帝明太祖有关,因为泥腿子出生的朱元璋深知,打天下不易,守天下更难的道理。所以明朝的历代有祖训,“大明临外敌入侵,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明朝的边疆地区基本是朱姓王爷镇守,就连天子都有好几位有过御驾亲征的经历,虽然明朝最终被清军所灭,但相比清朝后期那几位动不动就逃跑,动不动就割地赔款的皇帝不知道要强多少倍。今天笔者就要为大家介绍的,正是南明皇帝朱由榔,朱由榔国号永历,因此...
· 魏征为什么敢犯言直谏?他难道不怕吗?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什么说“犯言直谏”是魏征立身、立业的法宝?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从谏如流,可谓一代“明君”,早朝接纳200多次大臣魏征的谏言,即使尴尬亦从容纳言,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话”,并将魏征喻为“铜镜”,他对侍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魏征,字直成,河北晋州人。唐太宗时拜议谏大夫,以正直敢谏闻名于朝堂。名言有“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最著名的是名疏之一的《谏太宗十思疏》,提倡谦冲自牧,虚心纳下,慎始敬终,知人善任等。郭预衡在《中国散文史》高度评魏征的这篇谏疏,说:“正如汉初的论政之文曾经以秦为鉴,魏征为文论到隋帝之过,也略似贾谊之写《过秦》。用意相同,文风亦颇相似。在贾谊之后,魏征之前,几百年间,几乎不曾有过这样的文...
· 夏侯玄被杀时,司马昭为什么要替他求情?
司马昭为何哭着请求司马师不要杀夏侯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根据《魏略》记载,夏侯玄从长安归来的时候,从不结交外臣,不私养华妍。根据《魏氏春秋》记载,早些年间,夏侯霸投奔蜀国前曾经让夏侯玄和自己一起。但夏侯玄表示自己怎能为了苟活而投降敌人呢?看来,夏侯玄已经做好必死的准备了。司马懿去世之后,一个叫许允的人告诉夏侯玄:“不用担心了”,他的意思是司马懿在有生之年没解决自己,以后就会平安了。但夏侯玄感叹,司马懿能够以通家之好优待我,但是司马师和司马昭肯定容不下自己。夏侯玄具有优秀的文学能力,曾经根据乐毅和张良的作品重新作论,还曾发表《无肉刑论》,他的文章意义深远,一直到晋朝都流传且非常著名。司马昭泪请赦免夏侯玄夏侯玄临刑之前,司马昭曾经流着泪请司=-马师放过夏侯玄。但是司马师坚决要处决自己的大舅哥。司马师告诉自己的弟弟:“你忘了赵司空的葬礼吗?”眼看一头雾水,小编给您回顾一下。根据...
· 徐世勣为什么要改名李勣?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李世勣要把“世”字去掉,成了李勣!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继禇遂良之后,朝中的另两位宰相韩瑗、来济也先后上书,观点只有一个,反对“废王立武”。在当时朝廷一共有七位宰相,分别是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禇遂良,中书令韩瑗,门下侍中来济,门下侍中崔敦礼。在这七位宰相中,禇遂良、韩瑗、来济已经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的行为,而长孙无忌和于志宁虽然没有出声表态,但从这两个人的种种迹象上看,也很显然地站在了唐高宗的对立面。也就是说,里面只剩下李勣跟崔敦礼两位宰相还没表态了,但当时崔敦礼已经将行就木,可以忽略不计,这样一来,就只有一人因为“生病”让唐高宗一时摸不着其态度的李勣了。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也就是民间说书里的那位隋唐英雄徐茂公(或徐懋功)。徐世勣在隋朝时期可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后来归降了唐高祖李渊,由于徐世勣战功卓著,于是李渊便给他赐姓李,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